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体鸣乐器

增加 43,797 位元組, 3 年前
创建页面,内容为“''体鸣乐器'' 体鸣乐器现代乐器分类法中的一大类乐器。这类乐器以一定形状的发声物质为声源体,在自由状态下(不予变形或…”
''体鸣乐器''
体鸣乐器现代乐器分类法中的一大类乐器。这类乐器以一定形状的发声物质为声源体,在自由状态下(不予变形或附加张力等)受激发声,无其他媒介振动体。概述 体鸣乐器主要包括打击乐器类中除鼓外的其他乐器;还包括传统分类法未能列入的一些乐器,如口簧、散扎(非洲)、八音盒、玻璃琴等。此外,还包括一些常用作乐器的生产和生活器具,如缶、水盏(中国古代)、乐杵(中国台湾省)、乐杯(欧美)和贾尔达伦格乐碗(印度)等。还包括仿声器或效果器,如乐砧、橇铃和蹄声壳等。
== 乐器简介 ==

大金,又称大铜锣。满族、朝鲜族敲击体鸣乐器。流行于辽宁、吉林、黑龙江等省,尤以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最为盛行。

清代已在宫廷和民间较为流行,是清代宫廷御前仪仗乐器之一,据《清朝文献通考》记载,卤簿乐制中的大铜锣有四件。

大金铜制,外形似锅,锣面平坦无脐,近边部呈坡形,锣边较宽,并向背面收束。锣面直径35厘米、锣边宽8.5厘米、背口直径30厘米,锣边一侧钻孔系绳。

演奏时,左手提锣绳,右手执棰头包布的木棰击奏。木棰长21厘米、直径3厘米、棰头直径5厘米。音色洪亮、宽厚。可演奏锣心、锣边音,沿锣边有碎点、正点、边点等奏法。常与小金、大锣、大鼓等乐器合奏,或为朝鲜戏、民间演唱、地方戏等伴奏。

== 钲 ==

击奏体鸣乐器。中国古代打击乐器。铜制。古代的钲有两种形制,其一指殷周时代的"铙"(与现在所称的铙钹不同), 《说文》 :"钲,铙也,似铃,柄中,上下通。"其实当时的钲与铙在形制上有所不同。

钲用于军事,见后汉李尤《钲铭》 :"申严号令,誓饬师旅;以肃纪律,万众是听";其二系指古代传自南方民族的锣形乐器,唐杜佑《通典》云:"钲……有如大

铜叠,悬而击之,以节鼓,呼曰钲。"宋陈《乐书》也记载钲是来自南方的乐器。泰国、缅甸、印度尼西亚等国均有编钲。钲也用于仪仗乐队。《明会典·大驾卤簿》:"金钲四面,铜质、竹匡,用红梗系钲于匡。钲径九寸五分。"这种用于鼓吹乐的钲,悬挂在双龙架上,形如铜锣,以木槌敲击发音。

== 连厢棍 ==

连厢棍,又称花棍、金钱棍、霸王鞭。是满、蒙古、彝、白、苗、土家、汉等族摇击体鸣乐器。流行于全国各地,尤以我国北方、云南和中南一带盛行。? 用一根细木棍或细竹杆制作,棍长80厘米~100厘米、直径2.5厘米~3厘米,在距两端5厘米~10厘米处,各开一个长10厘米、宽1.5厘米或三四个较短的透空孔, 从侧面钻一小孔穿入铁钉作轴,再分别嵌入四五个小铜钱或小铜钹(图)。摇动花棍,铜 钱或小铜钹撞击孔壁而哗哗作响。花棍表面涂以红、黄、兰等色漆饰,棍两端系扎若干彩色绸布细条为穗,以作装饰。?

演奏时,可单手执单棍,也可双手执双棍,摇击或敲击发音。敲击部位有肩、腰、背、臂、肘、两手、两膝、两足以及两棍相击,都可振动铜钱作响,造成复杂的节奏变化,并配合以各种舞姿。技艺较高者可使其在手心、肩头或背部等处旋转。常由一人、数人或数十人手执花棍边打边舞。是近代广大城乡民间常见的歌舞表演形式。北方称打连厢,南方称打花钱、九子鞭,湖南等地称霸王鞭。表演时还可演唱各地民歌,形式生动活泼。满族耍单鼓(烧香)、跳萨满时也常使用连厢棍,它既是舞具,又是伴奏乐器。云南彝族和黔南苗族的青少年,多在传统节日里表演打花钱,并分别用铜鼓和木鼓等乐器为其伴奏。

== 韵板 ==

韵板,傣、布朗、德昂、阿昌等族敲击体鸣乐器。傣语称敢、腊敢、姐借、抵递。当地汉族称韵板、云碧、云板、饲片钟等。流行于云南省西双版纳、德宏、临沧等地区。

青铜铸造而成,为等腰三角形板状体,形似扁平的鱼头或压扁的毡帽。上方钝角正中有一圆孔,用以拴系绳索吊挂架上或用手提携,下面两个对称锐角向上翘起,底边向外微弧,板体两面铸有线纹、云纹等多种纹饰。板体大小不等,规格较多.最大者宽60厘米、高50厘米、厚3厘米一4厘米;最小者宽10厘米、高7厘米、厚l厘米。板体下面两角稍厚.两角中间略薄,两个角为敲击部位。捶用铁棍、龙竹召或木制。竹或木制者捶头长21厘米、直径lo厘米,捶柄长27匣米(如图)演奏时,左手扶绳,右手执梗敲击,它可借助敲击惯性旋转,声浪缭绕、余音不绝。铜板主要作为小乘佛教法器,用于佛事活动中。大者悬挂于佛堂中,凡开经、诵经、段落终止、收经等都要敲击数声;在开坛、收坛等仪式中,大韵板是领奏乐器,然后鼓、俊、镣、海螺等才能齐鸣。当僧伯起居、餐饮、上下佛堂时也要作为信号敲击。不使用时,将其拴在佛堂内校广。小韵板用于大佛爷上街、进寨等场合,小和尚随行边走边击,以示意行路妇女迅速避让。沙弥化缘时也敲击小韵板作为信号。韵板只用于佛教寺院。

