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雒容

增加 17,779 位元組, 3 年前
创建页面,内容为“{|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FFB6C1" align= center| '''<big>雒容镇</big> ''' |- | File:雒容镇.jpg|300px|缩略图|居中|[http…”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FFB6C1" align= center| '''<big>雒容镇</big> '''
|-
| [[File:雒容镇.jpg|300px|缩略图|居中|[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70929/c141e4165ade484b967189dc4044213a.jpeg 原图链接][https://pic.sogou.com/pics?p=77040501&query=%E9%9B%92%E5%AE%B9%E9%95%87 来自搜狗网的图片]]]
|-
| style="background: #CDCDCD" align= center|
|-
| align= light|
|}

雒容镇,位于柳州市鱼峰区东北部,为桂中经济重镇。辖内有钾矿、锰矿、石英砂石、石灰石等矿产,盛产粮食、水果、甘蔗、竹笋、西瓜、红瓜子等。镇辖13个村委会,1个居委会,总人口6.8万人,其中城区人口1.8万人。总面积为362平方公里。境内主要居住着壮、汉、苗、瑶、仫佬等民族。交通便利,公路有桂柳高速公路、国道322线、209线,村村通轿车,屯屯通汽车;铁路有湘桂线通过,境内设有火车站;水路有柳江航道、洛清江航道,上可通湘桂中原,下可通柳邕梧粤,区位优势独特。
2017年11月,雒容镇获评第五届全国文明村镇。[1]
快速导航
关系表
中文名
雒容镇
行政区类别
乡镇级
电话区号
0772
地理位置
柳州市鱼峰区东南部
方言
桂柳话、壮语
所属地区
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鱼峰区
外文名
luorong town
政府驻地
雒容
著名景点
高岩
火车站
雒容站(货站)
车牌代码
桂B
人口
6.8万
展开


1简介
2行政区划
3历史沿革
4自然环境
5发展规划
6基础建设
7城镇建设
8农业经济
9乡镇企业
10教育卫生
教育
卫生
11旅游资源
12重要人物
13重要事件
1简介编辑
雒(luò)容镇,位于柳州市区东部,鱼峰区管辖,为桂中经济重镇。辖内有钾矿、锰矿、石英砂石、石灰石等矿产,盛产粮食、水果、甘蔗、竹笋、西瓜、红瓜子等。境内主要居住着汉、壮、苗、瑶、仫佬等民族。交通便利,公路有桂柳高速公路、国道322线、209线,村村通轿车,屯屯通汽车;铁路有湘桂线通过,境内设有火车站;水路有柳江航道、洛清江航道,上可通湘桂中原,下可通柳邕梧粤,区位优势独特。

2行政区划编辑
镇辖13个村委会,1个居委会,总人口6.8万人,其中城区人口1.8万人。

3历史沿革编辑


属桂林郡地。



为潭中县地。南朝梁陈属象郡地。

隋开皇九年(589年)

废象郡置象县,遂为象县地,属始安郡。

唐贞

观中析象县地置洛容县,属桂州,

总章元年(669年)

改隶柳州。宋嘉祐四年(1059年)省象县入洛容,属柳州府。



属柳州路。清改洛容为雒容。民国初属柳江道,后属柳州专区。

1951年

为鹿寨县第六区。1958年成立雒容人民公社。

1962年

称雒容区。

1966年

复称雒容人民公社。

1983年

改称雒容区公所。

1987年10月

设建制镇。

2011年1月

雒容镇划归柳州市鱼峰区管辖。

4自然环境编辑
卫星地图
卫星地图
全境属丘陵地区,地势平缓,东高西低,呈不规则三角形。最高山峰为古亭山,海拔556.2米。主要河流洛清江,从城关乡鹅洲村入境向西南流淌,境内全长15.65公里。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20℃,年均降雨量1252.7毫米,年日照天数180天,无霜期300天。主要自然灾害是旱、涝、寒潮和局部区域下冰雹、刮大风。土壤分水稻土、红壤土、黄壤土、冲积土四大类,以红壤土为主。

5发展规划编辑
雒容镇党委、政府把雒容集镇建设视为振兴雒容的新的经济增长点。为加快集镇建设步伐,采取“谁出钱,谁受益”的激励办法,开发了五期房地产共400亩,所有的街道全部硬化、绿化,供水、供电、排污等配套设施俱全,建成雒容市场、雒贸苑市场,搬迁了城区道路交叉处的老纪念碑,建成日供水5000吨的自来水工程,安装了高杆灯及所有的路灯,在交通要道安装了霓虹灯,把雒容夜景点缀得分外美丽。同时对集镇作了15年内“四位一体”的集镇建设规划,使集镇布局合理。集镇建设的发展带动了农、工、商、贸、文化、旅游业的快速发展,

