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5
次編輯
變更
王洛宾
,增加个人生平
自从1938年在兰州改编了第一首新疆民歌《达坂城的姑娘》之后,王洛宾便与西部民歌结下了不解之缘,并从此在大西北生活了近六十年(其间曾先后两次入狱达十八年之久),将传奇般的一生都献给了西部民歌的创作和传播事业,有“西部歌王”之称。<br>
主要作品有:《在那遥远的地方》、《半个月亮爬上来》、《达坂城的姑娘》、《掀起你的盖头来》、《阿拉木汉》、《在银色的月光下》等。<ref>[httphttps://www.360docjuzimi.com/myfiles.aspx?reg=1&app=1&type=3 jianjie/156300 “西部歌王” 王洛宾 生平 简介], 个人图书馆 句子迷 网,2019-01-1516</ref> ''''''基本信息'''''' 国 籍 中国 民 族 汉族 出生地 北京 出生日期 1913年12月28日 逝世日期 1996年3月14日 职 业 作曲家、音乐家 毕业院校 北平师范大学音乐系 主要成就 '''传播和发展中国的西部民歌''' 代表作品 《在那遥远的地方》《半个月亮爬上来》《达坂城的姑娘》等 歌曲集 《西北歌声》《青海歌声》《哈萨克抒情歌曲集》《洛宾歌曲集》等 歌 剧 《沙漠之歌》《无人村》《两代人》《战斗的历程》《托太尔的百灵》《带血的项链》等。 ''''''个人荣誉:'''''' 1988年9月,王洛宾荣获"中国人民解放军胜利功勋荣誉章"。 1992年,王洛宾荣获文化部、中国唱片总公司颁发的'''《在那遥远的地方》"金唱片特别创作奖"。''' 1993年,'''《在那遥远的地方》《半个月亮爬上来》被评为20世纪华人音乐经典作品。''' 1993年11月,'''上海音乐学院授予王洛宾名誉教授'''。中'''国文联出版社为他出版《纯情的梦·王洛宾歌曲集》。''' 1994年7月,为表彰王洛宾为'''20世纪中华音乐传播所做出的突出贡献''',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东西方文化交流特别贡献奖"'''。 1994年12月,王洛宾被新疆政府授予'''新疆达坂城荣誉镇长'''。 2002年8月26日,吐鲁番市委市政府举行仪式追授王洛宾为'''"吐鲁番市荣誉市民"'''。 2014年1月,国际华语音乐联盟授予王洛宾'''"2013华语金曲终身成就奖"'''。 [[File:王洛宾 2.jpg|缩略图]][[https://baike.baidu.com/pic/%E7%8E%8B%E6%B4%9B%E5%AE%BE%E8%B5%8B/598802/3454327/e850352ac65c1038bc438a9ab3119313b07e89ad?fr=newalbum#aid=3454327&pic=a9d3fd1f4134970a730c547794cad1c8a7865d6e]]
==基本信息==
中文名:王洛宾<br>
曾用名:王荣廷、艾依尼丁<br>
国 籍: 中国<br>
民 族: 汉族<br>
出生地: 北京<br>
出生日: 1913年12月28日<br>
逝世日: 1996年3月14日<br>
职 业: 民族音乐家<br>
毕业院校:北平师范大学音乐系 <br>
主要成就:东西方文化交流特别贡献奖等<br>
歌曲集:《西北歌声》《青海歌声》《哈萨克抒情歌曲集》《洛宾歌曲集》等<br>
歌 剧: 《沙漠之歌》《无人村》《两代人》《战斗的历程》《托太尔的百灵》《带血的项链》等。
==个人生平==
[[File:演唱中的王洛宾.jpg|缩略图|演唱中的王洛宾[https://gss3.bdstatic.com/-Po3dSag_xI4khGkpoWK1HF6hhy/baike/c0%3Dbaike80%2C5%2C5%2C80%2C26/sign=b5661a080d33874488c8272e3066b29c/a9d3fd1f4134970a730c547794cad1c8a7865d6e.jpg 原图链接]]]
1913年12月28日,生于北京东城区艺华胡同一个职员家庭。<br>
1931年,毕业于北京通州潞河中学。<br>
1934年,就读北京师范大学音乐系,在北京铁路扶轮中学任音乐教员。<br>
1937年,“七七芦沟桥事变”后,前往山西参加八路军“西北战地服务团”,投身抗日救亡运动。创作《老乡上战场》、《风陵渡的歌声》、《洗衣歌》等抗日歌曲。同年与北京艺术专科学校女友[[罗姗]](杜明远)结婚。<br>
1938年,在兰州参加“西北抗战剧团”,前往甘肃、青海各地宣传抗日。改编《达坂城的姑娘》、《青春舞曲》、《虹彩妹妹》、《曼丽》等民歌。<br>