此外,在小乘佛教寺院的佛堂中,还有一种圆形韵板,傣语称桶丹.形状似锣、但无边框,中央微凸,较锣稍厚的圆形板状体,吊技于三角形韵板旁。每当大佛爷诵完一段经文,就要敲击数声.发音明亮,音色纯净、清脆,余音长,传声远,使佛堂充满庄严、神秘的宗教气氛。这种圆形韵板还用于傣族、布朗族民间打击乐合奏中。

摇奏

摇奏体鸣乐器,亦称沙球。起源于南美印第安人的节奏性打击乐器。传统沙槌用一个球形干葫芦,内装一些干硬的种子粒或碎石子,以葫芦原有细长颈部为柄,摇动时硬粒撞击葫芦壁发声。也有木制、陶制、藤编和塑料制等形状类似的沙槌,内装珠子、铅丸等物。通常双手各持一只摇。 多用密封的椰子壳制成,内装沙粒,两个一组。沙槌有木把,演奏时左右手各握一把,双手交替上下晃动,奏出各种节奏音型。沙槌发音清脆而略带沙沙声,多用于演奏有特殊风格的舞曲。 沙槌为非固定音高乐器,用一线记谱。沙槌在拉丁美洲各国有多种形制,巴西有用马口铁制作的,以两个截头圆锥体的大口互对而成的沙槌;还有哑铃状的双头沙槌和十字形多头沙槌等。

沙槌,用密封的椰子壳制成,内装沙粒,两个一组。沙槌有木把,演奏时左右手各握一把,双手交替上下晃动,奏出各种节奏音型。沙槌发音清脆而略带沙沙声,多用于演奏有特殊风格的舞曲。

沙槌是非固定音高乐器,用一线记谱。

== 口弦 ==



简介

口弦,拨奏体鸣乐器。也称"口簧"、"口胡"、"口弓"等,是我国20多个民族普遍流行的乐器。由于使用口弦的民族及区域的不同,在制作口弦的材料上有采用金属制和竹制等。

历史

口弦的历史悠久,相传周穆王西巡至昆仑山见西王母,西王母为天子歌唱,当时所用的伴奏乐器就有笙、簧、琴、瑟、竽、篍、籥、管、鼓、钟等多种,说明当时已有了口弦这种乐器,并已流传至西域。现居住在黔西县林泉镇一带的苗族村民,至今仍然使用口弦这种乐器。口弦,苗语称为"阿锵",是苗族民间较早的乐器之一。其制作方法是用一片较薄的金属铜片制成,长约10-12cm,宽约1cm,自腰部中间截出一条宽约0.4cm,长约5cm的簧舌,伸向头部,头部呈三角形。下部靠弦把,其形状犹如一把利箭。

演奏

演奏时,左手执弦把,将簧片中部置于唇间,右手拇指拨奏簧舌产生振动,乐音由口腔的气息控制。其发音似蝉鸣,音量微弱,颇具语言性和音乐性。口弦音域较窄,乐曲一般由sol、la、do、re四音列组成,通常在sol、re两音上任意延长。口弦弦把上系有花线可穿在制作的一个小竹筒上,不用时将口弦拉入筒内保存,竹筒外表刻有精美而细腻的各种花纹图案,花线上穿有各色珠子作装饰,青年男女还可作为定情之物。在调查中了解到,一般苗族家庭里有美貌姑娘的就珍藏有口弦,吹奏口弦是青年男女谈情说爱的一种沟通方式。每当夜深人静、伴着月光,热恋的青年男女就会相约来到村寨外的大树下或树丛里,拿出心爱的口弦,情意绵绵地相互倾诉爱慕之情。据说,口弦发出的音调称为"口弦语",是运用口弦特有的音调呼唤恋人,要听得懂口弦的人,才能懂得口弦语,实际上是通过音乐来传递语言所要表述的含义。不同的人吹出来的感受是不一样的。

现在的口弦

现今村寨里最流行的口弦曲叫"断心谱",苗语称为"朵腮谱"。这首乐曲是祖辈一代一代传承下来的,传承的方式一般是年幼时,听父母吹口弦,暗地里记住吹奏的音调,才逐渐学会的。"断心谱"乐曲主要表达了青年男女倾诉爱恋、包括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目前村寨大概保存有5支口弦,会吹奏口弦的多数是40岁以上的中、老年妇女,其中杨光芬、王文化、王兴英等技巧娴熟,吹奏时,上身左右微微摆动,表现出姑娘腼腆、含蓄的内心表白。她们感叹地说,现在很多苗族青年外出打工,村寨里的大多数人已不会吹奏,口弦的传承及制作工艺将面临失传的危险。

== 檀板 ==

简介

简称板,因常用檀木制作而有檀板之名。唐玄宗时,梨园乐工黄幡绰善奏此板,故又称绰板。满、蒙古、纳西、畲、汉等族互击体鸣乐器。满族称察拉齐。此外还有扎板、大板之称。古代流传全国各地,现代流行于辽宁、吉林、黑龙江、内蒙古、云南、山西、陕西、河北 、河南、福建、台湾等省区。

久远的历史

历史久远。古代的檀板,是由西北少数民族地区传入中原的,隋代已应用于乐舞、仪礼和佛教音乐中。在敦煌千佛洞的唐代初期壁画中,已绘有击檀板的乐伎像。吉林省渤海墓葬群( 公元698年-926年)壁画中,也有一女乐伎怀抱檀板的图像。《旧唐书·音乐志》载:"檀板,长阔如手,厚寸余,以韦连之,击以代扌卞"。唐代段安节《乐府杂录》载:"夷部乐"有铁檀板,壶芦笙。当时,檀板已在宫廷的燕乐和北方民间流行的散乐中使用。唐代诗人曾为檀板写下诗篇,如朱湾在《咏檀板》中说:"赴节心长在,从绳道可观。须知片木用,莫作散材看。空为歌偏苦,仍愁和即难。既能亲掌握,愿得接同欢。"杜牧的诗中也有:"画堂檀板秋拍碎,一引有时联十觥"之句。从成都王建墓的乐舞石刻中亦有击檀板形象可以看出,在五代前蜀宫廷乐队中,檀板已是重要的节奏乐器。在唐代的乐器中,控制节奏和起止的乐器是羯鼓,伴以歌唱的是檀板。唐代制作檀板,用檀木或桑木,又因唐代乐师黄幡绰擅操此器,故又称为"绰板",这与潮乐旧称相同。?

