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80,474
次編輯
變更
创建页面,内容为“'''商洛学院城乡规划与建筑工程学院'''成立于2014年3月,前身为2008年成立的城乡发展与管理工程系。学院现有地理科学、…”
'''商洛学院城乡规划与建筑工程学院'''成立于2014年3月,前身为2008年成立的城乡发展与管理工程系。学院现有地理[[科学]]、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工程管理、土木工程和城乡规划等五个本科专业,面向全国28个省市(自治区)招生,现有在校学生1253人。
==师资队伍==
学院坚持多措并举,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现有兼职教授5人,专任教师52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14人,讲师23人,职称结构相对合理;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9人,[[硕士学位]]的42人(其中在读博士4人);教师中[[硕士生导师]]2人,陕西省普通高校青年杰出人才计划2人,专业带头人4人,学科带头人1人,学术带头人1人,校级教学名师3人、中青年学术骨干3人和青年骨干教师2人;秦岭南麓生态环境保护研究创新团队获批陕西省高校青年创新团队,有1名教师获校级青年教师教学技能比赛一等奖,10名教师分获校级青年教师教学技能比赛第二名和第三名的好成绩。
学院坚持以教学为中心,重视教学[[质量]]工程建设和[[教育教学]]改革。以平台建设为抓手,先后获批国家1+X(建筑信息模型BIM)证书制度试点单位,建立建筑信息模型和工程识图等2个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考点,获批陕西省虚拟仿真实验中心1个,陕西省虚拟仿真实验项目1个,自然地理教学团队等优秀教学团队3个,工程管理专业等特色专业3个,测量与地图学等精品资源共享课2门,双语示范教学课程2门,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示范区1个,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专业综合改革试点1个。创新推行项目化教学和混合式教学方式改革,获得陕西省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校级一、二等奖各1项;获2018年陕西省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教材二等奖1项;主持完成陕西省教育教学改革项目2项,教育产学合作项目12项,陕西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10项,校级教育教学改革项目32项,发表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论文48篇。
==科学研究==
学院非常重视教师的科学研究和成果转化工作。教师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省部级科研项目9项,厅局级科研项目18项,陕西省尾矿资源综合利用重点实验室项目2项,商洛市科技计划项目1项,学校科研项目26项,科研经费达310余万元。教师发表SCI论文32篇,CSCD论文23篇,核心论文110余篇,出版专著和教材13部,获发明与使用新型专利28项。根植地方社会经济发展,建有勘测与规划设计院,已完成各类地方城域规划设计项目5项;建有商洛市生态环境技术研究中心、商洛市新型与特种材料研发中心和秦岭山地灾害监测工程中心等商洛市工程中心3个,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地生态环境技术研究创新团队1个,秦岭南麓生态环境保护研究创新团队1个,秦岭南麓生态环境保护研究站1个,地理科学获批为校级重点培育学科。先后获得商洛市科学技术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
==教育理念==
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培养学生成长成才。学院以考研、学科竞赛、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为抓手,以“三早一晚”等学风示范工程为载体,学风建设成效显著。近年来,学生考研成绩上线人数一直位居全校之首,考研率均保持在14%以上,产生了地理科学“学霸宿舍”,宿舍6名学生同时考入[[华中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西北大学]]等学校;学生主持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15项、省级47项;在全国第三届、第四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共摘得校级金奖1项、银奖7项、铜奖5项;挑战杯竞赛中,获得陕西省一等奖3项,二等奖5项,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全国高等院校BIM应用技能大赛、全国高校工程项目管理沙盘模拟大赛、全国高等院校广联达软件算量大赛和全国高校学生斯威尔BIM系列软件建筑信息模型大赛等各类赛事,获得国家级三等奖以上的达40余人次。
坚持开放办学,加大与国(境)内外高校交流,学院先后选派13名学生赴[[吉隆坡建设大学]]、[[台湾朝阳科技大学]]、[[浙江万里学院]]等学校进行交流学习,先后与陕西省建工第五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广东腾越建筑工程有限公司、广联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商洛市建设勘察设计院、商洛中学等13家单位建立实践教学基地,与广联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开展嵌入式产教融合班。
==教学成绩==
城乡规划与建筑工程学院是一个朝气蓬勃的集体,学院始终以培养适应社会、基础扎实、综合素质高、动手能力强和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坚持“尚教为学,践用至要”的办学理念。经过多年努力,教学、科研和学生管理等各项工作均取得了显著成绩,学院先后被中共[[陕西省]]教育工委评为先进基层党总支,有2人被评为陕西省高教系统优秀共产党员;2016年学院获得陕西省师德先进集体称号,2018年获学校根植地方先进集体,2次被评为学生管理工作一等奖,2012年、2013年获得考研工作先进集体奖和考研工作进步奖;学院现正以“一流学院建设”为契机,以学校党代会提出的工作任务为目标,厚积薄发,不断加强学科和师资队伍建设,为把学校建成一流应用型本科院校做出更大贡献。
