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王畿

增加 123 位元組, 5 年前
無編輯摘要
| 職業 = 思想家
| 知名原因 = 开创王学"浙中派";提倡四无说
| 知名作品 = 《 [[ 龙溪全集 ]] 》》</br>《非常6+1》</br>《梦想中国》</br>《咏乐汇》</br>《偶像就该酱婶》。
}}
== 人物简介 ==
 
王畿 (1498--1583),明代思想家。明[[阳明学派]]主要成员之一。字汝中,号龙溪,浙江[[山阴]](今[[绍兴]])人。年轻时豪迈不羁。嘉靖二年(1523),因试[[礼部]]进士不第,返乡受业于[[王守仁]]。五年会试中武,未参加[[廷试]],协助[[王守仁]]指导后学,时有“教授师”之称。为王守仁最赏识的弟子之一。八年赴京[[殿试]],途中闻王守仁卒,奔广信料理丧事,服心丧三年。十三年中进士,官至南京[[兵部主事]],曾任南京武选郎中之职,因其学术思想为当时首辅[[夏言]]所恶而被黜。罢官后,来往江、浙、闽、越等地讲学40余年。所到之处,听者云集,年过80仍周游不倦。认为良知是当下现成,不假功夫修正。知识与良知有别,知识不是良知,但在良知的作用下可以变为良知。其思想以“[[四无]]”为核心,修正[[王守仁]]的[[四句教]]。认为心、意、知、物只是一事,若悟得心是[[无善无恶]]之心,则意、知、物皆无善无恶。主张从先[[天心]]体上立根,自称这是先天之学。认为良知一点虚明,便是作圣之机,时时保住此一点虚明,不为旦昼梏亡,便是致知,而不注重“[[致良知]]”的功夫;强调自由自在的处世态度。[[黄宗羲]]认为其学说近于释老,使王守仁之学渐失其传。其著述和谈话,后人收辑为《[[王龙溪先生全集]]》22卷。
明哲学家。字汝中,号[[龙溪]],学者称龙溪先生。浙江[[山阴]](今绍兴)人。师事[[王守仁]]。嘉靖五年中会试后,不求仕进,回乡与[[钱德洪]]共同协助王守仁指导后学。王畿是王守仁的嫡传弟子。[[唐顺之]]是王畿的弟子。嘉靖十一年(1532)中进士,任南京[[职方主事]],后升任南京武选郎中。不久因其学术思想为当时首辅[[夏言]]所不容而被黜。此后他往来各地讲学,在两都及吴、楚、闽、越、江、浙等地均有讲舍,历时40余年,潜心传播[[王学]],为王学主要传人之一。但由于他受佛教思想影响较深,致使他在传播王守仁良知说过程中,渐失其本旨而流入于禅。他在讲学时,亦往往“杂以禅机,亦不自讳也”。王畿后来被归之为“[[良知现成派]]”。
[[File:王畿.jpg|缩略图|左|center|[http://ww3.sinaimg.cn/orj480/6296e839gw1f6xmmecarrj20h30p00xm.jpg 原图链接] [https://weibo.com/1654057017/E46kXAFgN?type=repost#_rnd1547472818158 來自新浪微博]]]
'''思想'''
渡边秀方:①龙溪自师殁后,和绪山([[钱德洪]])一块儿同为‘王学’中心,‘王学’发展的功绩上,他称第一人。②况思想之高,博学之功,他还远出慈湖(杨简)上呢,无论如何,他当是‘王门’第一功臣。 <ref>[[:s:中国哲学史概论|渡边秀方著、刘侃元译《中国哲学史概论》]]</ref>
 
== 史籍记载 ==
3,114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