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466
次編輯
變更
七號風球
,创建页面,内容为“{|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 <p style="background: #D6A4AB; color: #000000; margin:auto; padding:5px 0; "…”
{|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 <p style="background: #D6A4AB; color: #000000; margin:auto; padding:5px 0; "> '''香港天文台''' </p>
|-
|<center><img src="https://stealjobs.com/wp-content/uploads/2019/03/hong-kong-observatory-1024x538.jpg" width="280"></center><small>[https://stealjobs.com/hong-kong-observatory-system-developer-salary/ 圖片來自stealjobs]
</small>
|}
'''七號風球'''是[[香港]]一個已停用的熱帶氣旋警告信號,於1973年被[[八號烈風或暴風信號|八號東北烈風或暴風信號]]取代。
==歷史==
[[香港天文台]]從1884年開始就為香港海港內的輪船懸掛颱風信號以作示警,其後並開始為原有的信號球加設數字來代表風力強度和風向。當時,香港天文台有兩套信號系統。一套是本地颱風警告信號(為位於香港警戒範圍以內的颱風),另外一套是非本地颱風警告信號(為位於香港警戒範圍以外的颱風)<ref name="weather">{{cite web|title=城市現代化|url=http://www.hko.gov.hk/publica/gen_pub/WeatheringTheStorm-4.pdf|website=香港天文台|publisher=香港天文台|accessdate=2016-08-31|archive-date=2016-03-03|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60303201913/http://www.hko.gov.hk/publica/gen_pub/WeatheringTheStorm-4.pdf|dead-url=no}}</ref>。
==1905年==
七號風球從1905年開始出現。根據當時的系統,七號風球代表香港西方有颱風出現。信號球形狀為球體(●)<ref name="gazette1">{{cite journal|title=The Hong Kong Government Gazette, 22nd December, 1905|journal=香港政府憲報|date=1905年12月22日|url=http://sunzi1.lib.hku.hk/hkgro/view/g1905/542520.pdf|accessdate=2016-08-31|language=en}}</ref>。信號分為紅色和黑色。紅色信號代表颱風距離香港超過300哩,黑色信號則代表颱風距離香港少於300哩。
根據當時的[[香港政府憲報|憲報]],懸掛風球並不一定代表天文台預料香港會出現惡劣天氣。
==1917年==
根據1917年的信號系統,七號風球信號球形狀為十字,相等於現在的[[十號颶風信號]]信號形狀。夜間信號燈顏色最初為「紅紅紅」(由上至下),後改為「紅綠紅」(仍為由上至下),代表帶有颶風風力的風預料會從任何方向吹襲香港,是當時最高的颱風信號,亦等於現在的十號颶風信號<ref name="gazette2">{{cite journal|title=The Hong Kong Government Gazette, June 15, 1917|journal=香港政府憲報|date=1917年6月15日|url=http://sunzi1.lib.hku.hk/hkgro/view/g1917/51251.pdf|accessdate=2016-08-31|language=en}}</ref>。
懸掛七號風球時,天文台當局會在[[水警總區|水警]]總部和[[海事處|港務處]]總部鳴放三次風炮,每次隔10秒。
==1931年==
1931年香港熱帶氣旋警告信號系統改制,七號風球信號球形狀改為圓柱(▉),夜間信號燈顏色則改為「綠綠白」(由上至下),定義改為代表烈風預料從東北方吹襲香港<ref name="gazette3">{{cite journal|title=The Hong Kong Government Gazette, December 31, 1931|journal=香港政府憲報|date=1931年12月31日|url=http://sunzi1.lib.hku.hk/hkgro/view/g1931/620538.pdf|accessdate=2016-08-31|language=en}}</ref>。而原有代表颶風來襲的功能則由十號信號取代,十字形標誌亦由該信號繼承,並維持至今。
==1935年==
1935年七號風球信號球形狀再次改為現在香港市民熟悉的兩個朝上錐體<ref>[http://sunzi1.lib.hku.hk/hkgro/view/g1934/209291.pdf 香港政府憲報第933號(1934年12月7日)]</ref>。
==被[[八號風球]]取代==
天文台為改變香港市民對五至八號風球與風力的誤解,所以於1973年把五至八號風球合併成現在的八號烈風或暴風信號。根據記錄,天文台是在1972年最後一次懸掛七號風球<ref>{{cite web|title=一九五六至二零一四年間每年各熱帶氣旋警告信號的發出次數及總時段|url=http://www.hko.gov.hk/informtc/historical_tc/fttcwc.htm|website=香港天文台|accessdate=2016-08-31|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61020054254/http://www.hko.gov.hk/informtc/historical_tc/fttcwc.htm|archive-date=2016-10-20|dead-url=yes}}</ref>。
