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温玉成

增加 59 位元組, 5 年前
無編輯摘要
{{Infobox person
| 姓名 = 温玉成
| 圖像 = [[File:温玉 成2018成1.jpg|缩略图|center|[https://p1.ssl.qhmsg.com/t01d57f7345996a0672.jpg 原图链接]]]| 圖像說明 = 温玉成[[File:温玉成1.jpg|缩略图]]
| 出生日期 = 1915.10
| 國籍 = 中國
| 職業 = 军人
| 知名原因 = 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
| 知名作品 = </br> </br> </br> </br>
}}
'''温玉成'''(1915-1989),江西兴国人,开国中将, [[ 中国人民解放军 ]] 优秀的军事指挥员和政治工作者,曾任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兼北京卫戍区司令员、成都军区第一副司令员等职务。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荣获八一勋章、 [[ 独立自由勋章 ]] [[ 解放勋章 ]] 。是中国共产党第七次、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第九届中央委员会委员。1989年10月29日在南京逝世。 
== 人物简介 ==
'''温玉成'''(1915.10~1989.10.29)男,江西省赣州市兴国县长冈乡长冈村人。出生于农家。1929年,年仅15岁的温玉成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积极参加革命活动。1930年参加 [[ 中国工农红军 ]] 。1932年由团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警卫营干事,独立第十二团总支书记、红五军团骑兵团政治委员。他参加了中央苏区的第一至五次反"围剿"战争和 [[ 二万五千里长征 ]] 。抗日战争时期,任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区队长、 [[ 新四军 ]] 第六师十八旅旅长兼政治委员,苏中军区第一军分区司令员。他指挥所属部队与日寇周旋战斗,打击了日军的嚣张气焰,巩固和扩大了抗日民主根据地。抗战胜利后,温玉成奉命赴东北,任松江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在黑龙江省哈尔滨东南的阿城接收几支地方保安队,编成东北民主联军独立二师,温玉成任师长。1946年5月,温玉成指挥仅有3000余人的独立二师,初次在盘石城参战便歼敌一个加强营。与此同时,敌守备海龙城的第二十一师撤往吉林,温玉成闻讯后,率部蹑尾猛追,于双阳县集昌镇,乘其不备突然猛攻,歼敌大部。后又对逃敌直追至双沟镇,逼其全部缴械。独立二师第一次参战,就捕捉战机而歼灭敌人一个师。温玉成用兵神速,被人们誉为"铁脚师长"。不久,属地方部队的独立二师被编入 [[ 东北野战军 ]] 新组建第十二纵队。统一番号后任东北野战军第一四五师师长,第四十一军副军长。主力部队围攻长春时,温玉成率部在中长路上钳制敌军,使沈阳之敌无力北援。长春和平解放后, [[ 温玉成 ]] 奉命移师铁岭,跑步赶在敌军前头,与敌激战一天,俘敌少将守备司令彭定一以下4000余人。接着,温玉成率部插到沈阳以南的鞍山一带,截击从沈阳出逃的敌二七师,迫使敌军缴械投降。1948年12月,温玉成率部参加天津战役,他指挥34师避开敌人暗堡,利用护城河冰层未破有利时机,从开阔地带展开冲锋,爬过冰河向河堤两岸发展,突入城内,夺取了敌军城南阵地,俘虏敌三十四师4000多人。统一番号后先后任东北野战军第一四五师师长,第四十一军副军长。新中国成立后,1950年10月19日,温玉成任军长的东北边防军40军从辽宁安东出发跨过鸭绿江,成为志愿军首批入朝参战的先锋部队。按照彭德怀司令员的部署,志愿军入朝后首先在清川江以北一带建立防御线,待稳住阵势后再伺机转入战略反攻。可被一时胜利冲昏了头脑的"联合国"军骄兵冒进。就在40军先头部队到达德川、宁远的同时,美军也几乎同时到达。面对这突如其来的情况变化,温玉成将军请示志愿军司令部后,迅速调整战略部署,于是,一场不可避免的遭遇战打响了!这场遭遇战,对身经百战的温玉成将军来说,是一场从未有过的严峻考验。10月25日上午7时许,抗美援朝战争第一枪打响了。