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水稻稻瘟病

增加 6,714 位元組, 3 年前
無編輯摘要
'''<big>水稻稻瘟病</big>'''
 
[[File:Prince 2007年在超級盃的經典演出.jpg | thumb | 300px | left | 王子 Prince 2007年在超級盃的經典演出 <br> [https://ysolife.com/prince-rogers-nelson/ 原圖鏈接] ]]
稻瘟病是水稻重要病害之一,可引起大幅度减产,严重时减产40%~50%,甚至颗粒无收。世界各稻区均匀发生。本病在各地均有发生,其中以叶部、节部发生为多,发生后可造成不同程度减产,尤其穗颈瘟或节瘟发生早而重,可造成白穗以致绝产。近年来,广东稻瘟病年发生面积不少于50万亩,而且出现逐年增加趋势,局部大爆发并不少见,稻瘟病可能发生在省域内的任何年头、任何季节。
 
== 基本信息 ==
 
中文名:水稻稻瘟病
[[File:Prince 2007年在超級盃的經典演出.jpg | thumb | 300px | left | 王子 Prince 2007年在超級盃的經典演出 <br> [https://ysolife.com/prince-rogers-nelson/ 原圖鏈接] ]]
别 名:稻热病、火烧瘟、叩头瘟
 
主要危害作物:水稻
 
主要为害部位:叶片、茎秆、穗部
 
拉丁学名:PyriculariaoryaeCav.
 
病原分类地位:半知菌亚门真菌
 
类 型:真菌
 
== 症状 ==
 
又称稻热病、火烧瘟、叩头瘟。分布在全国各稻区,主要为害叶片、茎秆、穗部。因为害时期、部位不同分为苗瘟、叶瘟、节瘟、穗颈瘟、谷粒瘟。苗瘟 发生于三叶前,由种子带菌所致。病苗基部灰黑,上部变褐,卷缩而死,湿度较大时病部产生大量灰黑色霉层,即病原菌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叶瘟 在整个生育期都能发生。分蘖至拔节期为害较重。由于气候条件和品种抗病性不同,病斑分为四种类型。慢性型病斑 开始在叶上产生暗绿色小斑,渐扩大为梭菜斑,常有延伸的褐色坏死线。
 
病斑中央灰白色,边缘褐色,外有淡黄色晕圈,叶背有灰色霉层,病斑较多时连片形成不规则大斑,这种病斑发展较慢。急性型病斑 在感病品种上形成暗绿色近圆形或椭圆形病斑,叶片两面都产生褐色霉层,条件不适应发病时转变为慢性型病斑。白点型病斑 感病的嫩叶发病后,产生白色近圆形小斑,不产生孢子,气候条件利其扩展时,可转为[[急性型病斑]]。褐点型病斑 多在高抗品种或老叶上,产生针尖大小的褐点只产生于叶脉间,较少产孢,该病在叶舌、叶耳、叶枕等部位也可发病。节温 常在抽穗后发生,初在稻节上产生褐色小点,后渐绕节扩展,使病部变黑,易折断。发生早的形成枯白穗。仅在一侧发生的造成茎秆弯曲。[[穗颈瘟]] 初形成褐色小点,放展后使穗颈部变褐,也造成枯白穗。发病晚的造成秕谷。枝梗或穗轴受害造成小穗不实。谷粒瘟产生褐色椭圆形或不规则斑,可使稻谷变黑。有的颖壳无症状,护颖受害变褐,使种子带菌。 <ref>[http://cn.agropages.com/bcc/Bdetail-86.htm 水稻稻瘟病,世界农化网] </ref>
 
