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上海通志馆

增加 1,659 位元組, 3 年前
無編輯摘要
2009年起,在统一协调全馆各项工作的基础上,开始着力推行制度管理建设,先后新增、充实并出台了涉及馆内几项主要业务的相关管理办法。2010年,我馆按照国家和市府有关事业单位改革和岗位设置的政策要求,根据市志办人事处的要求,结合本单位实际,开始分阶段、有步骤地开展岗位设置工作。2011年,为进一步深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完善和健全岗位设置管理制度,逐步实现人事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和制度化,在市人事部门的统一部署下,严格按照《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实施方案》,核定本单位岗位类别、等次,本着“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将现有在编在册正式工作人员纳入岗位管理,结合馆内的工作职责,进一步完善岗位责任制,明确工作任务,确定考核标准,使得岗位设置管理工作更加科学化、规范化,极大地调动了现有在岗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促进了全馆的整体工作。
==《民国上海市通志稿》==
上海旧志整理系列——《民国上海市通志稿》已全部完成并出版。继2013年第一册率先出版后,这套民国时期内容最丰富、史料价值颇高的上海市级志书全部出齐。
  《民国上海市通志稿》,原作名为《上海市通志》,是第一部用白话文写成的上海市志。1932年7月,上海市通志馆成立后,首任馆长柳亚子先生主持编纂《上海市通志》,时间跨度为上海起源到1933年。这是民国时期上海市内容最丰富、史料价值颇高的市级志书。其内容包括地理、气象、政治、经济、社会人文等,给后人留下了研究上海历史发展、演变的宝贵资料。
  至1937年“七七卢沟桥事变”爆发,上海市通志馆编纂的《上海市通志》稿已逾1000万字。由于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上海市通志馆停办,人员解散,《上海市通志》的编纂出版因此夭折。1937年11月,日军占领上海时,柳亚子将通志稿连同通志馆其他重要资料一起转移至家中。1940年12月,柳亚子出走香港前,托人将把相关资料转入震旦大学图书馆隐藏<ref>{{Cite web |url =http://www.xinhuanet.com/book/2019-08/07/c_1210232046.htm| title =《民国上海市通志稿》四册出齐 为研究近代上海提供新资料| author = | date =2019-08-07}}新华网</ref>。
 
  1945年抗战胜利后,这些资料被取出,交至上海市文献委员会。解放后,《上海市通志》稿等被移交上海市文化局,送入上海文管会、上海博物馆、上海历史博物馆保存至今。
==參考資料==
98,480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