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蒯祥

增加 7,340 位元組, 5 年前
增加条目内容,增加内部 链接,增加图片
'''蒯祥'''(明代建筑匠师)[[File:蒯祥.jpg|缩略图|蒯祥[http://image.naic.org.cn/uploadfile/2017/0903/1504410642358589.jpg 原图链接][http://image.so.com/v?src=360pic_normal&z=1&i=0&cmg=e584c932c39d97c485faf712edf362e0&q=%E8%92%AF%E7%A5%A5&correct=%E8%92%AF%E7%A5%A5&cmsid=65884479bece3e5c70f5784181cdc29a&cmran=0&cmras=0&cn=0&gn=0&kn=0#multiple=0&gsrc=1&dataindex=2&id=eb27f3cf6e5bdd063ba2aedd54048f67&currsn=0&jdx=2&fsn=60&adsimgsn=0 原图地址]]]==人物简介== 蒯祥,他是[[ 中国 ]] 明代建筑匠师。生于明惠 朱允炆建文元年(1398年),卒于明宪宗朱见深成化十二年(1481年)。 苏州吴县( 今江苏吴县 鱼帆村 。世袭工匠之职,蒯祥的父亲[[蒯富]],有高超的技艺,被明王朝选入京师,当了总管建筑皇宫的"木工首"。蒯祥自幼随父学艺,蒯富告老还乡后,儿子已在木工技艺和营造设计上成名,并继承父业,出任"木工首",后任[[工部侍郎]] 。曾参加或主持多项重大的皇室工程 ,景泰七年(1456 ) 任工部左侍郎。负责建造 的主要工程有北京皇宫 (1417) (1417) 、皇宫前三殿(1440)、长陵 (1413) (1413) 、献陵 (1425) (1425) 裕陵(1464) 隆福寺(1452) ,北京西苑(今北海、中海、南海)殿宇 (1460) (1460) 隆福寺(1452) 裕陵(1464) 表现了他在规划、设计和施工方面的杰出才能。[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90113/a3d523c4fde140aaa428a3d5c13d8d21.jpeg 原图链接][http://image.so.com/v?src=360pic_normal&z=1&i=0&cmg=e584c932c39d97c485faf712edf362e0&q=%E8%92%AF%E7%A5%A5&correct=%E8%92%AF%E7%A5%A5&cmsid=65884479bece3e5c70f5784181cdc29a&cmran=0&cmras=0&cn=0&gn=0&kn=0#multiple=0&gsrc=1&dataindex=56&id=2d98336e3debef9cf946e96eb27792fe&currsn=0&jdx=56&fsn=60&adsimgsn=0 原图地址]]]
==人物经历及成就== 蒯祥是江苏吴县人, 太祖洪武三 永乐 年( 公元1397 1417 年) 出生于一个 ,明成祖朱棣把都城从南京迁到北京,征召全国各地工匠,前往北京继续大兴土 工家庭 。蒯祥 作为明成祖 父亲 随从人员,先期北上,参加皇宫建筑设计。由于 富,有 祥的设计水平 超的技艺 人一等 ,被 明王朝选入京师(金陵),当了总管建筑 任命为 皇宫 重大工程 “木 设计师。他的第一项任务就是负责设计和组织施 首” 作为宫廷正门的承天门(即今之天安门) 这项工程在 蒯祥 自幼随父学艺 运筹下于永乐十九年(1421年)竣工,其城楼形状与今日大致相仿,但规模较小 蒯富告老还乡后 这就是最早的天安门 儿子已在木工技艺和营造设计上 原名"承天门";建 之后 并继承父业 受到文武百官称赞 出任“木工首” 永乐皇帝龙颜大悦 后任工部侍郎 称他为"蒯鲁班" <ref>[http://www.360doc.com/content/12/0425/22/5701732_206555552.shtml 蒯祥与故宫]</ref>
