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潘振球

增加 11,351 位元組, 5 年前
创建页面,内容为“{{Infobox_Prime_Minister | name = 潘振球 | image =| | order = {{ROC}}第8任臺灣省政府教育廳廳長 | term_start = 1964年4月 | term_end = 1972年6月 |…”
{{Infobox_Prime_Minister
| name = 潘振球
| image =|
| order = {{ROC}}第8任臺灣省政府教育廳廳長
| term_start = 1964年4月
| term_end = 1972年6月
| predecessor = [[吳兆棠]]
| successor = [[許智偉]]
| order2 = {{ROC}}第10任[[國史館]]館長
| term_start2 = 1995年3月31日
| term_end2 = 2000年3月31日
| predecessor2 = [[瞿韶華]]
| successor2 = [[張炎憲]]
| order3 = {{ROC}}第3任教育部青年發展署署長
| term_start3 = 1972年8月18日
| term_end3 = 1978年1月31日
| predecessor3 = [[李煥]]
| successor3 = [[王唯農]]
| order4 = {{ROC}}第5任中國青年救國團主任委員
| term_start4 = 1979年2月13日
| term_end4 = 1987年3月16日
| predecessor4 = [[宋時選]]
| successor4 = [[李鍾桂]]
| nationality = {{ROC}}
| birth_date = {{birth date|1918|7|9}}
| birth_place = {{ROC-1912|江蘇省}}[[嘉定市]]
| death_date = {{death date and age|2010|11|6|1918|7|9}}
| death_place = {{ROC}}[[臺北市]][[大安區]][[臺北市立聯合醫院|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
| constituency =
| spouse = [[朱菊貽]]
| party = {{Kmt|26px}}
| profession =
| religion =
| signature =
| educate =
* 江蘇省立太倉師範學校
* 上海立德中學
* 國立藍田師範學院教育系
* 中央幹部學校研究部第一期畢業
* 韓國建國大學名譽法學博士
| past =
* 江蘇省訓練團訓導處長
* 國防部特設杭州青年中學校長
* 臺灣省立臺中第二中學校長
* 臺灣省立臺北成功中學校長
* 臺灣省訓練團教育長
* 臺灣省政府委員兼教育廳廳長
* 臺灣省中等教師研習會主任
* 臺灣省政府法規整理委員會召集人
* 行政院青年輔導委員會主任委員、
* 總統府國策顧問
* 國史館館長
* 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
* 臺灣省黨部主任委員
* 中央委員會組織工作會主任
* 中央評議委員
* 中國青年救國團主任
}}
'''潘振球'''({{bd|1918年|7月9日|2010年|11月6日}}),[[江蘇]][[嘉定]]人。畢業於藍田師範學院教育學系,曾擔任[[台灣省政府]]教育廳廳長、[[彰師大|臺灣省中等教師研習會]]主任,任內推動[[九年國民義務教育]],提高臺灣人民教育水準。

