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常璩

增加 333 位元組, 5 年前
無編輯摘要
{{Infobox person
| 姓名 = 常璩
| 圖像 = [[File:71cf3bc79f3df8dc6893bcd2ce11728b461028c2常璩.jpg|缩略图|center|[httpshttp://gss1pica.bdstaticnipic.com/9vo3dSag_xI4khGkpoWK1HF6hhy2007-12-27/baike/w%3D268%3Bg%3D0/sign=fa856b514c4a20a4311e3bc1a869ff1f/71cf3bc79f3df8dc6893bcd2ce11728b461028c220071227194825522_2.jpg 原图链接][http://www.nipic.com/show/1/76/d88172b4a4c41cb0.html 来自昵图网]]]
| 圖像說明 = 文人、历史学家
| 出生日期 = 约公元291年(西晋永平元年)
| 職業 = 文人、历史学家
| 知名原因 = 撰写《华阳国志》
| 知名作品 = 《 [[ 华阳国志 ]] 》</br>《蜀李书》。
}}
《[[华阳国志]]》全书共十二卷,是中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的一部地方志,为研究中国西南地区山川、历史、人物、民俗的重要史料。
== 人物生平 ==
'''早年经历'''
[[李期]]、李寿在位时,常璩为史官。 <ref>[[:s:《刻华阳国志序》|张佳胤《《刻华阳国志序》:璩字道将,本江原望族,仕为散骑常侍。丁时衰乱,艰难故都。诱势归王,卒违忠告。爰惧文献湮弃,劝戒亡经,取从祖常泰恭所为《梁益篇》、《蜀后志》、《后贤传》三书,综揽未备,发愤兴文。又取陈承祚《蜀书》、《耆旧传》,杜敬修《蜀后志》,参以祝元灵、陈申伯《续耆旧》,黄容《梁州巴纪》,并《南裔志》,征所耳目,辨方核实,起自上世,终于永和,表着成败,弘铺传赞,凡十二卷,号曰《华阳国记》,心亦勤矣。]]</ref> <ref>[[:s:《异同记》|孙盛《《异同记》:瞻、厥等以维好战无功, 国内疲弊, 宜表后主, 召还为益州刺史, 夺其兵权; 蜀长老犹有瞻表 以阎宇代维故事。晋永和三年, 蜀史常璩说长老云:‘陈 寿尝为瞻吏, 为瞻所辱, 故因此事归恶黄皓, 而云瞻不能匡矫也。]]</ref> <ref>《[[华阳国志校补图注·前言(一)常璩身世与其撰述动机]]》:逮李期、李寿之世,璩仍为史官。曾依李雄时图籍版档,撰《梁益宁三州地志》及《蜀汉书》。李寿与江左绝,而颇交通北方,璩书缘是最先流传黄河流域。李势时,璩官散骑常侍,素服巴西龚壮言论,倾心江左。</ref>
 
