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古代的宫殿

增加 29,864 位元組, 3 年前
创建页面,内容为“{|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FFB6C1" align= center| '''<big>古代的宫殿</big> ''' |- | File:古代的宫殿.jpg|300px|缩略图|…”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FFB6C1" align= center| '''<big>古代的宫殿</big> '''
|-
| [[File:古代的宫殿.jpg|300px|缩略图|居中|[http://www.pd17.com/pd/UploadFiles_2133/201309/2013090215394039.jpg 原图链接][https://pic.sogou.com/pics?p=77040501&query=%E5%AE%AB%E6%AE%BF来自搜狗网的图片]]]
|-
| style="background: #CDCDCD" align= center|
|-
| align= light|
|}
[[file:古代的宫殿1.jpg|缩略图|[http://pic.lvmama.com/uploads/pc/place2/2015-07-08/3c195a16-3ac5-4360-8233-355a7dff1eba_480_320.jpg'''土耳其宫殿''' 原图连接][https://pic.sogou.com/pics?p=77040501&query=%E5%AE%AB%E6%AE%BF 图片来自搜狐网]]]
[[File:古代的宫殿1.jpg|缩略图|古代的宫殿]]
[[file:古代的宫殿3.jpg|缩略图|[http://pic114.huitu.com/res/20190226/314150_20190226200546784020_1.jpg '''宫殿'''原图连接][https://pic.sogou.com/pics?p=77040501&query=%E5%AE%AB%E6%AE%BF 图片来自搜狐网]]]
[[file:古代的宫殿4.jpg|缩略图|[http://m.tuniucdn.com/fb2/t1/G5/M00/8A/50/Cii-slxhG2iINQ4tAGej0jMAlskAATzKgF57moAZ6Pq203_w500_h280_c1_t0.jpg '''世界最豪华的宫殿'''原图连接][https://pic.sogou.com/pics?p=77040501&query=%E5%AE%AB%E6%AE%BF 图片来自搜狐网]]]
[[File:古代的宫殿4.jpg|缩略图|古代的宫殿]]
宫殿:基本解释:Palace帝王处理朝政或宴居的建筑物,宫殿是帝王朝会和居住的地方,规模宏大,形象壮丽,格局严谨,给人强烈的精神感染,突现王权的尊严。中国传统文化注重巩固人间秩序,与西方和伊斯兰建筑以宗教建筑为主不同,中国建筑成就最高、规模最大的就是宫殿。从原始社会到西周,宫殿的萌芽经历了一个合首领居住、聚会、祭祀多功能为一体的混沌未分的阶段,发展为与祭祀功能分化,只用于君王后妃朝会与居住。在宫内,宫殿常依托城市而存在,以中轴对称规整谨严的城市格局,突出宫殿在都城中的地位。
快速导航
词条图册
中文名
宫殿
拼音
gōng diàn


1词语概念
基本介绍
基本解释
引证解释
辨析
2基本含义
概述
与都城的关系
布局
宫殿外陈设
3宫殿形制
殷商宫殿
西周和春秋战国宫殿
秦汉宫殿
魏晋南北朝宫殿
隋唐宫殿
宋金元宫殿
明清宫殿
4其它相关
殿堂
楼阁


台榭



影壁
坊表
5亚洲宫殿
6欧洲宫殿
7美洲宫殿
8非洲宫殿
9词条图册
1词语概念编辑
基本介绍

词目:宫殿

拼音 :gōng diàn

英语:Palace

基本解释

紫禁城是明朝和清朝两代的皇宫,是我国现存的最大最完整的古代宫殿建筑群[1]。——《故宫博物院》[2]

