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仇隙

增加 5,068 位元組, 3 年前
创建页面,内容为“《'''仇隙'''》选自《世说新语》卷三。作者刘义庆(403~约444),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南朝宋文学家。宋宗室,袭封临…”
《'''仇隙'''》选自《[[世说新语]]》卷三。作者刘义庆(403~约444),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南朝]]宋文学家。宋宗室,袭封临川王赠任荆州刺史等官职,在政8年,政绩颇佳。后任江州刺史,到任一年,因同情贬官王义康而触怒文帝,责调回京,改任南京州刺史、都督加开府仪同三司。不久,以病告退,元嘉二十一年死于建康(今[[南京]])。

==原文==

[[孙秀]]既恨[[石崇]]不与绿珠,又憾潘岳昔遇之不以礼。后秀为[[中书令]],岳省内见之,因唤曰:“孙令,忆畴昔周旋不?”秀曰:“中心藏之,何日忘之?”岳于是始知必不免。后收石崇、欧阳坚石,同日收岳。石先送市,亦不相知。潘后至,石谓潘曰:“安仁,卿亦复尔邪?”潘曰:“可谓‘白首同所归’。”潘金谷集诗云:“投分寄石友,白首同所归。”乃成其谶。

刘玙兄弟少时为王恺所憎,尝召二人宿,欲默除之。令作阬,阬毕,垂加害矣。石崇素与玙、琨善,闻就恺宿,知当有变,便夜往诣恺,问二刘所在?恺卒迫不得讳,答云:“在后斋中眠。”石便径入,自牵出,同车而去。语曰:“少年,何以轻就人宿?”

王大将军执司马愍王,夜遣世将载王于车而杀之,当时不尽知也。虽愍王家,亦未之皆悉,而无忌兄弟皆稚。王胡之与无忌,长甚相昵,胡之尝共游,无忌入告母,请为馔。母流涕曰:“王敦昔肆酷汝父,假手世将。吾所以积年不告汝者,王氏门强,汝兄弟尚幼,不欲使此声著,盖以避祸耳!”无忌惊号,抽刃而出,胡之去已远。

应镇南作[[荆州]],王脩载、谯王子无忌同至新亭与别,坐上宾甚多,不悟二人俱到。有一客道:“谯王丞致祸,非大将军意,正是平南所为耳。”无忌因夺直兵参军刀,便欲斫。脩载走投水,舸上人接取,得免。

[[王右军素轻蓝田]],蓝田晚节论誉转重,右军尤不平。蓝田于会稽丁艰,停山阴治丧。右军代为郡,屡言出吊,连日不果。后诣门自通,主人既哭,不前而去,以陵辱之。于是彼此嫌隙大构。后蓝田临扬州,右军尚在郡,初得消息,遣一参军诣[[朝廷]],求分会稽为[[越州]],使人受意失旨,大为时贤所笑。蓝田密令从事数其郡诸不法,以先有隙,令自为其宜。右军遂称疾去郡,以愤慨致终。

王东亭与孝伯语,后渐异。孝伯谓东亭曰:“卿便不可复测!”答曰:“王陵廷争,陈平从默,但问克终云何耳。”

王孝伯死,县其首于大桁。司马太傅命驾出至标所,孰视首,曰:“卿何故趣,欲杀我邪?”

桓玄将篡,桓脩欲因玄在脩母许袭之。庾夫人云:“汝等近,过我余年,我养之,不忍见行此事。”

==概述==

《世说新语》所记虽是片言数语,但内容非常丰富,广泛地反映了这一时期[[士族]]阶层的[[生活]]方式、精神面貌及其清谈放诞的风气,是记叙轶闻隽语的笔记小说的先驱,也是后来小品文的典范,对后世笔记小说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而仿照此书体例而写成的作品更不计其数,在古小说中自成一体。书中不少故事,或成为后世戏曲小说的素材,或成为后世诗文常用的[[典故]],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鲁迅]]先生称它为"一部名士底(的)教科书"。

唐王方庆的《续世说新语》、宋王谠的《唐语林》、明[[冯梦龙]]的《古今谭概》等,都深受其影响。《世说新语》中的"谢女咏雪""子猷访戴"等故事,成为后世诗文常用的典故;另有一些故事,则成为戏剧家小说家创作的素材。
《世说新语》成书以后,敬胤、刘孝标等人皆为之作注,今仅存孝标注。

==主要思想==

《[[世说新语]]》今存最早刊本为宋绍兴八年董弅所刻三卷本,共36篇1130则。其上卷为"德行"、"言语"、 "政事"、"文学4门,这正是孔门四科,说明此书的思想倾向有崇儒的一面。但综观全书多有谈玄论佛的内容,其思想倾向并不那么单纯。

《世说新语》是中国魏晋南北朝时期玄学"笔记小说"的代表作,为言谈、轶事的笔记体短篇小说。从《世说新语》及相关材料中魏晋士人的言行[[故事]]可以看到,魏晋时期谈玄成为风尚,而玄学正是以[[道家]][[庄子]]思想为根底的,道家思想对魏晋士人的[[思维]]方式和[[生活]]状况,乃至整个[[社会]]风气都产生了重要影响。

==视频==
===<center>仇隙 相关视频</center>===
<center>26 世说新语 石崇争豪</center>
<center>{{#iDisplay:k0969xdae86|560|390|qq}}</center>

<center>世说新语历史背景</center>
<center>{{#iDisplay:p3072qquqmk|560|390|qq}}</center>

==参考文献==
[[Category:850 各地方文學;各民族文學;各體文學]]
269,155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