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孙建东

增加 1,999 位元組, 3 年前
無編輯摘要
[[File:孙建东13.jpg|350px|缩略图|右|'''孙建东作品'''[http://news.3zitie.cn/arts/2016/201668/img/2016060821172825594.jpg 原图链接][https://pic.sogou.com/pics?p=77040501&query=%E5%AD%99%E5%BB%BA%E4%B8%9C 来自搜狗网 的图片]]]
[[File:孙建东22.jpg|350px|缩略图|右|'''孙建东作品'''[http://news.3zitie.cn/arts/2016/201668/img/2016060821172825594.jpg 原图链接][https://pic.sogou.com/pics?p=77040501&query=%E5%AD%99%E5%BB%BA%E4%B8%9C 来自搜狗网 的图片]]]
[[File:孙建东23.jpg|350px|缩略图|右|'''孙建东作品'''[http://img.mp.itc.cn/q_70,c_zoom,w_640/upload/20170805/8459310f853046949cdd9bdb927645b3_th.jpg 原图链接][https://pic.sogou.com/pics?p=77040501&query=%E5%AD%99%E5%BB%BA%E4%B8%9C 来自搜狗网 的图片]]]
'''孙建东''',笔名潇逊,[[云南]]艺术学院美术学院中国画专业[[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ref>[https://www.sogou.com/tx?query=%E5%AD%99%E5%BB%BA%E4%B8%9C%EF%BC%8C%E7%AC%94%E5%90%8D%E6%BD%87%E9%80%8A%EF%BC%8C%E4%BA%91%E5%8D%97%E8%89%BA%E6%9C%AF%E5%AD%A6%E9%99%A2%E7%BE%8E%E6%9C%AF%E5%AD%A6%E9%99%A2%E4%B8%AD%E5%9B%BD%E7%94%BB%E4%B8%93%E4%B8%9A%E6%95%99%E6%8E%88%E3%80%81%E7%A1%95%E5%A3%AB%E7%94%9F%E5%AF%BC%E5%B8%88%EF%BC%8C%E4%B8%AD%E5%9B%BD%E7%BE%8E%E6%9C%AF%E5%AE%B6%E5%8D%8F%E4%BC%9A%E4%BC%9A%E5%91%98&hdq=sogou-site-706608cfdbcc1886&ekv=3&ie=utf8& 孙建东,笔名潇逊,云南艺术学院美术学院中国画专业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爱奇艺 - https://www.iqiyi.com/...- 2016-2-29</ref> 。 中文名 : [[ 孙建东]] 性 别 : 男 民 : [[ 汉族]] 职 : [[ 画家 ]]  国 : 中国 出生地 : 海 毕业院校 : [[ 云南艺术学院 ]] 美术系 ''' '''1简介 :2相关评价:1 == 简介 编辑== 祖籍江苏常州,一九五二年四月生于上海 汉族<ref>[https://www.sogou.com/tx?query=%E7%A5%96%E7%B1%8D%E6%B1%9F%E8%8B%8F%E5%B8%B8%E5%B7%9E%EF%BC%8C%E4%B8%80%E4%B9%9D%E4%BA%94%E4%BA%8C%E5%B9%B4%E5%9B%9B%E6%9C%88%E7%94%9F%E4%BA%8E%E4%B8%8A%E6%B5%B7%EF%BC%8C%E6%B1%89%E6%97%8F&hdq=sogou-site-706608cfdbcc1886&ekv=3&ie=utf8& 祖籍江苏常州,一九五二年四月生于上海,汉族 ],博雅人物网 - ren.bytravel.cn/his...- 2020-2-21</ref> 。一九八二年一月毕业于云南艺术学院美术系,留校任 教,成为著名画家 袁晓岑先生的入室弟子,有大量作品出版、刊登,参展及获奖,曾入选第七届、第八届全国美展等重大展览,并赴法国、日本、美国、德国、加拿大,马来西亚、台湾和香港等国家和地区展出 <ref>[https://www.sogou.com/tx?query=%E5%B9%B6%E8%B5%B4%E6%B3%95%E5%9B%BD%E3%80%81%E6%97%A5%E6%9C%AC%E3%80%81%E7%BE%8E%E5%9B%BD%E3%80%81%E5%BE%B7%E5%9B%BD%E3%80%81%E5%8A%A0%E6%8B%BF%E5%A4%A7%EF%BC%8C%E9%A9%AC%E6%9D%A5%E8%A5%BF%E4%BA%9A%E3%80%81%E5%8F%B0%E6%B9%BE%E5%92%8C%E9%A6%99%E6%B8%AF%E7%AD%89%E5%9B%BD%E5%AE%B6%E5%92%8C%E5%9C%B0%E5%8C%BA%E5%B1%95%E5%87%BA&hdq=sogou-site-706608cfdbcc1886&ekv=3&ie=utf8& 并赴法国、日本、美国、德国、加拿大,马来西亚、台湾和香港等国家和地区展出],搜孔夫子旧书网 - book.kongfz.com/1... - 2015-10-10</ref> ,作品多次被省政府和省人大作为珍贵礼品赠送瑞士、荷兰,意大利、泰国,马来西亚等国和柬埔寨 西哈努克亲王,并广为海内外书画爱好者及多家博物馆山东翰墨缘画廊收藏。
