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022
次編輯
變更
佛朗明哥
,無編輯摘要
==佛朗明哥歷史==
佛朗明哥(Flamenco)這個字的起源,一直是令人迷惑、含混而難解的謎。
有人認為這個術語與偉大的查理一世(Carlos I)宮廷有許多來自Flandes的成員有關�。一般學者則認為這個術語與那些流浪的吟遊詩人有關。著名的民間藝術家Braz Infante,深信這個字係由繁複的文字轉變而來有民俗音樂的權威人士認為此字源起於阿拉伯文的“Felag”(農夫)和”Mengu”(逃難者),如此佛朗明哥也可譯為「人民的歌唱」或「民歌」。
但是「佛朗明哥」這個字並不只與安達魯西亞民間藝術歌曲或西班牙的吉普賽人有關。西班牙人尚用此字來形容一個聰明、淘氣的孩子,或一個漠視社會規範不受傳統束縛的人為佛朗明哥。細究起佛朗明哥語源雖有些含混不清,但佛朗明哥音樂藝術的發展史,卻很容易探索出來。
就我們所知,佛朗明哥雖屬西班牙安達魯西亞的音樂,但綜觀其和弦、旋律,無一不受到阿拉伯民族的直接影響。回溯至西元711年,阿拉伯人橫渡不到20公里的直布羅陀海峽,七年內占領了西班牙大部份的領土,直至西元1442年才回歸西班牙祖國。
安達魯西亞是西班牙南部的一區,其最古老的城市是Sevilla(賽維亞),於西元1100年所建。同時此區也是西班牙被回教統治最久的地區。 在回教統治下的安達魯西牙是摩爾文化的集中地。基於回教的宗教信仰和阿拉伯語,該區融合了敘利亞、波斯、拜占庭的特色。適逢此時,一些主要的猶太民族移居此地,更使希伯來文化大行其道,遠古文化的巨流匯聚而成安達魯西亞地區文化賴以存亡的主軸。
==吉普賽人與佛朗明哥==
西元1447年,能歌善舞的吉普賽人離開北印度踏上了流浪的旅途,部分來到安達魯西亞定居下來。一方面接受西班牙文化的薰陶,另一方面也繼續保有其獨特的文化觀。在這個歷程中,深具天賦的吉普賽人,將佛朗明哥加上舞蹈,形成獨特的「舞唱」藝術,在當時佛朗明哥一直是吉普賽人及貧民生活的一部份,但他們卻孤傲的擁為私產,未曾讓第三者進入。
位處西班牙東北部強盛的Aragón王國,在成功地清除了西班牙境內的征服者後,其君主政權傾力完成「國內有其地」的政策。也由於宗教、文化的歧異,異教徒受到統治者的驅逐,不願離去他們故鄉的則遭受燒殺掠劫;不幸被捕的則身陷囹圄亦或葬身船艙搖櫓。這樣的困頓環境,使得佛朗明哥迴盪出一種細緻的哀怨,在哀怨裡又怒喝著不平的抗議。
那些幸運逃脫的人駕著蓬車過著流浪的生活。但為了必須時刻逃避暴政的搜捕,因此佛朗明哥逐漸形成了可以隨時即興演奏,並可隨時停止的音樂。在此時期,吉普賽人將佛朗明哥音樂加入西班牙民族樂器「吉他」,加強著重節奏的色彩,孕育出了現代佛朗明哥的雛形。
佛朗明哥中的Cante Jondo(深沉的歌,是一種艱深的歌唱技巧),西班牙人稱之為「牢獄之歌」。它在訴說著罪犯的罹難,與階下囚的心聲。但它絕不僅只是「監獄之聲」,也是吉普賽人貧窮受苦的哀嚎,更是反對漠視人性和人權而發出的哭訴。西班牙詩章中稱Cante Jondo為「人性的悲劇」。
基於吉普賽人的特性,他們比西班牙人更能貼切地表現出佛朗明哥所具有的原始奔放、熾熱的情感、靈活的重音節拍和歌唱。若說安達魯西亞為培育佛朗明哥之母,那吉普賽人實為創造佛朗門哥之父。
==佛朗明哥近代發展==
近代以來,尤以Ramón Montoya、Sabicas、Niño Ricardo、Vicente Gomez…等等大師,他們憑藉著己身天份,譜出許多動人的樂章。並藉由大眾傳播的橋梁,促使佛朗明哥在國際藝術的地位逐漸地受到了重視。國外著名的音樂評論雜誌曾在文章裡提到,在一場百人舞團聯合演出 Alegrías 時,裡頭卻僅有兩位吉他手伴奏,以此為契機,使得大約 50 名的知名音樂家,齊聚一堂並審慎地考慮著如何將佛朗明哥音樂經由大型的管弦樂團呈現。
佛朗明哥的演奏,有時似乎令人有雜亂之感,但在這雜亂之中卻蘊含著悠久的文化與高貴的哲思。聆聽那曲調,會令我們聯想到那蒙受迫害的心酸,以及他們那不屈的豪邁與流浪者奮鬥的血淚。接下來我們將會介紹要如何「佛朗明哥」。