 
此后,常璩又撰写《蜀汉书》。李寿与东晋断绝外交,而结好于北方,采录《蜀汉书》并将其送给后赵皇帝[[石虎]],所以北方的文人最先传钞,因此最先流传于北方黄河流域。 <ref>《[[华阳国志校补图注·前言(一)常璩身世与其撰述动机]]》:逮李期、李寿之世,璩仍为史官。曾依李雄时图籍版档,撰《梁益宁三州地志》及《蜀汉书》。李寿与江左绝,而颇交通北方,璩书缘是最先流传黄河流域。李势时,璩官散骑常侍,素服巴西龚壮言论,倾心江左。</ref>
《[[华阳国志]]》赞誉了中国西南地区文化悠远,记载描述了诸多中国西南的历史人物,以此抗衡中原、扬越,反抗东晋士族对蜀人的轻藐。因为资料新颖可靠,叙述有条理,文词典雅、庄严,符合古代士流的爱好,所以能够流行,成为千百年来地方志著作的取作准则,一部影响深远的史学巨著。 <ref>《[[华阳国志校补图注·前言(一)常璩身世与其撰述动机]]》:江左重中原故族,轻蜀人,璩时已老,常怀亢愤,遂不复仕进,裒削旧作,改写成为《华阳国志》。其主旨在于夸诩巴蜀 文化悠远,记述其历史人物,以颉颃中原,压倒扬越, 以反抗江左士流之诮藐。因资料新颖,叙述有法,文词亦复典雅、庄严,符合封建士流志尚,故能及时流行, 为千六百年来地方史志所取则。</ref>
[[File:32fa828ba61ea8d386a8754d940a304e241f58f4.jpg|缩略图|左|center|[https://gss3.bdstatic.com/-Po3dSag_xI4khGkpoWK1HF6hhy/baike/s%3D220/sign=2f5002a82c2eb938e86d7df0e56385fe/32fa828ba61ea8d386a8754d940a304e241f58f4.jpg 原图链接]]]
== 主要成就 ==
常璩撰写的《华阳国志》是一部有影响的历史、地理著作,《 四库全书》入史部载记类,近人则往往将其划入地方志中,并被誉为我国现存最早的方志之一。 <ref>[[:s:华阳国志校补图注·出版说明|任乃强《华阳国志校补图注·出版说明》]]上海古籍出版社(第一版)</ref>
[[File:32fa828ba61ea8d386a8754d940a304e241f58f4.jpg|缩略图|左|center|[https://gss3.bdstatic.com/-Po3dSag_xI4khGkpoWK1HF6hhy/baike/s%3D220/sign=2f5002a82c2eb938e86d7df0e56385fe/32fa828ba61ea8d386a8754d940a304e241f58f4.jpg 原图链接]]]
该书资料丰富,取材广泛,引据于[[司马相如]]、严君平、扬雄、[[谯周]]、[[习凿齿]]、王隐、虞预、[[干宝]]等人的作品,内用丰富且简明扼要,对于古代史料,能批判吸收,而非一味盲从滥用。草创始就,即倍受重视。书成之后,就被世人广泛传钞,流行南北。[[范晔]]着《后汉书》,[[裴松之]]注《三国志》,曾大量采取其文,后来[[崔鸿]]着《十六国春秋》、[[郦道元]]注《水经》、[[刘昭]]注《后汉志》,凡涉及西南史地者,亦无不尽量吸收《华阳国志》的成果。 从《隋书·经籍志》开始,历代书志均加着录。 <ref>[[:s:华阳国志校补图注·出版说明|任乃强《华阳国志校补图注·出版说明》]]上海古籍出版社(第一版)</ref>
<ref>《[[华阳国志校补图注·前言(三)原着之优缺点]]》:按其《自序》所举,获见司马相如、严君平、扬雄、阳城衡、郑仅、尹贡、谯周、任熙八家《蜀本纪》,旁所引据复有何英、杨终、赵宁、王崇、陈术、祝龟、习凿齿、王隐、虞预、干宝之书,多有永和时已经散佚者。在未有印刷术时,学者依于纨素,千里访购,累年不能必得。璩乃独拥一方之盛,博取约用,精练再三,故能一度书成,辄被传钞,流行南北,如有□翼,“洛阳纸贵”,未为多让。此其凭藉丰厚,取用鸿博,亦如《三都赋》之见重于时者二。</ref> <ref>《[[华阳国志校补图注·前言(三)原着之优缺点]]》:对于古代史料,颇能批判吸收,而非一味盲从滥用。</ref>
《[[华阳国志]]》与[[儒家]]主张契合,其思想不乏进步性,表达了对贪污之揭发指责,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对被压迫的少数民族的公道主张之表扬,与夫崇俭德,尚勤劳,奖信义,鄙自私等思想观念,被后人肯定。常璩此书,同时也为为中国西南地区与中原的思想、文化交流融合作出巨大贡献。 <ref>《[[华阳国志校补图注·前言(三)原着之优缺点]]》:常璩长育于封建时代,其思想固不可以现代水平责之。若仅就社会发展阶段而论,则当时之封建制度,究不失为比较进步之社会制度。而璩又为其中倾向于改革之人物,故其着述中往往表现出一定的进步性。例如,对贪污之揭发指责,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对被压迫的少数民族的公道主张之表扬,与夫崇俭德,尚勤劳,奖信义,鄙自私等,书中多有突出之叙述。又屡表彰出自寒微之人物,与捍卫群体利益的功勋。</ref> <ref>《[[华阳国志校补图注·前言(三)原着之优缺点]]》:常璩此书,纯用中原文化之精神,驰骛于地方一隅之掌故,通其痞隔,畅其流灌,使中土不复以蜀士见轻,而蜀人亦不复以中土为远。唐宋以降,蜀与中原融为一体,此书盖有力焉。此就掌握地方特殊性与全国一致性相结合言,常氏实开其先河者四。</ref>
== 个人作品 编辑 ==
{| class="wikitable"
|-
'''华阳国志'''
[[File:华阳国志.jpg|缩略图|右|center|350px|[http://image31.bookschina.com/2016/tuangou/3725_20160608044023.jpg 原图链接] [http://tuan.bookschina.com/Tuan/3725 来自中国图书网]]]
《华阳国志》为常璩代表作。《华阳国志》凡十二卷,约分为三个部分:第一至四卷,述梁、益、宁三州地理与其古史;第五至九卷,记述公孙述以来的割据蜀地者始末;第十、十一两卷,标榜蜀地的人物,最后以《自序》为一卷,又辑附三州人物目录。全书共约九万字,在当时,可谓地方史一鸿篇巨制。 <ref>《[[华阳国志校补图注·前言(一)常璩身世与其撰述动机]]》:其书凡十二卷,约分三部:第一至四卷,述梁、益、宁三州地理与其古史;第五至九卷,志公孙述以来割据蜀地者始末;第十、十一两卷,标榜蜀中人物,殿以《自序》一卷,又辑附三州人物目录。全书共约九万字,在绢素时代,为地方史一鸿篇钜制矣。</ref>
[[崔鸿]]:“少好学。” <ref>[[:s:十六国春秋|崔鸿《十六国春秋》]]</ref>
 
