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塞下曲》(唐代 王昌龄)

增加 27 位元組, 3 年前
無編輯摘要
[[File:塞下曲002.jpg|缩略图|右|320px|[https://img.cngwzj.com/upfile/161eb5c8/HX5sOJ.jpg 原图链接]<ref>[https://www.cngwzj.com/gushi/TangDai/66496/ 《塞下曲》的全部原文(王昌龄)]. 古文之家网</ref> ]]
临洮一带是历代经常征战的战场。据新旧《唐书·王晙列传》和《吐蕃传》等书载:公元714年(开元二年)旧历十月,吐蕃以精兵十万寇临洮,朔方军总管王晙与摄右羽林将军薛讷等合兵拒之,先后在大来谷口、武阶、长子等处大败 [[ 吐蕃 ]] ,前后杀获数万,获马羊二十万,吐蕃死者枕藉,洮水为之不流。诗中所说的“长城战”,指的就是这次战争。“昔日长城战,咸言意气高”,这是众人的说法。对此,诗人不是直接从正面进行辩驳或加以评论,而是以这里的景物和战争遗迹来作回答:“黄尘足今古,白骨乱蓬蒿。”“足”是充满的意思。“白骨”是战死者的尸骨。“今古”贯通两句,上下句都包括在内;不仅指从古到今,还包括一年四季,每月每天。意思是说,临洮这一带沙漠地区,一年四季,黄尘弥漫,战死者的白骨,杂乱地弃在蓬蒿间,从古到今,都是如此。这里的“白骨”,包含开元二年这次“长城战”战死的战士,及这以前战死的战士。这里没有一个议论字眼,却将战争的残酷极其深刻地揭示出来。这里是议论,是说理,但这种议论、说理,却完全是以生动的形象来表现,因而更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手法极其高妙。
这首诗着重表现军旅生活的艰辛及战争的残酷,其中蕴含了诗人对黩武战争的反对情绪。
== 作者简介 ==
[[王昌龄]](698-756):字少伯,汉族, [[ 山西 ]][[ 太原 ]]人 。盛唐著名边塞诗人,后人誉为“七绝圣手”。约生于[[武则天]]圣历元年(698年),约卒于玄宗天宝十五年(756年)。早年贫贱,困于农耕,年近不惑,始中 [[ 进士 ]] 。初任秘书省校书郎,又中博学宏辞,授汜水尉,因事贬岭南。开元末返长安,改授江宁丞。被谤谪龙标尉。安史乱起,为 [[ 刺史 ]][[ 闾丘晓 ]] 所杀。其诗以七绝见长,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边塞所作边塞诗最著。他的边塞诗气势雄浑,格调高昂,充满了积极向上的精神。世称王龙标,有“诗家天子王江宁”之称,存诗一百七十余首,作品有《[[王昌龄集]]》。
[[File:王昌龄000.jpg|缩略图|左|300px|[https://song.gushiwen.cn/authorImg/wangchangling.jpg 原图链接][https://so.gushiwen.cn/authorv_d9343fa5dac7.aspx 图片来源古诗文网]]]
王昌龄存诗181首,体裁以五古、七绝为主,题材则主要为离别、边塞、宫怨。就数量之多,体制之备,题材之广说,王昌龄的诗实不如[[李白]]、[[杜甫]]和[[高适]]、[[岑参]],但他的诗质量很高。边塞诗可并高适、岑参而三,四杰以后,诗坛几乎没有边塞诗作。[[唐玄宗]]改府兵制为募兵制后,文人掀起了从军热以求边功。开元十三年,[[王昌龄]]漫游西北边地,有了较深的边塞生活体验,创作了大量的边塞诗,此时[[岑参]]11岁,高适还没有开始边塞生活,后人依次考证称王昌龄为边塞诗的创始和先驱。
98,480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