引证解释

指的是皇帝所住的房子。亦泛指高大华丽的房屋。

《汉书·百官公卿表上》:“郎中令,秦官,掌宫殿掖门户,有丞。” 唐·杜甫《哀江头》诗:“江头宫殿锁千门,细柳新蒲为谁绿?” 宋·陆游《雨晴游洞宫山天庆观坐间复雨》诗:“近水松篁锁翠微,洞天宫殿对清晖。” 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一本第四折:“梵王宫殿月轮高,碧琉璃瑞烟笼罩。”明袁可立《甲子仲夏登署中楼观海市》:“因遍观诸岛,咸非故形,卑者抗之,锐者夷之;宫殿楼台,杂出其中。” 《东周列国志》第三回:“不一日,到了镐京。周公先驱入城,扫除宫殿。”郭小川《西出阳关》诗:“几千丈冰峰呀,几千顷绿原,好象水晶宫殿突起在大海中间。”[2]

辨析

宫室和宫殿

人们常说“宫室”,“宫”和“室”的区别在于宫是有套间的房屋,后来发展为指多间建筑组成的建筑,最后专指帝王的居室。“殿”搬来就是“臀”,处于人体下部,所以有居尾部的意思,比赛的最后一名称“殿军”,撤退走在最后叫“殿后”;同时又有坐镇的意思。高大的房子一般地基都较高,如同坐在上面,所以也叫“殿”,寺庙中供奉佛像处也叫殿。如“大雄宝殿”。而宫也可指寺庙,后来专指道教庙宇,如北京的蟠桃宫、万寿宫、文昌宫等等。

2基本含义编辑
概述


宫殿为皇帝居住之所,是中国古代建筑中最高级、最豪华的一种类型。根据考古发现,早在商代时期,就出现了宫殿。秦汉以来,宫殿规模更为宏大,如秦始皇的阿房宫,汉武帝的 未央、长乐、建章诸宫,唐代的大明宫。

唐长安宫殿是历史上最宏伟的宫殿,根据遗址作出的大明宫含元殿和麟德殿复原充分体现了当时宫殿艺术的成就。现存宫殿还有北京明清紫禁城(故宫)和沈阳故宫(明末清初)两座,以紫禁城最大也最完整。

宫城内包括礼仪行政部分和皇帝居住部分,称前朝后寝或外朝内廷;此外,还有仓库和生活服务设施。宫殿常是国中最宏大、最豪华的建筑群,以建筑艺术手段烘托出皇权至高无上的威势。

与都城的关系

春秋以前宫殿同都城的关系尚待进一步探查。自春秋起,从遗址和实物看,大体分两个阶段。自春秋 至唐代,宫城大多在都城中,宫城的一边或两边靠近城墙;有的则在都城外,附着一边城墙或一个城角;甚至有分建两城的。这方面的实例有临淄齐城、郑韩故城、邯郸赵城、西汉长安城、东汉和北魏洛阳城、曹魏邺城、隋唐长安城和洛阳城等的宫城或宫殿区。从北宋起,北宋开封城、金中都、元大都城、明中都、明清北京城、宫城处在都城之中,四面为城区所包围。

自春秋至汉代,都城内多不止一座宫殿,宫殿之间为居民区。自曹魏邺城起,宫殿集中于都城北部,同居民区隔开,宫前干道两侧布置衙署,形成都城的南北轴线。至唐长安城发展成宫城在全城中轴线上,后来宋汴梁城、元大都城、明清北京城继承了这种格局。

布局

严格的中轴对称

左祖右社

前朝后寝

宫殿外陈设

华表

石狮

日晷

嘉量

吉祥缸

鼎式香炉

铜龟铜鹤

3宫殿形制编辑
自商迄清,历代宫殿或有文献记载,或有遗址,或有实物留存,其形制和沿革关系大致可考。

宫殿图册
宫殿图册(9)
宫殿图册
宫殿图册(4)
殷商宫殿

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是一组廊庑环绕的院落式建筑,有人推测它是早商宫殿。在郑州商城内也发掘有几处 较大的建筑遗址,有人认为是商代中期的宫殿遗址。河南安阳殷墟公认是商代后期的宫殿遗址。这些宫殿都是在夯土基中埋木柱,屋顶未用瓦,可见终商之世,宫殿仍未脱离“茅茨土阶”的状态。

