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健锐营

增加 123 位元組, 3 年前
無編輯摘要
健锐营是官职名,又称健锐云梯营、飞虎健锐云梯营、香山健锐营,是清八旗[[禁卫军]]中一支具有特种部队性质的部队。
由前锋营与护军营中挑选年壮勇健者,多为云梯兵。 健锐营建立于清朝 [[ 乾隆 ]] 年间,在大小金川之战、[[大小和卓之战]]、平定台湾林爽文、[[庄大田起义]]、库仑之战等战争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健锐营最终于1911年随着清政府及八旗制度的灭亡而消失。健锐营驻地在北京西北香山脚下,常规编制2000人左右,依照旗份分为左右两翼,营内士兵主要由满族子弟构成,此外健锐营编制中还包括一支由大小金川之战中投降的藏族军士及其后裔构成的苗子营。位于北京市海淀区的团城演武厅、北京植物园内的藏式碉堡以及香山山脚下一些以八旗命名的村庄是健锐营留下的遗迹。<ref>[https://zhidao.baidu.com/question/1454452704087275660.html?fr=iks&word=%BD%A1%C8%F1%D3%AA&ie=gbk 清朝时期的强悍军队健锐营,最终去了哪里?]</ref>
健锐营最终于1911年随着清政府及八旗制度的灭亡而消失。健锐营驻地在北京西北香山脚下,常规编制2000人左右,依照旗份分为左右两翼,营内士兵主要由满族子弟构成,此外健锐营编制中还包括一支由大小金川之战中投降的藏族军士及其后裔构成的苗子营。位于北京市海淀区的团城演武厅、北京植物园内的藏式碉堡以及香山山脚下一些以八旗命名的村庄是健锐营留下的遗迹。
== 历史 ==
建立
乾隆十二年由于四川西部 [[ 藏族 ]] 土司间爆发武装冲突,清政府命令四川总督张广泗出兵金川,是为第一次大小金川战争,战争初期,当土司依靠当地传统的碉堡守卫,令清军束手无策,伤亡惨重。 [[ 乾隆皇帝 ]] 遂下令从驻守北京的八旗兵士中选拔优秀者作为云梯兵,针对藏地碉堡的特点进行专门训练。
乾隆十三年300名精锐士兵开始训练,其中上三旗每旗50名,下五旗每旗30名,但是300人的员额远远不能满足征讨金川的需要,不久云梯兵扩军至1000名,后增加到3000人。这支云梯部队就是健锐营的前身。
健锐营建立后,被视为清军的精锐部队,参与过多次战斗。
乾隆二十二年 [[ 新疆 ]] 爆发大小和卓之乱,清军前往镇压,履攻不克,乾隆皇帝遂下令派出健锐营。
乾隆二十四年健锐营在呼而諯之战中以寡敌众,击退了五千余名敌军的围攻,最终平定大小和卓之乱。作为关键之役的首功部队,受到乾隆皇帝嘉奖,更奠定了这只部队在清军中的地位,此后一俟发生类似事件,清政府常首先派出健锐营。
乾隆四十九年甘肃回族起义,乾隆立即下诏派出健锐营,但在健锐营到达之前,起义便被地方部队平息。
乾隆三十年缅甸侵犯云南边境九龙江,清政府下令云贵 [[ 总督 ]] 刘藻等迎击,军事进展不利,乾隆三十二年乾隆皇帝改派健锐营总理大臣明瑞为 [[ 云贵 ]] 总督,遣健锐营入滇,乾隆三十四年缅王乞降。
乾隆三十六年四川大小金川地区再次爆发土司战争,乾隆皇帝派出健锐营和火器营前往平叛,是为第二次大小金川战争乾隆四十一年平定大小金川,此后清政府在中国西南实行改土归流政策,以任命制的土官取代世袭的土司,消除了再次发生武装冲突的土壤。
乾隆五十二年台湾天地会首领林爽文率众起义,福建驻军奉命渡海镇压,但数月之间徒有伤亡军事上毫无进展,不久乾隆皇帝下诏派出健锐营,当年十一月健锐营抵达台湾,次年正月平定 [[ 林爽文 ]] 起义军,一个月后平定庄大田起义军,在两个月时间内彻底平定 [[ 台湾 ]] 天地会起义,受到乾隆嘉奖。
乾隆五十六年廓尔喀进兵西藏,一度攻至日喀则一线,乾隆五十七年健锐营奉命前往迎敌,军队自青海入藏,六战六捷,同年八月班师回京,受到乾隆皇帝的嘉奖。
[[ 嘉庆 ]] 元年湖北地区 [[ 白莲教 ]][[ 教徒 ]] 起义,川陕教徒相应,清政府遂派出军队镇压,战争延续9年至嘉庆九年方始平息,健锐营从一开始便被派遣至湖北、川陕直到战争结束,累计死伤超过400人,其中高级将领8名,健锐营因作战勇猛而受到嘉奖。
衰落消亡
