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東清村

增加 6,979 位元組, 3 年前
创建页面,内容为“'''東清村''',為隸屬台東縣蘭嶼鄉的一個行政區,位於蘭嶼東側,與蘭嶼鄉其他三村相鄰,由北至南為朗島…”
'''東清村''',為隸屬[[臺東縣|台東縣]][[蘭嶼鄉]]的一個行政區,位於[[蘭嶼]]東側,與蘭嶼鄉其他三村相鄰,由北至南為[[朗島村]]、[[椰油村]],和[[紅頭村]]。村中有兩個部落,分別為'''東清部落'''('''Ivazogan'''或稱'''Iranmeylek''')和'''野銀部落'''('''Ivalino'''),其中野銀部落有蘭嶼最完整的傳統聚落群,而東清灣以台灣第一道曙光知名。

== 人口 ==
朗島村的人口數為蘭嶼鄉中最多者,其中原住民人口比率為89%(2018年),僅次於朗島村。
{| class="wikitable"
!年(月底)
!人口數(人)
|-
|2010
|1,390
|-
|2011
|1,410
|-
|2012
|1,461
|-
|2013
|1,438
|-
|2014
|1,472
|-
|2015
|1,493
|-
|2016
|1,504
|-
|2017
|1,517
|-
|2018
|1,550
|}

== 歷屆村長 ==
{| class="wikitable"
!選舉年度
!姓名
!黨籍
|-
|2010
|鄭福利
|{{中國國民黨}}
|-
|2014
|謝男海
|{{無黨籍}}
|-
|2018
|張進發
|{{親民黨}}
|}

== 東清部落 ==
達悟族人稱'''東清部落'''為「'''Ivazogan'''」,意指太陽最先昇起的地方,或「'''Iranmeylek'''」,意指天神的女兒,與天神將女兒嫁給東清部落男性的口傳歷史有關。東清部落原居住在一個叫「Aly like ya duji pijange」的地方,後因人口增加,原居住地無法負荷,而遷徙至他處,一共遷徙了五次,才到達現在的東清部落。在遷徙過程中,發展出一些用地的觀念與禁忌<ref>{{Cite web|url=http://www.tipp.org.tw/tribe_detail3.asp?City_No=18&TA_No=10&T_ID=2|title=東清部落 Iranmeylek|accessdate=|author=|date=|publisher=臺灣原住民族資訊資源網}}</ref>。

日治時期1932年,在此設立番童教育所,學區為朗島、東清、野銀部落學童。戰後1966年,就地改建東清部落國宅94戶,1995年起的[[蘭嶼海砂屋國宅重建事件|國宅海沙屋事件]],以十餘年重建家園,是目前所見的部落空間型態<ref>{{Cite web|url=http://lanyutao.blogspot.com/2012/12/blog-post_1524.html|title=東清部落|accessdate=|author=|date=|publisher=AKOKAY蘭嶼社區總體營造輔導中心}}</ref>。

'''外來者稱呼'''

* 1877年,蘭嶼被併入[[臺灣府|台灣府]][[恆春縣]],命名東清部落為大港社<ref name=":0">{{Cite web|url=https://blog.xuite.net/hqq.hqq/blog/435158679-%E8%98%AD%E5%B6%BC%E9%83%A8%E8%90%BD%E3%80%8C%E8%A2%AB%E5%91%BD%E5%90%8D%E3%80%8D%E7%9A%84%E7%B6%93%E9%81%8E|title=蘭嶼部落「被命名」的經過|accessdate=|author=黃清琦|date=2016-07-24|publisher=}}</ref>。
* 1897年,日治時期至此調查的陸軍少校菊池河田剛,以調查隊員姓氏命名東清部落為清水村<ref name=":0" />。
* 1904年,改以達悟語記音片假名。
* 1947年,戰後稱其東清部落。

== 野銀部落 ==
[[File:野銀部落.jpg|缩略图|野銀部落]]
達悟族人稱'''野銀部落'''為「'''Ivalino'''」,意指馬鞍藤,是蘭嶼最晚出現的部落<ref>{{Cite web|url=http://iknowledge.tw/amis/node/1017|title=野銀部落 Ivalino|accessdate=|author=|date=|publisher=臺灣原住民族資訊資源網}}</ref>。相傳創社始祖為[[菲律宾|菲律賓]][[巴丹島]]人Simian Vean,曾與同伴渡船登陸於此,後來與紅頭部落寡婦Sinan manoyo結婚,婚後夫妻返回巴丹島,之後因巴丹島飢荒,再度遷回蘭嶼。最先在今情人洞住下,因蚊子太多,乃移居今野銀部落的區域,原居住在大港口(Rakwavanwa)上方,因山崩,遷居現在港口上方,後因部落有人生病死亡,居民乃逐漸遷居到部落現址<ref name=":1">{{Cite web|url=https://nchdb.boch.gov.tw/assets/overview/historicalBuilding/20021205000007|title=蘭嶼雅美族野銀部落傳統建築|accessdate=|author=|date=|publisher=文化部國家文化資產網}}</ref>。