西周和春秋战国宫殿

西周和春秋战国宫殿
西周和春秋战国宫殿
西周宫殿遗址迄未发现。据战国时《考工记》记述,周代宫殿分前朝、后寝两部分。前部有外朝、内朝、燕朝三朝(又称大朝、日朝、常朝)和皋门、应门、路门三门。外朝在宫城正门应门前,门外有阙。内朝在宫内应门、路门之间,路门内为寝,分王寝和后寝。王的正寝即路寝,前面的庭即燕朝。《考工记》在西汉中期被发现,作为《周礼》中佚失的《冬官》,经东汉末郑玄注释,被正式列为儒家经典。故《考工记》所载宫室制度在汉代宫殿中并无反映,对汉以后各代的宫室却有极大影响。这些宫室大都要依照《考工记》,把宫室严格区分为外朝和内廷两部分,并有明确的中轴线。但《考工记》中所述的三门,经郑玄引用郑众的说法扩大为五门,故以后各代宫殿外朝部分都是“三朝五门”。

从已经发现的春秋战国时代的宫殿遗址得知,通常是在高七八米至十余米的阶梯形夯土台上逐层构筑木构架殿宇,形成建筑群,外有围墙和门。这种高台建筑既有利于防卫和观察周围动静,又可显示权力的威严。影响所及,秦汉大型宫殿也多是高台建筑。如山西侯马平望古城、河北易县燕下都遗址、邯郸赵城、山东临淄齐城等,都有这种宫殿遗址。其中邯郸赵国宫殿遗址,有一条明显的南北轴线。陕西咸阳市东郊曾发掘出秦都咸阳的一座宫殿遗址,它位于渭水北岸高地上,即史书所说的“咸阳北阪”上。这一带宫殿遗址密集,沿临水高地向东延伸。已发掘的一处夯土台基残高约6米,面积为45米×60米,推测原是一座依夯土墩台而建的高台建筑,其中包括殿堂、过厅、回廊、居室、浴室、仓库等。室内还有火炕、壁炉和供保藏食物用的地窖,台面有较完善的排水设施。通过这些可了解战国后期宫殿的概貌。但它只是宫中一所次要宫殿,咸阳宫的总体布局还不清楚。

秦汉宫殿

秦汉宫殿
秦汉宫殿
秦统一全国后,建造了大批宫殿。据《史记》所载,共计关(指函谷关)内300处,关外400处。关中平原和咸阳周围主要的有:咸阳旧宫,渭水北阪上仿六国宫室的一连串殿宇,咸阳旧宫以南隔渭水在上林苑中建造的信宫(始皇二十七年亦曰咸阳宫,后称极庙,以象天极,是正朝所在,为各处宫殿的中心),骊山北麓为太后所居的甘泉宫,咸阳旧宫北面“北陵”上新建的北宫等 。这些宫殿和周围200里内270所宫观之间,有阁道或甬道相连。后来,又在渭水南另营宏伟的朝宫,别称阿房宫,作为主要朝会之所,但未完成而秦亡。

西汉初期利用秦朝残留的离宫——兴乐宫修筑成长乐宫,随后又在其西面建未央宫,作为正式宫殿,以长乐宫供太后居住。文帝、景帝时期增辟北宫供太子居住。武帝时,在城内北部兴建桂宫、明光宫,并在城西上林苑内营造建章宫。各宫占地大而建筑物布局稀疏,不像明清所建那样密集、严谨。每殿自成一区。汉代的前殿进行大朝会,以东西厢作为日常视事之所。王莽时改未央宫前殿为王路堂,比附《考工记》所载的路寝。建章宫是离宫,是宫与苑结合,兼有朝会、居住、游乐、观赏等多种功能的新宫殿类型。