==早年生平==
潘振球生長於江蘇嘉定,陸續就讀江蘇省立太倉師範學校、[[上海]][[立德中學]]的高中。[[中日戰爭]]爆發後,潘振球考取師範學院並赴[[湖南]]就讀,在1943年6月以〈顏李教育思想研究〉(指顏李學派,顏指[[顏元]],李指其學生[[李塨]])為學士論文畢業。同年考上[[中央幹部學校]]研究部。1944年從軍參加[[青年遠征軍]]幹部訓練。1945年5月返回[[重慶]],參加幹部學校的畢業典禮,並被推選為負責獻劍給[[蔣中正]]的全體師生代表。戰爭結束後,潘振球奉命返回江蘇參與重建工作。1948年,受命擔任[[國防部]]特設[[杭州]]青年中學的校長。1949年2月,潘振球改任國防部[[預備幹部訓練團]]第一總隊少將副總隊長,移駐至[[福建]][[漳州]][[龍溪縣]]。同年6月,其辭去副總隊長搭乘軍艦抵達[[高雄]]。<ref>{{cite web |url=http://www.drnh.gov.tw/ImagesPost/fd44e26e-b4a0-4c6d-b334-2516545448ed/00846f0d-950e-4a1f-872a-26c1f63e929b_ALLFILES.pdf |title=存档副本 |accessdate=2016-12-18 |deadurl=yes |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70305013320/http://www.drnh.gov.tw/ImagesPost/fd44e26e-b4a0-4c6d-b334-2516545448ed/00846f0d-950e-4a1f-872a-26c1f63e929b_ALLFILES.pdf |archivedate=2017-03-05 }},國史館館長潘振球先生事略。</ref>
==在台生涯==
1949年7月,就職[[國立臺中第二高級中學|臺中第二中學]]校長<ref>[http://www.k12ea.gov.tw/ap/school_view.aspx?id=190303--01&ctycod=19&type=3],歷任校長潘振球38年08月-- 39年07月。</ref>。1950年7月,調為[[臺北市立成功高級中學|臺北成功中學]]校長<ref>[http://saturn.cksh.tp.edu.tw/index.php],第四任校長潘振球先生,任期民國39年7月至民國45年7月。</ref>,任內提出「愛國家、求進步」的口號,並推動[[軍訓]]與[[童子軍]]教育。1956年6月,奉令籌設臺灣省訓練團;6月30日,受命為教育長,負責訓練省政府幹部<ref>{{cite web |url=http://www.drnh.gov.tw/ImagesPost/fd44e26e-b4a0-4c6d-b334-2516545448ed/00846f0d-950e-4a1f-872a-26c1f63e929b_ALLFILES.pdf |title=存档副本 |accessdate=2016-12-18 |deadurl=yes |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70305013320/http://www.drnh.gov.tw/ImagesPost/fd44e26e-b4a0-4c6d-b334-2516545448ed/00846f0d-950e-4a1f-872a-26c1f63e929b_ALLFILES.pdf |archivedate=2017-03-05 }},國史館館長潘振球先生事略。</ref>。1964年4月,潘振球就任臺灣省政府委員兼教育廳廳長。1967年,蔣中正決定全面延長國民教育的年限為九年,潘振球只有一年的時間準備,目標是增加140多所國中,於是其著手增加校地,除了撥用公有地和都市計畫中的保留地,也鼓勵民眾捐贈土地,並統籌校長遴選以防政黨派系介入,經過一年籌備,終於在1968年9月9日全國國民中學舉行聯合開學典禮,「九年國教」正式施行,同年10月獲四等景星勳章,以玆褒獎<ref>[https://tw.news.yahoo.com/%E4%B9%9D%E5%B9%B4%E5%9C%8B%E6%95%99%E6%8E%A8%E6%89%8B-%E6%BD%98%E6%8C%AF%E7%90%83%E9%80%9D%E4%B8%96.html],九年國教推手 潘振球逝世。</ref>。

1969年底,省立進德中學改設創立臺灣省中等教師研習會,由潘振球擔任會主任;1972年6月,潘振球轉任臺灣省政府委員兼法規整理委員會召集人。同年8月,接掌[[行政院]][[青年輔導委員會]]主任委員,任內協助開發位於桃園埔心由[[蔣經國]]指示籌設的「[[幼獅工業區]]」<ref>[http://www.moeaidb.gov.tw/iphw/taoyuanyouth/index.do?id=10],桃園幼獅工業區乃是蔣故總統經國先生為了幫助青年創業、解決設廠用地取得困難的問題,於民國58年10月指示籌設一個專供
青年創業的工業區。</ref>,設置職業訓練中心,與[[教育部]]共同訂定「專科以上學校輔導畢業生就業工作實施要點」,通函各大學院校專科成立「畢業生就業輔導室」,並與教育部、[[中國青年救國團]]等機關合作,策劃辦理「海外學人國家建設研討會」<ref>{{cite web |url=http://www.drnh.gov.tw/ImagesPost/fd44e26e-b4a0-4c6d-b334-2516545448ed/00846f0d-950e-4a1f-872a-26c1f63e929b_ALLFILES.pdf |title=存档副本 |accessdate=2016-12-18 |deadurl=yes |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70305013320/http://www.drnh.gov.tw/ImagesPost/fd44e26e-b4a0-4c6d-b334-2516545448ed/00846f0d-950e-4a1f-872a-26c1f63e929b_ALLFILES.pdf |archivedate=2017-03-05 }},國史館館長潘振球先生事略。</ref>。

==晚年與過世==
1978年1月,潘振球受[[中國國民黨]]徵召,出任臺灣省黨部主任委員,推動黨務改進工作,同時兼任[[中國教育協會]]理事長。1979年2月,救國團任命潘振球為新任救國團主任<ref>[http://www.cyc.org.tw/about#1],潘振球先生,民國68年2月13日至民國76年3月16日。</ref>。1985年調任[[中國廣播公司]]董事長,兩年後任國民黨中央組工會主任,1987年11月,獲蔣經國總統禮聘為[[總統府國策顧問]]<ref>{{cite web |url=http://www.drnh.gov.tw/ImagesPost/fd44e26e-b4a0-4c6d-b334-2516545448ed/00846f0d-950e-4a1f-872a-26c1f63e929b_ALLFILES.pdf |title=存档副本 |accessdate=2016-12-18 |deadurl=yes |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70305013320/http://www.drnh.gov.tw/ImagesPost/fd44e26e-b4a0-4c6d-b334-2516545448ed/00846f0d-950e-4a1f-872a-26c1f63e929b_ALLFILES.pdf |archivedate=2017-03-05 }},國史館館長潘振球先生事略。</ref>。