部落居住空間分為傳統聚落空間和1966年興建的國宅。

'''外來者稱呼'''

* 1877年,蘭嶼被併入台灣府恆春縣,命名野銀部落為沙灣社<ref name=":0" />。
* 1897年,日治時期至此調查的陸軍少校菊池河田剛,以調查隊員姓氏命名野銀部落為東丘村<ref name=":0" />。
* 1904年,改以達悟語記音片假名。
* 1947年,戰後稱其野銀部落。

== 文化資產 ==
{{TW monument|name=蘭嶼雅美族野銀部落傳統建築|image=|imagename=|class=其他設施-傳統聚落類|level=歷史建築|date=2002年12月5日|location=台東縣蘭嶼鄉東清村野銀部落|reg_url=https://nchdb.boch.gov.tw/assets/overview/historicalBuilding/20021205000007}}
'''蘭嶼雅美族野銀部落傳統建築''',2002年登錄為台東縣歷史建築傳統聚落類。1966年,蘭嶼實施國宅計畫,拆除傳統半穴居家屋,以鋼筋水泥的國宅取代。僅野銀、朗島部落的國宅是另建於原部落外,所以當時野銀、朗島地區仍保留著傳統建築。但1994年起的海砂屋改建計畫,朗島舊聚落傳統家屋多改建成水泥房屋。現在僅存野銀部落有較完整的傳統建築<ref name=":1" />。

== 蘭嶼農場 ==
'''[[蘭嶼農場]]''',為[[行政院國軍退除役官兵輔導委員會|退輔會]]於為安置退除役兵官(實為需管訓者、重刑犯),在蘭嶼設立的屯墾地。在東清部落北側有'''萬壽農場''',在野銀部落南側有'''永興農場'''和'''龍門農場'''。

'''萬壽農場(勵德班)'''

土地已歸還部落,作為部落共同使用之地。1993年,在此發生[[陳世偉命案]],為台灣軍中人權事件<ref name=":2">{{Cite web|url=http://www.taitung.gov.tw/Upload/RelFile/426/113475/d0257a36-bed9-4d68-a6f8-157233db3b49.pdf|title=臺東縣第三期(100-103 年度)離島綜合建設實施方案《蘭嶼篇》|accessdate=|author=|date=|publisher=台東縣政府}}</ref>。

'''永興農場'''

土地已歸還居民<ref name=":2" />。

'''龍門農場'''

1975年,行政院同意在此興建[[蘭嶼貯存場|蘭嶼核廢料貯存場]]<ref>{{Cite web|url=https://www.vac.gov.tw/dl-2018-3d6668a5-52bb-43a7-b6fe-2a44cb5933f6.html|title=裁撤單位 蘭嶼農場|accessdate=|author=|date=|publisher=國軍退除役官兵輔導委員會}}</ref>。

== 設施 ==

*[[臺東縣蘭嶼鄉東清國民小學|東清國小]]
* 野銀國小(東清國小野銀分校。1962年設立,1998年裁撤<ref>{{Cite web|url=https://github.com/g0v/twbot-data/blob/master/NoUseArchitecture_txt/%E5%8F%B0%E6%9D%B1%E7%B8%A3%E8%98%AD%E5%B6%BC%E9%87%8E%E9%8A%80%E5%9C%8B%E5%B0%8F.txt|title=台東縣蘭嶼野銀國小|accessdate=|author=starsdog|date=|publisher=}}</ref>)
*[[中華民國警察分局列表#臺東縣警察局|台東縣警察局]]台東分局東清派出所

== 景點 ==

* 東清灣
* [[大天池 (蘭嶼)|大天池]]
* [[熒光裳鳳蝶|珠光鳳蝶]]復育園區,珠光鳳蝶蘭嶼亞種為瀕臨絕種的[[臺灣保育物種列表|台灣保育類動物]]
* 情人洞
* 軍艦岩
* 龍頭岩
* 象鼻岩

== 參考資料 ==
<references />
{{臺東縣文化資產}}
9,017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