用于宫廷的乐器

宋代,檀板已用于宫廷的教坊大乐、小乐器合奏、马后乐、民间器乐和说唱音乐中。宋代陈旸《乐书》载:"檀板,长阔如手,重大者九板,小者六板。"由此可知,唐宋时期的檀板有大、小之分。到了元代,檀板以宫廷乐器载入正史,《元史·礼乐志·宴乐之器》:"檀板,制以木为板,以绳联之。"元代陈元靓《事林广记》载:" 《满庭芳》 ……十檀板音韵 宣清,……诗曰:鼓拍清音按乐星,……板声有若静鞭鸣。"说明它在由扁鼓、笛和板组成的民间器乐鼓笛曲中是主要乐器,也是曲艺唱赚的伴奏乐器。它还是杂剧的主要伴奏乐器之一。明、清的中和韶乐、清乐和番部合奏等宫廷音乐都使用檀板。在近代的满族民间歌舞中,檀板还是主要的伴奏乐器和道具。到宋代的说唱及词乐中,绰板已经成为起止和控制节奏的指挥乐器。唐代绰板多为六片,现福建南音的板有五片,而潮乐经过沿革,改为三片,其中两片相合用绳系扎,称发声板,另一片叫做击节板,发声板和击节板上有两个孔穿以红绸,演奏者左手挂着绰板,右手执鼓锤,左主节奏,右主变化,击节点鼓,指挥演奏,可谓有唐宋遗风。?

外形

用红木、紫檀、花梨或荔木制作,历代因使用目的不同,板的数量也不一致。通常由五六块板组成,最多者九板,最少者三四板。满族的檀板多为两板或三(两大一小)板,除木制者外,还有用铁片制成的。每块檀板的上端均钻有两个小孔,用细皮条或丝绳串联,下端可自由开合。传世檀板有故宫博物院藏清代六联檀板(图清代留联檀板),用红木制成,每板长40.5厘米、上宽7.9厘米、下宽8.5厘米、厚1.8厘米,两端均呈钝三角形,为清代乾隆年间(公元1736年-1795年)制品,此檀板与五代前蜀王建墓乐舞石刻中的檀板完全相同。现代福建南音所用五联檀板,多用荔木制作,中间稍小的三板长26厘米~30厘米、宽8厘米、厚2厘米,外侧略大的两板长30厘米~34厘米、宽10厘米、厚3厘米,每板的两端和外侧两板的外面均为半圆形。

演奏

演奏时,左右手分握外侧两板或左手握三板、右手握两板,将檀板置于胸前,互相撞击发音。无固定音高,音响清脆、短促,穿透力较强。用于福建南音器乐合奏和梨园戏伴奏,常在乐曲强拍上击奏,是力度变化不大的节奏性乐器。演奏满族的察拉齐时,左右手分执大小板互击,或左手托持大板、右手执小板,用小板撞击大板发音,用于合奏或歌舞伴奏。? 北京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的中国乐器博物馆收藏檀板多副。其中有一副清代三联檀板,红木制,三板厚度略有不同,盖板最薄,板面中间隆起呈脊状,板的上端呈弧形,下端齐平。另一副满族六联铁檀板,上端弧形,下端齐平,六板为一副。还有一副南音五联檀板,荔木制。在这些藏品里,清代三联木檀板和南音五联檀板,已被载入《中国乐器图鉴》大型画册中
[[File:乐器.jpg|200px|缩略图|右|乐器 [http://img.sccnn.com/bimg/337/50835.jpg 原图链接][http://www.sccnn.com/gaojingtuku/guanggaosheji/pingmianguanggao/20151210-151263.html 来自素材中国网 图片 ]]]

'''乐器'''('''Musical Instruments'''),泛指可以用各种方法奏出一定音律或节奏的工具,在中国一般分为[[民族乐器]]与[[西洋乐器]]。乐器的生产不同于一般工业产品的生产,它不仅要求产品有合理的精美外观造型,还必须有良好的声学品质,其中包括音色、音乐和规定的音准高度,因而在材质的选择上非常严格。

==乐器定义==
人类制造的任何发声物都可称为乐器,所有乐器都有“特定音色,或发出一种声音,或某一确定音高的若干声音,或至少是提供材料在一定时间内连续发出噪声”(舍夫纳, A.Schaeffner, 1946)。

这一定义列出了音色、音高和节奏参数,表明可研究所有“日常的音乐工具”,无论结构简单或复杂、使用方法有何不同,[[历史]]、地理、文化起源多么不同。

乐器的功能和概念在各种民族文化中,各个时期中都不相同,如各种工具、武器、容器以及其他器皿在节日仪式中皆可用作[[节奏乐器]]。

这就是“[[广义乐器]]”,也称非艺术领域的响器,由学术界所界定,在中国的广义乐器如:塔上的[[悬铃]]、[[铎]],商贩叫卖时摇的拨浪鼓,打更报时用的柝,狩猎用的牛角号,军阵中用的铜角等,常被称为信号乐器。此外,玩具、餐具、器皿等,如抖空竹、响陀螺、鸽哨、缶、瓯、碟、盆等;“狭义乐器”则通常指用于音乐表演艺术的乐器。

