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宋四家

增加 54 位元組, 3 年前
無編輯摘要
===苏轼===
苏轼(1037 (1037 年~1101年) ,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诗词]]开豪放一派,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他和他的父亲苏洵,弟弟苏辙以诗文称著于世,世称"三苏"。
苏轼少负才名,博通经史。宋嘉佑二年(1057 (1057 ) 进士,曾官礼部尚书,翰林学士等职。他一生坎坷,多次被贬官放逐。他在[[宋神宗]]时曾受重用,然因新旧党争,屡遭贬抑,出任[[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方官; 又因作诗"讪谤朝政",被人构陷入狱。出狱后贬黄州。此后几经起落,再贬[[惠州]]、琼州,一直远放到儋州(今[[海南]]儋县),从此随缘自适,过着读书作画的晚年生活。直到元符三年(1100 (1100 ) 宋徽宗即位,他才遇赦北归。建中靖国元年(1101 (1101 ) 七月死于常州。
传世书迹有《[[前赤壁赋]]》、《黄州寒食诗帖》、《洞庭春色赋》、《中山松醪赋》等。
==黄庭坚==
黄庭坚(1045 (1045 年~1105年) 字鲁直,号山谷道人,后世称他黄山谷,晚号涪翁,洪州分宁( 今[[江西]]修水) 人。北宋诗人,书法家。英宗治平四年(1067) (1067) 进士。
黄庭坚出于苏轼门下,与[[张耒]]、[[秦观]]、[[晁补]]之并称为"[[苏门四学士]]", 后与苏轼齐名,世称"苏黄"。他最重要的成就是诗。诗论标榜杜甫,但是强调读书查据,以故为新,"无一字无来处"和"脱胎换骨,点铁成金"之论。他在宋代影响颇大,开创了[[江西诗派]]。他又能词,兼擅行、草书。
==米芾==
米芾((1051(1051~1107)) ,字元章,号襄阳漫士、海岳外史、鹿门居士。祖籍[[山西]][[太原]],后定居[[江苏]]镇江。
因他个性怪异,举止颠狂,遇石称"兄",膜拜不已,因而人称"米颠"。[[宋徽宗]]诏为书画学博士,人称"米南宫"。米芾能诗文,擅书画,精鉴别,集书画家、鉴定家、收藏家于一身,他在"宋四家"中首屈一指。其书体潇散奔放,又严于法度。《宋史·文苑传》说:"芾特妙于翰墨,沈著飞翥,得[[王献之]]笔意。"米芾平生于书法用功最深,成就最大。他少时苦学颜、柳、欧、褚等唐楷,打下了厚实的基本功。苏轼被贬黄州时,他去拜访求教,东坡劝他学晋。1082年( 元丰五年) 开始,米芾潜心魏晋,以晋人书风为指归,寻访了不少晋人[[法帖]],连其书斋也取名为"宝晋斋"。今传王献之墨迹《中秋帖》,据说就是他的临本,形神精妙至极。米芾一生转益多师,在晚年所书《自叙》中也这样说道:"余初学,先学写壁,颜七八岁也。字至大一幅,写简不成,见柳而慕其紧结,乃学柳《[[金刚经]]》。
米芾传世墨迹主要有《苕溪诗卷》、《蜀素帖》、《方圆庵记》、《天马赋》等,而翰札小品尤多。米芾擅水墨山水,人称"米氏云山",但]] 米芾]] 画迹不存在于世。
==蔡襄==
蔡襄 (1012(1012~1067) ,字君谟,兴化( 今[[福建]]仙游) 人。1030年( 天圣八年) 进士,先后在宋朝中央政府担任过馆阁校勘、知谏院、直史馆、知制诰、龙图阁直学士、枢密院直学士、翰林学士、三司使、[[端明殿学士]]等职,并出任福建路( 今福建[[福州市]]) 转运使,知泉州、福州、开封( 今河南[[开封市]]) 和杭州府事。卒赠礼部侍郎,谥"忠惠"。
蔡襄传世墨迹有《自书诗帖》、《谢赐御书诗》,以及《陶生帖》《郊燔帖》《蒙惠帖》墨迹多种,碑刻有《万安桥记》、《昼锦堂记》及鼓山灵源洞楷书"忘归石、""国师岩"等珍品。
250,813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