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水头村

增加 823 位元組, 3 年前
無編輯摘要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FFB6C1" align= center| '''<big> 晋江县 水头村</big> '''
|-
| [[File:水头村.jpg|300px|缩略图|居中|[http://s.visitbeijing.com.cn/uploadfile/2012/1203/20121203113726834.jpg 原图链接][https://pic.sogou.com/pics?p=77040501&query=%E6%B0%B4%E5%A4%B4%E6%9D%91 来自搜狗网的图片]]]
| align= light|
|}
'''水头村''',中国普通[[村落]]名称<ref>[https://www.sogou.com/tx?query=%E6%B0%B4%E5%A4%B4%E6%9D%91%EF%BC%8C%E4%B8%AD%E5%9B%BD%E6%99%AE%E9%80%9A%E6%9D%91%E8%90%BD%E5%90%8D%E7%A7%B0&hdq=sogou-site-706608cfdbcc1886&ekv=3&ie=utf8& 水头村,中国普通村落名称 ],搜狐, 2014-06-27</ref> 。水是生命之源,从古至今,从内到外,大凡村落都依山傍水而建,因此,以水为名的村落不手枚举。同样,名称为水头村的村落在我国也不可胜数,这里仅列规模较大的12个自然村落,这些村落分布于台湾、云南、河南、辽宁、北京、山西、福建、浙江省等地 <ref>[https://www.sogou.com/tx?query=%E8%BF%99%E4%BA%9B%E6%9D%91%E8%90%BD%E5%88%86%E5%B8%83%E4%BA%8E%E5%8F%B0%E6%B9%BE%E3%80%81%E4%BA%91%E5%8D%97%E3%80%81%E6%B2%B3%E5%8D%97%E3%80%81%E8%BE%BD%E5%AE%81%E3%80%81%E5%8C%97%E4%BA%AC%E3%80%81%E5%B1%B1%E8%A5%BF%E3%80%81%E7%A6%8F%E5%BB%BA%E3%80%81%E6%B5%99%E6%B1%9F%E7%9C%81%E7%AD%89%E5%9C%B0&hdq=sogou-site-706608cfdbcc1886&ekv=3&ie=utf8& 这些村落分布于台湾、云南、河南、辽宁、北京、山西、福建、浙江省等地],百度文库 - wenku.baidu.com/v... - 2014-12-6 - </ref> 。 中 : [[福建]] 水头村 所属地区 中国华南 行政区类别 村 人 2333人 == ==
1村情概况
2交通路线
11发展重点
12村务发展
1 == 村情概况 编辑==水头村位金门县(原隶属于福建省 [[ 晋江县 ]] ,1915年独立设县。现为台湾当局实际控制)金门岛西南方,是一滨海村落,保留许多昔日繁华时期所建造的闽南古厝与西式洋楼建筑群,其中以具中国江南池沼园林风格的二级古迹“黄氏酉堂别业”,及高耸别致,兼可作为瞭望枪楼的西式洋楼「得月楼」,最具代表性。
水头村金门人称“有水头富,无水头厝”,意思就是就算你象水头人一样有钱,你也不一定能把房子盖得像水头村的一样,富裕的水头,不只有洋式建筑,还有条自导步道。
顺着步道前行,就会看到金门最早的闽式集体建筑——建于清乾隆年间的“水头十八间”,门牌9号为其代表建筑黄绍光宅。一排又一排二落大厝整整齐齐的组成中国南方常见的“梳式”布局,前低后高,通风良好,又可御敌。这片建筑比金门另一座住宅群——山后民俗文化村早了120年以上。
2 == 交通路线 编辑==
搭车:由金城搭6路公车于水头下车即抵。
开车: 由金城循民生路往水头方向直行可抵
3 == 基础设施 编辑==