东汉建都洛阳,先营南宫,后增建北宫,两宫分依都城南墙、北墙,中隔市区,用三条阁道相联,宫中各有前殿。汉末桓帝、灵帝时又增筑东、西宫。

魏晋南北朝宫殿

魏晋时宫殿集中于一区,与城市区分明确。曹魏邺城和孙吴建康城宫殿都集中于城北,宫前道路两侧布置官署。两晋、南北朝宫殿大体相沿,其前殿受汉代东西厢建筑的影响,以主殿太极殿为大朝会之用,两侧建东西堂,处理日常政务。从南朝建康起,各代宫城基本呈南北长的矩形,有中轴线,南面开三门,隋、唐、北宋、金、元的宫城均如此,至明代又改为南面一门。

隋唐宫殿

隋代营大兴城,于宫城前创建皇城,集中官署于内。宫内前朝一反汉至南北朝正殿与东西堂并列,即大朝与常朝横列的布置,追绍《周礼》古意,比附三朝五门南北纵列的布置方式,在中轴线上,于宫南正门内建太极、两仪两组宫殿。唐承隋制,仅改殿门的名称。唐长安大内以宫城正门承天门为外朝,元旦、冬至设宴会,颁布政令,大赦,外国使者来朝等,均在此举行。门内中轴线上建太极、两仪两组宫殿,前者为定期视事的日朝,后者为日常视事的常朝。五门依次是:承天门、嘉德门、太极门、朱明门、两仪门。这种门殿纵列的制度为宋、明、清各朝所因袭,是中国封建社会中、后期宫殿布局的典型方式。

唐高宗时在长安城东北外侧御苑内建大明宫。前部中轴线上建三 组宫殿,以含元殿为大朝,宣政殿为日朝(又称“正衙”),紫宸殿为常朝(又称“内衙”)。内廷殿宇则自由布置,并和太液池、蓬莱山的风景区结合,这是汉、魏以来宫与苑结合的传统布局。隋、唐两代,离宫也很兴盛,重要的有麟游仁寿宫(唐改为九成宫)、终南山太和宫(唐改为翠微宫)、唐时的华清宫等。在赴离宫的沿途又建有大量行宫。

宋金元宫殿

北宋汴京宫殿是在原汴州府治的基础上改建而成。宫城面积仅及唐大明宫的1/10左右,官府衙署大部分在宫城外同居民住宅杂处,苑囿也散布城外。宫廷前朝部分仍有三朝。但受面积限制,不能如唐大明宫那样前后建三殿。其宫城正门为宣德门,门内为主殿大庆殿,供朝会大典使用,相当于大朝。其后稍偏西为紫宸殿,是日朝。大庆殿之西有文德殿,称“正衙”。其后有垂拱殿,是常朝。三朝不在一条轴线上。宫城正门宣德楼,下部砖石甃砌,开有五门,金钉朱漆,雕刻龙凤飞云,上列门楼,左右有朵楼和阙,都覆以琉璃瓦,可见北宋宫殿气局虽小,但绚丽华美超过唐代。为了弥补宫前场面局促的缺陷,宣德楼前向南开辟宽阔的大街,街两侧设御廊,街中以杈子(栅栏)和水渠将路面隔成三股道,中间为皇帝御道,两侧可通行人。渠旁植花木,形成宏丽的宫城前导部分,也是金、元、明、清宫前千步廊的滥觞。

金中都宫殿位于明北京城西南,因袭北宋规制,但中轴线上建筑分皇帝正位和皇后正位两大组,由于广泛使用青绿琉璃瓦和汉白玉石,建筑风采绚丽。元大都宫殿在都城南部,分3部分:大内宫城是朝廷所在,在全城中轴线上;宫城之西有太后所居的隆福宫和太子所居的兴圣宫;宫城以北是御苑。宫内继承金中都宫殿在中轴线上建大明殿、延春阁两组,为皇帝、皇后正位。其他殿宇也有不少特色,如在传统汉式殿宇内用毛皮或丝织品作壁障、地衣、不显露墙面、地面和木构架,保持了游牧民族毡包生活习尚;琉璃瓦当时已发展成黄、绿、青、白等多种色彩,又喜用红地金龙装饰;还有畏吾儿殿、棕毛殿和砖石结构建筑,显示了汉、藏、中亚等多民族建筑因素的影响。