乡镇企业是雒容经济发展的“大半壁江山”,以抓雒容工业园区17家企业为典型示范,制定了17条优惠政策,采取四大措施引导、促进乡镇企业的发展。全镇企业有红砖、运输、建筑、金属制品、冶炼、包装、合金、锌品、食品、机车修理、塑料等170多家企业。红砖、建筑、运输、农副产品加工业是雒容乡镇企业的支柱产业;8家运输公司拥有各种汽车1000多辆,年产值超亿元。水运方便,雒容西面的柳江河有两个码头,洛清江建有1个码头,年吞吐量15万吨。乡镇企业以雒容工业园区为“龙头”,工业园1992年规划设立,占地面积100公顷,北接国道322线,南靠桂柳高速公路,距雒容镇中心约2公里。工业园内地质良好,土地平坦,区内供水、供电、通讯、交通、环保等基础、服务设施完善,现已开发使用土地400多亩,建有建材、化工、冶炼、铸造、包装于一体的工业企业17家,投入资金5000多万元,其中引进县外投资3000多万元,安排就业人员1000多人,现尚有1000多亩土地可供建厂办企业,是具有较大发展潜力的工业园。雒容荣兴车队是又一典型企业,车队位于雒容镇322国道线路旁雒柳路21号,是柳州地区规模最大、综合实力最强的私营车队。车队始建于1996年,有员工216名,大小汽车98辆,营运车辆总吨位408吨。车队办有乙类汽车修理厂,大型停车场能停放车辆60台次,同时兴办了教学设备先进的职业技术学校,学校有专业教师5名,实行电脑教学,年培训长短班15期,学员600人次。车队下设古亭山、鹿寨2个办事处,车队业务网络延伸全柳州地区的所有县份,年产值600万元,年上缴利税35万元。

农业方面,雒容镇党委,政府以市场为导向,大抓甘蔗、水果生产,抓产业结构调整,发展“三田”建设,调整粮食和经济作物的种植比例,把坡度在25度以上的低收入作物退耕还果,大力发展名、特、优水果,以半塘村1000亩大棚反季节蔬菜和高岩村3000亩连片优质脐橙基地为样板,通过信息引导和技术指导,促进全镇水果、甘蔗的发展。

6基础建设编辑
民国17年(1928年)7月1日

瑞(金)临(沧)公路鹿寨县境路段竣工通车,经雒容及其所辖的连丰、盘古、坭桥、高岩等村屯,在雒容镇设起落站。

1929年12月

湘桂铁路鹿寨县境路段建成通车,在雒容和洛埠设站,每天有一对慢车进站停靠。

1981年1月

柳雒公路竣工通车,经洛埠达柳州,在洛埠设站起落。1997年5月1日,桂柳高速公路建成通车,在雒容镇设有一进出口。

90年代

从90年代开始,雒容镇按四级公路标准修建所辖各村道路,至2001年,除修好两条总长25公里的柏油路外,全镇13个行政村均通车。

2006年

开工建设的柳东大道,起柳州市古亭山,终点雒容镇。有柳州恒达巴士公司开通的15路、80路、88路分别到达柳州市柳北区、城中区、鱼峰区、柳南区。

2013年12月30日

柳州快速公交(BRT)快1号线 快1号线区间车 快9号线同时开通,起始站为雒容镇,终点站为雒容镇.为环形线路.发车间隔为10-15分钟.同时80路,88路公交车取消线路停止运行.

7城镇建设编辑
明代,洛容县在城西郊1华里处设安和圩场。民国22年(1933年),城内的高头、底下、西门、东门及南门5条街统称中山街;城外的东门外、码头和雷庙等4条街统称民族街;和圩设民生、民权2条街,为主要商业区。解放后,从60年代起,雒容镇对全镇街道逐步进行修整拓宽,80年代始修建混凝土路面。1986年对城镇建设进行重新规划,并于1988年11月破土动工。从1994年起,党政主要部门相继迁移到距老城区0.5公里的新城区。到2001年,经多渠道投资3.6亿元,建成占地1.5平方公里、建筑面积61.65万平方米,融工业、贸易、住宅为一体的新镇区,城区面积由2.5平方公里扩大到6.5平方公里。城区道路砼化、绿化率均为100%,自来水普及率100%,污水处理率60%,照明覆盖率80%。街道全天候保洁,垃圾统一收集,集中处理,处理率50%以上,率先在全地区实现城镇垃圾无害化管理。1999年,被列为自治区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镇。

