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628
次編輯
變更
歐尼斯特·拉塞福
,無編輯摘要
{{Infobox person| name = 尼爾森的卢瑟福勋爵| image = [[File: 歐尼斯特·拉塞福 ,第一代尼爾森的 .jpg|200px|center|缩略图]]| caption = [http://w2.ctjh.chc.edu.tw/nat/images/rutherford.jpg 原圖連結] [http://w2.ctjh.chc.edu.tw/nat/scientists/rutherford.htm 圖片來源 拉塞福 男爵,OM,FRS( ]| box_width = | image_width = | birth_date = {{birth date|1871|8|30|df=y}}| birth_place = [[新西兰]]{{Link-en|布赖特沃特|Brightwater}}| death_date = {{death date and age|1937|10|19|1871|8|30|df=y}}| death_place = [[英国]][[剑桥]]| residence = 新西兰, 英 語:Ernest Rutherford, 1st Baron Rutherford of Nelson,1871年8月30日-1937年10月19日) 国,加拿大| nationality = 新西兰 , 紐 英国| field = [[物理]]和[[化学]]| work_institution = [[麦吉尔大学]]<br>[[曼彻斯特维多利亚大学|曼彻斯特大学]]| alma_mater = [[坎特伯雷大学]]<br>[[剑桥大学]]| doctoral_advisor = | academic_advisors = [[约瑟夫·汤姆孙]][[File:Nobel_prize_medal.svg|20px]]<br>{{Link-en|亚历山大·比克顿|Alexander Bickerton}}| doctoral_students = {{Link-en|纳 西 蘭 尔·艾哈迈德 (物理学家)|Nazir Ahmed (physicist)|纳西尔·艾哈迈德}}<br>{{Link-en|诺曼·亚历山大|Norman Alexander}}<br>[[爱德华·阿普尔顿]][[File:Nobel_prize_medal.svg|20px]]<br>{{Link-en|罗伯特·威廉·波义耳|Robert William Boyle}}<br>{{Link-en|亚历山大·麦考利|Alexander MacAulay}}<br>[[塞西尔·鲍威尔]][[File:Nobel_prize_medal.svg|20px]]<br>{{Link-en|亨利·德沃尔夫·史密斯|Henry DeWolf Smyth}}<br>[[欧内斯特·沃尔顿]][[File:Nobel_prize_medal.svg|20px]]<br>{{Link-en|尤里·鲍里索维奇·哈里顿|Yulii Borisovich Khariton}}|notable_students = [[帕特里克·布莱克特]][[File:Nobel_prize_medal.svg|20px]]<br>[[尼尔斯·玻尔]][[File:Nobel_prize_medal.svg|20px]]<br>{{Link-en|伯特伦·波登·博尔特伍德|Bertram Boltwood}}<br>[[詹姆斯·查德威克]][[File:Nobel_prize_medal.svg|20px]]<br>[[约翰·考克饶夫]][[File:Nobel_prize_medal.svg|20px]]<br>[[汉斯·盖革]]<br>[[奥托·哈恩]][[File:Nobel_prize_medal.svg|20px]]<br>[[彼得·卡皮察]][[File:Nobel_prize_medal.svg|20px]]<br>{{Link-en|恩斯特·马斯登|Ernest Marsden}}<br>[[弗雷德里克·索迪]][[File:Nobel_prize_medal.svg|20px]]| known_for = [[原子核 物理學 家,世界知名的 | 原子核物理學之父 。學術界公認他為繼法 ]]<br>[[卢瑟福模型]]<br>[[卢瑟福散射]]<br>[[質子|发现質子]]<br>[[ 拉 第之後最偉大的實驗物理學家。塞福 (单位)]]| influenced = [[亨利·莫塞莱]]<br>[[汉斯·盖革]]| awards = [[诺贝尔化学奖]](1908年)<br>[[科普利獎章]](1922年)| signature =| footnot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