明清宫殿

明代曾在三处建造皇宫:南京、中都临濠和北京。南京宫殿始建于元末(1366),宫城在旧城外东北侧钟山西趾的南麓下,填燕雀湖而建,地势有前高后低之弊。但北倚钟山,南临平野,形势显敞,且与旧城区分明确,互不干扰,也无官署与民居杂乱交混的弊病。皇城正门称洪武门,门内御道两侧为中央各部和五军都督府,御道北端有外五龙桥,过桥经承天门、端门,到达宫城正门午门。宫内中轴线上前后建两组宫殿,前为奉天、华盖、谨身三殿,是外朝主殿;后为乾清、坤宁两宫,是内廷主殿左右有东西六宫。这种在中轴线上前后建两组宫殿的布置与金中都、元大都宫殿相同,但它又以外朝三殿比附三朝,以洪武门至奉天殿前的五座门比附五门。明代三朝与唐、宋时期每朝各为一所独立宫院不同,只是在一所宫院中前后相重建三座殿而已。明南京宫殿今只存午门和东西华门的基座。

明北京宫殿建于永乐十五年至十八年(1417~1420),清代时虽屡加改建、重建,但基本格局未变,迄今尚有许多殿宇属于明代遗构,是中国现存最宏伟壮丽的古代建筑群。

清入关前,于1636年在今沈阳市区建宫殿,规模较小,分3路建筑(见沈阳故宫)。入关后虽沿用明故宫,但清帝大部分时间生活在圆明园、承德避暑山庄等处。苑囿即成为清帝主要居止场所。所以都设外朝、内廷,建有大量殿宇,规模虽不及大内宫阙,但也很可观。秦始皇、汉武帝所开创的离宫制度,在清代苑囿中得到了充分的发展。

4其它相关编辑
古代建筑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宫殿建筑则是其中最瑰丽的奇葩。不论在结构上,还是在形式 上,它们都显示了皇家的尊严和富丽堂皇的气派,从而区别于其它类型的建筑。几千年来,历代封建王朝都非常重视修建象征皇帝权威的皇宫,形成了完整的宫殿建筑体系。故宫是中国现存最完整的古代宫殿建筑群,在世界建筑史上别具一格,是中国古典风格建筑物的典范和规模最大的皇宫。梁思成说:“中国建筑既是延续了两千余年的一种工程技术,本身已造成一个艺术系统,许多建筑物便是我们文化的表现、艺术的大宗遗产。”

下面是中国古代的建筑的种类和名称:



殿堂

中国古代建筑群中的主体建筑,包括殿和堂两类建筑形式,其中殿为宫室、礼制和宗教建筑所专用。堂、殿之称均出现于周代。“堂”字出现较早,原意是相对内室而言,指建筑物前部对外敞开的部分。堂的左右有序、有夹,室的两旁有房、有厢。这样的一组建筑又统称为堂,泛指天子、诸侯、大夫、士的居处建筑。“殿”字出现较晚,原意是后部高起的物貌;用于建筑物,表示其形体高大,地位显著。自汉代以后,堂一般是指衙署和第宅中的主要建筑,但宫殿、寺观中的次要建筑也可称堂,如南北朝宫殿中的“东西堂”、佛寺中的讲堂、斋堂等。殿和堂都可分为台阶、屋身、屋顶三个基本部分。其中台阶和屋顶形成了中国建筑最明显的外观特征。因受封建等级制度的制约,殿和堂在形式、构造上都有区别。殿和堂在台阶做法上的区别出现较早:堂只有阶;殿不仅有阶,还有陛,即除了本身的台基之外,下面还有一个高大的台子作为底座,由长长的陛级联系上下。殿一般位于宫室、庙宇、皇家园林等建筑群的中心或主要轴线上,其平面多为矩形,也有方形、圆形、工字形等。殿的空间和构件的尺度往往较大,装修做法比较讲究。堂一般作为府邸、衙署、宅院、园林中的主体建筑,其平面形式多样,体量比较适中,结构做法和装饰材料等也比较简洁,且往往表现出更多的地方特征。

