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778
次編輯
變更
韦俊
,無編輯摘要
广西桂平人。壮族。或作韦十二,曾参加[[金田起义]]。1852年底-1853年初,参加第一次攻克武汉之战。1855年随太平军西征军复入湖北;4月,第三次攻克武昌后,任武昌守将年余。[[胡林翼]]、[[罗泽南]]率清军水陆师发起进攻,他严加守备,频频出击,曾在汉阳奓山大败胡林翼部。1856年3月在武昌大东门外击毙清将罗泽南后,清军遂对武昌实行长围久困之策,扼堵粮道。双方战斗频繁,伤亡严重。同年秋,北王韦昌辉在天京(今南京)被诛后,他因其兄被杀,武昌城内又粮尽,于12月开城门率部出走。1858年,投降清军,被封为参将,驻守安徽池州。成为太平天国少有投降未死的降将。
虽然投降了朝廷苟活了下来。但韦志俊没有想到,"出来混,总是要还的"。同治四年秋,即天京失陷后一年(1865年),韦志俊以为大局已定,天下太平乡民健忘,挑了个错误的时间回金田省亲,并起昌辉祠。他讨好乡里,要出钱修建蚂蝗桥蔡江义渡,为乡民所拒。到了1914年,乡民重修蚂蝗石桥碑还不放过他:"金田韦某降清归里,颇以金钱施舟梁悦人,购运径尺余柳杉,将易梁,里人拒弗受。"韦志俊在家排行十二,直到1942年罗尔纲先生访查,还听到人们唾骂他为"反骨韦十二"。要作气节教育,历史给他出了道难题,只有一死才能完全体面,他偏不愿死,于是老死后继续受罚-落叶不能归根。1884年5月8日 [[ 韦志俊 ]] 卒于安徽宣城县孙家埠乡汪村,其孙光照、师洛等于民国十二年十月立碑,1980年7月韦志俊的坟和墓碑被发现。(《太平天国大辞典》367页)
== 天京事变 ==
后代有历史学家证实说,韦俊是老死的,他在投降了清政府之后得到了很好的待遇,也陆续开始有高级将领秘密跟朝廷接触,所以从这一点来看,清朝为啥不杀韦俊这个问题也有了明确的解释,那就是清政府想拿韦俊当做例子,让其他更多的太平天国将领放下屠刀。
韦俊的投降给 [[ 太平天国 ]] 带来很大的打击,而且政府也敏锐地意识到这一点,所以综合多方面因素考虑,也为了让韦俊给其他人做一个表率,他们只能对韦俊很好,不能杀他,从而吸引更多的太平天国将领不和清政府作对,也是为了巩固社会秩序,巩固自己的统治,所以清政府最后没有对韦俊下杀手。
== '''参考资料''' ==
{{Refli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