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东坡七集

增加 4,020 位元組, 3 年前
创建页面,内容为“《'''东坡七集'''》是北宋苏轼的诗文集,包括《东坡集》40卷,《东坡后集》20卷,《东坡奏议》15卷,《东坡外制集》3…”
《'''东坡七集'''》是[[北宋]][[苏轼]]的诗文集,包括《东坡集》40卷,《东坡后集》20卷,《东坡奏议》15卷,《东坡外制集》3卷附乐语,《东坡内制集》10卷,《东坡应诏集》10卷,《东坡续集》12卷附校记,共110卷。从[[文学]]的角度看,价值较高的在前,后续三集,基本上包括了他的诗,词,[[散文]],书简,序论等。前后两集编定时间较早,比较可靠。今存较早的七集本,是明成化四年(1468)[[江西]]吉安府程宗刻本·清[[光绪]]年间,有缪荃孙校刊本·[[民国]]年间有《四部备要》本。

==艺术创新==

苏轼一生共写了三百多首词。他以诗文革新运动的精神来填词,在柳永发展慢词的基础上进一步开拓了词的意境,这样,就把歌者之词变成了[[诗人]]之词。这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个十分重要的变化。

以文为诗,是从北宋初年起许多诗人继承唐代[[韩愈]]开辟的道路,共同努力的目标。到了苏轼,才将这一新的艺术表现手法提高到非常完美的程度。与此同时,苏轼又以其创作实践开始提倡了以诗为词的风气,使得词这一文学样式,在[[柳永]]之外,又出现了一种更彻底的变革。这种变革,其意义在于词境的空前扩大,作家个性的更其鲜明呈露与[[语言]]、音律和风格的解放。

==校本类型==

苏轼文集在[[宋朝|宋代]]有所谓'七集'之编,由于宋刻无全本传世,其内容只有通过目录考知。[[晁公武]]《郡斋读书志》卷十九:'苏子瞻《东坡集》四十卷、《后集》二十卷、《奏议》十五卷、《内制》十卷、《外制》三卷、《和陶诗》四卷、《应诏集》十卷。'共一百二卷。此本亦为七集,为成化年间江西吉州府知府程宗所刊,与《读书志》所录略同,惟《内制集》附《乐语》,无《和陶诗》,而有《续集》十二卷。书前有《宋赠苏文公太师制》、成化四年春二月李绍《重刊苏文忠公全集序》、《宋孝宗御制文忠苏轼文集赞并序》、《宋史》本传、王宗稷《东坡先生年谱》、[[苏辙]]《东坡先生墓志铭》等。

此本曾经[[缪荃孙]]收藏,缪氏曾用[[嘉靖]]本校勘,后有校记一卷。文内有异同即作眉批,卷末间注校阅时间。[[傅增湘]]亦有收藏,其《藏园群书经眼录》卷十三有此版著录,谓'此书镌梓精良,字体古逸,宛有松雪之风,肆估多撤去李绍序,以冒元刊。'傅氏先时所藏即无李序。后得此缪氏藏本,始获全帙。然说'此七集之名所由始也',则殊非事实。盖'七集'之编自宋已有,此集特易其《和陶诗》为《续集》耳。然'七集'之完整传世者,以此为早,不得宋本,得此明刻亦可矣。尤其是《续集》广收南行诗、东坡书柬等《前》、《后集》未收之诗文,内容远比宋世'七集'广泛,虽其间多有与《前》、《后集》内容重复者,仍不失为保留苏氏诗文之善本,故为后世苏集翻刻、编刊所本。此编《东坡内制集》卷七等末有'双流刘咸炘鉴泉藏书印',是其书又经[[四川]]著名学者'推十'主人刘咸炘所藏,历经名家,洵为[[文物]]。明成化吉州刻、缪荃孙批校本。

==作者简介==

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谥号"文忠",眉州眉山(即今[[四川]]眉州)人,是父亲[[苏洵]]的长子,是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散文家]]和诗人。[[豪放派]]代表人物。他与他的父亲苏洵(1009~1066)、弟弟苏辙(1039~1112) 皆以文学名世,世称"三苏";与汉末"三曹父子"([[曹操]]、[[曹丕]]、[[曹植]])齐名。他还是著名的[[唐宋八大家]]之一,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乐府]]》等。在[[政治]]上属旧党。

[[Category:840 中國文學別集]]
250,934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