楼阁

中国古代建筑中的多层建筑物。楼与阁在早期是有区别的。楼是指重屋,阁是指下部架空、底层高悬的建筑。阁一般平面近方形,两层,有平坐,在建筑组群中可居主要位置,如佛寺中有以阁为主体的,独乐寺观音阁即为一例。楼则多狭而修曲,在建筑组群中常居于次要位置,如佛寺中的藏经楼,王府中的后楼、厢楼等,处于建筑组群的最后一列或左右厢位置。后世楼阁二字互通,无严格区分,古代楼阁有多种建筑形式和用途。城楼在战国时期即已出现。汉代城楼已高达三层。阙楼、市楼、望楼等都是汉代应用较多的楼阁形式。汉代皇帝崇信神仙方术之说,认为建造高峻楼阁可以会仙人。佛教传入中国后,大量修建的佛塔建筑也是一种楼阁。北魏洛阳永宁寺木塔,高“四十余丈”,百里之外,即可遥见。建于辽代的山西应县佛宫寺释迦塔高67.31米,仍是中国现存最高的古代木构建筑。可以登高望远的风景游览建筑往往也用楼阁为名,如黄鹤楼、滕王阁等。中国古代楼阁多为木结构,有多种构架形式。以方木相交叠垒成井栏形状所构成的高楼,称井□式;将单层建筑逐层重叠而构成整座建筑的,称重屋式。唐宋以来,在层间增设平台结构层,其内檐形成暗层和楼面,其外檐挑出成为挑台,这种形式宋代称为平坐。各层上下柱之间不相通,构造交接方式较复杂。明清以来的楼阁构架,将各层木柱相续成为通长的柱材,与梁枋交搭成为整体框架,称之为通柱式。此外,尚有其他变异的楼阁构架形式。



中国传统建筑中周围开敞的小型点式建筑,供人停留、观览,也用于典仪,俗称亭子,出现于南北朝的中后期。“亭”又指古代基层行政机构,兼设有旅舍形式 亭一般设置在可供停息、观眺的形胜之地,如山冈、水边、城头、桥上以及园林中。还有专门用途的亭,如碑亭、井亭、宰牲亭、钟亭等。亭的平面形式除方形、矩形、圆形、多边形外,还有十字、连环、梅花、扇形等多种形式。亭的屋顶有攒尖、歇山、锥形及其他形式复合体。大型的亭可筑重檐,或四面加抱厦。陵墓、宗庙中的碑亭、井亭可做得很庄重,如明长陵的碑亭。大型的亭可以做得雄伟壮观,如北京景山的万春亭。小型的亭可以做得轻巧雅致,如杭州三潭印月的三角亭。亭的不同形式,可以产生不同的艺术效果。构造作法,亭的结构以木构为最多,也有用砖石砌造的。亭多做攒尖顶和圆锥形顶。四角攒尖顶在汉代已出现,八角攒尖顶和圆锥形顶在唐代明器中已有发现。宋《营造法式》中所载“亭榭斗尖”,是类似伞架的结构。这种做法可以从清代南方的园林中见到。明清以后,方亭多用抹角梁,多角攒尖亭多用扒梁,逐层叠起。矩形亭的构造则基本与房屋建筑相同。



中国古代建筑中有顶的通道,包括回廊和游廊,基本功能为遮阳、防雨和供人小憩。廊是形成中国古代建筑外形特点的重要组成部分。殿堂檐下的廊,作为室内外的过渡空间,是构成建筑物造型上虚实变化和韵律感的重要手段。围合庭院的回廊,对庭院空间的格局、体量的美化起重要作用,并能造成庄重、活泼、开敞、深沉、闭塞、连通等不同效果。园林中的游廊则主要起着划分景区、造成多种多样的空间变化、增加景深、引导最佳观赏路线等作用。在廊的细部常配有几何纹样的栏杆、坐凳、鹅项椅(又称美人靠或吴王靠)、挂落、彩画;隔墙上常饰以什锦灯窗、漏窗、月洞门、瓶门等各种装饰性建筑构件。

