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增加 135 位元組, 3 年前
無編輯摘要
[[File:李白图片.jpg|缩略图|[https://timgsa.baidu.com/timg?image&quality=80&size=b9999_10000&sec=1607101368321&di=f4e5e0d9180973f64dddddd053537b25&imgtype=0&src=http%3A%2F%2Fimgsrc.baidu.com%2Fforum%2Fw%3D580%2Fsign%3D83fc5f0b65061d957d4637304bf50a5d%2F4ee0993d70cf3bc7b5c0ebdfda00baa1cc112a2d.jpg 图片来源于]李白图片]]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是 [[ 唐代 ]][[ 诗人 ]][[ 李白 ]] 在[[宣城]](今属[[安徽]])与 [[ 李云 ]] 相遇并同登谢朓楼时创作的一首送别诗。<ref>[http://www.shicimingju.com/chaxun/list/26545.html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诗词名句网</ref>
此诗共九十二字,并不直言离别,而是重笔抒发诗人自己怀才不遇的激烈愤懑,灌注了慷慨豪迈的情怀,表达了对黑暗社会的强烈不满和对光明世界的执著追求。诗虽极写烦忧苦闷,却并不阴郁低沉。全诗语言明朗朴素,音调激越高昂,如歌如诉,强烈的思想情感起伏涨落,一波三折,如奔腾的江河瞬息万变,波澜迭起,和腾挪跌宕、跳跃发展的艺术结构完美结合,韵味深长,断续无迹,达到了豪放与
这首诗约作于安史之乱前不久的天宝十二载(753年)。李白于天宝元年(742年)怀着远大的政治理想来到 [[ 长安 ]] ,任职于翰林院。天宝三载(744年),因被谗言击中而离开朝廷,内心十分愤慨地重新开始了漫游生活。大约是在天宝十二载(753年)的秋天,李白来到宣州,客居宣州不久,他的一位故人李云至此,很快又要离开,李白陪他登谢朓楼,设宴送行。李白要送行的李云,又名李华(此诗《文苑英华》题作《陪侍御叔华登楼歌》),是当时著名的古文家,任秘书省校书郎,专门负责校对图书。李白称他为叔,但并非族亲关系。天宝十一载(752年)李云任监察御史。独孤及《检校尚书吏部员外郎赵郡李公中集序》中记载:“(天宝)十一年拜监察御史。会权臣窃柄,贪猾当路,公入司方书,出按二千石,持斧所向,列郡为肃。”可见李云为官的刚直、清正和不畏权贵。这首诗是在李云行至宣城与李白相遇并同登谢朓楼时,李白为之饯行而作。
==作品原文==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ref>[https://www.gushiwen.org/GuShiWen_c95944c5cd.aspx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诗词名句网</ref>
三、四两句突作转折:而对着寥廓明净的秋空,遥望万里长风吹送鸿雁的壮美景色,不由得激起酣饮高楼的豪情逸兴。这两句在读者面前展现出一幅壮阔明朗的万里秋空画图,也展示出诗人豪迈阔大的胸襟。从极端苦闷忽然转到朗爽壮阔的境界,仿佛变化无端,不可思议。但这正是李白之所以为李白。正因为他素怀远大的理想抱负,又长期为黑暗污浊的环境所压抑,所以时刻都向往着广大的可以自由驰骋的空间。目接“长风万里送秋雁”之境,不觉精神为之一爽,烦忧为之一扫,感到一种心、境契合的舒畅,“酣饮高楼”的豪情逸兴也就油然而生了。
五、六两句承高楼饯别分写主客双方。 [[ 东汉 ]] 时学者称东观(政府的藏书机构)为 [[ 道家 ]][[ 蓬莱山 ]] ,唐人又多以蓬山,蓬阁指秘书省,李云是秘书省校书郎,所以这里用“蓬莱文章”借指李云的文章。上句赞美李云的文章风格刚健,具有“建安风骨”。下句则以“小谢”(即谢朓)自指,说自己的诗像谢朓那样,具有清新秀发的风格。李白非常推崇谢朓,这里自比小谢,正流露出对自己才能的自信。这两句自然地关合了题目中的谢朓楼和校书。
七、八两句就“酣高楼”进一步渲染双方的意兴,说彼此都怀有豪情逸兴、雄心壮志,酒酣兴发,更是飘然欲飞,想登上青天揽取明月。前面方写晴昼秋空,这里却说到“明月”,可见后者当非实景。“欲上”云云,也说明这是诗人酒酣兴发时的豪语。豪放与天真,在这里得到了和谐的统一。这正是李白的性格。上天揽月,固然是一时兴到之语,未必有所寓托,但这飞动健举的形象却让读者分明感觉到诗人对高洁理想境界的向往追求。这两句笔酣墨饱,淋漓尽致,把面对“长风万里送秋雁”的境界所激起的昂扬情绪推向最高潮,仿佛现实中一切黑暗污浊都已一扫而光,心头的一切烦忧都已丢到了九霄云外。
思想感情的瞬息万变,波澜迭起,和艺术结构的腾挪跌宕,跳跃发展,在这首诗里被完美地统一起来了。诗一开头就平地突起波澜,揭示出郁积已久的强烈精神苦闷;紧接着却完全撇开“烦忧”,放眼万里秋空,从“酣高楼”的豪兴到“揽明月”的壮举,扶摇直上九霄,然后却又迅即从九霄跌入苦闷的深渊。直起直落,大开大合,没有任何承转过渡的痕迹。这种起落无端、断续无迹的结构,最适宜于表现诗人因理想与现实的尖锐矛盾而产生的急遽变化的感情。
自然与豪放和谐结合的语言风格,在这首诗里也表现得相当突出。必须有李白那样阔大的胸襟抱负、豪放坦率的性格,又有高度驾驭语言的能力,才能达到豪放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境界。这首诗开头两句,简直象散文的语言,但其间却流注着豪放健举的气势。“长风”二句,境界壮阔,气概豪放,语言则高华明朗,仿佛脱口而出。这种自然豪放的语言风格,也是这首诗虽极写烦忧苦闷,却并不阴郁低沉的一个原因。[2]
折叠 == 名家点评==明代 [[ 高棅 ]] 《唐诗品汇》:刘云:崔嵬迭宕,正在起一句。“不称意”,诺欲绝。
明代 [[ 黄克缵 ]] [[ 卫一凤 ]] 《全唐风雅》:萧云:此篇眷顾宗国之意深。
明代 [[ 陆时雍 ]] 《唐诗镜》卷十九:雄情逸调。
明代 [[ 唐汝询 ]] 《唐诗解》卷十三:此厌世多艰,思栖逸也。言往日不返,来日多忧,盍乘此秋色登楼以相酣畅乎?……然不得近君,是以愁不能忘。而以抽刀断水起兴,因言人生既不称意,便当适志扁舟,何栖栖仕宦为也?
