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海山寺 (臺東市)

移除 576 位元組, 3 年前
無編輯摘要
|<center>'''海山寺'''<br><img src="https://tour.taitung.gov.tw/image/615/1024x768" width="280"></center><small>[https://tour.taitung.gov.tw/zh-tw/attraction/details/307 圖片來自台東觀光旅遊網]</small>
|}
 
'''海山寺''',是位於[[臺灣]][[臺東縣]][[臺東市]]的[[佛寺]],在二十世紀時贊助[[紅葉少棒]]等台東棒球運動,也曾是炮炸[[寒單爺]]的舉辦方。海山寺原名為觀音祠,因其朝山傍海改名為「海山寺」,大雄寶殿高72公尺、面積高達100坪,氣勢相當莊嚴,主祀三尊佛像以及三尊菩薩,其中的三尊大佛-釋迦牟尼佛、阿彌陀佛和藥師佛,是從日本殖民統治臺灣時期留傳下來,是相當珍貴的歷史文物,旁祀的伽藍菩薩、韋馱菩薩、地藏王菩薩也年代久遠,使得海山寺成為臺東市的當地佛教祭祀中心。
===清治時期===
 
寺方表示原先為觀音祠,為同治十三年(1874年)所建<ref name="洪德"/>。[[慈怡法師]]主編的《佛光大辭典》記載為光緒元年(1875年)<ref name="佛光大辭典"/>。[[林德林]]則表示創立時間不詳、寺方也無石碑可參考,只知道是清治時期<ref name="林德林"/>。
===日治時期===
 
過去此寺並非由出家人所住持,直到1928年,吳普明托缽駐錫於此,其師[[月眉山靈泉寺]]德韞法師(何德韞)成為此寺第一任住持<ref name="佛光大辭典"/>,此後擴大建設。1934年3月,[[林德林]]來[[東臺灣]]宣教,記錄海山寺,記下正門柱聯寫「癸丑年夏六月重修」、此寺主祀[[觀世音菩薩]]、左畔祀[[關帝君]]、右畔祀[[土地公]]。<ref name="林德林"/>
== 主祀神明 ==
 
台東海山寺位於台東縣台東市中正路上,是東台灣歷史最為悠久的佛教勝地,原名為『觀音祠』,因為背山靠海故改稱為『海山寺』,寺中的三中大佛-釋迦牟尼佛、阿彌佗佛和藥師佛是從日據時代遺留下來的珍貴歷史文物,另外旁祀伽藍菩薩、韋馱菩薩、地藏王菩薩,是當地的佛教祭祀中心。
== 建築風格 ==
 
台東海山寺佔地大約1甲,其中大雄寶殿高72公尺、面積高達100坪,主祀三尊佛像以及三尊菩薩;在大雄寶殿的左側是一棟4層樓的建築,內部設置齋堂、講堂、駐寺法師起居室;而在大雄寶殿的右側則是公益組織海山寺護法委員會、悲願婦女會、普賢行願會辦公室及圖書館;最後在大雄寶殿後封有一棟高為三層樓的彌陀殿,是安置信徒遺骨的地方,在兩殿之間設有一個花園,樹木、花草、流水等庭園設施相當豐富。
== 建築風格 ==
 
台東海山寺佔地大約1甲,其中大雄寶殿高72公尺、面積高達100坪,主祀三尊佛像以及三尊菩薩;在大雄寶殿的左側是一棟4層樓的建築,內部設置齋堂、講堂、駐寺法師起居室;而在大雄寶殿的右側則是公益組織海山寺護法委員會、悲願婦女會、普賢行願會辦公室及圖書館;最後在大雄寶殿後封有一棟高為三層樓的彌陀殿,是安置信徒遺骨的地方,在兩殿之間設有一個花園,樹木、花草、流水等庭園設施相當豐富。
== 參考資料 ==
24,562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