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維托爾德·盧托斯瓦夫斯基

增加 20 位元組, 3 年前
無編輯摘要
}}
'''维托尔德·罗曼·卢托斯瓦夫斯基'''({{lang-pl|'''Witold Roman Lutosławski'''}},{{bd|1913年|1月25日|1994年|2月7日}}),[[波兰]] [[ 作曲家 ]] [[ 指挥家 ]] 。早年在[[华沙音乐学院]]学习鋼琴及作曲,受 [[ 波兰 ]] 民间音乐影响。[[二战]]前的作品多毁于战火。50年代后开始采用[[序列音乐]]技法和自创的“機遇音樂”<ref>{{cite web |url=http://www.usc.edu/dept/polish_music/PMJ/issue/3.2.00/homma.html |title=存档副本 |accessdate=2009-08-30 |deadurl=yes |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081225143345/http://www.usc.edu/dept/polish_music/PMJ/issue/3.2.00/homma.html |archivedate=2008-12-25 }} Witold Lutosławski's Trois poèmes d'Henri Michaux: The Sketches and the Work</ref>,作品中的部份段落由演奏者隨機即興演奏,而創出獨特的風格,获得崇高的国际声望,是20世纪最著名的[[波兰]]作曲家之一。其音乐作品虽采用多种复杂的[[现代音乐]]技巧,但始终富于真情实感和丰富的音乐效果,受到各国听众的广泛欢迎。比較著名的作品包括四首交響曲,管弦樂協奏曲,為數不少的協奏曲和聯篇歌曲等。
==生平==
隨後卢托斯瓦夫斯基應召入伍,在軍隊中擔當電台訊號員。同期他仍沒有放棄創作,1939年其作品「交響變奏曲」(Symphonic Variations)由菲度伯格(Fitelberg)指揮首演。卢托斯瓦夫斯基本來希望到巴黎繼續進修音樂,但到了九月份納粹德軍和蘇聯同時進攻波蘭,瓜分了波蘭的東西兩半。卢托斯瓦夫斯基在[[克拉科夫]](Kraków)軍用電台工作時被德軍俘虜,押送期間卢托斯瓦夫斯基逃走,步行了四百公里路程逃回華沙。而其兄長則較不幸,被蘇聯士兵俘虜,後來在西伯利亞的勞改營中餓死。
[[ 德國 ]] 佔領下的華沙,卢托斯瓦夫斯基在歌舞廳(cabaret)和咖啡室彈琴維生,他和另一位作曲家柏努夫尼克(Andrzej Panufnik)一起組成 [[ 鋼琴 ]] 二重奏,為這個組合撰寫了不少改編的作品,包括「帕格尼尼變奏曲」(Paganini Variations)。雖然德國政府禁止波蘭傳統音樂,他們亦有暗中創作一些反動的歌曲。而在Aria咖啡室演奏期間,卢托斯瓦夫斯基認識了他後來的妻子瑪利亞·波古瓦夫斯卡(Maria Danuta Bogusławska)。
1944年[[華沙起義]],波蘭人企圖反抗納粹暴政,結果遭到殘酷鎮壓,華沙幾乎被夷為平地。卢托斯瓦夫斯基帶著母親逃走,只能夠帶著少量的樂譜,因此其戰前的作品大多數沒有留下來。到了四月,蘇聯接管了波蘭,卢托斯瓦夫斯基才再次回到已成瓦礫的華沙。
98,480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