明末清初 [[ 王夫之 ]] 《唐诗评选》卷一:兴起超忽。
清高宗敕编《唐宋诗醇》卷七:遥情飙竖,逸兴云飞,杜甫所谓“飘然思不群”此矣。二载而下,犹见酒间岸异之状,真仙才也。吴昌祺曰:亦从明远变化出来。
清代 [[ 王尧衢 ]] 《古唐诗合解》:此篇三韵两转,而起结别是一法。(前四句)起势豪迈,如风雨之骤至。言日月如流,光阴如驶已去之。昨日难留,方来之忧思烦乱,况人生之聚散不定,而秋风又复可悲乎!当此秋风送雁,临眺高楼,可不尽醉沉酣,以写我忧乎?
清代 [[ 沈德潜 ]] 《唐诗别裁》:此种格调,太白从心中化出(首二句下)。
清代 [[ 宋宗元 ]] 《网师园唐诗笺》:耸突爽逸(首二句下)。奥思奇句(“抽刀断水”二句下)。
清代 [[ 方东树 ]] 《昭昧詹言》:起二句,发兴无端。“长风”二句,落入;如此落法,非寻常所知。“抽刀”二句,仍应起意为章法。“人生”二句,言所以愁。
清代 [[ 刘熙载 ]] 《艺概》:昔人谓激昂之言出于兴,此“兴”字与他处言兴不同。激昂大抵*是情过于事,如太白诗“欲上青天揽日月”是也。
清代 [[ 王闿运 ]] 《王闿运手批唐诗选》:起句破格,赖此救之(“长风万里”二句下)。中四句不贯,以其无愁也(“蓬莱文章”四句下)。
近代高步瀛《唐宋诗举要》:吴曰:破空时来,不可端倪(首二句下)。吴曰:再用破空之句作接,非太白雄才,那得有此奇横(“长空万里”句下)?吴曰:第四句始倒煞到题。翁覃溪曰:“蓬莱”句从中突起,横亘而出。吴曰:“抽刀”句再断。吴曰:收倒煞到题(末二句下)。
[[File:李白-01.jpg|thumb|200px|有框|右|[http://img.gmw.cn/imghistory/attachement/jpg/site2/20150726/eca86bd9dc50171f05f200.jpg 原图链接][http://history.gmw.cn/2015-07/26/content_16427309_6.htm 图片来源]]]
李白(701年—762年)<ref>[https://www.360kuai.com/pc/99fbbcbff832bbac9?cota=3&kuai_so=1&sign=360_7bc3b157&refer_scene=so_55 李白最为消极的一首诗,仔细想想人生不就是如此吗] 快资讯,发布时间;2020-06-06 18:58</ref>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 [[ 浪漫主义 ]][[ 诗人 ]] ,被后人誉为“诗仙”。与 [[ 杜甫 ]] 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
李白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越女词》、《早发白帝城》等多首。
开元六年(718年),李白十八岁。隐居戴天大匡山(在今四川省江油县内)读书。往来于旁郡,先后出游江油、剑阁、梓州(州治在今四川省境内)等地,增长了不少阅历与见识。
李白的乐府、歌行及绝句成就为最高。其歌行,完全打破诗歌创作的一切固有格式,空无依傍,笔法多端,达到了任随性之而变幻莫测、摇曳多姿的神奇境界。李白的绝句自然明快,飘逸潇洒,能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出无尽的情思。在盛唐诗人中, [[ 王维 ]] [[ 孟浩然 ]] 长于五绝, [[ 王昌龄 ]] 等七绝写得很好,兼长五绝与七绝而且同臻极境的,只有李白一人。
李白诗中常将想象、夸张、比喻、拟人等手法综合运用,从而造成神奇异彩、瑰丽动人的意境,这就是李白的浪漫主义诗作给人以豪迈奔放、飘逸若仙的原因所在。
李白的诗歌对后代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中唐的 [[ 韩愈 ]] [[ 孟郊 ]] [[ 李贺 ]] ,宋代的 [[ 苏轼 ]] [[ 陆游 ]] [[ 辛弃疾 ]] ,明清的 [[ 高启 ]] [[ 杨慎 ]] [[ 龚自珍 ]] 等著名诗人,都受到李白诗歌的巨大影响。<ref>[https://www.gushiwen.org/Author_1ac9595135.aspx 李白简介] 古诗文网</ref>
98,651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