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藍田邨

增加 4,867 位元組, 3 年前
创建页面,内容为“{|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center>'''藍田邨'''<br><img src="https://c.share.photo.xuite.net/adslee/1…”
{|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center>'''藍田邨'''<br><img src="https://c.share.photo.xuite.net/adslee/1c806e6/9323898/404023404_m.jpg" width="280"></center><small>[https://blog.xuite.net/adslee/hkblog/117975445 圖片來自xuite]</small>
|}

'''藍田邨'''是[[香港房屋委員會]]在[[香港公共屋邨列表#觀塘區|觀塘區的公共屋邨之一]],位於[[九龍]][[觀塘區]][[藍田 (香港)|藍田]]慶田街7號,於2009年7月落成、同年入伙<ref>{{cite web|url=http://www.housingauthority.gov.hk/tc/global-elements/estate-locator/detail.html?propertyType=1&id=11034 |title=藍田邨 - 房委會物業位置及資料 |publisher=[[香港房屋委員會]] |date=2016-05-03 |accessdate=2020-07-18|dead-url=no|archive-date=2020-12-04|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201204041552/https://www.housingauthority.gov.hk/tc/global-elements/estate-locator/detail.html?propertyType=1&id=11034}}</ref>。

== 概要說明 ==
藍田邨由房屋署總建築師(3)負責設計,[[中國建築國際|中國建築]]負責地基工程,並由[[瑞安建業]]負責承建<ref name=":0">{{cite report|url=https://www.legco.gov.hk/yr17-18/chinese/panels/hg/papers/hg20171030cb1-696-1-c.pdf|title=立法會房屋事務委員會補充資料 附件|authors=運輸及房屋局|date=2018-03-08|page=14|access-date=2019-05-25|archive-date=2019-05-25|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90525022356/https://www.legco.gov.hk/yr17-18/chinese/panels/hg/papers/hg20171030cb1-696-1-c.pdf|dead-url=yes}}</ref>,在2012年獲頒香港優質建築大獎之殊榮。重建前原址也稱為藍田邨,是舊藍田邨第4至6座、共有23座徙置大廈。

== 歷史 ==

前代藍田邨共有23座徙置大廈,於1966年至1975年間陸續落成,位於[[九龍]][[觀塘區]][[藍田 (香港)|藍田]]山上,即[[匯景花園]]及[[港鐵]][[藍田站]]現址附近一帶,1970年前稱為'''咸田徙置區''',第1至14座為[[徙置大廈#第四型|第4型徙置大廈]](沒有第9座),第15至24座為[[徙置大廈#第六型|第六型徙置大廈]](在房委會接手後,由工務司署改為房屋署總建築師彭玉陵設計),當時房委會將藍田邨分為3個區別管理(即藍田(一)邨、藍田(二)邨及藍田(三)邨)。

在1981年藍田邨後方木屋區大火後,政府決定清拆該等木屋區,並在進行爆破平整後重建成為藍田邨擴展部份。後來,為了方便管理,該等新建樓宇分拆為若干條屋邨及屋苑,當中擴展計劃首兩期分拆為[[康華苑]]及[[興田邨]],於1987-88年間完工;而擴展計劃3、4期連同藍田南一期則於1990年分拆為[[德田邨]],並於1991-93年間完工。

===拆卸及重建===
政府曾於1983到1984年間,為所有樓齡超過5年的公屋進行全面勘查,發覺有不少大廈的石屎強度均未達標準,當中有26座大廈更低至不能接受的地步,並有即時倒塌危險,該邨的第12座、13座和17座於1985年納入「[[26座問題公屋醜聞|26座問題公屋]]」名單當中。17座率先於1988年拆卸,而其餘22座(包括第12座、13座)於大約1990年至2001年左右陸續清拆重建,整個拆卸工程稱'''「藍田邨重建計劃」'''。

而在17座率先清拆時,被發現使用含[[石棉]]通花磚而需一度停工。此事件亦繼而揭發全港有320座公屋使用含石棉建材。

整個拆卸工程於2002年完成,拆卸重建後,藍田邨原址已分拆為4個屋邨及1個屋苑重建:藍田(三)邨原址現為[[平田邨]]、藍田(二)邨原址現為[[安田邨]]、[[啟田邨]]。而藍田(一)邨1-6座原址則重建成現時的藍田邨及社區設施,7、8及10座則重建成[[康逸苑]]。由於4個屋邨之間的關係密切,因此不時有些人仍將「藍田邨」一詞用作4個屋邨的統稱,而實際上舊藍田邨早已消失。另外有人認為[[興田邨]]、[[德田邨]]及[[廣田邨]]也是舊藍田邨重建工程的一部份(因為此等屋邨為受影響居民的接收屋邨,而前兩者興建初期亦曾經是藍田邨擴展部份),但興田邨、德田邨及廣田邨實際上並非建於藍田邨原有地界之內,並在1980年代中至1990年代初,陸續分拆成獨立屋邨。

由於2002年頒布的「[[孫九招]]」限制開展被界定為「非必要」的公共房屋建造工程,因此藍田(一)邨的重建略受阻延3年,要延至2005年動工,2009年才完工,而樓宇型號亦由原訂的新和諧一型,改為較新的非標準設計大廈,並對樓宇佈局略作改動。

現時'''「藍田」'''已不再是藍田邨的代名詞,而指藍田整個地區或藍田站。

== 參考文獻 ==
{{reflist}}
[[Category: 920 建築藝術總論]]
28,724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