该村截止2006年底,已实现水、电、路、电视、电话五通。全村有58户通自来水,有104户通电,拥有电视机农户61户(分别占农户总数的100%和58.65%);安装固定电话或拥有移动电话的农户数41户,其中拥有移动电话农户数29户(分别占总数的39.42%和27.88%)。该村到镇政府已通公路;进村道路为土路;村内主干道均为未硬化的路面;距离最近的车站0.50公里,距离最近的集贸市场0.50公里。全村共拥有拖拉机1辆,摩托车6辆。全村建有沼气池农户3户;装有太阳能农户4户;建有小水窖5口。该村到2006年底,农户住房以土木结构住房为主,有13户居住砖木结构住房;有91户居住于土木结构住房。该村小学生就读于张家村完小,中学生就读于迤车中学、会三中。该村距离小学校0.30公里,距离中学11.00公里。村民的医疗主要依靠村卫生所和镇卫生院,距离村卫生所0.5公里,距离镇卫生院11公里。该村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是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发展不平衡。人多地少的现象十分突出,经济发展速度缓慢,广大人民群众缺乏创新精神。
4 == 自然资源 编辑==
全村有耕地总面积148.17亩(其中:田27.49亩,地120.68亩),人均耕地0.29亩,主要种植玉米、烤烟、水稻等作物;拥有林地319.97亩;水面面积2.05亩;荒山荒地304.11亩,其他面积776.28亩。
5 == 特色产业 编辑==
该村的主要产业为种植业(主要种植玉米、水稻),产品主要销往本县。2006年主产业全村销售总收入11.00万元,占农村经济总收入12.32%。该村正在发展烤烟特色产业,计划大力发展产业。
6 == 人口卫生 编辑==
该村现有农户104户,共有乡村人口372人,其中男性197人,女性175人。其中农业人口372人,劳动力268人。该村以汉族为主,其中:有壮族4人,回族2人。
村民的医疗主要依靠村卫生所和镇卫生院, 距离村卫生所0.5公里,距离镇卫生院11公里。
7 == 文化教育 编辑==
该村小学生就读于水头村小学,中学生大都就读于米河一中和米河二中 。该村距离小学校0.30公里,距离中学11.00公里。
8 == 农村经济 编辑==
该村有耕地148.17亩,其中人均耕地0.29亩;有林地319.97亩。耕地有效灌溉面积为36.80亩,有效灌溉率为24.84%,其中有高稳产农田地面积36.80亩,人均高稳产农田地面积0.10 亩。到2006年底,已签定农业承包合同104份,农村土地承包面积148.17亩,其中土地流转面积10.55亩。
该村的主要产业为种植业(主要种植玉米、水稻),产品主要销往本县。2006年主产业全村销售总收入11.00万元,占农村经济总收入12.32%。2006年农村经济总收入82.05万元,其中:种植业收入30.94万元,占总收入的34.65%;畜牧业收入40.63万元,占总收入的45.50%(其中,年内出栏肉猪320头,肉牛30头,肉羊45头);林业收入0.62万元,占总收入的0.69%;第二、三产业收入9.86万元,占总收入的11.04%;工资性收入7.24万元,占总收入的8.11%。农民人均纯收入949.73元,农民收入以种植业、养殖业等为主。全村外出务工收入7.24万元,其中,常年外出务工人数69人(占劳动力的18.55%),在省内务工25人。
9 == 村务公开 编辑==
该村到2006年底,已签定农业承包合同104份,农村土地承包面积148.17亩,其中土地流转面积10.55亩。
10 == 基层组织 编辑==
该村设党小组1个,党员总数8人,党员中男党员6 人,女党员2人。
11 == 发展重点 编辑==
该村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是:一、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发展不平衡。二、村民整体素质普遍低,科技意识不强。三经济发展速度缓慢,人多地少的现象十分突出,科技推广难,村民小富即安思想严重,广大人民群众缺乏创新精神。四、经济结构不合理,财源结构单一,财政增收困难。五、农业产业化程度不高。六筹集农业发展资金难。
12 == 村务发展 编辑==
该村今后的发展思路和重点是: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重点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大力调整产业结构,重点发展林果业和养殖业,围绕万元增收这一目标,突出扶贫开发基础设施建设。农民素质提高三个重点,培育壮大畜牧、林果、劳务输出三大产业,推进“三村四化”新农村建设。协调推进农村民主法法制和精神文明建设,确保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
8,608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