清脆的枪声打破了黎明的寂静,隐蔽在云山以北阵地上以逸待劳的40军第120师360团战士,用密集的炮火,丝毫不给敌军喘息的机会。美、韩军遭此突然打击,一下子慌了手脚,仓促应战。此时,我118师354团早已重兵埋伏,温玉成精心布置了一个"布袋阵",单等敌军自投罗网。美、韩军一个营加一个炮兵分队,大摇大摆地沿公路北上。敌军进入伏击圈后,温玉成一声令下,一阵密集的手榴弹、迫击炮,在敌群中开了花,直打得美、韩军晕头转向,战士们如同猛虎下山,以一当十冲了过来,用刺刀同敌军展开白刃搏杀,直打得美、韩军鬼哭狼嚎。仅仅20分钟,就干脆利落地结束了战斗。这一仗,歼敌325名,俘获敌军161人,缴获汽车38辆,榴弹炮2门。此后,118师和120师乘势前进,进攻温井。经一夜激战,歼灭韩6师2团大部。当时,韩6师7团已进入中国军队后方,前锋直抵鸭绿江边的楚山。这时,我志愿军118师以得胜之师,再回过头去收拾韩7团,120师则阻击前来增援的韩6师和韩8师。可怜的韩7团正在鸭绿江边洋洋得意,肆无忌惮地隔江向中国境内开枪放炮,不料想突遭我志愿军的猛烈打击,顿时溃不成军,被收拾了大半,仅俘虏的敌军就达700多人,其余残部则仓皇躲进深山逃命去了。此后,温玉成将军历经了抗美援朝中第1至5次战役中无数次战斗,直到把"联合国军"赶到三八线以南。朝鲜停战协定签订后的1953年7月才奉调回国,被人们称之为"全程参战的军长"。温玉成将军成了中朝抗美战争中的历史见证人。而他率领下的40军,更成为一支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铁打之师。据粗略统计,40军在历时三年的抗美援朝战争中,共歼敌43360人之多。为朝鲜人民的解放事业、为世界和平立下了可歌可泣、可圈可点的不朽功勋。温玉成将军因此也荣膺"中国人民志愿军十大虎将"的称誉。抗美援朝结束后,历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十兵团军长兼政治委员,广州军区参谋长、副司令员, [[ 中国人民解放军 ]] 副总参谋长兼北京卫戌区司令员,成都军区第一副司令员。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荣获八一勋章、 [[ 独立自由勋章 ]] [[ 解放勋章 ]] 。是中国共产党第七次、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第九届中央委员会委员。1989年10月29日在南京逝世,享年74岁。
== 生平简历 == 土地革命时期1930年4月参加 [[ 中国工农红军 ]] ,历任江西红三军七师二十团宣传队宣传员、兴国县警卫营青年干事、江西中央苏区步兵学校学员。1933年1月起任江西红军独立十二团总支书记,1933年8月任团政治主任,1933年12月起任团政治委员。1934年4月起任红八军团二十一师六十二团政治主任,1934年8月起任团政治委员。1934年10月起任红八军团直属队总支书记。参加了长征。1934年12月起任中央纵队干部团上干队政治科学员。1935年4月起任川西北懋功独立营政治委员。1935年12月起任红五军团骑兵团政治委员。1936年6月起任红五军团政治部工作组组员。  == 抗日战争时期 ==
抗日战争爆发后,1937年5月起任援西军政治部组织干事。抗日战争时期,1937年7月起为抗日军政 大学一大队一队学员兼区队长。1938年3月起任新四军政治部组织科科长。1938年5月起任新四军第三支队政治部组织科科长。1939年12月起任江南人民抗日义勇军第三纵队纵队长。1941年初起任新四军第六师十八旅旅长兼政治委员。1943年12月至1945年在延安中共中央党校学习。曾任苏中军区第一军分区司令员。
== 解放战争时期 ==解放战争时期,1945年11月起任松江军区第一军分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1946年12月起任北满独立第二师师长,松江军区独立第二师师长。1947年1月至1948年3月任东北民主联军、 [[ 东北野战军 ]] 独立第二师师长。1948年3月至11月任东北野战军第十二纵队三十四师师长。1948年11月至1949年4月任 [[ 中国人民解放军 ]] 第四十九军一四五师师长。1949年4月起任解放军第四十一军副军长。
== 中国成立后 ==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0年任陆军第四十军军长。1950年10月至1952年8月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四十军军长。1952年8月至1953年底任志愿军第四十军、陆军第四十军军长兼政治委员。1954年至1957