==佛朗明哥組成要素==
其實所謂的佛朗明哥是由三個部分所組成,亦即:
===【A】Cante(歌、調)===
▶︎ 深沉的歌(Cante Jondo)或偉大的歌(Cante Grande)—
旋律深沉而帶有戲劇性的暗淡憂傷,且嚴肅緩慢。如:Soleares、Siguiriyas。
▶︎ 中庸曲調的歌(Cante Intermedio)—
旋律明朗流暢、不緩不疾,介於「深沉宏大的格調」與「微小活潑、易於親近」的兩著之間。如:Peteneras。
▶︎ 微小活潑,外向激情而自由的歌(Cante Chico)—
旋律活潑亮麗、快速而激動,情感比較歡樂與令人陶醉。如:Bulerias。
===【B】Baile(舞蹈):===
佛朗明哥有四種腳法——
(1)Planta(用前半腳掌來踢踏)
(2)Tacón(用腳跟來踢踏)
(3)Punta(用腳尖來踢踏)
(4)Golpe(用全腳掌來踢踏)
每支佛朗明哥舞蹈都有一段表現踩腳的技巧,稱為:Escobilla。若踏出來的音色扎實、清脆、音質乾淨俐落、音感準確,則顯示舞者功夫高強。佛朗明哥舞者的手勢沒有片刻靜止,它藉由運行雙臂、連帶一起轉動腕部,將手指一根根的向外撩轉,並配合身體的姿勢,來表達出內在的感情。
*拐杖;另一特色則是用拐杖( Bastón )來伴舞,據說是那些逃到山區經常被壓迫的人民,屢屢遭到殺害,且法律禁止他們身上帶刀。所以出門時會隨手帶一支拐杖來防身,久而久之就成為不可或缺的道具。
===【C】佛朗明哥吉他:===
吉他是佛朗明哥音樂中最通用的伴奏樂器,亦能獨奏。佛朗明哥的歌( Cante )與舞蹈(Baile)皆隨著吉他的節奏在表演。吉他手經常用指尖、指節敲擊吉他琴身,並靠彈撥與手指的配合動作,來模仿跺腳生以增強舞蹈氣氛。另外,佛朗明哥吉他的琴弦也非常貼近指板,彈撥時即能發生一般古典吉他彈奏者所謂的雜音,其刺耳的共鳴聲,正是佛朗明哥吉他所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它除追求與歌者沙啞的嗓音相似外,也是讓舞者能清晰地聽到鏗鏘有力之節奏的方式,這點是古典吉他所無法企及的。
總之,綜合上述我們歸納了一些佛朗明哥較一致的特徵:
*開始時皆以敲擊聲作為伴奏: 譬如:拍掌、敲擊(後腳跟或單根~數根木棍的敲擊)、捻指(鳴指)、響板等。
*激動時伴以無拘束的喊叫和喝采( Jaleo ):吉普賽人的 “Olé“ (意為“ 好 ”!)通常是大聲高亢而刺耳的;阿拉伯人的“阿拉”是拖泥帶水的哼叫。其目的都是為讚許和鼓勵舞者。
*響板的使用:使用響板是近代的事,男人通常不用,因覺得使用它太女人味。
*佛朗明哥的舞蹈無固定的形式:它是在一種形式及拍子的音樂基礎上所產生的即興舞蹈動作。
*吉他的伴奏特色:用指尖、指節擊打吉他琴身,靠彈撥與手指的配合動作,來模仿跺腳聲,以增強舞蹈氣氛。
其使用特殊輪指(Rasgueado)的頻繁度也居世界音樂之冠,具有無可比擬的節奏特色與魅力。
*豐富的面部表情:歌者、舞者皆充分流露著悲傷,豔麗、喜樂、妒恨、熱情…..等等的神情。
*男舞者注重腳底動作:用腳掌、腳跟、腳尖等不同部位踏擊出複雜的節奏。這種豐富多變的腳步技巧稱為 Zapateado 。必須有力量和男子氣概。
*女舞者則注重手、腕、臂及軀幹的動作表現——手過耳後時,須與挺直的後背成半橢圓形,要充滿激情。某些動作與印度的一些古典舞蹈十分相似。
*表演佛朗明哥舞時,常在吉他的伴奏下即興創作。舞蹈節奏多變、舞者內心的情感亦隨著音樂與舞步而變換。<ref>[https://guitartogo-music.com/home/guitar-popular-science/flamencoguitar_chuang/brief-talk-on-flamenco/ 佛朗明哥組成要素,淺談佛朗明哥藝術-他!在旅行]</ref>
<gallery mode="packed" heights="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