由于八旗制度所限,健锐营也实行八旗子弟世袭的制度,健锐营的子弟在成年之后经过一定的选拔便可以成为营中士兵,这使得创建初期由精锐之士组成的健锐营在形成一定编制之后逐渐失去最初的战斗力而归于平庸。旗民与官兵中,懒惰骄奢之风弥漫,军事训练荒废, [[ 道光皇帝 ]] 曾经下旨申斥健锐营:"健锐火器两营,操练本属认真,遇事并能得力,然近日风气,亦不逮从前远甚。"
1860年第二次 [[ 鸦片战争 ]] 爆发,英法联军进攻北京,健锐营作为京畿守卫部队的精锐之师参与京师保卫战,伤亡惨重,最终惨败。健锐营正白旗全体官兵除一名前锋参领外全部阵亡。
同治年间,健锐营被调往江南参与剿灭太平天国和捻军的战斗,在整个战争中,健锐营不复当年之勇,仅有一成左右官兵活着返回 [[ 北京 ]]
1900年八月十四日八国联军进攻北京,健锐营奉命进城增援守军,官兵在地安门与进城的日军展开激战,一定程度上延缓了联军的进展,为慈禧太后的逃亡争取了时间,这是健锐营最后一次执行战斗任务。
[[ 光绪 ]] 年间尚有官兵4136人,连同家眷共1.5万人。光绪末年,清军开始效法西方改革军制,废除八旗兴建新军,健锐营青壮年子弟大部分都应召进入西苑北苑的新军军营,健锐营内留下的都是老幼妇孺,营内日常的军事操练也逐渐停止了,最终八个旗份蜕变为八个村庄,翼长参领等军事官员蜕变为行政官员。
1912年 [[ 辛亥革命 ]] 爆发,清帝逊位,根据《清室优待条件》的规定,八旗禁卫军归民国政府改编,但是这一条款最终没有落实,健锐营子弟纷纷变卖房产各求生路,健锐营作为一个军事单位彻底消失。
== 编制训练 ==
健锐营依照八旗旗份分为左右两翼,左翼为镶黄、正白、镶白、正蓝四旗,右翼为正黄、正红、镶红、镶蓝四旗。健锐营设掌印大臣,人数不定,由在京的王公大臣担任。掌印大臣之下设立翼长两名,分掌左右两翼;翼长下设参领八名,掌管各旗;旗内设前锋校十余名,其作用类似现代军队中的排长,是最低级别的军官。健锐营的士兵称前锋,除了前锋还有委前锋,相当于后备军;在正规军之外,旗内少年还会组成养育兵,超过一定年龄的健锐营子弟经过选拔可以加入养育兵,成年后的养育兵可以应考委前锋,成为健锐营的正式士兵。
健锐营的军事训练与其他清军部队相比较有特色,包括一些特殊的项目。其日常训练内容有: 架梯蹬楼、火枪 [[ 射击 ]] [[ 马术 ]] [[ 骑射 ]] [[ 骑马竞速 ]] [[ 水师训练 ]] 等。
架梯蹬楼是健锐营赖以起家的技术,在香山山脚下的健锐营驻地仍然矗立着若干座高大的石质碉堡,这是第一次大小金川战争期间为训练健锐营官兵特别建筑的。蹬楼训练中,部分士兵负责搭架和保护云梯,部分士兵则蹬梯上楼,并与楼上守军展开战斗。
火枪射击是健锐营建立时就有的训练项目,训练以射准为目的,早期射击训练使用土枪,1900年之后,各营配备了排枪、马枪等新式枪械。
骑射是 [[ 满族 ]] 非常重视的军事技能,包括骑马射箭和射枪,训练中士兵骑马从团城东侧进入演武场,向城南的靶心射击。
镶黄小营:镶黄小营为后建,又称新营,在煤厂街北,北辛村后街西,布置与镶黄西营相同。
正黄旗营:正黄旗营占地面积较广,由于红山头、学堂、大库、铁塔寺所隔,营区分为四处。北营在红山头北, [[ 八旗 ]] 印房前,营房原有东西胡同三条、均为北房。嘉庆年嘉间又向南扩建三条,现存的两间旗下老屋由宁海先生居住。此外,铁塔寺北营房20院,均为南房,八旗学堂西侧有小院九套,均为西房 正黄旗南营在红山头南侧,占地广大,状为西高东低,西圆下方,房屋由于地势所限,极不规模,有北房、西房两种,健锐营营属关帝庙即在本营东北角,碉楼两座在营区内,两座在营南垣外侧 正黄旗营房西上方即为番子营,俗称寨子。
正红旗营:正红旗营房在山神庙下,一条官道将正红旗营房一分为二,西部为上营,东部为下营,两营的建筑均是西房。西营房内有西门、东门,参领住房在营区正中,与其他营区不同的是,五座碉楼均在营区内,档子房在西南角的碉楼南侧。正红旗下营呈正方形;营区中除有东西向宽街一条外,两侧尚有小巷六条,有房六排, [[ 关帝庙 ]] 在下营东营垣内