1960年5月至1967年11月任广州军区副司令员兼军区参谋长(至1964年8月)、军区党委常委,其间:1961年12月至1967年3月任中共广东省委常委。1967年11月至1970年6月任解放军副总参谋长兼北京卫戍区司令员(1968年3月起)、总参谋部党委副书记(1968年4月起),1969年4月至1971年10月任中共中央军委委员,其间:1968年3月至1970年5月任北京市革委会副主任、第一副主任。曾任中央文革碰头会列席成员,1970年6月起任成都军区第一副司令员,1971年11月被撤销职务。
1955年9月被授予中将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一级 [[ 独立自由勋章 ]] 、一级 [[ 解放勋章 ]] 。1988年7月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二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温玉成是中共第九届中央委员,第九届中央政治局第一次会议任中央军委委员(任职至1971年10月)。
== 浴血朝鲜 == 40军的前身是东北野战军3纵。3纵则是由鲁中军区和冀热辽军区的老八路组成,司令员是赫赫有名的韩先楚上将。3纵在东野中以神速奔袭闻名,被称为"旋风纵队"。著名的四保临江战役,主要依靠的就是3纵。在辽沈战役中,3纵攻势凶猛,攻锦州,克义县,战辽西,歼敌3.9万余人,生俘国民党军第9兵团中将司令官廖耀湘。全军大整编后,3纵改编为第四野战军40军。在进军中南的战役中,40军连战湘赣、衡宝、广西,登陆海南岛,建功赫赫。
== 第一批入朝 ==
40军是第一批入朝的部队,1950年10月19日由辽宁安东跨过鸭绿江。其时的军长是生的威风凛凛的温玉成。彭德怀先于志愿军大部队入朝勘察军情。他原定要在清川江以北的德川、宁远一带建立一条防御线,先阻挡住联合国军,再寻机破敌。不料联合国军大胆冒进,速度极快,已越过了原定防御线。于是,一场遭遇战发生了。
刘兴元和在北京的黄永胜都连夜向中央军委报告了"八一五事件",讲了他们的意见。第二天,传来了林彪的指示,对行动提出了批评,林彪还特别指出:要防止有人借机"捞一把"。后面这句话分量很重,很多人都被"震"住了。林彪的指示保了温玉成。
后来, [[ 黄永胜 ]] 让秘书给林彪写报告,建议对广州军区军事领导干部进行调整,其中特别提到温玉成在广州处境艰难,建议将他调出另行安排工作。大约半个月后,中央军委即任命温玉成为副总参谋长,将其调到北京。
处在两大势力的夹缝之间
== 经历文革 ==
奉调北京
1968年1月1日,在广州军区任参谋长、副司令这两个职位上干了10年的温玉成突然接到军委调令,奉调北京,出任大军区正职的军委副总参谋长,主管训练、作战和通信。
温玉成就这样被调到了北京。当时,他正被黄永胜指使的造反派斗得不可开交。离开广州,对他而言有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依照惯例,林彪在毛家湾寓所接见履新的温玉成,平时感情不易外露的林彪,很是怀旧地谈及了当年征战黑土地的那一幕。温玉成勇猛善战,过去打过不少硬仗、恶仗,执行上级命令不折不扣的作风给林彪留下了深刻印象。
执掌京畿 1968年3月24日,发生了震惊中外的"杨余傅事件"。 [[ 中国人民解放军 ]] 代总参谋长杨成武、空军政委余立金、北京卫戍区司令傅崇碧,因不容于林彪,被诬为"华北山头主义"。一夜之间,或关或押,或被发配。
3月24日凌晨,温玉成奉命到人民大会堂118号毛泽东主席办公室开会时,他在走廊上见到了神情沉郁的毛泽东。温玉成走上前,端正地行了个军礼,问候道:"主席好。"毛泽东一手夹着烟卷,一手倒背在身后,凝神注目,然后劈头问道:"你一个人去?单枪匹马去?""主席,"温玉成如坠云雾中,不解地问道,"我去哪里哟?""没有通知你?""不知道。""叫你到卫戍区去,"毛泽东将夹了烟卷的手往前一点,严肃地说,"执掌京畿重地。" "文革"中,北京卫戍区司令员这个职务,主要负责拱卫京师,警护中央领导安全。位高权重,却不好干,温玉成的前任傅崇碧就是因为得罪了林彪,被秘密贬至 [[ 沈阳 ]]
突如其来的变故令温玉成始料未及,就这样,他以副总长身份兼任北京卫戍区司令,随后,成为"中央文革"碰头会旁听员。随着"文革"乱相的加剧,老帅纷纷落马或靠边站,军委领导班子为军委办事组所取代,温玉成进入中枢,成为办事组10成员之一。
毛泽东对他是颇为信任的。常常把他找去了解首都的情况。一次,毛泽东特地把温玉成叫去了解工宣队进驻高校的情况,温玉成老老实实回答说:"现在北京的学生不怕解放军,就是怕工人。因为他们摸到解放军的底,有五不政策。解放军对学生没有办法,工人硬一些。"听了他的汇报,赞许他讲了老实话。