[[房玄龄]]:“蜀之良也。” <ref>[[:s:晋书|房玄龄等《晋书》]]</ref>
 
[[刘知己]]:“郡书者,矜其乡贤,美其邦族,施于本国,颇得流行,置于地方,罕闻爱异。其有如常璩之详审,刘昞之该博,而能传诸不朽、见美来裔者,盖无几焉。” <ref>[[:s:史通・ 杂述篇|刘知己《史通・ 杂述篇》]]</ref>
 
[[张佳胤]]:“征所耳目,辨方核实,起自上世,终于永和,表着成败,弘铺传赞,凡十二卷,号曰《华阳国记》,心亦勤矣。” <ref>[[:s:刻华阳国志序|张佳胤《刻华阳国志序》]]</ref>
 
[[张四维]]:晋常璩《华阳国志》十二卷,所言梁益之故详矣。观其考贯方舆,章显材哲,足以剖析疑诬,翼赞人伦,有味乎其言之也。 <ref>[[:s:华阳国志序|张四维《华阳国志序》]]</ref>
== 争议 ==
《隋书·经籍志》又在《华阳国志》下附有“梁有《蜀平记》十卷,《蜀汉伪官故事》一卷,亡”等字。 <ref>《[[隋书·经籍志·史·霸史]]》:《汉之书》十卷,常璩撰。《华阳国志》十二卷常璩撰。梁有《平蜀记》十卷,《蜀汉伪官故事》一卷,亡。</ref> 史学家[[任乃强]]认为《蜀平记》和《蜀汉伪官故事》为[[萧方等]]与其幕僚、宾客所撰,记载成汉政权的事,作者并非常璩。《隋书》原意不是说二书作者是常璩,而是其内容大多出于常璩的《蜀汉书》,故附在该篇目下。 <ref>《[[华阳国志校补图注·前言(二)原着撰述过程与资料依据]]》:《隋书·经籍志》《华阳国志》下,又有“梁有《蜀平记》十卷,《蜀汉伪官故事》一卷,亡”等字,谓梁世子萧方等与其幕客撰此二书,记李氏事,当入霸史,非谓常璩所撰。惟其文实多出于常氏《蜀汉书》,故附着之耳。</ref>[[File:常璩2.jpg|缩略图|右|center|350px|[http://pic40.huitu.com/res/20151109/25293_20151109092555660500_1.jpg 原图链接] [http://www.huitu.com/photo/show/20151109/092555660500.html 来自汇图网]]]
== 争议编辑 == 《隋书·经籍志》又在《华阳国志》下附有“梁有《蜀平记》十卷,《蜀汉伪官故事》一卷,亡”等字。 <ref>《[[隋书·经籍志·史·霸史]]》:《汉之书》十卷,常璩撰。《华阳国志》十二卷常璩撰。梁有《平蜀记》十卷,《蜀汉伪官故事》一卷,亡。</ref> 史学家[[任乃强]]认为《蜀平记》和《蜀汉伪官故事》为[[萧方等]]与其幕僚、宾客所撰,记载成汉政权的事,作者并非常璩。《隋书》原意不是说二书作者是常璩,而是其内容大多出于常璩的《蜀汉书》,故附在该篇目下。 <ref>《[[华阳国志校补图注·前言(二)原着撰述过程与资料依据]]》:《隋书·经籍志》《华阳国志》下,又有“梁有《蜀平记》十卷,《蜀汉伪官故事》一卷,亡”等字,谓梁世子萧方等与其幕客撰此二书,记李氏事,当入霸史,非谓常璩所撰。惟其文实多出于常氏《蜀汉书》,故附着之耳。</ref> == 史书记载 编辑 ==
《晋书·卷九十八·恒温传》 <ref>[http://www.guoxue.com/shibu/24shi/jinshu/jinshu_098.htm 晋书.列传第六十八], 国学网, </ref>
== 后世纪念 编辑==
四川 [[ 崇州市 ]] 为纪念常璩而专建一座 [[ 华阳国志馆 ]]
== 参考资料 ==
3,114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