随着中国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城镇化进程的加速,国家对文体产业的发展予以重视,出台各项政策措施支持文体产业的发展,中国乐器制造行业作为文体产业中较重要的朝阳产业之一,也取得了良好的发展机遇。

目前,中国乐器制造行业已经基本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工业生产体系,基本可以加工世界上所有大类乐器,门类齐全、品种众多,大约有[[钢琴]]、[[提琴]]、[[西管乐器]]等不同类别1200多个型号,规格3万多个,钢琴等大类乐器产品已经形成专业化生产格局,钢琴铁板、音板、击弦机、外壳等主要钢琴部件专业加工厂开始形成规模<ref>[https://www.sohu.com/a/210930516_146329 最代表中国的九大乐器!] ,搜狐网,2017-12-16</ref>。

《中国乐器制造行业产销需求与投资预测分析报告前瞻》显示,截至2010年12月,中国乐器行业规模以上企业319家,总资产152.30亿元,工业销售产值达到193.31亿元,实现利润10.11亿元,从业人数69385人。其中,[[广东省]]是中国乐器行业第一大省,“十一五”末乐器工业销售产值达到52.31亿元,与“十五”末期相比将近翻了一番。

与此同时,[[中国乐器]]在世界乐器市场的影响力和竞争力初步显现,中国乐器的价格优势、资源优势和不断提高的产品质量赢得了大多数国际乐器制造商、经销商和消费者的青睐。截至2010年12月底,中国乐器出口183个国家和地区,出口额达14.67亿元,比“十五”末期增长58.94%,年增长率超过规划的8%-10%。

2008年,中国已经从世界第三大乐器出口国跃升到世界第一大乐器出口国,且已连续三年保持不变。在乐器进口方面,“十一五”末期,中国乐器进口额预计达到2.29亿美元,比“十五”末期增长80.31%,平均年增长率高于出口增速超过3个百分点。

前瞻网认为目前,国内乐器制造行业已经形成了[[广州珠江钢琴集团公司]]、[[北京星海钢琴集团公司]]、[[宁波海伦钢琴有限公司]]等一批现代乐器企业,这些企业在企业规模、经济效益、生产技术等方面都令世界瞩目<ref>[https://www.qianzhan.com/analyst/detail/220/20120705-547ee6eef7273e67.html 乐器制造号角响起 着力开辟国际市场],前瞻网, 2012-7-5 </ref>。此外,企业品牌产品大幅增加,规模化经营和品牌化战略日趋完善,科研水平逐步提升,产品创新成绩显著,产品品质日益加强,职业培训和人才队伍进一步加强。随着中国乐器品牌战略的进一步实施,今后将有更多的品牌打入国际,从而提升行业的竞争力。

==起源考证==
①[[德国]]的乐器学家[[C.萨克斯]]从考古角度分析了出土文物的分布认为:

第一阶段主要是噪声器如摇响器、呼啸器等;

第二阶段为鼓类、号角类、拨弦类;

第三阶段才出现[[木琴]]、[[横笛]]等乐器。

②[[英国]]学者[[T.F.R.乌博萨姆]]认为鼓类在先,进而为笛管类,最后才出现拨奏乐器类。

③[[奥地利]]音乐理论家[[R.瓦拉谢克]]反对音乐起源于语言的主张,赞成音乐源于节奏和舞蹈说。他认为笛管乐器为最早,进而形成歌唱和鼓类乐器。

2010年,我国乐器行业面对国内外不确定因素:美元继续贬值、欧元区债务危机蔓延仍然是影响我国乐器出口的主要原因;国内经济在后金融危机形势下,原材料、劳动力成本、能源价格仍处于上涨趋势,加之下半年后出现的CPI指数飚升,通涨因素使乐器行业面临着更为严峻的考验,乐器生产与销售利润空间日益缩小,我国乐器行业进入到一个拐点。

乐器生产仅仅依赖廉价劳动力和资源,生产低价普及型乐器的粗放式经济发展方式已经失去优势。

主要经济指标同比增长两位数,增长幅度高于2009年。2010年乐器行业规模以上企业工业现价产值达到220.79亿元,比2009年增长25.82%,工业销售产值215.3亿元,比2009年增长22.91%。

乐器出口恢复到金融危机之前的历史最好水平。2010年中国乐器出口到世界180个国家,出口额达到14.67亿美元,同比增长20.48%,继续保持世界第一大出口国的地位<ref>[http://www.chinairr.org/view/V14/201102/28-69701.html 2010年中国乐器进出口情况],中国产业研究报告网,2011-2-28 </ref>。

乐器产品质量进一步提高,中高档乐器比例有所提高,贴牌乐器出口比例有所减少。乐器标准化工作有序开展,2010年完成标准项目计划15项,国标1项,行标14项;复查工作完成2005年以前49项标准的清理、复审、修订工作。涉及人体健康的“乐器有害物质限量”国家标准开始制定。“十一五”期间制定的乐器标准水平已经达到或者接近先进国家现行的技术标准。

==乐器界定==
能够发出乐音,并能进行音乐艺术再创造的器具。人类通过演奏乐器,借以表达、交流思想感情。对乐器的界定,音乐界和乐器学界有不同看法。

音乐界认为,用于音乐的发声器具才是乐器;乐器学界则通常将许多非音乐领域中的发声器,如古代战争中的鸣金击鼓、宗教中的祈祷诵经、婚丧中的礼仪信号、商贩招揽的信号器等,也视为乐器,甚至将一些生产劳动用具和日常生活器皿,如:弓、锯、杵、缶、杯、碟、盅、碗等等,在进行演奏时,都冠以乐字,称其为[[乐弓]]、乐锯、乐杯、[[乐杵]]等。

乐器生产业的主要产品则基本上是音乐界所涉及的乐器,即可以进行音乐艺术再创造的器具,另外还生产少数的马铃、[[驼铃]]、油牌子和车船喇叭。乐器的生产不同于一般工业产品的生产。它不仅要求产品有合理的精美外观造型,还必须有良好的声学品质,其中包括音色、[[音乐]]和规定的音准高度。因而在材质的选择上非常严格。

