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奥托·迪尔斯

增加 4,147 位元組, 5 年前
無編輯摘要
{{Infobox person| 姓名 = 奥托·迪尔斯| 外文名 = Otto Paul Hermann Diels(德语)| 圖像 =[[File:奥托·迪尔斯.jpg|缩略图|center|[https://www.nobelprize.org/images/diels-13068-content-portrait-mobile-tiny.jpg 原图链接][https://www.nobelprize.org/prizes/chemistry/1950/diels/biographical/ 来自诺贝尔官网]]]| 图像说明 = 奥托·迪尔斯 |center| 出生日期 = {{birth date |1876|01|23}} | 出生地点 = [[德国]]汉堡| 逝世日期 = {{Death date and age|1954|03|07|1876|01|23}}| 國籍 = [[德国]]| 别名 = 奥托·保罗·赫尔曼·迪尔斯| 職業 = 化学家,有机化学家| 活跃时期 = | 知名原因 = 因狄尔斯-阿尔德反应获1950年[[诺贝尔化学奖]]| 知名作品 = }}'''<big> 奥托.P.H·迪尔斯</big>''' (OttoP.H.Diels)(1876年1月23日--1954 年3月7日)[[德国]]化学家。1876年1月23日生于汉堡;1954年3月7日卒于基尔。与他的徒弟[[德国]]当代化工界的权威、现代有机化学大师[[库特·阿尔德]],在化学研究中取得了很多杰出的成果,两人合作发明的双烯合成反应,震动了整个化学界,因而共同获得1950年[[诺贝尔化学奖]]。<ref>[https://www.nobelprize.org/prizes/chemistry/1950/diels/biographical/ Otto Diels] 诺贝尔官网</ref>== 个人生平 ==迪尔斯(Diels,OttoPaulHermann)[[德国]]化学家。1876年1月23日生于汉堡;1954年3月7日卒于基尔。迪尔斯是一位柏林大学教授的儿子,他就读于柏林大学并在1899年在该校获得哲学博士学位,他是在费希尔的指导下完成他的工作的。毕业后他即作为化学教授留在该校。1916年他转到基尔大学,在那里他一直呆到1945年退休。对于任何有机化学家来说,合成一种新的重要化合物乃是一种令人高兴的成应。1906年迪尔斯即取得了这样的成就,当时他分离出一种不寻常的物质----二氧化三碳(C3O2 。然而,发现一种把原子化合在一起的技术,而且这种技术可用于许多不同种类的合成中,是更为重要的。迪尔斯和他的年轻助手阿尔德一起在1928年发现了这样一种技术。把这种技术称为双烯合成是合适的,但是按照惯例,将这一反应发现者的名字命名,所以一般称其为迪尔斯-阿尔德反应。从本质上说,这一反应是将两种化合物结合在一起以形成原子环的方法。迪尔斯研究了这一反应的潜在可能性,其方法是用这一反应合成各种不同的化合物。其他人也应用这一反应合成生物碱、聚合物和其他的复杂分子。例如伍德沃德在合成可的松(17-羟-11-脱氢皮质甾酮)时就利用了这一反应。由于它现了这一合成技术,迪尔斯和阿尔德得到了1950年[[诺贝尔化学奖]]。== 宽大胸怀 ==享誉世界的[[ 德国 ]] 化学家 迪尔斯带着学生阿尔德顶着“异想天开”的非议和嘲笑,顽强地进行着双烯合成的研究。阿尔德由于一时冲动,曾对第尔斯的理论进行过批评,后来经过深思熟虑终于发现了自己的错误,随即向第尔斯赔礼道歉。第尔斯非但没有责怪他,反而鼓励他做研究就要有这股冲劲,有冲动力才能有创造力。这使得阿尔德在整个双烯合成的研究过程中处处发扬了他的独立工作能力和合作精神。1950年他们师生双双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 生世影响 ==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今天,无论是工业还是农业,无论是重工业还是轻工业,都和塑料有着密切的关系。塑料制品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塑料制品经济灾惠,大入小孩都爱使用它 可是,你可曾想到达一新兴工业能够如此迅速地发展,应该归功于谁?这人就是德国著名化学家奥托·迪尔斯。德国当代化工界的权威、现代有机化学大师[[库特·阿尔德]],与他的老师奥托·迪尔斯在化学研究中取得了很多杰出的成果,两人合作发明的双烯合成反应,震动了整个化学界,因而共同获得1950年[[诺贝尔化学奖]]。== 参考资料 ==
1,692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