1939年,在青海创作、改编《在那遥远的地方》、《半个月亮爬上来》、《玛依拉》等民歌。<br>
1940年,在西宁任音乐教育工作,负责组建“青海儿童抗战剧团”,创作歌舞剧《沙漠之歌》及《送郎出征》、《穆斯林青年进行曲》等抗战歌曲。<br>
1941年春天,前往兰州与妻子罗姗解除婚约。之后被兰州反动当局以“共产党嫌疑”罪名逮捕,关押在兰州城北大沙沟监狱,苦狱三年。在狱中创作《蚕豆谣》、《我爱我的牢房》、《睡在戈壁滩上》等二十余首囚歌。<br>
1944年5月,经多方营救出狱,回到青海继续从事音乐教育工作。改编《阿拉木汗》、《可爱的一朵玫瑰花》、《依拉拉》、《曲曼地》等民歌。<br>
1945年,与妻子[[黄玉兰]]在西宁结婚,之后生育三子, 1951年冬天黄玉兰在北京病逝。<br>
1949年9月,在西宁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随部队进军新疆,时任一野一兵团政治部文艺科长,在张掖与[[王震]]将军共同创作合唱歌曲《凯歌进新疆》。
12月任新疆军区文艺科长,编译《苏联最新歌曲集》,改编《哪里来的骆驼队》、《我不愿擦去鞋上的泥》、《在银色的月光下》等新疆民歌。<br>
1952年,在南疆喀什二军文工团任音乐教员、创作员。改编《沙枣儿花香》、《圆圆的》、《美就美在眉毛上》等数十首民歌。<br>
1957年,调任新疆军区文工团音乐教员、创作员。参与创作歌剧《战斗的历程》、《无人村》。<br>
1958年,参与创作歌剧《两代人》和音乐话剧《步步跟着毛主席》,同年被评选为全军先进文艺工作者。<br>
1960年,在新疆因莫须有的罪名被判处有期徒刑15年,剥夺政治权利20年。关押狱中。<br>
1962年,被假释出狱,回原单位带罪服务,任音乐教员、创作员。改编《江巴拉汗》、《草原上的金太阳》、《天上的云》等数十首民歌。<br>
1965年,被押回狱中继续服刑10年。先后在狱中搜集改编《哈来龙》、《离别》、《阿顿江》、《高高的白杨》、《萨阿黛》等数十首民歌。<br>
1975年,刑满出狱。在政治上继续被管制,在生活极度困难时改编《我愿变成一杯香茶》、《西淋江》、《你的热泪把我的手背烫伤》等数十首民歌。<br>
1978年,为新疆工一师文艺宣传队创作歌剧《托木尔的百灵》。<br>
1979年,应兰州军区政委[[肖华]]将军邀请前往兰州为战斗歌舞团创作歌剧《带血的项链》进京参加国庆30周年汇演,获文化部颁发创作二等奖。<br>
1980年,为乌鲁木齐市文工团创作歌剧《奴隶的爱情》。新华社为他发表内参“披露老音乐家王洛宾的困境”的文章引起了中央领导同志的重视。<br>
1981年,新疆军区召开平反大会,为他恢复名誉和军籍,69岁的王洛宾终于重新穿上了军装,任新疆军区文工团艺术顾问。<br>
1983年,甘肃人民出版社为他出版《洛宾歌曲集》。<br>
1986年11月,新疆军区政治部、新疆音乐家协会联合为他举办《人民音乐家王洛宾作品音乐会》,首次向社会全面介绍他的音乐作品,并且授予他“人民音乐家”这一光荣称号。新疆人民出版社为他出版英汉对照《在那遥远的地方》、《丝路情歌》歌曲集。<br>
1988年,75岁的王洛宾光荣离休,享受副师级待遇,荣获中国人民解放军“胜利勋章”。<br>
1991年,经国务院批准,享受“政府特殊津贴”。<br>
1992年,荣获文化部、中国唱片总公司颁发的《在那遥远的地方》“金唱片特别创作奖”。<br>
1993年,《在那遥远的地方》、《半个月亮爬上来》被评为20世纪华人音乐经典作品。
11月上海音乐学院授予名誉教授。中国文联出版社为他出版《纯情的梦-王洛宾歌曲集》。<br>
1994年7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东西方文化交流特别贡献奖”。
12月被政府授予新疆达坂城荣誉镇长。<br>
1996年3月14日,因患胆囊腺癌在乌鲁木齐军区总医院去世,享年83岁。<br>
20日王洛宾追悼大会在乌鲁木齐市举行,新疆自治区、新疆军区、生产建设兵团及社会各界1500多人参加,国内外社会团体及知名人士发来唁电、唁函500件,送花圈200多个,沉痛哀悼王洛宾先生。<br>
1996年6月王洛宾墓碑落成暨骨灰安放仪式在北京金山陵园举行,首都各界人士及驻军代表500多人参加。国内演艺界及海外华侨纷纷举办“王洛宾作品音乐会”缅怀这位不朽的音乐家。<ref>[http://www.360doc.com/myfiles.aspx?reg=1&app=1&type=3 “西部歌王”王洛宾生平简介],个人图书馆网,2019-01-16</ref>
==参考文献==
{{refli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