台榭

中国古代将地面上的夯土高墩称为台,台上的木构房屋称为榭,两者合称为台榭。最早的台榭只是在夯土台上建造的有柱无壁、规模不大的敞厅,供眺望、宴饮、行射之用。有时具有防潮和防御的功能。台榭的遗址颇多,著名的有春秋晋都新田遗址、战国燕下都遗址、邯郸赵国故城遗址、秦咸阳宫遗址等,都保留了巨大的阶梯状夯土台。榭还指四面敞开的较大的房屋。唐以后又将临水的或建在水中的建筑物称为水榭,但已是完全不同于台榭的另一类型建筑。



中国古代的祭祀建筑。形制要求严肃整齐,大致可分为三类:

1、祭祀祖先的庙。中国古代皇帝诸侯等奉祀祖先的建筑称宗庙。皇帝的宗庙称太庙,庙制历代不同。太庙是等级最高的建筑。贵族、显宦、世家大族奉祀祖先的建筑称家庙或宗祠。仿照太庙方位,设于宅第东侧,规模不一。有的宗祠附设义学、义仓、戏楼,功能超出祭祀范围。

2、奉祀圣贤的庙。最著名的是奉祀孔丘的孔庙,又称文庙。孔丘被奉为儒家之祖,汉以后历代皇帝多崇奉儒学。山东曲阜孔庙规模最大。奉祀三国时代名将关羽的庙称关帝庙,又称武庙。有的地方建三义庙,合祀刘备、关羽、张飞。许多地方还奉祀名臣、先贤、义士、节烈,如四川成都和河南南阳奉祀三国著名政治家诸葛亮的“武侯祠”;浙江杭州和河南汤阴奉祀南宋民族英雄岳飞的“岳王庙”和“岳飞庙”。

3、祭祀山川、神灵的庙。中国从古代起就崇拜天、地、山、川等自然物并设庙奉祀,如后土庙。最著名的是奉祀五岳——泰山、华山、衡山、恒山、嵩山的神庙,其中泰山的岱庙规模最大。还有大量源于各种宗教和民间习俗的祭祀建筑,如城隍庙、土地庙、龙王庙、财神庙等。



中国古代主要用于祭祀天、地、社稷等活动的台型建筑。北京城内外的天坛、地坛、日坛、月坛、祈谷坛、社稷坛等。坛既是祭祀建筑的主体,也是整组建筑群的总称。坛的形式多以阴阳五行等学说为依据。例如天坛、地坛的主体建筑分别采用圆形和方形,来源于天圆地方之说。天坛所用石料的件数和尺寸都采用奇数,是采用古人以天为阳性和以奇数代表阳性的说法。祈年殿有三重檐分别覆以三种颜色的琉璃瓦:上檐青色象征青天,中檐黄色象征土地,下檐绿色象征万物。至乾隆十六年改为三层均蓝色,以合专以祭天之意。



供奉或收藏佛舍利(佛骨)、佛像、佛经、僧人遗体等的高耸型点式建筑,又称“佛塔”、“宝塔”。塔起源于印度,也常称为“佛图”、“浮屠”、“浮图”等。塔是中国古代建筑中数量极大、形式最为多样的一种建筑类型。

塔一般由地宫、塔基、塔身、塔顶和塔刹组成。地宫藏舍利,位于塔基正中地面以下。塔基包括基台和基座。塔刹在塔顶之上,通常由须弥座、仰莲、覆钵、相轮和宝珠组成;也有在相轮之上加宝盖、圆光、仰月和宝珠的塔刹。

