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李祥霆

增加 48 位元組, 3 年前
無編輯摘要
}}
'''<big>李祥霆</big>''' <p style="text-indent:2em;">
1940年出生,满族, [[ 古琴 ]] 演奏家、 [[ 中央音乐学院 ]][[ 教授 ]] [[ 吉林 ]] 辽源人, [[ 祖籍 ]][[ 辽宁 ]] 岫岩,除在国内演出,还曾多次到英、法、德、美、日等十几个国家演出,其中有四十多场独奏音乐会。出版唱片、录音带有《李祥霆古琴艺术》、《幽居》,主要著作有《唐代古琴演奏美学及音乐思想研究》等。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 英国 ]] [[ 法国 ]] 国家电台多次广播李祥霆古琴专题音乐节目、在中央电视台《东方之子》、《人物》、《走进幕后》、《音乐人生》、《大家》、《人物新周刊》等极有影响的栏目都录制有其专题播出。
==人物简介==
<p style="text-indent:2em;"><p style="text-indent:2em;">1982年在英国达拉姆东方音乐节举行的独奏会是古琴史上第一次独奏会。<br>
<p style="text-indent:2em;">1988年李祥霆参加中国美术家协会北京分会年展。<br>
<p style="text-indent:2em;">1989年在 [[ 伦敦大学 ]] 中国美术馆举行个人画展。<br>
<p style="text-indent:2em;">1990年所演奏的古琴专集在台北获奖。<br>
<p style="text-indent:2em;">1991年在纽新西兰威灵顿维多利亚大学作《国画与古琴音乐的点线之美》演讲,传略载入《中国艺术家辞典》、《中国当代艺术界名人录》、香港《世界名人录》(中国卷)等及被英国剑桥国际传记中心选为《二十世纪杰出人物》。<br>
<p style="text-indent:2em;">1992年在 [[ 巴黎 ]] 拉维拉剧院千人座位的独奏会获满座,是空前的最大古琴独奏音乐会。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 中央电视台 ]] 、英国、法国国家电台多次广播其古琴专题音乐节目、曾为《知音》、《诸葛亮》、《秦颂》等多部影片、电视剧配古琴独奏。<br>
<p style="text-indent:2em;">1994年11月获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书法家协会所颁《民族优秀书画艺术工作者》奖。<br>
<p style="text-indent:2em;">1999年还以山水画《高山流水入梦频》获《世界华人艺术大奖》之《国际荣誉金奖》。<br>
===自己制琴===
<p style="text-indent:2em;">李祥霆出生在一个中医家庭,可以说自幼在中华传统文化的环境中熏陶成长,念唐诗、对对联以及接触国画,13岁时学会吹箫。15岁时第一次从收音机里听到古琴的声音,顿时被那种美丽奇妙的声音所打动,从此与古琴结下不解之缘。有一次,听说矿山俱乐部放映一部介绍古琴家管平湖演奏技艺的电影短片,他便跑到矿区,从影片中第一次看到了古琴演奏的姿态和方式。他非常渴望能有一张古琴,但在辽源这座小城里却很难找到。他只好“画饼充饥”,在父亲的办公桌上绷几根纸绳当琴,一边听收音机里的琴声,一边在纸绳上模拟按弹,聊慰渴思。后来,他在旧书摊上买到一本《今古奇观》,看到《俞伯牙摔琴谢知音》的故事中,有一段关于古琴的形象、特征、结构的详细描述,他如获至宝,决心按书中描绘的样子,自己动手制琴。<br>
<p style="text-indent:2em;">少年时期的李祥霆对什么都感兴趣,之所以想自己做琴,是因为邻居家有一个木匠,他干活儿的时候,经常在一旁观看,看多了木匠的手艺就知道了一些。。他找出父亲诊所过去用的木招牌,改成琴身,用 [[ 二胡 ]] 弦代替琴弦,用图钉作琴徽。没有共鸣箱,不能发音,他就戴上父亲的听诊器听着弹。哪怕只能听到一点微弱的声音,他也特别高兴。
===写信拜师===
<p style="text-indent:2em;">1957年在读高二时的李祥霆,满怀对古琴音乐的热爱与抑制不住的渴望,鼓起勇气给著名古琴演奏家查阜西写了一封信,倾吐自己对古琴的喜爱、想学古琴的心愿。请教弹琴的方法,请求寄一两本古琴谱。查老当时是北京古琴研究会副会长、中国音协理事,是中国古琴界泰斗级的人物。因不知道查先生的通信地址,只好将信寄给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之后,他天天盼着回信,不知度过了多少个不眠只夜,终于盼来了那封决定他一生前途和命运的回信。<br>
98,480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