明永乐十五年(1417年),明成祖从金陵北迁时,征召全国各地工匠,前往北京继续大兴土木。蒯祥作为明成祖的随从人员,先期北上,参加皇宫建筑设计。由于 蒯祥 的设计水平高人一等,被任命为皇宫重大工程的设计师。他的第一项任务就是负责设计和组织施工作为宫廷正门的承天门(即今之天安门)。这项工程在蒯祥运筹下于永乐十九年(1421年)竣工,其城楼形状与今日大致相仿,但规模较小,这就是最早的天安门,原名“承天门”;建成之后,受到文武百官称赞,永乐皇帝龙颜大悦,称他为“蒯鲁班”。 在京40多年,在正统年间 (1436(1436~1449 ) 年,负责兴建太和、中和、保和三大殿。1457 年7月,承天门 被大火烧毁。八年后,明英宗 命工部尚书白圭主持重建。白 请他重建9开2层的木构城楼,以及两宫、五府、六衙署等,还于1464年亲自主持明十三陵中的裕陵建造。蒯祥因有功于朝廷,从一名工匠逐步晋升,直至被封为工部左侍 ,授二品官,享受一品官俸禄。 明末,天安门又被焚毁。1651年,重建33.7米,广9间, 深5间 ,以示皇帝 这座天安门 尊严 即我们今天所见的 改名为 天安门。 [[File:蒯祥1.jpg|缩略图|蒯祥设计之北京故宫 据明史及有关建筑专著评介,认为蒯祥在建筑学上的创造达到炉火纯青的程度。他精通尺度计算,每项工程施工前都作了精确的计算,竣工之后,位置、距离、大小尺寸、与设计图分毫不差,其几何原理掌握得相当好,榫铆技巧在建筑艺术上有独到之处。中国古代的建筑大多是木结构,其关键在于主柱和横梁之间的合理组合。蒯祥不论在用料、施工等方面都精心筹划,营造的榫铆骨架都结合得十分准确、牢固。在北京皇宫府第的建筑中,蒯祥还将江南的建筑艺术巧妙地运用上去,他采用苏州彩画,琉璃金砖,使殿堂楼阁显得富丽堂皇。 蒯祥不仅木工技术纯熟,还有很高的艺术天赋和审美意识。据记载,蒯祥能以双手握笔同时画龙,合二为一,一模一样,技艺可谓是炉火纯青。在当时营建宫殿楼阁之时,他只需略加计算,便能画出设计图来,待施工完毕后,建筑与设计图样大小尺寸分毫不差,就连明宪宗也很敬重他。1420年,承天门建筑完工后,他受到众口一词的赞扬,被称为"蒯鲁班"。后来,蒯祥官升至工部左侍郎。在他任职期间,先后搞了不少修建工程,包括明英宗正统年间重建三大殿,明英宗天顺年间兴建裕陵。"凡百营造,祥无不与。"《宪宗实录》中这样评说。 ==德艺双馨==不仅如此,蒯祥受人称赞的还有他的人品。尽管他的官职很大,但是他为人仍然非常谦逊俭朴。到了晚年,虽然他已经主动辞官隐退,但每当有营造工程向他请教时,他还是非常热心地指导。 ==后继==蒯祥死于明成化十二年(1481年)三月,终年84岁。过去在北京曾经有一条蒯侍郎胡同,据说他就曾在这里住过。蒯祥的后代子孙大多继承了他的技艺,直到晚清时,仍有“江南木工巧匠皆出香山”的说法。 ==魂归故园==蒯祥活到八十四岁,逝于明宪宗成化十七年(1481年)。墓葬于他的故乡太湖之滨,墓碑右侧立有明代天顺二年钦赐的“奉天诰命”碑。据说,上世纪六十年代之初,重修了蒯祥墓,此墓被列为江苏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而蒯鲁班留下的天安门建筑却是华夏之宝,民族之光。 ==香山帮==香山帮建筑工匠群体 对于蒯祥的建筑造诣,当时就有极高评价,同行叹其技艺如鬼斧神工,而在京城“违其教者,辄不称旨”,皇帝也“每每以蒯鲁班称之”。 蒯祥晚年,还经手建造十三陵中的裕陵。到宪宗成化年间,他已80多岁,仍执技供奉,保持着“蒯鲁班”的称号。他是一个时代建筑工艺水平的代表,堪称香山帮建筑工匠中的泰斗。 香山帮建筑工匠群体,不但工种齐全,而且分工细密,能适应高难度建筑工艺的需求。例如木匠分为“大木”和“小木”。大木从事房屋梁架建造,上梁、架檩、铺椽、做斗栱、飞檐、翘角等。小木进行门板、挂落、窗格、地罩、栏杆、隔扇等建筑装修。小木中有专门从事雕花工艺(清以后木工中产生了专门的雕花匠)。木雕的工艺流程有:整体规划、设计放样、打轮廓线、分层打坯、细部雕刻、修光打磨、揩油上漆。除了分工细密外,香山帮工具也是很先进的。例如木匠用的凿子分手凿、圆凿、翘头凿、蝴蝶凿、三角凿五种,而每一种又有若干不同尺寸或角度的凿子。 香山帮建筑具有色调和谐、结构紧凑、制造精巧和布局机变的特点。可谓是技术精湛,名享天下,代代相传。 ==故里==天安门,以其完美的造型,至高无上的荣誉,而为全世界所熟悉。天安门设计者蒯祥的名字开始真正为世人所了解。 吴县就是一代建筑宗师蒯祥的故里。蒯祥墓位于吴县市胥口镇渔帆村,南望浩渺的东太湖,背倚青葱渔洋山。至今渔帆村仍有许多蒯祥的后裔。蒯祥墓附设石兽、山门、纪念馆等建筑,庄严而肃穆。碑铭上写着:蒯祥为吴县香山人(即今胥口镇),生于1398年,卒于1481年,字廷瑞,是北京故宫、五府六部衙署、长陵等建筑的营造者。如今该墓已被列为江苏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被作为青少年德育基地。 吴县市沪剧团副团长万金声。八十年代初创作了歌颂蒯祥的锡剧剧本《红墙春秋》,由此成为名副其实的蒯祥专家。万金声介绍说,蒯祥设计天安门是历史的机遇。当年朱棣迁都北京,从江苏招募了大批能工巧匠前往。蒯祥正当壮年,技艺高超,故被征召入京。进城后,蒯祥的才能获得当时负责皇宫营建的都督佥事的赏识,于是被委以重任,由他设计了三大殿、天安门等一批重要的皇宫建筑。蒯祥一时声誉鹊起,皇帝也"每每以'活鲁班'呼之"。蒯祥最后官至工部侍郎,成为天下百工的总领头。据考,蒯祥曾读过几年私塾,有一定的文化修养,而他的技艺更是了得,木匠、泥匠、石匠、漆匠、竹匠五匠全能。《吴县志》记载,他精于建筑构造,"略用尺(淮下加十)度……造成以置原所,不差毫厘"。在吴县,关于蒯祥的民间传说很多,其中心总离不了蒯祥如何鬼斧神工。 万金声的介绍与古建筑学家的研究结果基本相符。新近出版的《天安门》一书首次公开的南京博物院藏《明宫城图》,十分难得地保留了蒯祥的画像。他一副红袍官人打扮,身后是富丽的紫禁城建筑。该画一共有两幅,另一幅藏于北京故宫,像旁有"工部侍郎蒯祥"字样。历史学家顾颉刚考证说,有题字的画是献给皇帝的,不题字的画是留给子孙的。《天安门》一书的作者、古建筑学家路秉杰教授认为,此画是一幅真正的新宫竣工图,画面极精细准确。当时的承天门(清重建成后改称天安门)黄瓦、朱柱,上为面阔五间的门楼,下为开有五孔的城台,外有金水桥五座对应,两侧分列石狮、华表,与今日基本相同。路秉杰甚至认为《明宫城图》的作者即是蒯祥本人。 在胥口乡,蒯祥妇孺皆知,人们对他极其崇敬。而奉蒯祥为鼻祖的工匠团体香山帮更是天下闻名,香山堪称中国木工圣地。如今渔帆村、胥口乡、吴县市都有打着香山帮旗号的古建筑公司。他们不但在国内施工,并且走出了国门,在美国、新加坡等地留下了香山帮的精美古建筑。 ==参考资料==
406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