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董庭兰

增加 39 位元組, 3 年前
無編輯摘要
}}
'''董庭兰'''(约695年—约765年),陇西(今[[甘肃省]])人,盛唐 [[ 开元 ]] [[ 天宝 ]] 时期的著名琴师,外号董大,著名的边塞 [[ 诗人 ]][[ 高适 ]] 就曾写过两首七绝《别董大》,诗里面所描写的董大就是董庭兰,两个人是很要好的朋友。善吹西域龟兹(今 [[ 新疆 ]] 库车县)古乐器筚篥和弹奏 [[ 七弦琴 ]]
==人物生平==
董庭兰青年时代师从凤州(今属[[陕西]]凤县)参军[[陈怀古]],学习乐器方面的知识,糅合了当时最负盛名两种乐器技巧“祝家声”和“沈家声”的特点,使之更加完善,而青出于蓝,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而在当时享有了很高的声誉
董庭兰从小就是个很贪玩的人,经常到处爬山涉水的去游玩,读书对他来说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因为一心只顾着玩,董庭兰没有任何收入维持自己的生活。到最后他只能去街边乞讨,才得以活下去,好友高适就曾写过诗描写过当时董庭兰的窘迫。
天宝十四年(755年),在唐代达到盛世顶峰之际,突然“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安史之乱爆发,长安被叛军占领。唐玄宗仓皇逃至成都,太子李亨在灵武即位,是为唐肃宗。唐玄宗看到大势已去,被迫承认了这一事实,派房琯等人带传位诏书和玉玺赶至灵武。房琯在见到肃宗之后,侃侃而谈,纵论当时天下事,令肃宗大为赏识,遂任命其为宰相。房琯上任不久,即提出收复长安的想法。肃宗采取了他的建议,让只知清谈的房琯统帅军队,收复长安。结果,唐军一败涂地,死伤四万余人。肃宗大怒,免去了房琯宰相之职。对于房琯被免一事,史书另有说法:董庭兰收受贿赂,代人走房琯的后门。事发之后,房琯收到皇帝的斥责,而被免官。其实并非如此,二是肃宗意识到自己用人不当,而将房琯罢免。房琯被免之后,董庭兰只好离开房府,开始浪迹天涯,以授琴为生。
多年后, [[ 唐代 ]][[ 诗人 ]] 戎昱在《听杜山人弹胡笳》中这样写道:“绿琴胡笳谁妙弹,山人杜陵名庭兰。杜君少与山人友,山人没来今已久。”善弹《胡笳》的妙手,先有董庭兰,后有杜山人。这杜山人是董庭兰的弟子,当时的董庭兰在海内遍寻知己,将《胡笳》传授给杜山人。而杜山人苦练了四十年,才达到了至高的境界。董庭兰的另一个弟子郑宥不仅听音敏锐,调弦“至切”,而且“尤善沈声、祝声”。
董庭兰去世百余年后,董庭兰的《胡笳》依旧颇有影响。当时有个姓王的推官从 [[ 四川 ]] 购买到一床金徽的“雷琴”,视若珍宝,请当时的琴家姜宣弹奏,而姜宣弹奏的正是董庭兰谱本的《小胡笳》。
董庭兰生活清苦,甚至达到了“今日相逢无酒钱”的地步。除了《大胡笳》《小胡笳》,明代《神奇秘谱》中还记载了董庭兰创作的《颐真》。这是一首反映董庭兰隐居山林、清心寡欲、静息养真的小品。<ref>[http://tieba.baidu.com/p/679311294#     唐朝著名琴师:董庭兰  ] 百度——古琴吧 </ref>
98,480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