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吴素秋

增加 2,365 位元組, 5 年前
無編輯摘要
{{Infobox person
| 姓名 = 吴素秋
| 圖像 = [[File:1459421538736吴素秋5.jpg|缩略图|吴素秋|center|[http://uploadwww.cbggywb.cn/2016main/pages/sortid/attachement/jpg/site2/033120160331/14594215387367222901809465739369.jpg 原图链接] [http://www.gywb.cn/content/2016-03/31/content_4760802_all.htm 來自贵阳网]]]| 圖像說明 = 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
| 出生日期 = 1922年
| 國籍 = 中國
1922年,吴素秋出生在烟台,后移居北京。自幼喜爱京剧,先学武生,后改旦角,7岁就在北京哈尔飞戏院粉墨登场成功演出了《[[贺后骂殿]]》。
1932年,考入北平中华戏曲专科学校,因嗓哑退学,在家继续学戏,先后从师李凌枫、何佩华、赵桐珊、魏莲芳等。后曾拜尚小云、荀慧生为师。十三岁挑班演出,担任"秋文社"主演。 那时,参加“秋文社”的是“ 先后与[[马连良]]、谭 连成”科班“盛”字辈刚刚出科的武生高盛麟 英、[[孟小冬]] 老生胡盛岩(后是 杨宝森 丑角孙盛武和贯盛吉 盖叫天 二路老生贯盛习 姜妙香 老旦何 [[尚 生叶盛兰 云]] 铜锤花脸 裘盛戎 以及原本是“ 、张君秋、萧长华、[[叶 ”字辈的架子花脸 章]]、 袁世海 等同台演出 。与许多名家同台,她虚心请教,学戏认真,又颇有天赋,技艺大进。因酷爱荀慧生的荀派花旦艺术,荀慧生也很喜欢她,但她已拜了尚小云,荀慧生便认她为义女。
1938年与[[金少山]]合组松竹社,赴东三省演出《[[霸王别姬]]》,赢得"大霸王、小虞姬"的美誉。接着,吴素秋又在上海以《孔雀东南飞》一炮打响 ,从此红遍大江南北。其间,她也几次来过青岛演出。
1940年2月26日,李鸣盛搭吴素秋剧团 。
1943 1942 她演出的 拍摄故事片 《十三妹》 拍成电 ,用实 、骑真马 开创京剧演员拍摄故事片之先河。 她曾经常在京、津、沪、宁、汉、鲁及东北一带演出,获得很好的声誉。
1943年她脱离舞台。在20世纪50年代的时候又重返舞台,排演了新编历史剧《节烈千秋》。后受聘为北京市妇女联合会执行委员,并与评剧的 [[ 李再雯]](小白玉霜)、曲剧的 [[ 魏喜奎 ]] 一同,在北京建立"戏曲界妇女联谊会",为同业分忧解愁。在抗美援朝时,她们组织"捐献飞机大炮义演",工作十分出色,被誉为" [[ 舞台三姐妹]]"。
1952年参加北京京剧四团,任团长,该团与 [[ 李万春 ]] 的一团, [[ 谭富英 ]] [[ 裘盛戎 ]] 的二团, [[ 张君秋 ]] 的三团成为四大民营公助剧团,与梅、尚、程、荀的四大流派剧团共同成为北京市属京剧团的主力。
1956年9月1日-3日,北京市京剧界为成立"北京市京剧工作者联合会"举行义演三天。
1995年7月16日,北京市首届"燕京杯"少儿京昆大赛开赛,吴素秋是评委之一。
1996年1月11日,海峡两岸五戏校蓝岛杯京剧大赛举办,吴素秋携于世文、 [[ 谭元寿 ]] 、王金璐等名家做评委。
1997年,吴素秋出席在长安大戏院进行的第二首届北京市少儿京昆"韶山杯"大赛以及"戏迷联谊会暨庆祝北京文艺台《戏迷乐俱乐部》开播两周年"活动。
1999年2月15日,吴素秋和其他八名艺术家为春节戏曲晚会当场作画《共绘吉祥图》。
 