==分类方法==
===基本分类===

====琴类====

[[钢琴]],风琴,大提琴,[[小提琴]],口琴,凤凰琴,[[电子琴]]。

乐器分类法是乐器学中的重要课题,大体分为两种,其一是民族的惯用的分类法,也称传统分类法;其二是以声学物理归纳手段作为分类依据的现代分类法,也称逻辑分类法。

=====传统分类法=====

主要指世界古代高文化地区在历史上形成的惯用分类法。它包括:中国的[[八音分类法]](金、石、丝、竹、匏、土、革、木);印度的二分类法(弦乐器、气乐器)、五分类法(单皮乐器、双皮乐器、前皮乐器、打击乐器和气乐器)和四分类法(皮乐器、弦乐器、金属打击乐器、气乐器);阿拉伯的二分类法(固体乐器[包括击奏、拨奏、擦奏乐器];空穴乐器[吹奏乐器])以及欧洲的三分类法(管乐器、弦乐器、打击乐器)。这些分类法都有各自的内涵和分类的依据。

=====现代分类法=====

把世界上所有乐器归纳为五大类:[[体鸣乐器]]、[[膜鸣乐器]]、[[气鸣乐器]]、弦鸣乐器和[[电鸣乐器]]。

对于传统分类法和逻辑分类法不能简单地说哪个科学或不科学,它们都一定历史时期、一定地域、一定民族文化和认识论的产物。

===国内分类===

====中国八音分类法====

[[File:乐器八音分类法.jpg|180px|缩略图|右|乐器八音分类法[http://inews.gtimg.com/newsapp_match/0/3526043659/0 原图链接][http://kuaibao.qq.com/s/20180509A1BDQY00?refer=spider 来自腾讯网 图片 ]]]

八音分类周代已有之。《[[尚书·舜典]]》:“八音克谐,无相夺伦,神人以和。”学术界认为这是八元论相关的思维方式,如八卦、八方等。这种分类法主要依材质的不同把乐器分为:金、石、丝、竹、匏、土、革、木等八类。其中,金(钟、铙、钲);石(磬);丝(筑、琴、瑟、筝);革(鼓、鼗);木(柷、敔)可以说,上述五类乐器都直接用发声体的物质来作为分类标准,而竹(箫、篪、笛);匏(竽、笙);土(埙、缶)不完全直接用发音体的材质来区别。如竹类乐器基本上都属吹管乐器,后把竹质打击乐器也归入。匏类的发音体是葫芦内管端的簧片,与匏本身无关,但这类乐器都是自由簧气鸣乐器,匏只是个代名词。土类除[[缶]]、瓯等用陶土制成的打击乐器外,埙属吹奏乐器。

华夏乐器大多用一个字来命名,除上述乐器外,如镈、铙、瑟、筑、琴、筝、笛、[[笙]]、鼗等,而琵琶、扬琴、火不思、筚篥、[[唢呐]]等两字以上命名的大多为外来的乐器。现今的常规乐器均建立在种类繁多的古乐器基础之上。

===国外分类===

====印度分类法====

[[印度]]的分类法种类较丰富,有多种:其一是二分类法:把乐器分为[[弦乐器]]和[[气乐器]]。其二是与佛教有关五分类法:有关单皮乐器、双皮乐器、前皮乐器、打击乐器、气乐器。其三是四分类法,这种方法又有两种内涵:一种是把乐器分为皮乐器、弦乐器、金属打击乐器、气乐器等四类。另一种是把乐器分为弦乐器、管或气乐器、皮制打击乐器、金属打击乐器等。印度传统分类法曾经影响到现代逻辑乐器分类法形成<ref> [https://www.docin.com/p-2174467709.html 中国乐器分类法之一],豆丁网,2019-02-18</ref>。
====阿拉伯二分类法====

[[阿拉伯]]的二分类法,把乐器分为固体乐器和空穴乐器两部分,所谓固体乐器包括:击奏、弹奏、擦奏乐器;所谓空穴乐器主要指有共鸣腔的吹奏乐器。

====欧洲三分类法====

[[欧洲]]的传统三分类法把乐器分为:[[管乐器]]、[[弦乐器]]、[[打击乐器]]。三分类法起源于古希腊、古罗马。

在希腊,很早就有enchordon, entata(弦)、pneumatempneusta(管)、kroustukon(打击)等用语;

在[[罗马]],也有tencile(弦)、inflaile(管)、pulsatile(打击)等用语。

[[德国]]音乐学家[[维尔东]](Virdung)在《音乐精义》一书中确定了这一分类法,并且以instrumenta chordata(弦)、instrumenta pneumatica(管)、instrumenta pulsatilia(击)为用语。

[[比利时]]乐器学家[[马依永]](Mahillon, 1841-1924)受印度传统乐器分类法的影响,确立了四分类的用语:autophones(自鸣乐器)、membranophon([[膜鸣乐器]])、aerophones([[气鸣乐器]])、chordophones([[弦鸣乐器]])。

===现代乐器分类法===

现代乐器分类法也称逻辑分类法,是在印度四分类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1914年,由霍恩[[波斯特尔]](V.Hornbostel, 1877-1935)和[[萨克斯]](C.Sachs, 1881-1959)系统提出。后萨克斯增加了英国盖尔平(Galpin, 1940)提出的电鸣乐器类,形成今天乐器的五大类的理论基础。

即以乐器的振动方式、策动方式、演奏方式等为分类依据的分类体系。

萨克斯则基本采纳了印度分类法,并把autophones改名为Idiophones(体鸣乐器),进而在整体上用十进制作了详细而科学的下属分类。

由于电声乐器的出现,[[英国]]音乐家[[盖尔平]](Galpin, 1858-1949)在他的著作《[[欧洲乐器]]》(1937年)中仍取马依永的用语,并新增了电鸣乐器一类,扩展成了五大类。随后,萨克斯在1940年也增加了electrophones(电鸣乐器)。至此,终于形成了今天所见到的乐器学的基础,分别称为:[[体鸣乐器]]、膜鸣乐器、气鸣乐器、弦鸣乐器和电鸣乐器。

