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创建页面,内容为“'''阿列克谢·列昂季耶维奇·列昂季耶夫''',出生于1716年,俄国最早的中国学家之一。俄国外交委员会满汉语译员,七等文…”
'''阿列克谢·列昂季耶维奇·列昂季耶夫''',出生于1716年,[[俄国]]最早的中国学家之一。俄国外交委员会满汉语译员,七等文官。1786年去世。主要翻译作品有《易经》、《大清律》和《大清会典》等。
{{Infobox person
| 姓名 =阿列克谢·列昂季耶维奇·列昂季耶夫
| 图像 = [https://p1.ssl.qhmsg.com/t018c054762c9c36b50.jpg 原图链接] [https://baike.so.com/doc/1754843-1855643.html 来自360网]
| 图像说明 =
| 出生日期 = 1716年
| 出生地点 =
| 逝世日期 =1786年
| 国籍 = 俄罗斯
| 别名 =
| 职业 = 俄国外交委员会满汉语译员
| 知名作品 = 《中国思想》,《八旗通志》 <br>
}}
== 生平 ==
列昂季耶夫出生于1716年,在著名的斯拉夫希腊拉丁语学院读书期间被选中进入由周戈主持的外交委员会满汉语学校学习,1743年作为俄国东正教第三届驻北京传教士团学员来京学习满汉语言。由于在语言学习上表现出了出色的天赋,很快就被理藩院认定是接替罗索欣(1707-1761)的合适人选,担任满语通译和俄罗斯文馆教师。1755年列昂季耶夫离开[[北京]],次年回到俄罗斯,进入外交委员会工作,1786年去世。
== 对中国认识 ==
在俄国对中国的认识过程中,列昂季耶夫发挥了比[[罗索欣]]更加明显的作用。他先后发表译作20余种,占18世纪俄国发表的有关中国作品的五分之一。列昂季耶夫的翻译、编译、著述具有非常广泛的内容,包括中国的历史、地理、刑法、伦理、哲学、民族、行政制度、文化艺术、国家关系等,由于适逢俄国"中国热"和[[叶卡捷琳娜二世]](1729-1796)开明专制时期,俄国社会崇尚中国儒家思想和治国方略蔚然成风,这决定了列昂季耶夫的译作主要集中在儒学和中国律法两个方面。
== 儒家翻译领域 ==
在儒家经典翻译领域,列昂季耶夫做出了许多开拓性的贡献。1779年,列昂季耶夫翻译出版《三字经名贤集合刊本》。1782年,列昂季耶夫首次进行了《易经》的俄译尝试,发表了译稿《中国典籍<易经>中阴阳作用》。同时,他首次向俄国人介绍了《易经》中的辨证思想。尽管当今对列昂季耶夫译本有不同的评价,但他首次俄译《易经》并介绍其思想的贡献是不争的事实。列昂季耶夫分别于1780年和1784年出版了他所翻译的《大学》与《中庸》,两书均译自《四书解义》。《大学》和《中庸》的思想迎合了当时的俄国社会思潮,引起了读者的共鸣。对于俄国汉学史而言,列昂季耶夫翻译的《大学》与《中庸》不仅是俄国最早正式出版的全译本,同时也是列昂季耶夫翻译活动的巅峰之作。

1770年列昂季耶夫在《雄蜂》杂志发表了他摘译的满文本《名臣奏议》中的《为太中上皇帝应诏书》,俄译名为《中国哲学家程子给皇帝的劝告》。同年在《饶舌者》杂志发表译作《雍正帝传子遗诏》。两篇译文在宣扬儒家思想和中国皇权统治秩序的同时,对俄国社会弊病多有影射,招致沙皇政府的不满。《德沛--中国人》一书出版于1771年,是列昂季耶夫根据清代学者德沛对儒家典籍的阐释翻译、编纂而成。《中国思想》是一部译文集,首次出版于1772年,收录了历代皇帝和大臣治国论道的谕旨和奏章。同时,列昂季耶夫还将《孙子》的部分译文收入其中,是为《孙子兵法》的首次俄译。《中国思想》因其内容丰富而广受欢迎,同时引起其它欧洲国家的关注,1778年和1807年分别在德国的魏玛和德雷斯顿出版了德文和法文译本。1778年,列昂季耶夫翻译出版《圣谕广训》。
== 中国律法翻译 ==
列昂季耶夫主要翻译了《大清律》和《大清会典》。1778-1779年,列昂季耶夫节译的《大清律》结成两册出版,叶卡捷琳娜二世及其僚属期望完整地了解中国的法律,因而命列昂季耶夫全文翻译《大清会典》。1781、1782、1783年,《大清会典》俄译本分三卷在圣彼得堡出版。此外,1757年列昂季耶夫受命赴科学院协助罗索欣翻译16卷本《八旗通志》。译了5卷后,罗索欣去世,列昂季耶夫继续翻译,完成了剩下的11卷,并编辑了第17卷――注释卷。1784年代表18世纪俄国对华研究的最高水平的《八旗通志》正式出版。

列昂季耶夫是俄国18世纪杰出的汉学家,他顺乎时代精神,适时地翻译并出版了大量儒家经典,不仅在俄国思想界产生了影响,同时也为中国文化的传播以及俄国汉学的建立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俄罗斯学者称"列昂季耶夫完全可以称得上是18世纪最重要的汉学家","列昂季耶夫的著作为18世纪下半期俄国社会精神生活做出重要贡献。"
1,264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