8农业经济编辑
1981年,水稻平均亩产量398.5公斤。1988年对中低产田进行改造,次年平均亩产达420.4公斤。1999年开始实施“吨粮田”建设项目,从“品种优良化,栽培科学化”方面下功夫,推广旱育稀植、抛秧种植和测土配方施肥。是年,水稻种植面积5.67万亩,其中优质谷占69.6%。2001年,优质谷系列种植面积5.08万亩,占总面积的90%,平均亩产771.5公斤。

甘蔗1981、1985、1989年分别为16206亩、24764亩、38655亩,亩产量分别为2.4吨、2.79吨、2.6吨。1999年实施“吨糖田”工程项目,调整品种结构,当年良种蔗种植面积1.1万亩,占总面积的22%,亩产量7吨,平均亩产量5吨。2001年,良种蔗种植面积扩大到2.5万亩,占总面积的51.9%,亩产量8吨,平均亩产量5吨。

20世纪90年代初起,抓名、特、优水果品种开发,1992年优质水果种植面积2600亩,产量183.4万公斤,比上年翻一番。1998年,种植面积扩大到1.5万亩,百亩以上连片开发点16个,形成以柑橘、龙眼、板栗为主的品种结构。翌年,实施“万元田”建设项目,在南庆的两个村建立各1000亩的水果低产改造示范样板,带动全镇水果低产园改造9120亩,优质水果种植面积扩大到1.32万亩,占总面积的55.5%,当年总产量1108.4万公斤,比上年增长61.12%。2001年,水果种植面积2.97万亩,总产量1277.4万公斤,是1992年的6.99倍,成为镇一个支柱产业。

9乡镇企业编辑
1976年4月,成立社队企业办公室。1983年,改称乡镇企业办公室。1992年,雒容镇采取镇、村、户及联办的方法消灭企业空白村,新办集体企业10个。是年,乡镇企业总收入3975.38万元,比上年增长95.16%。1995年起,实行种养加工、产供销、贸工农一体化经营。到1998年,乡镇企业已形成集化工、钢材、建材、矿冶、包装材料及仪器加工等多元化于一体的新格局和集约型的经营方式。是年,共吸引外资480万元,先后办起东升有限责任公司、兴雒化工厂等6家企业。乡镇企业总收入12.8亿元。1999年,工业园区被自治区人民政府命名为广西壮族自治区乡镇示范区。2001年,乡镇企业改制成为私有或民营企业,乡镇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66702万元,比上年增长15.03%;实现利润2633万元,同比增长.08%。1976~2001年,共完成工业总产值510454.98万元,上交税金12605.9万元,实现利润29868.7万元。

10教育卫生编辑
教育

唐贞观年间(627~649)

洛容县学在城北(今中渡镇旧县屯)创建。

明洪武六年(1373年)

知县李仁迁于城西。

万历三年(1575年)

随县治迁移灵塘(今雒容镇)重建。

清乾隆十年(1745年)

知县黄德里捐俸于县城东面建洛江书院,入院生多为庶民。十二年,该知县又捐俸于县署东城门内建义学,为入学者提供免费教育。

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

知县曾广济在县城北门学校巷创建两等小学堂,收初小、高小生各2班共100人。

宣统元年(1909年)

知县在运江圩建两等小学堂。二年,柳州知府杨道霖在洛埠街建雒柳联合县立第一高等小学堂。

民国8年(1919年)

在洛江书院旧址创办雒容县立女子学校,招生3个班共47人。23年创办县立简易师范。28年,雒容、榴江二县在鹿寨镇太和街江西会馆(今鹿寨镇政府)合办国民中学,招生4班共123人。

1951年

在雒容设初中1所。

1952年

洛埠小学附设幼托班1个。

1969年

雒容公社所辖6个大队均开办小学,至1979年,所有大队小学都附设初中班。因调整附设初中,同年大部分附设初中停办。

1989年

雒容镇有高完中1所,初中1所,附设初中8所,小学18所。

1995年

实现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次年,通过县级“两基”验收。

2001年

全镇有高完中1所,初中5所,学生共4000人。小学18所,学生8000人。学前班22个班,学生700人。小学生入学率99.95%,升学率100%;中学生入学率100%,普及率99.8%。