[[法国]]的[[舍夫纳]](A.Schaeffner, 1932)提出了物态的二分类体系。杜尔农(G.Dournon, 1991)改进了霍-萨分类体系。

[[胡德]](M.hood, 1971年)的“符号分类体系”、海德(H.Heyde)的“自然的”和“人为的”分类体系都有独特的方法论。

美国的R.T.A.利斯洛夫和J.马特森提出了视角信息量更大的“变量分类法”。

==乐器分类==

(1)敲击体鸣乐器:叮咚、[[木棍琴]]、韵板、基诺竹筒、[[竹筒琴]]、[[锣]]、铛铛、单打、[[铓锣]]、[[铜鼓]]、三角铁、[[木鱼]]、广东版、[[木琴]]、[[铝板琴]],等等。

(2)互击体鸣乐器:[[棒棒]]、[[铜镜]]、竹梆、竹杠、[[钹]]、布哉、[[乳钹]]、[[头钹]]、二钹、小钹、[[铙]]、[[大铙]]、[[钗]]、司涅、[[镲]]、小镲、[[碰盅]]、[[碰铃]]、[[腰铃]]、[[阔朔克]]、板凳、它石、[[骨板子]]等等。

(3)落击体鸣乐器:[[乐杵]]、[[竹捣筒]]、[[竹筒]]、[[瑶族竹筒]]、[[阿嘎]]等等。

(4)摇击体鸣乐器:[[连厢棍]]、萨巴依、[[热巴铃]]、[[盘铃]]、[[金刚铃]]、瑶铃、[[萨满铃]]、晃铃、[[串铃]]、[[铜铃]]、[[八宝铜铃]]、师刀,等等。

(5)综合奏体鸣乐器:[[竹簧]]、蹈到、铁簧、锡伯族铁簧,等等。

===膜鸣乐器===

(1)棰击膜鸣乐器:大鼓、[[排鼓]]、壮族的种劳、[[瑶族大鼓]]、水族大鼓、塞吐、略斗、光拢、赠疆、瑶族猴鼓、苗族猴鼓、[[腰鼓]]、板鼓、猪嘴鼓、姜鼓、战鼓、扁鼓、[[八音鼓]]、书鼓、火者、如咚、小鼓、太平鼓、日木、环鼓、抬鼓、达玛、[[纳格拉]]、达玛如、建鼓、神鼓、那额、达布尔、[[竹鼓]],等等。

(2)拍击膜鸣乐器:夏尔巴鼓、[[八角鼓]]、铃鼓、达卜、黄泥鼓、[[长鼓]]、光亚、光吞,等等。

(3)混合击膜鸣乐器:[[手鼓]](俗称蛇皮鼓)、圆鼓、边鼓、[[双面鼓]]、杖鼓、蜂鼓、汪都 ,等等。

===气鸣乐器===

(1)唇振气鸣乐器:[[牛角]]、铜角、刚洞、海螺、[[鹿笛]]、长号、筒钦、铓筒、[[布巴]],等等。

(2)嗓振气鸣乐器:合欢箫,等等。

(3)边棱气鸣乐器:[[胡笳]]、壮笛、乃依、[[横笛]]、排萧、短箫、[[筒箫]]、鼻箫、斯布斯额、鹰笛、骨笛、吐任、[[直通箫]]、布利亚、巴葛丢冬、列都、笛朽篥、库洛、[[双管鼻笛]]、扎令、阿乌、笛老挪、泥哇呜、狍哨、口笛、埙,等等。

(4)吹口气鸣乐器:夜箫、侗笛、塞箫、奖、瓦格洛、雄林、苏奈依、嘟噜、低音嘟噜、[[太平箫]]、嘎嗦、五月箫、筚箫、筚笋、勒绒、姊妹箫、[[双管侗笛]]、波晓呼、决篥杰,等等。

(5)单簧气鸣乐器:巴乌、筚、筚相、[[苗笛]]、芒筒、竹叶笛、马布、筚鲁、寸笛、咚咚亏、笔管、大嘀珑、筚多喝、波芦、筚建、利列、利罗、笛列、筚尔、筚朗布浪、芒笛、美都、其篥、双管巴乌、双管筚朗叨、筚总、决列、[[双管竹叶笛]]、双管马布、[[菲察克]]、筚达、[[葫芦丝]]、芦笙、排笙、高音笙、中音笙、[[低音笙]]、木叶,等等。

(6)双簧气鸣乐器:巴拉曼、波伯、细筚篥、[[小闷笛]]、苏尔奈、长唢呐、嘉令、波列、[[苗族唢呐]]、白族唢呐、彝族唢呐、拜、勒尤·勒浪、洞巴、阔诗乃依、双筚篥、长积、[[双管闷笛]]、咪咪、双勒浪等等。

===双面膜鸣乐器===

膜鸣乐器的发声,均属膜振动方式。张紧的膜靠张力作用产生恢复力,而不考虑其劲度。这一点和板振动相反,而与弦振动的情况基本相似。膜振动可以看成是弦振动由“线”到“面”的扩展。但膜比弦的振动方式要复杂得多。弦振动波形和速度是不变的;膜振动中波动的进行并不保持原形,而是复杂多变的。

膜振动的各自然固有频率也与弦相似,有一定的波腹与波节,只是弦上的“节点”在膜上则是“节线”。当外力作用于弦上的某个固有频率的波节点时,这个固有频率即受抑止,从而对[[音色]]产生影响。膜振动也有类似情况:当鼓槌敲击在[[鼓膜]]的不同部位,或用硬软不同、与鼓膜接触面大小不同的槌头敲击,均会使固有频率发生变化而影响音色。鼓手在演奏中,常利用这些特性使音色产生变化。

