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達魯瑪克部落

移除 411 位元組, 3 年前
無編輯摘要
|<center>'''台東 達魯瑪克部落 魯凱族收穫祭'''<br><img src="https://cyberisland.teldap.tw/G/qwhcsQlugyAdefbBItDulZQ" width="280"></center><small>[https://cyberisland.teldap.tw/g/qwhcsQlugyAdefbBImFSlZx 數位島嶼]</small>
|}
'''Taromak-達魯瑪克部落''' ({{lang-dru|Taromak}}) ,又稱大南社。位於[[臺灣]][[臺東縣]][[卑南鄉]],為[[原住民]][[魯凱族]]的傳統[[部落]],也是臺東縣內唯一的純魯凱族聚落,更是魯凱族東魯凱族群唯一的部落。行政區劃分上屬於卑南鄉東興村。其文化特色屬kalralisiya小米收穫祭、talraisi鞦韆祭及傳統alakowa男子集會所組織最為代表性。臺灣知名設計師/歌手[[陳世川]]即是東魯凱-達魯瑪克部落族人<ref name="臺東縣政府"/> 。 
== 歷史 ==
=== 史前與荷西時期 ===
根據魯凱族的傳說,最初魯凱族族人居住在[[臺灣東部]],在[[雲豹]]與[[老鷹]]的指引之下,輾轉翻越了[[中央山脈]][[北大武山]]來到今日的[[屏東縣]][[好茶村|好茶]]與[[霧臺鄉|霧臺]]等地區定居。因此相傳魯凱族的祖先最初在東部居住的地方便是肯杜爾山下的Taromak達魯瑪克,又稱為「Mikedola」,意指「像大山那麼雄偉」。<ref name="臺北市政府"/> 另一脈的傳說中認為,魯凱族最早發祥於中央山脈上的Taidrenger巴油池(又稱[[小鬼湖]]),後來此地發生災難族人流離失所<ref name="珍古德教育及保育協會"/>, , 倖存的族人族群間在此一分為二,一部分的族人由雲豹帶領遷向中央山脈的西側下山,來到了屏東縣霧臺,好茶等地定居。另一部分族人則往中央山脈的東側移動來到海拔約海拔1946公尺的[[肯都爾山]] ({{lang-dru|Kindo'or}}) 定居<ref name="臺北市政府"/> 。 1650年間,達魯瑪克(大南社)正式被列入文獻紀載<ref name="臺東縣政府"/>。 . 當時[[荷蘭人]]入侵臺灣東部後,在人口戶籍資料中將大南社列為敵番,不敢任意侵犯其傳統領域<ref name="原民資訊資源網"/> 。 
=== 清領時期 ===
1874年,今日屏東縣[[恆春]]發生[[牡丹社事件]],統治臺灣的[[清廷]]政府才開始重視臺灣的經營開發,此時東魯凱所在的部落被清廷政府正式定名為「大南社」原民資訊。清領時期中葉,因原居住地的農耕過度使得地力喪失,東魯凱族群再移動到海拔約500到580公尺之間一個名為卡帕里瓦的地方定居,該地與今日達魯瑪克部落所在的卑南鄉東興村相距約10公里遠,此時的東魯凱勢力來到巔峰,北至[[鹿野溪]]與[[布農族]]傳統領域接壤,南至[[知本溪]]與[[排灣族]]傳統領域接壤,東至臺東[[三角洲]]平原與[[卑南族]]接壤,西至中央山脈主脊均為東魯凱的獵場。東魯凱族群在卡帕里瓦居住有數百年之久,並相傳部落內曾經發生過[[天花]]和[[霍亂]]等疾病傳染導致部落發生大規模族人死亡之事件。
=== 日治時期 ===
[[臺灣日治時期]]開始,1923年[[臺灣總督府]]以武力強行統治達魯瑪克部落,用炮擊的方式脅迫達魯瑪克族人屈服從山腰Kapaliwa卡帕里瓦部落迫遷至山腳<ref name="珍古德教育及保育協會"/> 。之後在1926年期間,總督府推動「番社集團移住」政策,將達魯瑪克部落一分為二,一部分族人被遷移到海拔約300公尺的兜 ({{lang-dru|Doo}}) ,另一部分族人被遷移到海拔約150公尺的比利良 ({{lang-dru|Irila}}) 。1941年至42年間,在將分割兩地的部落合併遷移到今日的達魯瑪克部落現址<ref name="原民資訊資源網"/> 。 1941年,[[東台灣電氣興業株式會社]]開始推動[[東興發電廠|大南發電所水力發電工程]],施工期間曾招募鄰近的達魯瑪克部落族人來協助工程施作<ref name="自由時報2"/> 。 
1945年,臺灣東部爆發水災,[[利嘉溪]]暴漲的洪水將部分達魯瑪克部落的住宅沖毀,災後受災的居民乃遷移到利嘉溪的南岸,建立新的部落定居,該部落稱為撒蘇爾雅Sasoaza。
 
=== 戰後至今 ===
[[File:魯凱族大南社男性祖先木雕柱.jpg|thumb|220px|大南社男性祖先像木雕柱([[國立臺灣大學人類學博物館]]藏)]]
9,017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