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沈有鼎

增加 1,597 位元組, 3 年前
無編輯摘要
| 职业 = 教育科研工作者
| 知名作品 = 《"墨经"的逻辑学》、《有集类的类悖论》、《两个语义悖论》
}} <ref>[html 罗续 ],搜狐, 2014-06-27</ref>
'''沈有鼎'''先生(1908年-1989年)是中国现当代著名的逻辑学家、 [[ 哲学家 ]] [[ 教育家 ]]<ref>[http://ren.bytravel.cn/history/8/shenyouding.html   沈有鼎 ],吴中地名网 </ref> ,中国逻辑学界的开拓者、先行者与天才人物。专长数理逻辑和中西逻辑史。他曾任 [[ 清华大学 ]] 、西南联合大学、 [[ 北京大学 ]][[ 教授 ]]<ref>[http://www.warchina.com/zhuanti_a/22168.html   中国逻辑学界的开拓者_北京大学教授_沈有鼎简介 ],亚东网, 2016-10-14</ref> [[ 中国科学院 ]] [[ 中国社会科学院 ]] 哲学研究所研究员 <ref>[http://philosophy.cass.cn/yjxr/xsmj/202005/t20200505_5122496.html 沈有鼎 ],中国社会科学院, 2009-07-16</ref> 。他学贯古今,融会中西,是蜚声中外的大学者。
==人物简介==
沈有鼎,字公武。逻辑学家。 [[ 上海市 ]] 人。1929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哲学系。1931年获美国哈佛大学硕士学位。同年赴德国留学。1934年回国后任清华大学、西南联合大学、北京大学教授。1955年后任中国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专长数理逻辑和中西逻辑史。著有《“墨经”的逻辑学》、《有集类的类悖论》、《两个语义悖论》等。
==生平履历==
沈有鼎,字公武。逻辑学家。上海市人,祖籍 [[ 江苏 ]][[ 吴县 ]]
1929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哲学系,同年考取公费留美。
以现代逻辑为工具去研究《墨经》的逻辑学,挖掘出《墨经》中许多鲜为人知的逻辑思想。比如,他对"言尽悖"、"非诽"等命题的阐释,揭示了中国古代人对自相矛盾命题的独特悟性;对"兼爱相若,……其类在死蛇"的疏解,揭示出古人对关系命题的本质的深刻理解……更重要的是,沈先生揭示了《墨经》的逻辑学体系。《墨经的逻辑学》一书在阐述《墨经》的认识论之后,根据《小取》的规定,依次阐述了辩的目标和功用、名、辞、说和辩的原则及个别方式、《墨经》与各学派的关系等,这就把《墨经》的逻辑体系大体揭举了出来。他紧紧抓住逻辑是研究推理的这个本质问题,阐述中国古代思想家对归纳、演绎、类比推理的认识历史,指出类推(或推类)是中华民族最为常用的一种推理形式,也是中国古代逻辑不同于西方逻辑和印度因明的最根本的特征。沈先生的《墨经的逻辑学》是中国逻辑史领域里的一部重要著作,它把中国学者对《墨经》逻辑的研究提高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沈先生研究中国传统文化,提出了许多重要的新见解。在哲学方面,他提出了中华民族性和哲学关系的新观点。他乐观地预言,"无论如何,我们现在已经可以知道:哲学在中国将有空前的复兴,中国民族将从哲学的根基找到一个中心思想,足以扶植中国民族的更生。这是必然的现象。"贺麟先生当年评论说,沈先生说出了"非卓有见地的人不敢说的话。"至今仍有学者著文高评沈先生的上述观点。
{{Infobox person | 图像 = [[File:沈有鼎3.jpg|缩略图|center|[https://image.baidu.com/search/detail?ct=503316480&z=0&ipn=d&word=%E6%B2%88%E6%9C%89%E9%BC%8E&step_word=&hs=0&pn=1&spn=0&di=110&pi=0&rn=1&tn=baiduimagedetail&is=0%2C0&istype=0&ie=utf-8&oe=utf-8&in=&cl=2&lm=-1&st=undefined&cs=2827864692%2C193150604&os=1578341774%2C4165937241&simid=3189653385%2C3867984840&adpicid=0&lpn=0&ln=92&fr=&fmq=1621239237561_R&fm=&ic=undefined&s=undefined&hd=undefined&latest=undefined&copyright=undefined&se=&sme=&tab=0&width=undefined&height=undefined&face=undefined&ist=&jit=&cg=&bdtype=0&oriquery=&objurl=https%3A%2F%2Fgimg2.baidu.com%2Fimage_search%2Fsrc%3Dhttp%3A%2F%2Fchis.cssn.cn%2Fzgs%2Fzgs_zw%2F201503%2FW020150311330774064513.jpg%26refer%3Dhttp%3A%2F%2Fchis.cssn.cn%26app%3D2002%26size%3Df9999%2C10000%26q%3Da80%26n%3D0%26g%3D0n%26fmt%3Djpeg%3Fsec%3D1623831248%26t%3Dc98b74d1aed72bfd4b9c88f9666dde04&fromurl=ippr_z2C%24qAzdH3FAzdH3Fvitf_z%26e3Bvffg_z%26e3BvgAzdH3Fz2fAzdH3Fz2f_zoAzdH3Fda8canAzdH3Fpda8can88_8c9ambl_z%26e3Bfip4s&gsm=2&rpstart=0&rpnum=0&islist=&querylist=&force=undefined 原图链接] [http://chis.cssn.cn/zgs/zgs_zw/201503/t20150311_1540689.shtml 图片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图像说明 = }}
沈有鼎对周易有深刻的见解,1936年他在《哲学评论》上发表《周易卦序分析》一文,连标点在内不足200字,指出周易卦序用建构原则而不用平等原则"是以义味深长,后世儒者多不能晓"。他又指出,主卦从卦其排列则上篇象天而圆,下篇法地而方。有三序:回互之序,交错之序,顺布之序,"井然森然,杂而不乱,学者所宜用心焉。"胡世华先生评论说,这是关于周易卦序的真正科学研究。
28,117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