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刘适兰

增加 6 位元組, 6 年前
人物特写
== 人物特写 ==
在20世纪80年代,刘适兰是大名鼎鼎的人物,一个人就算对国际象棋一窍不通,但对刘适兰多少会有所闻。刘适兰12岁开始学习国际象棋,于1979年 17岁时就获得全国冠军。此后又连续9次获全国国际象棋女子个人冠军。1982年她获得“女子国际象棋国际特级 大师”称号。对于这样一个多次为国争光、多次获得各种荣誉的人,称其为“一代天骄”一点也不过分。
 
'''<big>曾经沧海</big>'''
就像其他的在深圳的风云人物一样,刘适兰现在也是由极绚烂而归入平淡了。假如你有机会在深圳棋院看见她,你不难发现在她的言谈举止中,一派普通和平易,几乎完全看不出眼前这个人曾经沧海。
有一篇报告文学《第一个特级大师》写到她的成长经历。关于她少年的一段,似乎着重的就是她如何刻苦,比如她笃信一句格言,这就是“勤奋可以弥补天资的不足,而天资永远弥补不了懒惰的缺陷。”成都冬夜,刘适兰就起床“打早谱”,而且常常如此。春节, 姐妹们邀约逛公园, 走亲戚,刘适兰却要求妈妈把自己锁在家里,研究各国高手的棋谱。1976年,川北大地震波及成都。许多人搭棚住在外面,以防不测。刘适兰却和教练曾子林稳坐棋校楼上,面对“战火纷飞”的棋盘,杀得难解难分。
刘适兰说,现在的孩子比我们那个时候的孩子聪明,但是,能不能像我们一样吃苦就不一定了。
 
'''<big>曾经沧海</big>''' 往事再提
在上世纪80年代,新闻严肃有余,活泼不足。比如我们知道刘适兰的辉煌,却不大知道背后有什么轶闻趣事,现在补充采访,可能不晚。
她一早就不拿出国移民之类当回事。为什么这样呢?她说,真的不大喜欢去国外,首先,吃就不习惯。再说,这根本就是不可能的。她的性格 就是这样的,凡是认为不可能的事,就 快刀斩乱麻,不会来一点点黏糊的。
在国内,追她的人也很多,有些什么部长的孩子,也有喜欢她的。但是,刘还是认为那是不可能的。因为门不当户不对。
 
'''<big>我很自卑</big>'''
我说,当时,做一个运动员应该很有优越感吧?刘适兰说,吃的标准很高,伙食费比一般人的工资都高。接触的人也有很多很优秀的,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比如,由于我当时是全国最年轻的政协委员,所以有机会接触到团中央的一些领导。
不过,作为运动员,在内心,其实很自卑,社会上不是说吗?运动员都是“四肢发达,头脑简单”。所以很多时候,并不认为自己有什么了不起的。每天的生活也很单调,除了训练、跑步,业余时间就看小说,很多文学期刊都找来看。琼瑶的小说全部都看完了。
 
'''<big>一生姻缘 </big>'''
刘适兰喜欢文学,后来上大学,学的也是这个,然后大学毕业又回到国家队,再后来就到了深圳。如果留在北京的 中国棋院,现在已经是领导了吧?刘说:“也许是国际象棋部的副主任吧?不过,我的兴趣还是在教练上,我不喜欢去处理人际关系。”
慢慢说到老公。刘适兰笑笑说,是别人介绍认识的。好像这是件不可思议的事情。其实和老公过去也有过接触。老公当时是国家体委的一个普通干部。“不过他有点特别吧?一般人见到我们都会来说点什么,他给我倒了一杯水,就走到一边去了。”啊,一生姻缘,始于这一“走”。下面的故事跟寻常人家基本相同,结婚,有一个女儿,学国际象棋,不打算走专业的路,但是,获得中国棋协大师的称号。
 
'''<big>培育桃李</big>'''
后来我们就说到“现在进行时”。这才是刘适兰的兴奋点。她说现在深圳的“国象”形势非常好。“我刚刚来深圳的时候,下国际象棋的,也就几十人吧?现在差不多有近两万孩子在学习国际象棋了。这在全国都少见。”
刘适兰说:“深圳的孩子很多都是预备要到国外去读书的,国际象棋可以作为他们今后跟外国人交际的一种工具,另外,在不少大学,学国际象棋是可以争取到奖学金的,如果你学得好的话。”其实就算是不打算出国,学学国际象棋也大有好处。“国际象棋下得好的,考大学没有问题。清华大学近年特别喜欢招国际象棋成绩优异的学生。
刘适兰现在忙于国际象棋在深圳的普及工作,她脑袋里装的都是怎么推广国际象棋,怎么多搞些比赛。“如果能够出一个世界冠军,哪怕是青少年冠军,这辈子就算是没有白活了。”
 
== 火炬传递 ==
国际象棋特级大师刘适兰当上了北京奥运圣火传递深圳站的 火炬手后,最兴奋的要数她远在 澳洲读书的女儿,特意嘱咐妈妈要把火炬保留好。
330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