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汀九橋

增加 5,293 位元組, 3 年前
创建页面,内容为“{|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center>'''汀九橋'''<br><img src="http://www.hkctp.com.hk/uploadFile/20190…”
{|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center>'''汀九橋'''<br><img src="http://www.hkctp.com.hk/uploadFile/201902/1551255322.png" width="280"></center><small>[http://www.hkctp.com.hk/news/id/2753 圖片來自hkctp]</small>
|}

'''汀九橋'''({{lang-en|Ting Kau Bridge}})位於[[香港]][[新界]][[青衣]]西北角,是世界首條三塔式[[斜拉索橋]]。大橋由[[德國]]舒拉茲波格曼結構工程師設計<ref>{{cite web|url= http://baike.hrhrs.com/index.php?doc-viewwap-3417.html |title= 香港汀九桥 人物百科}}</ref>。大橋之兩個主跨分別長448米及475米,連引道全長為1,875米。大橋屬於[[3號幹線]],連接[[汀九]]和[[青衣島|青衣]]。橋面為三線雙程分隔[[高速公路|快速公路]]。車速限制每小時80公里。汀九橋屬青馬管制區範圍,[[隧道交通督導員|管制區人員]]獲授權執行《青馬管制區條例》。

== 概要說明 ==
汀九橋使來自新界西部其他地區的車輛,能方便和快速地到達[[青嶼幹線]]的[[青馬大橋]]及[[汲水門大橋]],通往[[大嶼山]]和[[香港國際機場]],同時也分流新界荃灣鄉郊、屯門和元朗來往[[荃灣]]市區、[[葵青]]、[[九龍]]及[[港島]]中上環商業區的車流。值得一提,香港的[[的士]]司機和電台交通情況報告節目大多都叫該橋為「'''新汀九橋'''」,以免跟[[屯門公路]]一條同樣稱為汀九橋的高架橋混淆。此橋亦是[[香港的士|新界的士]]可通行的跨海大橋之一。此外香港政府[[規劃署]]所制定的[[都會區]]以汀九橋以東為界線屬[[維多利亞港]]範圍,故此荃灣海岸線一帶亦成為維港之內,航行船速亦與港外有所不同。

== 興建 ==
汀九橋於1995年3月動工,當時工程名為「'''汀九大橋'''」,經過38個月的施工,於1998年5月6日下午2時正式啟用。汀九橋並不屬於「[[香港機場核心計劃]]」的十大項目之中,但因為它和[[大欖隧道]]落成通車的日子與新建的[[香港國際機場]]啟用日期相近,而該大橋的興建,除舒緩新界西的交通負荷外,更方便通勤來往機場、九龍西、香港島與新界西其他地區,因而被稱為「第11項機場核心工程」。

支撐著汀九橋的三支單柱橋塔,分別座落於藍巴勒海峽中的人工島、汀九岬及青衣島西北岸,分別高194米、167米及162米。重量方面,結構[[鋼]]重量8,900公噸,[[混凝土]]重量則為29,000立方米。大橋的設計,可承受每秒達95米(時速342公里)的風速,但在實施強風管制措施、交通意外和[[渣打香港國際馬拉松比賽]]期間,會全線封閉、或只封閉[[行車線|中線]]、或者只開放予車身高度1.6米以下的車輛使用。

==大橋資料==
*主跨:448米 + 475米
*總長:1,177米
*最高橋塔高度:195米
*淨高橋底通航:62米
*設計及建造期:38個月
*造價:17.35億港元

===橋身===
*設計和一般的斜拉橋有很大的分別
*橋塔採用單支柱形式,而不是典型的A或H字的形狀
*因單支柱橋塔穩定性較低,所以設計師在橋塔上多加了一對橫樑,再用拉索把橋塔頂部及下面部份連起來,以加強其穩定性
*斜拉索由橋頂經橋身下的鋼橫樑再向下伸延至橋塔在42米(主水平基準面以上)的部分
*設計行車速度:每小時100公里
*現時限制行車速度:每小時80公里
*橋身組件:174件
*每段組件長度:13.5米
*橋面鋼樑重量:9,200公噸
*橋面混凝土重量:29,000噸
*最大位移距離
**中跨垂直位移:1,600毫米
**中跨橫向位移:400毫米
**青衣端縱向位移:390毫米

===拉索===
*橋身由384條拉索承托
*拉索由鋼束組成,數目由17條至58條不等,每根鋼束直徑為15.7毫米,由7條鍍鋅鋼絲結合而成。基本上,拉索的斜度愈大,鋼束的數目就愈多。
*拉索外面有一個白色的保護外殼。
*中央塔頂連接汀九及青衣塔橋面的8條465米長縱向斜拉索,使橋塔有足夠的穩定性以抗衡可能面對的極端颱風荷載
*拉索總重量:2670噸

==交通意外==
*2010年10月29日早上,汀九橋上一部電單車與兩架貨車相撞,電單車上夫妻被拋到路面,再被另一輛貨車輾過。
*2015年11月7日,下午1時許,一輛行走140M路線的專線小巴駛至橋面時,與因壞車停下的貨櫃車相撞,再衝前6米才停下。小巴右邊車身被劏開,事件導致司機死亡以及8名乘客受傷。<ref>{{cite web|url=https://hk.news.appledaily.com/local/daily/article/20151108/19364645 |title=小巴撼櫃車尾 司機不治 |last= |first= |coauthors=|date=2015-11-08|publisher=蘋果日報網站|accessdate=2017-11-08}}</ref>。
*2017年3月27日,早上7時許,汀九橋出九龍方向發生5車相撞。肇事車輛包括2輛私家車及3輛輕型貨車,發生車禍後,車輛阻塞中綫和快綫,交通極為擠塞,運輪署表示,龍尾一度到達[[屯門公路]]近三聖及青朗公路近高埔新村,[[大欖隧道]]往九龍方向亦要實施間歇性封閉。。

== 參考文獻 ==
{{reflist}}
[[Category: 920 建築藝術總論]]
28,724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