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尼古拉五世

增加 7,934 位元組, 5 年前
增加内容,增加链接
{{unreferenced|time=2017-06-05T10:07:22+00:00}}
{{Link style|time=2015-12-11T10:20:01+00:00}}
{{noteTA|T=zh-cn:尼古拉五世; zh-hk:尼古拉五世;}}
{{Infobox Christian leader
| honorific-prefix = 教宗
| name=尼古拉五世<br>Nicolaus PP. V
|image=[[File:Nicholas V尼古拉五世1.jpg|200px缩略图]]
|birth_name=Tomaso Parentucelli
|term_start=1447年3月6日
}}
[[教宗]]'''尼古拉五世'''({{lang-la|Nicolaus PP. V}},{{bd|1397年|11月15日|1455年|3月24日|catIdx=N}}),原 名Tomaso 名托马索·巴伦图切利Tomaso Parentucelli,1447年3月6日—1455年3月24日在位 。[[文艺复兴]]时期第一位教皇
==杰出的学者==
出生在[[意大利]][[赛雷拉]]一个中产阶级的家庭,从孩提时代便喜爱读书。9岁当医生的父亲病故,他进入[[卡都西会]]修道学习,先在[[波伦亚大学]]就读,因贫困未能继续深造。弃学后前往[[佛罗伦萨]],在一富有人家担任家庭教师。
 
他还是一名年将的教士是时候,其全部的收入都用来购买书籍,甚至还为此借了很多债。他希望自己能有充足的经费,可以将世界上最伟大的作品都陈列在自己的图书馆中。后来他加入人文主义者社交圈,接触到文艺复兴,人文主义新思潮。
 
巴伦图切利十分赞赏人文主义学术研究,本人也成了热情洋溢的人文主义者和杰出的学者,据说"他通晓古代和近代博士的著作,[[希腊]]和拉丁作者中的著作几乎没有不被他研究过的,"这充分表现出一种文艺复兴时期所特有的纪念过去的新精神。他希望把宗教文化和世俗文化融合一起,确实也在某种程度上"把高深的圣经学识和极端的宗教虔诚与多才多艺的人文主义结合在一起了。"
 
1419年,22岁时获得博士学位,从此开始在波伦亚大主教[[阿尔伯加蒂]]家中供职,前后多达20年,期间多次陪同大主教出使[[欧洲]]各国,阿尔伯加蒂死后,教皇[[尤金四世]]于1444年委任巴伦图切利为波伦亚主教。可是当时该成居民起事,要求摆脱教皇的控制,使他无法赴任,1446年巴伦图切利法兰克福会议,大大施展了他的外交才能,平息了[[德意志]]各选帝侯的不满。他又升任[[红衣主教]]。
===荣任教皇===
1447年2月尤金四世病死,3月在一批有学问的人支持下,巴伦图切利当选教皇,称号尼古拉五世。"谁能想到,"他曾这样说,"一位不名一文的穷教士,竟成为一身尊荣的教皇?"他的当选也体现了基督教的民主特色:普通的青年也有可能成为教皇。意大利的人文主义者也为这一结果欣喜万分。他们中的一个人甚至公开宣称:柏拉图的理想国已经在世间变成现实,哲学家成为了国王。
 
==宽容的教皇==
尼古拉五世即位时,正是西欧各国走向民族国家的时期,中古基督教共和国的大同理想已经没落,而罗马教皇也已经没有能力以"世界统治者"的身份,领导国际政治了。意大利半岛呢,这时也深深陷于所谓的"政治马赛克"的局势中,王国、公国、共和国、城邦等组织纷纷独立,彼此之间不仅各自为政,而且还弱肉强食,造成空前未有的混乱局面。
 
教皇国身处其中,除非运用智慧,以子之矛攻子之盾,否则大有朝不保夕的危机。教皇尼古拉五世有鉴于此,于是开始了一连串的政治活动。一方面为的是确保教皇国独立,一方面维持半岛的政治现状,以避免遭到当时的强国日耳曼及法国干涉。
 
1447年初,[[巴塞尔公议会]]还未结束,他坚持主张教会由公议主持,反对教皇独揽教会大权。残留会议选出的敌对教皇菲利克斯五世,尚非法占据教皇宗座。尼古拉五世以外交家的风度,采取克己容人的态度,动员菲利克斯五世退了位。
 
1449年[[巴塞尔]]残留会议收场,使分裂局面得以挽回,恢复了教廷内部的和平。尼古拉五世还实现了同罗马贵族的和解,对参加骚乱的市民进行了宽容让步处理。在他亲自策划下,1454年的罗提和约结束了[[威尼斯共和国]]和[[米兰]]之间的长期战争。不久以后,[[佛罗伦萨]]也参加了[[罗提和约]]。签订罗提和约不仅给意大利半岛带来了长达四十年的和平,而且还为分裂的意大利,指示出一条可行的政治路线,朝向所谓的"邦联政治"迈进。
 
尼古拉五世重视加强立法措施,禁止买卖神职,不准神职人员娶妻,责成各主教改进教区管理,但不谋求天主教内部的革新。1451年派著名[[枢机主教]][[尼古拉]]到[[德国]],企图用表面的改革,来缓解德意志日益高涨的反抗情绪。
 
