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冯从吾

增加 3,831 位元組, 5 年前
無編輯摘要
'''冯从吾'''(1557~1627),字仲好,号少墟,晚明西安府长安(今陕西西安人),著名思想家、教育家,著名学者。万历十七年(1589)进士,与 [[ 袁可立 ]] 、高盘龙同科,官至工部尚书,创办关中书院,人称"关西夫子"。
冯从吾是明代关学把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融合的集大成者,并是东林党在西北的领袖。
|}
==人物生平==
冯从吾 (1556~1626年) ,字仲好, 号少墟。明代学者、教育家。 长安 (今西安市) 人。 万历十七年考中进士。冯从吾后转为庶吉士 出身于儒学大夫家庭 被授予御史一职。礼科都给事中胡汝宁奸诈狡猾 他的父亲笃信理学 多次被弹劾都没 亲书王阳明诗句“个个人心 离开。 仲尼”作为 冯从吾 揭发 的座右铭。 作奸犯科之事,于是(胡汝宁)被调往外地。当时正值考核外官政绩之 童年 代失去双亲 吾严格巡查 此立志苦读儒家经典 贿赂受请之事毫无发生 曾精心研究周敦颐和程颐、程颢的理学 <br>
冯从吾20岁入太学,卒业回乡后,在长安正学书院讲授理学。万历十七年(1589)举进士,选为翰林院庶吉士。初在礼部任职,不久任佥都御史,巡视京城,对朝中奸佞坚持斗争。礼科给事中胡汝宁奸诈狡猾,经冯从吾上疏揭发,才调往外任。他对宦官求见,坚决拒绝。
 
冯从吾为官忧国奉公,敢于直言抨击皇帝的过失。明神宗朱翊钧昏庸奢侈,朝政腐败,常酗酒淫乐。冯从吾冒死直谏,于万历二十年(1592)正月上著名的《请修朝政疏》,历数神宗“郊庙不亲、朝讲不御、章奏多留中不发”,陛下每夕必饮,每饮必醉,每醉必怒。左右一言稍逊,辄斃杖下”。他还规劝神宗,“勿以天变为不足畏,勿以人言为不足恤,勿以目前宴乐为可恃,勿以将来危乱为可忽。”奏章上达后,神宗大怒,传旨廷杖,因适逢仁寿太后寿辰,又有大学士赵志皋等联名求情,才幸免于难。从此,冯从吾的正直声誉震惊天下。由于他指论朝政,冒犯皇帝,又一贯与阉党斗争,-辞职。
  
冯从吾离京回长安后,与萧茂才等在宝庆寺讲学。三年后,朝廷起用他督河南道长芦盐政。任职期间,他大胆革除积弊,照章课税,打击了图牟暴利的盐商与税吏,使贪赃枉法者有所收敛。由于他秉公办事,得罪了权贵,朝中群小也乘机大进谗言。适逢神宗罢黜大批言官,冯从吾也被革职回家。
 
万历二十四年(1596),冯从吾一边在家著述,一边继续在宝庆寺讲学。拜师求学者越来越多,于是在该寺东面小西园创立了关中书院(宝庆寺又名华塔寺,在今西安市书院门街。今西安市师范校址为关中书院旧址),修建了中天阁,由冯从吾、周淑远等著名学者担任主讲。此后四川、甘肃、河南、河北等地学生也纷纷前来就学,多时达五千余人。关中书院成了明代陕西的最高学府。创始人冯从吾声名大振,被誉为“理学大师”、“关中夫子”。
  
天启元年(1621),熹宗诏召冯从吾进京,适逢都城因辽东战事-,形势十分紧急。朝臣们争先恐后将妻子儿女疏散,冯从吾却携带全家妻小进京,毫无惧色。他深有感触地说:“国家无事,士大夫不知节义,一旦临难,便抱头鼠窜。要唤起他们的良知,非讲学不可。”下一年,冯从吾任右佥都御史,两个月后,升任右副都御史。廷议“三案”(梃击、红丸、移宫)时,他直言不讳地讲了正确意见,引起了权阉魏忠贤的不满。在此期间,冯从吾与东林首领之一邹元标倡立首善书院,朝野志士都来听讲。阉党兵部给事中朱童蒙上疏弹劾邹元标与冯从吾建讲坛讲学,诬为清议朝政。冯反驳说,当今国家多事,士大夫不知学,临事抱头鼠窜者多,忠君爱国之心,亲上师长之义,非讲学不明。魏党又恶意攻击,冯从吾接连五次上 书,拂袖而归。
  