膜振动的固有频率数量比弦多,并且分布较散,其泛音和基频之间不是整数倍关系,因此是不和谐的。膜振动的固有频率沿高频方向逐渐变密,即音越高泛音越密。所以鼓音的高低,一般不如弦乐器明显。一般打击在近边缘处,更有利于加强基频。所以[[定音鼓]]的正常敲击区,大致在距鼓边约5~10厘米之间。

所有膜鸣乐器的发声,主要来自膜振动,筒体只起共鸣作用。但筒体的容积和形状对鼓的音质有一定影响。底部封闭的鼓筒,其鼓膜的张力受筒腔内空气反作用力的影响,即鼓膜在运动时由于交替压缩鼓腔内的空气而受腔内空气的反作用力,因而固有频率产生变化。如定音鼓一类的锅形鼓,不仅要适当调节鼓膜的张力,由于基频受腔体的影响,还应使鼓筒和鼓膜之间具有适当的耦合关系。[[双面鼓]]的两面鼓膜振动基频相同时,腔内空气运动即使两面鼓膜之间相耦合,两者的振幅将交替由大变小

===弦鸣乐器===

(1)打击弦鸣乐器:[[扬琴]]、竹筒琴、竹琴、锵,等等。

(2)弹拨弦鸣乐器:[[古筝]]、柳琴、阮(大阮、中阮、小阮)、古琴、蝶筝、玄琴、伽倻琴、雅托噶、五弦琴、独弦琴、[[五弦琵琶]]、纳西琵琶、火不思、忽雷、考姆兹、苏古笃、扎木年、弹布尔、赛依吐尔、碧约牛腿琴、独它尔、喀什热瓦普、多朗热瓦普、热瓦普、巴朗孜库木、库木日依、阿肯东布拉、乐队东布拉、[[月琴]]、贵州咸宁彝族布依族月琴、彝族四弦、苗族四弦、侗族大琵琶、侗族中琵琶、侗族小琵琶、其布厄、大三弦、龙头三弦、彝族小三弦、拉祜族小三弦、傈僳三弦、赛玎、壮族三弦、垤施三弦、彝族大三弦、彝族中三弦、苗族三弦、天琴、竖箜篌、凤首箜篌、双排弦箜篌、雁柱箜篌、转调箜篌、卡龙、[[弓琴]]、达比亚、傣玎、托甫秀尔、东布尔、菲特克呐、三线琴,等等。

(3)弓拉弦鸣乐器:[[二胡]]、曲胡、中胡、老胡、高胡、京胡、板胡、[[马头琴]]、琤尼、牙筝、[[塔吉克艾捷克]]、[[胡琴]]、萨它尔、胡西它尔、椰胡、葫芦胡、土胡、根卡、多朗艾捷克、艾捷克、高音艾捷克、低音艾捷克、独弦胡琴、适争、玎黑、奚琴、改革奚琴、[[四弦奚琴]]、必汪、铁琴、藏京胡、马骨胡、竹筒胡、纳西胡琴、二黄、朗多依、西玎、多洛、扎尼、彝族三胡、四胡、[[蒙古族四胡]]、四弦胡、彝族四胡、布依四胡、马头琴、克亚克、呃吱、牛腿琴、库布孜、朝尔,等等。

===乐器补充===

无疑,最精美的铜器当数青铜礼乐器。[[青铜乐器]]主要是钟一一大型的[[编钟]]、单独使用的铸钟,以及铎、铙等与钟同一族属的器物。

在古代,礼和乐是很难分开的。无论祭祀、还是宴饮,自然是在华贵的青铜礼器中盛满美酒佳肴,但还要有相应盛大的音乐伴奏。

所以,从根本上说,乐是从属于礼的。除了用于祭祀、宴飨、婚嫁、葬丧之外,有些铜乐器还用于征伐与作战指挥,如“[[鸣金击鼓]]”,指的就是用军乐指挥军队的撤退与前进。

—— 青铜乐器主要有铙、钲、钟、铎、铃、钩、镦于、鼓等 。

===西洋乐器===

西洋乐器主要是指18世纪以来,欧洲国家已经定型的[[管弦乐器]]和[[弹弦乐器]]、键盘乐器<ref>[http://www.sohu.com/a/291397445_275910 西洋乐器的分类] ,搜狐网,2019-01-25</ref>。常用的西洋乐器分类情况如下:

===弦制乐器===

是乐器家族内的一个重要分支,在[[古典音乐]]乃至现代轻音乐中,几乎所有的抒情旋律 都由弦乐声部来演奏。可见,柔美、动听是所有弦乐器的共同特征。

弦乐器的音色统一, 有多层次的表现力:合奏时澎湃激昂,独奏时温柔婉约;又因为丰富多变的弓法(颤、碎、拨、跳,等) 而具有灵动的色彩。

弦乐器的发音方式是依靠机械力量使张紧的弦线振动发音,故发音音量受到 一定限制。弦乐器通常用不同的弦演奏不同的音,有时则须运用手指按弦来改变弦长,从而达到改变 音高的目的。弦乐器从其发音方式上来说,主要分为[[弓拉弦鸣乐器]](如提琴类)和弹拨弦鸣乐器 (如[[吉它]])。

(1)弓拉弦鸣乐器:小提琴(Violin)、中提琴(Viola)、[[大提琴]](Cello)、倍低音提琴(Double Bass);

(2)弹拨弦鸣乐器:竖琴(Harp)、吉它(Guitar)、电吉它(Electric Guitar)、[[贝司]](Bass);。

===木管乐器===

[[File:木管乐器.png|280px|缩略图|右|木管乐器 [http://img.365azw.com/Attachments/share/201703/58c89d135c7f5.png!article.w.p 原图链接][http://www.365azw.com/share/s-285683.html 来自 爱装网 图片 ]]]

