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张从正

增加 558 位元組, 5 年前
無編輯摘要
 
{{Infobox person
| 姓名 = 张从正
| 图像 =
[[File: 99e101dcc9b9be8c0529ae57412531ba.jpg |缩略图|center|[httphttps://up1.th55.cn/photo/lszy/ldmy/2013/06/99e101dcc9b9be8c0529ae57412531ba.jpg 原图链接] [httphttps://www.th55.cn/photo/a/1306/568.html 来自唐汉网]]]
| 图像说明 =
| 出生日期 = 1156年
| 逝世日期 = 1228年
| 国籍 = 中国金朝
| 主要作品 = 《儒门事亲》| 别名 = 张戴人、张宛丘
| 职业 = 医学家
| 主要成就= 金朝四大名医之首、金元四大家之一
}}
== 基本信息 ==
* '''中文姓名:'''张从正<br>
* '''外文名称:''' Congzheng Zhang<br>
* '''国 籍:''' 中国金朝<br>
* '''民 族 :''' 汉族<br>
* '''出 生 地:''[['睢州]]考城县[[郜城]]乡(今民权县<br>
* '''出生日期:'''1156年<br>
* '''职 业:'''医学家<br>
* '''毕业院校:'''<br>
* '''主要成就:'''金朝四大名医之首、金元四大家之一<br>
* '''主要作品:'''《儒门事亲》<br>
 
== 人物介绍==
'''<big>简介</big>'''
<p style="text-indent:2em;"> 金贞元四年(1156年),张从正生于金朝睢州考城县郜城乡(今河南省商丘市民权县王庄寨乡吴屯村) 张从正因家乡民权为 [[ 春秋时期 ]] 戴国,而自号“戴人”。十余岁幼承庭训,从父学医,博览医书,深究医理,勤奋自坜,弱冠成器;二十余岁悬壶应诊。中年时代,即成一方名医。他用药也以寒、凉为多。他以为风寒等是在天之邪气,雨露等是地之邪气,最容易使人染病。饮食的酸苦甘咸等是水的各种邪气,也是致病的原因,认为这些病因都不是人体内所应有的,一经致病;就应当祛除体外。祛除方法采用汗、下、吐三法为要,凡风寒痼冷等所致,疾病在下,可用下法;凡是风痰宿食所致,可用吐法。他行医奔波于陈州介徐州、开封、归德数十府、州、县,医疾救亡,功绩卓著,深得人民敬仰。张从正后来长期在陈州宛丘县行医,又有人称他为“张宛丘”。</p><p style="text-indent:2em;"> 金宣宗兴定年间,谕诏从正,补太医,因非其所愿,不久辞职归里,后与麻知几、常仲明等讲研医理,著书传世。约于公元1220年前后著成《 [[ 儒门事亲 ]] 》,取名的用意是:儒者能明事理,事亲的人就应当知医道。当时因有人对汗下吐三法持有异议、故书中有说、有辨、有诫、有笺、有论、有疏、有十形三疗。还有六门三法等目。旨在于攻,故号攻下派。</p><p style="text-indent:2em;"> [[ 金正 ]] 大五年(公元1228年)冬,张从正卒,享年72岁。</p>
<p style="text-indent:2em;"> 张从正一生著述甚多,除今在《儒门事亲》中五卷之外,尚有《心镜别集》一卷、《张氏经验方》二卷、《张子和治病撮要》一卷、《秘传奇方》二卷传世,其余因年代久远,没能流传下来。
</p>
<p style="text-indent:2em;"> 张从正一生写了十余种医著,后被学生辑为《儒门事亲》一书,共十五卷,详细介绍了汗、吐、下三法的学术观点,记载了各种疾病的临床治疗,并附有医案。此书对研究攻邪派的学术思想,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p>
== 学术思想 ==
<p style="text-indent:2em;"> 张从正将疾病产生的病因总归于外界不同邪气的侵袭。他强调邪气致病,并非忽略人体之虚,或者忽略在疾病过程中有正虚的—面。他认为,疾病的产生主要是邪气的作用,若先补其正气则真气未旺,反而助长邪气的作用,更损伤正气,反而使人体正气得不到恢复。就象 [[ ]] 治理洪水以筑堤之法,由于不疏通河道,反使洪水得不到控制。祛邪之法有似于治洪水疏通河道,反而使邪气得以祛除,正气得以康复。所以张子和提出了攻邪即是扶正的辨证关系,认为“不补之中,真补存焉”。其祛邪理论强调了人体应以气血通达为常。他认为,“《内经》一书,唯以血气流通为贵。”因此,张子和从这一认识出发,提出“陈莝去而肠胃洁,症瘕尽而营卫昌”的观点,认为通过攻邪之法,可以调畅气机,疏达气血,“使上下无碍,气血宣通,并无壅滞”,从而达到恢复健康的目的。</p>
<p style="text-indent:2em;"> 正因为张子和十分重视邪气致病和气血流通的理论,因此,其对补法的运用十分谨慎。强调补法的运用应当针对病情,不能滥用。反对无病之人滥服补药,对于患病之人,认为邪未去而先投补,则往往会以粮资寇,反而助邪伤正,只有对纯虚无实的患者,才可使用补法。至于具体补养正气的方法,张子和认为应当十分重视食补,也即“养生当论食补”的著名论点。正因于此,张氏又十分重视人体之胃气的盛衰,认为它直接影响到食补的效果,保护胃气,使水谷得以消化,人的正气就能够恢复。 </p>
== 临床经验 ==
== 学术评价 ==
<p style="text-indent:2em;"> 张从正承袭《内经》及 [[ 张仲景学说,私淑刘河间之学,创 “病由邪生,攻邪已病” 的攻邪学说,丰富和发展了中医发病学理论。</p><p style="text-indent:2em;"> 在临床上,张氏吸取和发挥了前人理论,扩大了汗吐下三法的应用范围,促进了治法 [[ 理论 ]] 的发展,并有很高的实用价值。</p>
<p style="text-indent:2em;"> 在情志治疗方面很有特色,为中医心理学的发展有所贡献。</p>
<p style="text-indent:2em;"> 张氏的攻邪理论突破了《伤寒论》六经辨证的常规用药规律,为后世温病学家提供了宝贵的理论和实践基础。</p>
== 后世影响 ==
<p style="text-indent:2em;"> 张从正在前人理论与临床的启示下,为纠正时弊,提出一整套攻邪祛病的理论,并为中医的治疗学充实了很多丰富的内容,成为独具风格的一代名医,在祖国医学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为祖国医学的发展作出了 [[ 贡献 ]] 。至今仍值得我们认真学习与 [[ 深入研究 ]]
</p>
1,014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