天启四年(1624),权奸魏忠贤为笼络人心,授冯从吾以南京右都御史、工部尚书等职召用,冯坚辞不就,依旧定期在关中书院讲学。天启五年(1625)秋,魏忠贤党羽张讷上疏抵毁冯从吾,冯被削籍。下一年(1626),熹宗在魏忠贤操纵下,下令毁天下书院,大肆-东林党人。冯从吾的同乡、吏部尚书王绍徽曾仿《水浒》故事,编东林党108人为《点将录》,献给魏忠贤,冯从吾亦被列入其内。那时,魏忠贤的党羽乔应甲巡抚陕西,为向其主子谄媚邀功,捣毁了关中书院。冯从吾为此痛之切肤,咯血病榻,含恨而卒,终年71岁。
  
冯从吾逝世后,国内学者深为痛悼,由群众集资在西安西门外修建了少墟书院,并刊印了他的文集以示纪念。还为他建祠、立碑、造像,以示敬仰。
  
冯从吾一生著作甚丰,有《元儒考略》4卷,《冯少墟集》22卷,《古文辑选》6卷,《陕西通志》等。<ref>[http://ren.bytravel.cn/history/6/fengcongwu.html],博雅人物网</ref>
==成就贡献==
 
冯从吾继承了张载所提倡的"学则多疑"的观点,而且根据自己的治学经验,提出了"学、行、疑、思、恒"五字结合的治学方法。
万历二十年正月 首先 (冯从吾)向皇帝上奏 他强调"学"与"行"应紧密结合。他 道:“陛 ,天 在祭天地与祖先 之事,未有不学而能行者;同 不敬 又说 早晨 读经史典籍不加以 学原为躬行。他 要求 学生戒空谈 奏章等留在宫中不能及时下发处理。试看戊子年之前 敦实行 边远地区对朝廷尽力忠顺,四边太平无事,己丑年 只有 ,南方倭寇横 躬实 行, 北边贼人违背前盟 切实专做 天下异变 才是真学问。他还以学射箭为例 世生妖孽 深入浅出地阐述了学行合一的关系。他说:"学射者不操弓矢而谈射 层出 非惟 能射 多有上报 其所谈必无当 近日皇上圣谕 " 其次 说皇上您身体有恙 他认为在学习中"疑"与"思"是相辅相成的辩证关系。思就是思考、钻研 动脑子去 借此掩饰自己 ;疑就是疑问 却不知道 宫廷之上击打钟鼓 学习中要提出问题 在宫廷之外却能听闻 提示矛盾 陛下您每晚必定饮酒 他说:"思而疑,疑而思 每次饮酒 辩之 定大醉 欲其明 每次大醉 讲之 定盛怒 欲其透也 身边近臣有 "意思是,思和疑是 一个 字违背您 互为循环往复的学习提高过程,通过独立思考,认真辨析和讨论 知识 就会 被打死 融会贯通,疑惑释明;用语言表达出来 朝中官员没有不知道(这件事)的 就一定会更加透彻、严谨 天下百姓后世之人 他认为"只要一息尚存 怎么可以欺骗呢?希望陛下您 此疑 要把 懈,九 下变化当作 九地何处 值得畏惧 入。"意思是对待疑难 问题,一定要肯于吃苦,勤奋钻研 ,不 攀登到知识的高峰决不罢休。 再次,他强调学习必须有恒心, 把他人 孜孜不倦地坚持下去。只有如此,才能有 说的话当 不值得忧虑 为。 这五字结合 治学方法 不要把眼前 符合人们治学 太平安定当作完全 基本规律,至今仍 可以 作为我们读书学习的 鉴。 在几十年的教育活动中,冯从吾特别注意为师 道。他十分热爱作教师讲学这一职业,为官也讲 ,不 作官也讲,走到那讲到那。"学之当讲,犹饥之当食,寒之当衣。"他 未来的危险动乱当 讲学看 穿衣吃饭一样,是他生命中不 以忽视 缺少 精神支柱。作为教师,又非常注意陶冶 (这样的话)社稷江山就有幸了 为人师表 ”皇帝盛怒 他虽曾做过高官 想要在大殿之上杖责冯从吾 但始终生活俭朴 恰逢仁圣太后 当他七十 寿 诞时,学生们准备为他热热闹闹地庆贺一番,他说:"国家正值多事之秋 朝臣 竭力化解才得以幸免 怎能安然欢娱呢?"劝告学生不宜辅张办事 不久,(   冯从吾于明万历二十四年(1596年) 告老还乡 在宝庆寺讲学时,特意撰写仅108字的一篇短文名曰《谕俗》,全文是:"千讲万讲不过要大家做好人,存好心,行好事 后又被起用巡查长芦等地盐政 三句尽之矣 冯从吾洁身自 因录旧对一联:'做个 惠利商人 心正、身安 违法作乱的 魂梦稳;行些善 ,天知、地鉴,鬼神钦。'丙申秋,余偕诸同志讲学于宝庆寺,旬日一举,越数会,凡农、工、商、贾中 志向者咸来听讲,且先问 收敛。等到讲何事?余惧夫会约( 冯从吾指《宝庆寺学会约》) 返回京城,适逢皇帝因为军政 事大罢谏官。冯从吾 难以解 被降低官位 仍然是因为之前上 谏言的缘故 此以示 <br>"
  