不过,即便受到如此重用,温玉成始终觉得不舒心。因为顶头上司黄永胜像一幕阴云,罩在他头上挥之不去---这时,黄永胜也调来北京,出任总参谋长兼军委办事组组长。温玉成依旧在其约束之下。尽管这样,温玉成还是踌躇满志。由于深得 [[ 毛泽东 ]] 主席、 [[ 周恩来 ]] 总理和林彪的信任,温玉成一时名重京华。
== 刘庆棠事件 ==
李必达事件 大约是在1969年夏,劳累一天的温玉成刚刚进入梦乡,便被一阵吵闹声惊醒,秘书进来报告说,黄总长的秘书李必达同志在楼下会客厅等,他说有封信要亲自交到你手上,由你转交江青同志。 当时,黄永胜的秘书李必达年仅27岁,系"文革"前毕业的大学生。这是一位年轻而富有正义感的同志,他对黄永胜的所作所为早就不满。"九大"前夕,他利用参知机要的条件,从各种渠道获知了林彪在选举"九大"代表期间,大肆进行篡党夺权活动,指明要一些代表投票。他担心他们会在九届一中全会上继续这种分裂活动。
几经踌躇, [[ 李必达 ]] 毅然以一个党员的良知,向毛泽东主席写信揭发林彪集团尤其是黄永胜的行径。信写好后,怎样传递,李必达费尽心思。想来想去,他突然想到何不让温玉成转交给江青,以江青和林彪已经日渐公开的矛盾而言,这封信江青肯定会上达天听。再说,温玉成与黄永胜不和,他应该不会推辞的。
于是,李必达在5月初的一个深夜,拿着信到了温玉成住处。开始, [[ 温玉成 ]] 推辞道:"我和江青不太熟,不便转交。"须臾,秘书再次报告说,李秘书讲啦,首长不收下这封信,他就不走了。
'''温玉成'''叹了口气,没再往深处想,只得点头同意了。然而,他看完信后,神情大变,出门对李必达说:"你依靠组织反映你所了解的情况是对的,但我比你更了解黄总长。我知道林副主席对我有误解。你这封信我交不交,交给谁,让我考虑考虑再说。"李必达这才忐忑不安地离去。
'''温玉成'''曾试图证明自己是深受林彪、"四人帮"两个集团的迫害,并要求恢复大军区正职的待遇,但未果。大军区正职的待遇没有被恢复,温玉成夫妇悄然来到南京定居。晚年,温玉成的离休生活抑郁而不寡欢,南京军区对他的生活照顾得无微不至,在一栋花草掩映的独立小楼里,温玉成从此远离尘嚣,挣脱纠葛,种种花草,平静地度过了6年时光。1989年10月29日,温玉成在南京辞世,享年74岁。
== 大事年表 ==
温玉成,1929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温玉成'''(1915.10-1989.10.29),曾用名温振兴,江西省兴国县长冈乡人。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3军第7师20团宣传员,兴国县警卫营干事,独立第12团总支书记、政治部主任、政治委员,红8军团第21师62团政治委员、军团直属队总支书记,红5军团骑兵团政治委员。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区队长,新四军政治部组织科科长,第3支队政治部组织科科长,江南人民抗日救国军第3纵队纵队长,新四军第6师18旅旅长兼政治委员,苏中军区第1军分区司令员。解放战争时期,任松江军区第1军分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东北野战军第145师师长,第4野战军第41军副军长。建国后,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军长,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0兵团军长兼政治委员,广州军区参谋长、副司令员,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兼北京卫戍区司令员,成都军区第一副司令员。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是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第九届中央委员。
== 乞讨追部队 ==
1936年10月,红4方面军、红2方面军在会宁与红1方面军胜利会师。
最后,只有少数同志跟随温玉成到达澄西。
此后,'''温玉成'''兼任了6师18旅旅长,开辟了澄锡虞地区及江高宝地区的敌后抗日根据地,名闻遐迩的京剧《沙家浜》便是以其18旅为原型而创作改编的。
在西山居1999年出品的电脑游戏《决战朝鲜》中,游戏人物成天舒的原型就是温玉成。
 
== 参考资料 ==
61,851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