出版画集、专著多部:《 孙建东 中国画集》由云南美术出版社出版;主持并完成云南省教委立项的科研课题《 袁晓岑艺术传略》并由云南美术出版杜出版;《跨世纪中国美术家艺术成就优选画库孙建东国画作品优选》由中国美术出版总社、人民美术出版社、辽宁美术出版社联合出版。《 孙建东人物画专辑》、《孙建东花鸟画专辑》、《孙建东写意走兽专辑》由宁夏人民出版社出版;《孙建东意笔孔雀作品选》明信片由北京市邮政管理局监制发行;《 中国画二十家·孙建东》由北京美术摄影出版社出版。
作品有《孔雀红梅》、《流沙河之歌》、《共同的希望》等。
2 == 相关评价 编辑==
中国艺术家常说的一句话:书画一家。这句口头禅借以描述一下我与建东在艺术活动中的关系,或许是巧合。数十年来,我们总在许多美展、笔会和社会活动中相眸。耳濡目染,心谐情近,当然对于他的绘画,特别是中国画,有了许多的感知与观照。加之我们都在高等学校,从事文学艺术的教育,数十年的教师爷,不可避免地都很重传统。勿论我之作书或他之作画,都是从传统中一步一步艰难地走出来,又再去一点一点勤恳地走向现代走向创新。至今尚在步履盘跚地探寻着。
建东希望我能写篇文章,就他的中国画创作说些意见。想到上面的艺术的共知,不妨就我的审美认知作一些概括。
''' 一、人与自然的和谐'''
建东的画不仅受到广大群众的欢迎,而且参加了法国举办的中国文化年系列活动,应邀在法国雷思举办了个人画展,一样受到西方艺术爱好者的喜欢。我以为他的画从题材到意象都给人一种再现自然美的审美趣味。建东的画,以花鸟人物为题者十之八九,其人物则又多取材于云南边疆的少数民族生活,这与他曾作为知青在云南西双版纳生活了将近十年有关。在他的笔下,勿论傣族少女的婀娜,佤族姑娘的健朗,都能在中国画的笔墨形质和设色中写出。他的花鸟画取材很广,正如其恩师袁晓岑老师说的“花卉翎毛、走兽虫鱼皆能跃然纸上”。当然,我们更多见他收入画题的,是云南的孔雀,版纳的水牛,昆明的垂丝海棠和大理的茶花,等等。这可以说都是云南这一块美丽神奇丰富的红土大地上培育出来的大自然的物态美景。云南山水之奇美,植物之丰富,花卉之艳丽,造就过无数的画家。建东虽生于上海,但却是地道地在云南这块沃土上站起来的画家。数十年的生活与创作,使他几乎完全地融入了南疆大地。正是在这里,他与大自然达到了艺术境界的和谐。
两千多年前,庄子就说过:“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到了汉代,董仲舒归结为“天人之际,合而为一” ①,即“天人合一”的思想。几千年的历史证明,天人合一,即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才是人类应该追求的理想境界。这种思想不仅为中国古代的哲学家认知,也被西方许多哲人所探讨。这里我只想举出黑格尔一段话:“一方面只有一系列复杂的对象和外形联系在一起的有机的或无机的形体,例如山峰的轮廓,蜿蜒的河流、森林、草棚、房屋、城市、宫殿、道路、船只、天和海、谷和壑之类,另一方面在这种万象纷呈中却表现出一种愉快动人的外在和谐,引人入胜”。②这里说的“对象和外形”也就是本文说到的绘画的取材,即大自然中的花卉、翎毛、虫鱼、走兽,植物乃至于自然人等等。艺术家要追求的正是要表现出的“愉快动人的外在和谐,引人入胜”。我们看建东在他的画上所表现出来的,正是这样一种引人入胜的人与自然的和谐。我们看他的孔雀,很悠然地涉于溪涧流泉之中,伴着垂下的古藤浓荫,或者立于岩上,徜徉于紫藤山茶之间,或者春深时节,小憩于樱花海棠之下。而这些,都是我们在云南这块大地上,从昆明到版纳,随处可见的大自然之境界。看了这些创作,我们有一种红土地特有的和平、和谐、和美的感觉。正如庄子所说:“真者,所以受于天也,自然不可易也”。③建东的画,勿论怎样笔挥墨洒,其造型总是遵从大自然的外形。
''' 二、造型与传神的融汇'''
在中西造型艺术的比较研究中,常被提及的一句话是“中国画重写意”。“写意”似乎成为中国传统的文人画的重要特征。再后来,是更重意象的诸如清代中叶以后的石涛,八大等大师的“大写意”。到了近代的吴昌硕、齐白石,这种特重笔墨意象的写意发展到了一个几近于极致的高峰。然而随着东西方文化的碰撞与交流,许多大艺术家造型与传神中寻找中国画的新路。徐悲鸿以其深厚的绘画动力融入了中国画的笔墨意象,中国画又进入一个新的境界。现代有成就的艺术家,大多走过了由素描与线描造型功底进入用笔墨色彩追求新的艺术表现手法的创作道路。
30,717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