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平安区

增加 122 位元組, 3 年前
無編輯摘要
''' 平安区 ''' [[ 海东市 ]] 辖区。位于 [[ 青海省 ]] 东部。东靠乐都县,西连湟中县和 [[ 西宁市 ]] ,南与 [[ 化隆县 ]] 为邻,北隔湟水与互助县相望。南北长33.6千米,东西宽23千米,总面积750平方千米(一说769平方千米)。总人口13万人(2012年)。以汉族为主。全区辖3个镇、5个民族乡:平安镇、小峡镇、三合镇、洪水泉回族乡、石灰窑回族乡、古城回族乡、沙沟回族乡、巴藏沟回族乡。区政府驻平安镇平安大道199号,距省会西宁35千米。
地处湟水谷地, [[ 地貌 ]] 以谷地、低中山为主,湟水河由西向东流经北境。属大陆性半干旱气候,年均温0.3℃-6.4℃,年 [[ 降水 量248 量]]248 -600毫米。矿藏有芒硝、石膏、铁、磷、云母、煤、大理石。兰(州)青(海)铁路、甘(肃)青(海)公路穿境。古迹有齐家文化、卡约文化寺台遗址、东村遗址、石家营遗址、三合遗址、三十里铺墓地,汉代上滩墓地,清代洪水泉清真大寺,始建于明代的寺台石窟寺和宗喀巴落发皈依的寺台乡夏宗寺等。
==历史沿革==
古为羌地, [[ 西汉 ]] 时置安夷县,元时设平戎驿,明时筑平戎城,清改名为平安镇,属西宁县。1946年划归湟中县。解放初为湟中县第二区、第十区、第十一区辖地。1958至1960年为红星公社。1960年划归西宁市,1962年复归湟中县,设平安行委。1978年从湟中县析平安、小峡、洪水泉、石灰窑、三合、沙沟、古城7个公社成立平安县,隶属海东地区。正式成立于1979年5月12日。2013年属地级海东市管辖。2015年2月16日, [[ 国务院 ]] (国函[2015]38号)批复同意撤销平安县,设立海东市平安区,以原平安县的行政区域为平安区的 [[ 行政区域 ]] ,平安区 [[ 人民政府 ]] 驻平安镇平安大道199号。
1996年底,全县辖平安镇和小峡、三合、寺台、洪水泉、石灰窑、沙沟、巴藏沟、古城8个乡(其中沙沟、洪水泉、古城、石灰窑、巴藏沟5个乡为回族乡),111个行政村。县 [[ 政府 ]] 驻平安镇。(面积780平方千米,人口10.8万人,根据《政区大典》,1996年左右资料)
1999年末, [[ 积750 积]]750 平方千米, [[ 口110154 口]]110154 人(根据青海省志)。辖1个镇、8个乡(其中5个回族乡):平安镇、石灰窑回族乡、三合乡、 古城回族乡、小峡乡、寺台乡、 沙沟回族乡、洪水泉回族乡、巴藏沟回族乡。
2000年 [[ 第五次人口普查 ]] ,平安县常住总人口106866人,其中:平安镇48715人、小峡乡10183人、三合乡6391人、寺台乡5462人、洪水泉回族乡6429人、石灰窑回族乡7149人、古城回族乡10056人、沙沟回族乡8632人、巴藏沟回族乡3849人。
2001年3月19日, [[ 青海省 人民 政府 |青海省政府]] 青政函[2001]20号文批复:撤销小峡乡、三合乡,分别设立小峡镇和三合镇。调整后,平安县辖3个镇、6个乡(其中5个民族乡):平安镇、小峡镇、三合镇、洪水泉回族乡、石灰窑回族乡、寺台乡、古城回族乡、沙沟回族乡、巴藏沟回族乡。
==视频==
==参考文献==
 
[[Category:670 中國地方志總論]]
248,757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