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466
次編輯
變更
阿姆斯特丹音樂廳
,無編輯摘要
|}
'''阿姆斯特丹音樂廳'''(荷兰语:'''Concertgebouw'''),位於[[荷蘭]][[阿姆斯特丹]]。 由於對[[建築聲學]]的高度重視,因此與[[波士頓交響樂大廳]]、[[金色大厅|維也納金色大廳]]一同被視為是世界上最佳的[[音樂廳列表|音樂廳]]<ref name="wire">{{cite web|url=https://www.wired.com/2007/04/dayintech-0411/ | title=April 11, 1888: Concertgebouw, Home of Nearly Perfect Acoustics, Opens | author=Tony Long | date=2007-04-11 | accessdate=2017-06-13 | language=en}}</ref><ref name=ac>
{{cite web|url=http://www.ark.fi/ark4_96/acoustics.html |title=Concert Hall Acoustics and the Computer |author1=Tapio Lahti | author2=Henrik Möller |publisher=The Finnish Architectural Review |deadurl=yes |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070322182523/http://www.ark.fi/ark4_96/acoustics.html |archivedate=2007-03-22 | language=en }}</ref>。
==建築物==
「大廳」(Grote Zaal)有著2037個座位,長44公尺,寬28公尺,高17公尺。無觀眾時的[[混响]]時間為2.8秒,有觀眾為2.2秒,非常適合[[古斯塔夫·馬勒|馬勒]]等[[浪漫樂派]]晚期的曲目。雖然這項特色讓音樂廳十分不適合裝麥克風演出,但1960年代先後有[[何許人合唱團]]與[[平克·佛洛伊德]]等團體在此開唱。除了交響樂,[[爵士樂]]、[[世界音樂]]和[[歌劇]]等也會在大廳演出。
在建造音樂廳的年代,[[建築聲學|聲學]]被視為某種「黑魔法」。設計者是根據在過去尚未了解的科學(即使在今日依舊沒有完全了解)來繪製图纸。音樂廳完工之後,由於聲學的表現未臻完美,還投入大量心力去微調聽覺氛圍。在之後的整修工程中,會特別去注意不要修改過去內部裝潢所使用的素材。1980年代,在發現音樂廳正在緩慢下沉後,人们開始籌措資金以進行更新。音樂廳擴建工程由建築師[[皮·德·布鲁因]]负责<ref>{{cite news | author=Paul L. Montgomery | title=Dutch Hail Concertgebouw's 100th | url=http://www.nytimes.com/1988/04/13/arts/dutch-hail-concertgebouw-s-100th.html | work=New York Times | date=1988-04-13 | accessdate=2007-10-12 | language=en}}</ref>。
今日,每年約有900場音樂會在阿姆斯特丹音樂廳舉行,觀眾超過800,000名,是世界上觀眾數第二多的音樂廳,僅次於觀眾數超過一百萬的[[羅馬]][[音乐公园礼堂]]。音樂廳的一大特色是一年一度由[[荷蘭木管合奏團]]所擔綱的新年音樂會。
*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巴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