塔的种类众多,中国现存塔2000多座。按性质分,有供膜拜的藏佛物的佛塔和高僧墓塔;按所用材料可分为木塔、砖塔、石塔、金属塔、陶塔等;按结构和造型可分为楼阁式塔、密檐塔、单层塔、剌嘛塔和其他特殊形制的塔。楼阁式塔著名的有西安慈恩寺塔、兴教寺玄奘塔、苏州云岩寺塔等。密檐塔著名的有登封嵩岳寺塔、西安荐福寺塔、大理崇圣寺千寻塔等。单层塔著名的有历城神通寺四门塔、北京云居寺石塔群、登封会善寺净藏禅师塔等。剌嘛塔塔身涂白色,俗称“白塔”。著名的有北京妙应寺白塔、山西五台县塔院寺白塔等。金刚宝座塔著名的有北京正觉寺金刚宝座塔。

影壁

建在院落的大门内或大门外,与大门相对作屏障用的墙壁,又称照壁、照墙。影壁能在大门内或大门外形成一个与街巷既连通又有限隔的过渡空间。明清时代影壁从形式上分有一字形、八字形等。北京大型住宅大门外两侧多用八字墙,与街对面的八字形影壁相对,在门前形成一个略宽于街道的空间;门内用一字形影壁,与左右的墙和屏门组成一方形小院,成为从街巷进入住宅的两个过渡。南方住宅影壁多建在门外。农村住宅影壁还有用夯土或土坯砌筑的,上加瓦顶。宫殿、寺庙的影壁多用琉璃镶砌。明清宫殿、寺庙、衙署和第宅均有影壁,著名的山西省大同九龙壁就是明太祖朱元璋之子朱桂的代王府前的琉璃影壁。北京北海和紫禁城中的九龙壁也很有名。

坊表

中国古代具有表彰、纪念、导向或标志作用的建筑物,包括牌坊、华表等。牌坊 又称牌楼,是一种只有单排立柱,起划分或控制空间作用的建筑。在单排立柱上加额枋等构件而不加屋顶的称为牌坊,上施屋顶的称为牌楼,这种屋顶俗称为“楼”,立柱上端高出屋顶的称为“冲天牌楼”。牌楼建立于离宫、苑囿、寺观、陵墓等大型建筑组群的入口处时,形制的级别较高。冲天牌楼则多建立在城镇街衢的冲要处,如大路起点、十字路口、桥的两端以及商店的门面。前者成为建筑组群的前奏,造成庄严、肃穆、深邃的气氛,对主体建筑起陪衬作用;后者则可以起丰富街景、标志位置的作用。江南有些城镇中有跨街一连建造多座牌坊的,多为“旌表功名”或“表彰节孝”。在山林风景区也多在山道上建牌坊,既是寺观的前奏,又是山路进程的标志。

华表为成对的立柱,起标志或纪念性作用。汉代称桓表。元代以前,华表主要为木制,上插十字形木板,顶上立白鹤,多设于路口、桥头和衙署前。明以后华表多为石制,下有须弥座;石柱上端用一雕云纹石板,称云板;柱顶上原立鹤改用蹲兽,俗称“朝天吼”。华表四周围以石栏。华表和栏杆上遍施精美浮雕。明清时的华表主要立在宫殿、陵墓前,个别有立在桥头的,如北京卢沟桥头。明永乐年间所建北京天安门前和十三陵碑亭四周的华表是现存的典型。

5亚洲宫殿编辑
中国、朝鲜半岛、日本、越南、泰国、尼泊尔、印度、土耳其、马来西亚

6欧洲宫殿编辑
俄罗斯、法国、德国、英国、意大利、奥地利、丹麦、瑞典、比利时、荷兰、挪威、西班牙、葡萄牙、波兰

7美洲宫殿编辑
美国、墨西哥

8非洲宫殿编辑
贝宁

9词条图册
宫殿图册宫殿图册
宫殿图册宫殿图册
参考资料:
1.
规模最大的古代宫殿
2.
资料
词条标签:
建筑 历史 楼阁
合作编辑者:
==视频==

===古代宫殿忆长安===
{{#iDisplay:c0942ti7kk9|寬度|高度|qq}}
===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中国最大的宫殿唐朝大明宫===
{{#iDisplay:r07915odipc|寬度|高度|qq}}
==参考来源==
33,261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