==积极的外交==
德意志国王,奥地利恩斯特公爵之子[[腓特烈三世]],同教会保持着比较良好的关系.1452年他到意大利接受伦巴第王冠,同时在罗马接受教皇尼古拉五世加冕,成为在罗马加冕的最后一代神圣罗马帝国皇帝。
 
尼古拉五世晚年,曾多次遭人谋害。他对最初发生的两起首犯都宽大了事。1853年又破获了第三次谋杀时间。有一位教皇最宠信的学者[[史提芬波卡诺]],也许是受到古典文艺的影响太深了,竟然计划烧毁[[梵蒂冈]],劫持教皇,重建罗马共和,实行革新。幸亏阴谋提早曝光,史提芬波卡诺被逮捕,判处了重刑。这件阴谋揭发之后不到几个月,更不幸的事发生了。
 
1453年,[[拜占庭帝国]]首都[[君士坦丁堡]]被[[奥斯曼帝国]]军队包围,尼古拉四世曾派舰队驰援,但没有效果。5月底君士坦丁堡陷落,拜占庭帝国灭亡。
 
尼古拉五世向西欧收取什一税,以资助[[十字军]]从[[土耳其]]手中收复君士坦丁堡(1453年)。但是欧洲各国大多不听从他的命令。现实的残酷,使他不得不低头;人性的贪婪,也寒透了他的热血。
 
罗马教廷积极配合西班牙、葡萄牙的海外殖民掠夺,宣布异教徒是"神赏给信徒的产业。"15.16世纪西班牙、葡萄牙在非洲传教事业有了很大的发展,而他们回馈给[[非洲]]人民的是掠夺和灾难。有一个非洲土著基督徒说,以前,葡萄牙人有基督教而无黄金,我们有黄金而无基督教。现在是他们有黄金而我们只有[[基督教]]。
 
==文化的复兴==
教皇尼古拉被称誉为[[文艺复兴]]教皇,他即位时心里就有三个愿望:成为一个好教皇;重建罗马;恢复古典文学,艺术和知识。他凭借教皇的巨大财力,派遣了很多使者到雅典,君士坦丁堡,日耳曼和英国去寻求,购买或者抄写希腊和拉丁书稿,无论这些书籍是异教的还是基督教的。
 
他在梵蒂冈建立了一个大型的抄写和编辑中心,邀请所有意大利知名的人文学者来罗马,翻译希腊罗马的古典名作,像[[亚里斯多德]]的形上学、修辞学和伦理学、[[荷马]]的史诗,许多希腊教父的名作,如[[巴西耳]]、[[金口约翰]](君士坦丁堡牧首[[约翰一世]])、[[欧瑟比]]等人的作品,也都翻译成拉丁文。
 
教皇尼古拉五世还命人翻译[[圣经]]。尼古拉五世本人就写的一手好字,可与当时最优秀的抄写员媲美。他时常抽出时间从事抄写。不过,尼古拉身体多病,限制了他的精力和时间,他的全部翻译计划因而无法完全实行。他经予这些学者很丰厚的报酬,这使得他的财政情况一度告急,也使得各地的教会十分不满。一些大胆的批评者指责他将教徒们的虔诚供奉都花耗在了无谓的异教文学和奢侈的无神论者身上。
 
他任用第一流的艺术大师来美化梵蒂冈;为了要建造更雄伟的圣保罗大教堂,他竟然下令把原来君士坦丁在四世纪所建造的大圣堂予以拆毁。这种破坏古迹的行为,曾经受到后世严厉地批评。他在学术方面的贡献则一直受到后世的肯定和称赞。由于他开了风气之先,文艺的气息也就日益兴盛,罗马教廷因而也成了欧洲文艺复兴的推动中心。教皇尼古拉去世的时候,梵蒂冈图书馆的藏书就已经有一千五百多册,这也是他留给后世最尊贵的学术遗产。
===去世===
1455年3月24日教皇尼古拉五世去世,年仅57岁,由于慷慨,他显得有些奢侈。但是,他为教会带来了和平,为罗马带来了繁荣和秩序。他兴建了梵蒂冈图书馆,统一了天主教和世俗世界,也调合了教会和文艺复兴。接替他的是西班牙籍的[[加里斯都三世]]。
== 译名列表 ==
*尼各老:[http://catholic-dlc.org.hk/2000.htm 天主教香港教区礼仪委员会:喜年专页] 作尼各老。
*尼古拉:[http://wordpedia.britannica.com/concise/quicksearch.aspx?keyword=nicholas&mode=3 《大英简明百科知识库》2005年版]、《[[世界人名翻译大辞典]]》1993年版作尼古拉。
<!---- 除非有可靠的来源,否则请不要将以下诸译名或来源放进条目内。
*[[尼格劳五世]]:
*[[尼各劳五世]]:
*[[尼可拉斯五世]]:
*[[尼克拉斯五世]]:
---->
 
{{教宗|[[尤金四世]]|[[嘉礼三世]]|1447年—1455年}}
{{Popes}}
{{教宗|[[尤金四世]]|[[嘉礼三世]]|1447年—1455年}{{Popes}==链接==*{{Authority control}}*[[Category:15世纪意大利 人|N人N]]*[[Category: 义大利出生的教宗]]
129,498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