1995年3月,潘振球由總統[[李登輝]]任命為[[國史館]]館長。任內聘學者進行「中華民國建國文獻」的彙編工作,並與[[中央研究院]]合作研發完成「檔案史料管理作業系統」和「史籍全文檢索系統」,奠定了國史修纂與史料管理的現代化基礎。2000年4月1日,潘振球卸任國史館館長。<ref>{{cite web |url=http://www.drnh.gov.tw/Content_Display.aspx?MenuKey=153 |title=存档副本 |accessdate=2014-10-03 |deadurl=yes |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41006080028/http://www.drnh.gov.tw/Content_Display.aspx?MenuKey=153 |archivedate=2014-10-06 }},歷任館長。</ref>

2001年,潘振球因[[攝護腺癌]]與[[疝氣]]多次進出醫院。2010年4月,復因[[肺炎]]積水,進入加護病房診治,至11月6日上午8時30分,終因[[心肺衰竭]]逝世於[[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享壽93歲<ref>[http://www.cna.com.tw/news/firstnews/201011080068-1.aspx],9年國教推手 潘振球逝世。</ref>。
==婚姻生活==
潘振球的夫人為朱菊貽,1924年11月11日生,為[[浙江省]][[嘉興縣]]名門。結婚五十年。有子女四人,兒子潘敏行、潘敏德、潘敏學、女兒潘敏玉。
==獲褒揚令==
2010年12月8日,[[馬英九]]總統明令褒揚潘振球<ref>[http://www.president.gov.tw/Default.aspx?tabid=131&itemid=23027],褒揚令—潘振球。</ref>,總統褒揚令全文為:
{{quote|總統府前國策顧問、國史館前館長潘振球,仁惠義正,圭璋特達。幼歲過庭敷訓,耕讀傳家繼世,卒業國立藍田師範學院教育系。歷任臺中二中、臺北成功高中校長暨臺灣省訓團教育長、行政院青年輔導委員會主任委員等職,增設軍訓童軍課程,涵養文武合一青年;厚植政府專業幹部,汲引俊彥歸國效力,陶甄培才,卓然有成。尤以省教育廳廳長任內,推展九年國民教育,完備諸項基礎事務,委重投艱,躬詣宣勤;盡籌碩擘,闢奠厥基。爰銜命接掌中國青年救國團主任,興辦團康育樂營隊,深耕心理輔導機制,沾溉啟迪,裨益學子。嗣出任國史館館長,屢拓文獻彙編規模,強化國史修纂;研發科技檢索系統,精進史料管理,訏謨迭運,銅柱樹績。曾獲頒韓國建國大學名譽法學博士、四等景星勳章暨膺聘總統府國策顧問殊榮,蜚聲騰實,潤色鴻業。綜其生平,化雨均霑,雅著杏壇之望;新硎廣衍,高揚蓬島之光,遺緒遐福,亙古芳傳。遽聞嵩齡殂謝,軫懷良殷,應予明令褒揚,用示政府崇禮邦賢之至意。
}}
==批評==
潘振球擔任成功高中校長任內發生學生[[魏廷朝]]不願配合其推動的救國團政策而被校方開除之事<ref>[http://www.peoplenews.tw/news/3ef71796-244b-4e4f-afce-9ab1fca82431],就讀成功高中二年級結束時,因不願配合校長潘振球推動的救國團政策,率領全班同學拒絕參加救國團,最後只有他一個人堅持,而被校方開除。</ref>。

==參考資料==
{{Reflist|3}}
{{start box}}
{{s-before|[[瞿韶華]]}}
{{s-title|[[國史館]]館長|1995年3月31日至2000年3月31日}}
{{s-after|[[張炎憲]]}}
{{end box}}
[[Category:臺灣教育工作者]]
[[Category:臺灣男性政治人物]]
[[Category:臺灣省教育廳廳長]]
[[Category:江蘇裔台灣人]]
[[Category:1918年出生]]
[[Category:中華民國總統府國策顧問]]
[[Category:中華民國國史館館長]]
[[Category:國立武陵高級中學校友]]
[[Category:潘姓]]
21,453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