== 參考文獻 ==
{{reflist}}
[[Category: 920 建築藝術總論]]
! <p style="background: #D6A4AB; color: #000000; margin:auto; padding:5px 0; "> '''香港天文台''' </p>
|-
|<center><img src="https://stealjobs.com/wp-content/uploads/2019/03/hong-kong-observatory-1024x538.jpg" width="280"></center><small>[https://stealjobs.com/hong-kong-observatory-system-developer-salary/ 圖片來自stealjobs]
</small>
|}
'''七號風球'''是[[香港]]一個已停用的熱帶氣旋警告信號,於1973年被[[八號烈風或暴風信號|八號東北烈風或暴風信號]]取代。
==歷史==
[[香港天文台]]從1884年開始就為香港海港內的輪船懸掛颱風信號以作示警,其後並開始為原有的信號球加設數字來代表風力強度和風向。當時,香港天文台有兩套信號系統。一套是本地颱風警告信號(為位於香港警戒範圍以內的颱風),另外一套是非本地颱風警告信號(為位於香港警戒範圍以外的颱風)<ref name="weather">{{cite web|title=城市現代化|url=http://www.hko.gov.hk/publica/gen_pub/WeatheringTheStorm-4.pdf|website=香港天文台|publisher=香港天文台|accessdate=2016-08-31|archive-date=2016-03-03|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60303201913/http://www.hko.gov.hk/publica/gen_pub/WeatheringTheStorm-4.pdf|dead-url=no}}</ref>。
==1905年==
七號風球從1905年開始出現。根據當時的系統,七號風球代表香港西方有颱風出現。信號球形狀為球體(●)<ref name="gazette1">{{cite journal|title=The Hong Kong Government Gazette, 22nd December, 1905|journal=香港政府憲報|date=1905年12月22日|url=http://sunzi1.lib.hku.hk/hkgro/view/g1905/542520.pdf|accessdate=2016-08-31|language=en}}</ref>。信號分為紅色和黑色。紅色信號代表颱風距離香港超過300哩,黑色信號則代表颱風距離香港少於300哩。
根據當時的[[香港政府憲報|憲報]],懸掛風球並不一定代表天文台預料香港會出現惡劣天氣。
==1917年==
根據1917年的信號系統,七號風球信號球形狀為十字,相等於現在的[[十號颶風信號]]信號形狀。夜間信號燈顏色最初為「紅紅紅」(由上至下),後改為「紅綠紅」(仍為由上至下),代表帶有颶風風力的風預料會從任何方向吹襲香港,是當時最高的颱風信號,亦等於現在的十號颶風信號<ref name="gazette2">{{cite journal|title=The Hong Kong Government Gazette, June 15, 1917|journal=香港政府憲報|date=1917年6月15日|url=http://sunzi1.lib.hku.hk/hkgro/view/g1917/51251.pdf|accessdate=2016-08-31|language=en}}</ref>。
懸掛七號風球時,天文台當局會在[[水警總區|水警]]總部和[[海事處|港務處]]總部鳴放三次風炮,每次隔10秒。
==1931年==
1931年香港熱帶氣旋警告信號系統改制,七號風球信號球形狀改為圓柱(▉),夜間信號燈顏色則改為「綠綠白」(由上至下),定義改為代表烈風預料從東北方吹襲香港<ref name="gazette3">{{cite journal|title=The Hong Kong Government Gazette, December 31, 1931|journal=香港政府憲報|date=1931年12月31日|url=http://sunzi1.lib.hku.hk/hkgro/view/g1931/620538.pdf|accessdate=2016-08-31|language=en}}</ref>。而原有代表颶風來襲的功能則由十號信號取代,十字形標誌亦由該信號繼承,並維持至今。
==1935年==
1935年七號風球信號球形狀再次改為現在香港市民熟悉的兩個朝上錐體<ref>[http://sunzi1.lib.hku.hk/hkgro/view/g1934/209291.pdf 香港政府憲報第933號(1934年12月7日)]</ref>。
==被[[八號風球]]取代==
天文台為改變香港市民對五至八號風球與風力的誤解,所以於1973年把五至八號風球合併成現在的八號烈風或暴風信號。根據記錄,天文台是在1972年最後一次懸掛七號風球<ref>{{cite web|title=一九五六至二零一四年間每年各熱帶氣旋警告信號的發出次數及總時段|url=http://www.hko.gov.hk/informtc/historical_tc/fttcwc.htm|website=香港天文台|accessdate=2016-08-31|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61020054254/http://www.hko.gov.hk/informtc/historical_tc/fttcwc.htm|archive-date=2016-10-20|dead-url=yes}}</ref>。
== 參考文獻 ==
{{reflist}}
[[Category: 920 建築藝術總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