卫生

民国22年(1933年)5月

雒容县卫生所成立,工作人员共3人,至27年,洛埠、江品医务所先后成立,各有所长兼中医师1人。

1951年

省雒容入鹿寨县,原雒容县卫生院降级为区级卫生院。

1957年

有部分生产大队开办医疗室,翌年,各生产大队普遍开办卫生所和妇产院。

1969年3月

农村推行合作医疗制度,生产大队卫生所改称合作医疗室,卫生员改称“赤脚医生”。至2001年,有镇级卫生院1所,职工28人。村级合作医疗站14个,私营诊所99个,共有医务人员120人。镇计划生育站1所,工作人员6人。

11旅游资源编辑
高岩,为自治区文物保护单位。位于雒容镇西南3.5公里处,系石灰岩溶洞,长约500米,分上、中、下三层。下层岩顶石帘高挂,帘下一墩,旧时设有观音,故名观音岩。岩内有块空心石,敲之咚咚作响,犹如鼓声,距之不远是一钟乳石,击之当当有声,宛若钟鸣。中层榕根破石而出,酷似一巨龙盘缠其间,故名盘龙岩。上层厅中央有一白色石兽,耳大如扇,腿巨若柱,软鼻长伸,俨然白象,故名白象岩。岩口一光滑平整的巨石形如铺位,前人称之“神仙床”。洞内保留有象州才子郑小谷的刻壁诗。1997年,县财政投资修缮并添置亭台楼阁,向游人开放。关帝庙(也称关岳庙),为县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旧城区西门桥东50米处,建于清代。堂屋相向的两堵墙上各有一长3.9米、宽1.5米的晚清时期中国山水画、寿辰星图,两侧有对联。庙堂有关帝像、卫士像;天井有圆型神龟池,中央塑一背盘乌蛇的巨龟,天井旁有如来佛祖、观音、原始天尊等神像,供游人观赏。

12重要人物编辑
沈鸿英

(1870~1938)又名阿英,祖籍广东恩平,族人清末移居雒容木良村,沈鸿英本人则出生于柳州洛埠。宣统三年(1911年)柳州同盟会组织民军队伍参加辛亥革命,沈鸿英邀邻近100余土匪接受招安,任民军管带,次年升任督带。民国2年(1913年)“二次革命”时,因镇压和捕杀革命党人有功,升为统领。曾率部讨伐“两广巡阅使”龙济光,赴惠阳抗击粤军。民国10年7月通电自治,自称“救桂军总司令”,8月改称“广西陆军第一军军长”,占据桂林。14年1月,率部讨伐李宗仁、黄绍竑联军,沈军大败,桂林城失守。4月,沈鸿英逃往香港,27年在港病逝。

郑秉金

(1940~)汉族,大学文化,教授。1964年~1992年在广西师范大学历任教务处副处长、培训中心主任、校长助理等职。期间,在华东师范大学和武汉大学分别进修1年,留学美国1年。1992年调任广西师范学院副院长至今。曾多次出国访问和参加国际学术会议。代表作有《测度论》(译著)、《插直理论若干问题研究》(系列论文)等5篇。参与研究的《教学管理的基础建设成果》获1989年全国普通高校优秀教学成果广西壮族自治区一等奖、国家级优秀奖。

李彦斌

(1951~)汉族,大学毕业,中共党员,高级经济师。1972年在中国人民银行鹿寨县支行雒容营业所工作。1980年调农业银行广西区分行工作,历任副县级干事、副处长、处长。1993年调到农业银行广西区分行工作至今。历任副行长、行长、党委书记。2001年奉令担任总行辖湖南、江西、广东、海南、深圳分行稽查专员工作组组长。被广西大学聘为兼职教授、南京农业大学聘为农林金融硕士研究生导师。

13重要事件编辑
明万历三年(1575年),洛容县治从旧县(现中渡镇旧县屯)迁灵塘(现雒容镇)。

1949年11月30日雒容镇解放。

1988年11月新城区建设破土动工。

1994年8月镇政府迁移新城区。

1996年9月19日移动通信基站开通。

1996年10月2日国务院总理李鹏视察双仁村。

2011年1月,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批准同意调整柳州市鱼峰区和鹿寨县行政区划:将鹿寨县雒容镇整体划归柳州市鱼峰区管辖。

参考资料:
1.
(受权发布)第五届全国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和第一届全国文明校园名单
词条标签:
行政区划 生物物种 地理 地点 乡镇
==视频==
===实拍柳州雒容镇菜市场,广西的菜市场都差不多是这样===
{{#iDisplay:q31534x5tjt|寬度|高度|qq}}
==参考来源==
30,717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