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瑪利諾神父宿舍

增加 4,697 位元組, 3 年前
创建页面,内容为“{|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center>'''瑪利諾神父宿舍'''<br><img src="https://cdn.hk01.com/di/medi…”
{|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center>'''瑪利諾神父宿舍'''<br><img src="https://cdn.hk01.com/di/media/images/1666052/org/072e2f71f3cb16f2cf6b30cb25f9d7fd.jpg/G_hI20Wpo8YEDI7hHc4TCctQj2ee-rJaQ7phXkO6YV4?v=w1440r16_9" width="280"></center><small>[https://www.hk01.com/%E7%A4%BE%E6%9C%83%E6%96%B0%E8%81%9E/213176/%E5%B1%B9%E7%AB%8B83%E5%B9%B4-%E7%91%AA%E5%88%A9%E8%AB%BE%E7%A5%9E%E7%88%B6%E5%AE%BF%E8%88%8D%E6%93%AC%E8%AE%8A%E8%B1%AA%E5%AE%85-%E4%B8%AD%E8%A5%BF%E6%8F%89%E5%90%88%E9%A2%A8%E6%A0%BC%E6%88%96%E6%88%90%E7%B5%95%E9%9F%BF 圖片來自hk01]</small>
|}

'''瑪利諾神父宿舍'''('''Maryknoll House''')位於[[香港]][[赤柱]][[赤柱村道]]44號,由香港首位[[瑪利諾會|瑪利諾]][[神父]]詹威路士(Bishop James A. Walsh,香港和台灣譯作「[[華爾實]]」)於1935年所建。大樓由一個[[美國]]家庭捐贈經費,以紀念其一位於交通意外喪生的家庭成員杰拉爾德·麥當勞(Gerald MacDonald)。這所大樓既是美國天主教傳教會總部,亦是神父的避暑地點,此外還設有語言學校,供將往中國宣道的神父學習[[中文]]。[[香港保衛戰|日本攻打香港]]期間,這幢建築物曾被[[英軍]]佔用,還收容了不少中國難民,[[香港日佔時期|日佔時期]]則被徵用作日軍總部,神父則被關押在[[赤柱拘留營]]。1947年建築獲重修,用作傳道人員的退修和研習中心。

三層高的建築中西合壁,修院是由在紐約的建築師Henry J. McGill設計,以西式風格為主,並加入[[中國建築]]元素,如[[琉璃瓦]]屋頂、六邊形或八邊形的窗戶等。建築已被[[古物古蹟辦事處]]評為[[一級歷史建築]]。

==創建歷史介紹==
自1918年瑪利諾神父來華傳道後均以[[香港]]為補給,[[休假]],[[退修]]及聯絡中心。他們曾以不同地點作為香港總部,但建成赤柱瑪利諾神父宿舍前則較長時間以[[柯士甸道|柯士甸]]160號道為總部<ref name="Chronicle">{{citation|type=Chronicle|author=Smith, Jim, Downs, William|title=Maryknoll Hong Kong Chronicle 1918 - 1975 |publisher=Catholic foreign Mission Society of America|year=1978}}</ref>。1926年瑪利諾辦創人之一兼總會長[[華爾實]]神父訪華。留港期間他努力物色適合建中國總部之地點。他曾考察[[大埔 (香港)|大埔]]、[[禮頓山]] (今[[跑馬地]]外圍)、[[淺水灣]]、[[薄扶林]]及[[赤柱]],最後選址於赤柱一幅面積225,000[[英呎]],即5[[英畝]]土地。當時[[英屬香港#政治|香港政府]]規定除[[英國人]]及[[中國人]]外,其餘人士一概不能購買超過一英畝土地。能購得此地,有賴總會長華爾實倫敦朋友幫忙。

當發起建造此總部的消息公佈後,美國一位名叫杰拉爾德·麥當勞(Gerald McDonald)的先生慷慨解囊,表示願承擔所有費用以紀念其曾於[[第一次世界大戰]]參軍之兒子,這位杰拉爾德·麥當勞先生於1929年8月13日因交通意外不幸逝世。初時瑪利諾會聘請美國[[建築師]]設計規模龐大的建築群。可惜麥當勞先生後來因經濟問題未能全數支持如斯龐大計劃,當時瑪利諾會曾尋求貸款不果,結果需要更改規模及好些細節。結果還是有賴瑪利諾會之建造專家亞爾拔修士 (Brother Albert Staubli)。除縮小規模,更改外形設計及內部裝修細節外,亞爾拔修士還親自督工。為了方便監工,他於工地附近蓋建簡陋棚屋,並以此為家。1935年竣工後瑪利諾會香港總部由柯士甸道160號搬遷至赤柱,直到今天。

瑪利諾會來華後一直認為需要系統地教授來華傳教士中文。進駐赤柱後,瑪利諾會即在此籌辦語言學校。1935年Fr. O'Melia先開辦[[廣東話]]學校。1939年Fr William Downs開辦[[客家話]]學校。1940年Fr F. X. Keelan開辦[[國語]](又稱[[華語]],現今[[普通話]])學校。

==介紹==
1970年代初期,建築老化問題日趨嚴重,亟需維修,卻又缺乏經費。最後瑪利諾會決定將宿舍旁邊部份土地出售,收入用來進行翻新<ref>{{cite web|url= http://stanleymaryknoll.typepad.com/chinahands/2010/07/the-stanley-house-a-short-history.html|title=The Stanley House (A short history)| |accessdate=2011-06-06}}</ref>。這次翻新瑪利諾會聘用了[[華人]]建築師,工程於1974年完成,這就是今天瑪利諾神父宿舍的模樣。瑪利諾神父宿舍現已被香港[[古物古蹟辦事處]]評為[[一級歷史建築]]。

== 參考文獻 ==
{{reflist}}
[[Category: 920 建築藝術總論]]
28,724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