木管乐器起源很早,从民间的[[牧笛]]、芦笛等演变而来。木管乐器是乐器家族中音色最为丰富的一族, 常用被来表现大自然和乡村生活的情景。

在交响乐队中,不论是作为伴奏还是用于独奏,都有其特殊的韵味,是交响乐队的重要组成部分。

木管乐器大多通过空气振动来产生乐音,根据发声方式, 大致可分为唇鸣类(如长笛等)和簧鸣类(如单簧管等)。

木管乐器的材料并不限于木质,同样有选用金属、象牙或是动物骨头等材质的。它们的音色各异、特色鲜明。从优美亮丽到深沉阴郁,应有尽有。 正因如此,在乐队中,木管乐器常善于塑造各种惟妙惟肖的音乐形象,大大丰富了管弦乐的效果。

(1)唇鸣类:[[长笛]](Flute)、短笛(Piccolo);

(2)簧鸣类:单簧管(Clarinet)、双簧管(Oboe)、英国管(English Horn)、大管(Bassoon)、 [[萨克斯管]](Saxophone)。

===铜管乐器===

它的前身大多是军号和狩猎时用的[[号角]]。在早期的交响乐中使用铜管的数量不大。

在很长一段时期里,交响乐队中只用两只圆号,有时增加一只小号到十九世纪上半叶,铜管乐器 才在交响乐队中被广泛使用。

铜管乐器的发音方式与木管乐器不同,它们不是通过缩短管内的空气柱来改变音高,而是依靠演奏者唇部的气压变化与乐器本身接通“附加管”的方法来改变音高。

所有铜管乐器都装有形状相似的圆柱形号嘴,管身都呈长圆锥形状。

铜管乐器的音色特点是雄壮、辉煌、热烈,虽然音质各具特色,但宏大、宽广的音量为铜管乐器组的共同特点,这是其它类别的乐器 所望尘莫及的。

(1)铜管乐器:小号(Trumpet)、短号(Cornet)、[[长号]](Trombone)、圆号(French Horn)、 [[大号]](Tuba)。

===键盘乐器===

所有的乐器均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键盘。但是它们的发声方式却有着 微妙的不同,如钢琴是属于击弦打击乐器类,而管风琴则属于簧鸣乐器类,而电子合成器, 则利用了现代的电声科技等等。

键盘乐器相对于其他乐器家族而言,有其不可比拟的优势,那就是 其宽广的音域和可以同时发出多个乐音的能力。

正因如此,键盘乐器即使是作为独奏乐器, 也具有丰富的和声效果和管弦乐的色彩。所以,从古至今,键盘乐器倍受作曲家们和音乐爱好者们的 关注和喜爱。其中,钢琴被誉为乐器之王。

(1)键盘乐器:钢琴(Piano)、[[管风琴]](Organ)、手风琴(Piano Accordion)、 [[电子琴]](Electronic Keyboard)。

===打击乐器===

可能是乐器家族中历史最为悠久的一族了。其家族成员众多,特色各异,虽然它们的音色 单纯,有些声音甚至不是乐音,但对于渲染乐曲气氛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通常打击乐器通过对 乐器的敲击、摩擦、摇晃来发出声音。

可不要认为打击乐器仅能起加强乐曲力度、提示音乐节奏的作用, 事实上,有相当多的打击乐器能作为旋律乐器使用呢!

现代管弦乐队里增加了很多非洲、亚洲音乐里的 音色奇异的打击乐器,几乎无法完全罗列。

(1)有调打击乐器:[[定音鼓]](Timpani)、[[木琴]](Xylophone)、[[钢片琴]](Celesta)、管钟(TUBULAR BELLS)等;

(2)无调打击乐器:[[小鼓]](Snare Drum)、大鼓(Bass Drum)、三角铁(Triangle)、[[铃鼓]](Tambourine)、 [[响板]](Castanets)、[[砂槌]](Maracas)、钹(Cymbals)、锣(Gong)。

==儿童乐器==

===孩子音乐启蒙,选择哪种乐器最好===

1)对于孩子的启蒙音乐,就孩子的生理特征和认知特点而言,应优先选择键盘乐器,比如钢琴、电钢琴、[[电子琴]]等<ref>[http://k.sina.com.cn/article_6418735343_17e9620ef00100c1fp.html 孩子学什么乐器好,盘点4种热门乐器优缺点],新浪网,2018-06-11</ref>。其原因在于:

a.键盘乐器音准固定,有助于孩子形成正确的音准辨别力。

b.学习钢琴或电子琴是双目、双手的操作,这样有利于培养协调能力,可以开发两侧大脑的功能,特别是右脑;

c.不论选择什么乐器,最初都要注重视唱练耳,因为学习音乐不只是为了学会演奏、演唱,而是学会欣赏演奏和演唱。视唱练耳的最好工具就是钢琴等键盘乐器;

2)3岁以下的孩子,肺活量小,学习吹奏乐有困难,开始最好不要选择这类乐器;

3)尽量选择便于携带的轻型乐器,孩子可在各种场合表演。登台表演是许多父母和孩子的愿望,这种展示可以培养孩子的自信心与自豪感。

4)建议首先学习西洋乐器。[[西洋乐器]]用的是五线谱,可以与国际接轨,以后转学民族乐器识简谱就容易得多了。

==视频==

===<center>乐器相关视频</center>===

<center>中外乐器大乱斗,唢呐一出谁与争锋 </center>

<center>{{#iDisplay:z0600yle6rr|560|390|qq}}</center>

<center>又一个被中国乐器“气哭”的老外,琵琶一出立马懵了,全程看傻眼 </center>

<center>{{#iDisplay:j0913l2xuak|560|390|qq}}</center>

<center>彭丽媛向塔赠中国传统乐器 亲自弹奏古筝</center>

<center>{{#iDisplay:v00154ssbba|560|390|qq}}</center>

==参考文献==

[[Category:910 音樂總論]]
15,677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