冯从吾生性纯朴诚实,有志于濂、洛之学,受业于许孚远。(他)罢官回家后,闭门谢绝客人来访,拿来前代贤人的可以作为人们行为规范的言简意赅的语句,体察考验自己的身心,学问造诣更加精深。(冯从吾)在家待了二十五年。后来光宗登基,冯从吾被起用为尚宝卿,后晋升为太仆少卿,后因为兄长去世未能前往。不久改任大理。<br>
  不久,( 冯从吾)与邹元标共同创建了首善书院,召集志同道合 主持 人在这里讲学,给事 朱童蒙上书诋毁 书院 。冯从吾说:“大宋不够强盛 办得闻名遐迩 就是因为禁止讲学 缘故 思想对社会产生了很大影响。当时 不是因为讲学 魏忠贤 缘故 爪牙遍布全国 我的曾祖父与祖父向皇帝上奏 六经 陕西通志·艺文志 载:" 子经筵 下皆建生祠(魏忠贤) 皇太子出阁,都会讲学 惟陕西独无 臣子凭借这来看皇帝,而自己 "就是由于陕西知识界坚持了冯从吾所教育的 做讲学 与小人同流合污的高尚品德的结果。天启六年(1626年)十二月 可以吗?前 大臣王守仁,当时战事匆忙,仍然不废弃讲学,最终成就大功业。这就是我无论 廷竟下令捣 谤和赞誉 了关中书院 都要做这件事(的原因)。”于是 冯从吾 再次称病求归,皇帝温言安慰挽留。但是给事中郭允厚、郭兴治相继努力诋毁邹元标 尊崇的孔子塑像掷于城墙南隅 。冯从吾 又向皇帝上言说道:“我年轻时入朝 目睹自己倾注了毕生心血的书院成 官,就和杨起元、孟化鲤、陶望龄等人建立讲学会,从我告老归家才 一片 止。京师讲学 过去就有这样的事情 悲恨切肤 为何到今 成为诟病。”于是再次上书请求归乡 启七年(1627年)二月饮恨长逝 <br>
  ==参考资料==四年春,(冯从吾)起任南京右都御史,被皇帝召见授予工部尚书。恰逢赵南星、高攀龙相继离开国都,冯从吾连续上书,极力请辞,(皇帝)同意其退休。第二年秋天,魏忠贤党人张讷上书诋毁冯从吾,(冯从吾)被削去官职。同乡人王绍徽向来对冯从吾怀恨在心,等到他成为吏部官员,派遣乔应甲做陕西巡抚,搜集各种罪证,没有收获。于是毁掉了书院,推倒了圣贤塑像,将其扔到了城墙边角。冯从吾不能忍受心中怒火,得病去世。崇祯初年,(皇帝)恢复冯从吾官阶,赠太子少保,谥号为“恭定”。<br>{{Reflist}}
1,165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