[[Category:520 教育總論]]
==师资队伍==
学院坚持多措并举,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现有兼职教授5人,专任教师52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14人,讲师23人,职称结构相对合理;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9人,[[硕士学位]]的42人(其中在读博士4人);教师中[[硕士生导师]]2人,陕西省普通高校青年杰出人才计划2人,专业带头人4人,学科带头人1人,学术带头人1人,校级教学名师3人、中青年学术骨干3人和青年骨干教师2人;秦岭南麓生态环境保护研究创新团队获批陕西省高校青年创新团队,有1名教师获校级青年教师教学技能比赛一等奖,10名教师分获校级青年教师教学技能比赛第二名和第三名的好成绩。
学院坚持以教学为中心,重视教学[[质量]]工程建设和[[教育教学]]改革。以平台建设为抓手,先后获批国家1+X(建筑信息模型BIM)证书制度试点单位,建立建筑信息模型和工程识图等2个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考点,获批陕西省虚拟仿真实验中心1个,陕西省虚拟仿真实验项目1个,自然地理教学团队等优秀教学团队3个,工程管理专业等特色专业3个,测量与地图学等精品资源共享课2门,双语示范教学课程2门,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示范区1个,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专业综合改革试点1个。创新推行项目化教学和混合式教学方式改革,获得陕西省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校级一、二等奖各1项;获2018年陕西省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教材二等奖1项;主持完成陕西省教育教学改革项目2项,教育产学合作项目12项,陕西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10项,校级教育教学改革项目32项,发表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论文48篇。
==科学研究==
学院非常重视教师的科学研究和成果转化工作。教师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省部级科研项目9项,厅局级科研项目18项,陕西省尾矿资源综合利用重点实验室项目2项,商洛市科技计划项目1项,学校科研项目26项,科研经费达310余万元。教师发表SCI论文32篇,CSCD论文23篇,核心论文110余篇,出版专著和教材13部,获发明与使用新型专利28项。根植地方社会经济发展,建有勘测与规划设计院,已完成各类地方城域规划设计项目5项;建有商洛市生态环境技术研究中心、商洛市新型与特种材料研发中心和秦岭山地灾害监测工程中心等商洛市工程中心3个,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地生态环境技术研究创新团队1个,秦岭南麓生态环境保护研究创新团队1个,秦岭南麓生态环境保护研究站1个,地理科学获批为校级重点培育学科。先后获得商洛市科学技术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
==教育理念==
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培养学生成长成才。学院以考研、学科竞赛、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为抓手,以“三早一晚”等学风示范工程为载体,学风建设成效显著。近年来,学生考研成绩上线人数一直位居全校之首,考研率均保持在14%以上,产生了地理科学“学霸宿舍”,宿舍6名学生同时考入[[华中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西北大学]]等学校;学生主持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15项、省级47项;在全国第三届、第四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共摘得校级金奖1项、银奖7项、铜奖5项;挑战杯竞赛中,获得陕西省一等奖3项,二等奖5项,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全国高等院校BIM应用技能大赛、全国高校工程项目管理沙盘模拟大赛、全国高等院校广联达软件算量大赛和全国高校学生斯威尔BIM系列软件建筑信息模型大赛等各类赛事,获得国家级三等奖以上的达40余人次。
坚持开放办学,加大与国(境)内外高校交流,学院先后选派13名学生赴[[吉隆坡建设大学]]、[[台湾朝阳科技大学]]、[[浙江万里学院]]等学校进行交流学习,先后与陕西省建工第五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广东腾越建筑工程有限公司、广联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商洛市建设勘察设计院、商洛中学等13家单位建立实践教学基地,与广联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开展嵌入式产教融合班。
==教学成绩==
城乡规划与建筑工程学院是一个朝气蓬勃的集体,学院始终以培养适应社会、基础扎实、综合素质高、动手能力强和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坚持“尚教为学,践用至要”的办学理念。经过多年努力,教学、科研和学生管理等各项工作均取得了显著成绩,学院先后被中共[[陕西省]]教育工委评为先进基层党总支,有2人被评为陕西省高教系统优秀共产党员;2016年学院获得陕西省师德先进集体称号,2018年获学校根植地方先进集体,2次被评为学生管理工作一等奖,2012年、2013年获得考研工作先进集体奖和考研工作进步奖;学院现正以“一流学院建设”为契机,以学校党代会提出的工作任务为目标,厚积薄发,不断加强学科和师资队伍建设,为把学校建成一流应用型本科院校做出更大贡献。
[[Category:520 教育總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