镶蓝旗营房:镶蓝旗营房在梵香寺,松堂南侧,营区内房舍西房、北房参半,参领房在西小院和东小院。营区呈长方形,但缺右上角而多出右下角,状似刀把房形,刀把之处为的是挡住其南侧的胆家坟和礼王坟。营区内有南北巷宽街一条,正是360路、318路公共汽车行驶路线,此外营房还有东小门、西北小门,供兵丁出入。此营房区域内的部分碉楼和 [[ 南大门 ]] 门垣、旧墙一直持续到八十年代中期。在本营安置此地时,镶蓝旗的"蓝"字,当"阻拦"讲,本文作者曾在此营旧址住过多年,今家人仍在此营居住 镶红旗:镶红旗本应安置在镶蓝旗处,风水所致,安置在南河滩山沟的南北两侧。营子里的人习称为沟南沟北。镶红旗北营在半山腰上,营上面有一高大建筑,称为方昭,现遗址基石尚在。营区呈正方形,中间有东西宽街一条,自上而下。两侧各有六排营房,每排五六个院子不等,有东西营门各一。东门外有通沟南小路和通镶蓝旗营房小路各一。沟南营房颇大呈刀把形,南侧为营房九排,中间夹建两座碉楼,西半部除参领住房外,多为公用房瓦,仅西边两排营房,约十多个院子。此营房有门三;一:南部东门;二:参领门前东门;三:西北角门。此营有爪尔佳氏后裔,仍住在故地
[[ 正白旗 ]] 营:正白旗营为健锐左翼,由于营区的发展分为里营和外营,旗丁称为营子里,营子外。外营颇大,均为北房,所有公共机构均设在外营,营建在南旱河河东畔,再东为四王府。外营有一著名人物,舒成勋,原北京27中语文教员,满族,舒穆禄氏,在70年代,在他居住的旗下小屋发现过大量墨迹诗钞,引起不少红学家的关注,现已辟为"曹雪芹纪念馆"。我与舒老相识是由香山脚下张华民君介绍,张君有三字:清、源、济,均攻书法。舒老在77年夏,亲到寒舍共商收集碑碣事宜,毕竟同族人,共识处极多,笔者当时正值年轻,对壁诗也提出不少问题,与舒老同行的一女士,极漂亮,姓李,脚有些跛,知识颇丰,在宏扬宣传红学艺术及曹雪芹旧居等方面有得天独厚之处。
嘉庆年间,旗营由于西侧的水渠所限,开始扩营,自原营区向东发展,得十排营房,均坐北朝南,旗人称之为营子外头或外营。外营结构如下。外营呈竖的长方形,中间南北向宽街一条贯穿营区,东侧为一至十条,西侧因有佐领四合院两所,无故三条四条,每排十小院可住近200户旗丁居住,该营有本家同宗白纪庸。关帝庙在外营中部北端,一度做为学堂。外营兴建后,未增建碉楼,故正白旗营的碉楼多在营北垣墙一带,计八座
[[ 正蓝旗 ]] 营:正蓝旗营呈横长方形,与西邻的镶白旗占地大小颇同,由于该旗营在整座健锐营的最东处,故该营门数量设置极少,仅有东南和西南两门,营内有南北巷宽街三条,因佐领四合院和公用厅房设在中西部,故东侧有南北宽街二,关帝庙和学房在东南角,笔者实查时,仅有雕楼三座,实际上应有七座,拆除的四座皆因在营内,我们看到的东西两座就是营房的最东处,西侧则再向碉楼西约15米处。
[[ 镶白旗 ]] 营:镶白旗营在铁塔寺下,铁塔寺为藏式,又名普安寺,因北山普安岭而得名,营至东西分别为小府与四王府。旗营方呈横长方形,极工整,营中有从南至北街巷八条,其中六条为东西向营中宽街,通东西两侧营门,该营营门别致,由三门洞组成。由于营房占地广大,又有南北向宽街两条便于旗户行走。南端顺势开营西南门、东南门。北墙垣有东北小门一,顺路上铁塔寺。佐领房屋在东西宽街中的路北,四合院西为档子房,关帝庙在西门内路北。该营有碉楼7座,除一座在营内东南脚外,其余6座在营房西北角、东北角外矗立。营房东侧现有李姓,满族,从正黄旗南营迁来为入赘女婿
== 研究 ==
[[ 四川 ]] 金川地区的研究人员
除了上述两组研究者,四川金川地区的研究人员是另外一只重要的研究力量,他们对健锐营研究的重点着落在健锐营在大小金川之战中发挥的作用,健锐营中的藏族官兵(即苗子营)的文化在北京的发展脉络等。
研究进展
健锐营的研究取得了很多进展,已经为世人勾勒出一副比较完整的健锐营的历史图像,但是就整个清朝军事史研究而言,对健锐营的研究仍属于偏门和冷门,对其研究比较分散,并主要集中于 [[ 金川之战 ]] ,对于这支部队在其他历史时期的历史、制度等的研究还不够深入和全面。 
== 参考资料 ==
<ref>[https://zhidao.baidu.com/question/1454452704087275660.html?fr=iks&word=%BD%A1%C8%F1%D3%AA&ie=gbk 清朝时期的强悍军队健锐营,最终去了哪里?]</ref>
[[Category:言官]]
[[Category:史官]]
72,774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