== 病原 ==
 
Phyricularia grisea (Cooke) Sacc.称灰梨孢=Pyricularia oryae Cav.称稻梨孢,属半知菌亚门真蓖。有性态为Magnaporthe grisea 9Hebert) Barrnov.属子囊菌亚门真菌。自然条件下尚未发现。分生孢子梗不分枝,3-5根丛生,从寄主表皮或气孔伸出,大小80-160×4-6(μm),具2-8个隔膜,基部稍膨大,淡褐色,向上色淡,顶端曲状,上生分生孢子。分生孢子无色,洋梨形或棍棒形,常有1-3个隔膜,大小14-40×6-14(μm),基部有脚胞,萌发时两端细胞立生芽管,芽管顶端产生附着胞,近球形,深褐色,紧贴附于寄主,产生生侵入丝侵入寄主组织内。该菌可分做7群,128个生理小种。
 
==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
 
病菌以分生孢子和菌丝体在稻草和稻谷上越冬。翌年产生[[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到稻株上,萌发侵入寄主向邻近细胞扩展发病,形成中心病株。病部形成的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进行再侵染。播种带菌种子可引起苗瘟。适温高湿,有雨、雾、露存在条件下有利于发病。菌丝生长温限8-37℃,最适温度26-28℃。孢子形成温限10-35℃,以25-28℃最适,相对湿度90%以上。孢子萌发需有水存在并持续6-8小时。适宜温度才能形成附着胞并产生侵入丝,穿透稻株表皮,在细胞间蔓延摄取养分。 阴雨连绵,日照不足或时晴时雨,或早晚有云雾或结露条件,病情扩展迅速。品种抗性因地区、季节、种植年限和生理小种不同而异。籼型品种一般优于粳型品种。同一品种在不同生育期抗性表现也不同,秧苗4叶期、分蘖期和抽穗期易感病,圆秆期发病轻,同一器官或组织在组织幼嫩期发病重。穗期以始穗时抗病性弱。偏施过施[[氮肥]]有利发病。放水早或长期深灌根系发育差,抗病力弱发病重。
 
== 综合防治 ==
 
=== 农业防治 ===
 
1、选用抗病性强的水稻品种种植,这是基础措施。
 
2、合理施肥、科学管水。合理施氮,增施磷、钾肥,田间浅水勤灌,适时适度晒田,增强水稻抗性。
 
3、出现叶瘟病斑,及时用药防治。
 
=== 药剂防治 ===
 
稻瘟病从侵染到发病叶瘟需要5-7天左右、穗颈瘟需要10-14天左右,防治稻瘟病必须要防重于治,穗颈瘟一旦发病几乎无药可治。防治穗颈瘟的最佳时期是水稻破口期和水稻齐穗期2次用药。
 
(1)在水稻破口期和[[水稻齐穗期]],可以抓住这两个时期是防治稻瘟病的关键。如果出现连续阴雨高温高湿天气,稻瘟病可能爆发流行,最好在第二次喷药7-10天后,每亩再喷施100毫升稻瘟灵防治1次。
 
(2)亩用40%[[稻瘟灵]]100毫升+75%三环唑60-80克+富尔农易施33克+有机硅10-20克兑水8-12公斤喷雾。
 
(3)亩用40%稻瘟灵100-120克+75%三环唑40克+25%[[吡唑醚菌酯]]20克兑水8-10公斤细雾喷雾;发病中心着重喷雾,7天后再用药巩固一次。
 
(4)亩用40%稻瘟灵100-120克+2%春雷霉素100毫升+富尔农易施33克喷雾防治,发病风险高的10天左右再防治一次。
 
(5)每亩用75%三环唑60-80克+25%咪鲜胺80-100毫升。 <ref>[https://www.cnhnb.com/xt/article-52615.html 水稻稻瘟病怎么治?水稻稻瘟病防治方法及药剂方案,惠农网] </ref>
 
 
== 相关视频 ==
 
<center></center>
{{#iDisplay:m01715s89u7|780|460|qq}}
</center>
 
<center></center>
{{#iDisplay:m01715s89u7|780|460|qq}}
</center>
 
== 参考来源 ==
 
 
 
[[Category: 370 植物學總論]] [[Category:410 醫藥總論]]
10,799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