2002年,中国剧协和中国戏曲学院还举办 了吴素秋80华诞祝贺演出。
2005年8月29日,吴素秋收朱虹为徒、张学津收穆宇为徒,李慧芳、梅葆玖、王蓉蓉、迟小秋等众多京剧名家前来道贺。
2011年1月11日,由中国戏曲表演协会主办的"[[中国京剧终身成就奖]]"颁奖仪式在梅兰芳大剧院多功能厅举行,吴素秋名列荣誉榜。
2016年3月30日,吴素秋在京去世,享年94岁 。4月5日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吴素秋的告别仪式在八宝山举行,京剧界名家叶少兰、刘长瑜以及吴素秋的众多学生和梨园同仁前来送行
== 主要作品 ==
[[File:吴素秋6.jpg|缩略图|左|center|[http://www.gywb.cn/main/pages/sortid/attachement/jpg/site2/20160331/4051702501456692957.jpg 原图链接] [http://www.gywb.cn/content/2016-03/31/content_4760802_all.htm 來自贵阳网]]]
'''早期经常演出剧目有'''
《孔雀东南飞》、《二进宫》、《 [[ 四郎探母 ]] 》、《红娘》、《奇双会》、《虹霓关》、《小放牛》、《棒打薄情郎》、《 [[ 拾玉镯 ]] 》、《红鬃烈马》、《玉堂春》、《大英杰烈》、《 [[ 十三妹 ]] 》、《金山寺》等。
在北京京剧四团期间先后排演了新剧《伊帕尔罕》《春香传》《张羽煮海》《苏小妹》《 [[ 柜中缘 ]] 》《团圆之后》《辞郎洲》《司棋》《武则天》《人面桃花》《杨娥传》、《节烈千秋》、《武松与潘金莲》、《宝莲灯 》、《柜中缘 》等。
1964年后参加演出了现代京剧《[[南海长城]]》、《六号门》、《[[红嫂]]》等。
吴素秋善于表演,戏路广博,青衣、花旦皆工,四大名旦流派戏均能演出,刀马旦也有光彩,还常串演小生。吴素秋扮相秀丽,台风绮丽,做工细腻,嗓音甜润,行腔动听,有很好的基本功,她博采众长,善于创新,以精湛的艺术努力塑造人物形象,形成了自己的演出风格。
[[File:吴素秋7.jpg|缩略图|右|center|[http://y1.ifengimg.com/a/2016_14/89d91e566c27122.jpg 原图链接] [http://js.ifeng.com/a/20160401/4421376_0.shtml 來自凤凰网]]]
== 荣誉成就 ==
2011年,吴素秋荣获中国戏曲表演学会颁发的中国京剧"[[终身成就奖]]"。<ref>[http://www.lzrb.com.cn/2016/0331/23205.shtml 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吴素秋去世 享年94岁], 兰州日报, 2016-03-31 </ref>
 
== 人物轶事 ==
 
'''曾与言慧珠童芷苓打擂台'''
 
吴素秋曾与[[言慧珠]]、[[童芷苓]]在上海互打擂台,红极一时。京剧史专家[[柴俊为]]介绍,吴素秋这一代京剧艺术家广拜名师,博采众长,戏路广博,吴素秋本人青衣、花旦皆工,四大名旦流派戏均能演出,也十分善于创新,编演了不少新戏,实为一代大家。<ref>[http://sh.people.com.cn/n2/2016/0331/c137167-28055823.html 京剧艺术家吴素秋逝世 曾与言慧珠童芷苓打擂台], 人民网, 2016-03-31</ref>
 
吴素秋曾多次来上海演出。1939年她在上海以 《孔雀东南飞》 一剧博得美誉。柴俊为说,吴素秋戏路宽广,同时也十分善于把握市场潮流,她曾为上海观众带来过当时题材猎奇、热闹的《[[大劈棺]]》 与 《[[纺棉花]]》 两出京剧。这两出京剧曾在上海轰动一时,而吴素秋则与言慧珠、童芷苓等京剧艺术家在上海互打擂台,一时间她大红大紫,名利双收。<ref>[http://sh.people.com.cn/n2/2016/0331/c137167-28055823.html 京剧艺术家吴素秋逝世 曾与言慧珠童芷苓打擂台], 人民网, 2016-03-31</ref>
== 人物评价 ==
[[荀慧生]]先生:男演员演女角色必须深入体察所有女性的言、行、坐、卧,吃透了才能演的逼真。有些女演员自认为是女的,而不再去体察生活中各种女性的言行,只仗着本能去演,演出来的妇女形象反而不真实。吴素秋不然,虽然她自己是女性,也按照荀先生的做法,平时仔细观察所有女性的一切,不论是比自己大的、小的,还是年龄相仿的。
京剧表演艺术家[[温如华]]:吴素秋老师不愧为梨园界最讲信义之人。‘文革’时,其师父尚小云回京治病,亲朋好友,怕受牵连,无人理会。素秋师大胆接纳,留住在家,这是何等气魄?吴素秋老师每次演剧,后台放满中华烟、巧克力,请剧团人员随意享用,这又是何等豪爽!梨园中人,有几人能如此? 吴素秋的徒弟 [[ 张云 ]] :平常生活中老师的性格很好,我跟她学过《游龙戏凤》几个戏,她年龄大了不能亲自示范,但讲得细。她跟我说,《游龙戏凤》一定要拿捏好分寸,不能演成‘凤戏游龙’。
== 视频 ==
3,114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