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628
次編輯
變更
陳新安
,無編輯摘要
</div>
<div style="margin-bottom:10px;">
<p style="text-indent: 30px; line-height:30px">[[陳新安]](生1911年1月25日-1988年歿), 原姓楊,日名大波咸矩,生於[[日治台灣]][[阿緱廳]]蕃薯藔支廳(今[[高雄市]][[旗山地區]]) 人,原姓楊,日名大波咸矩 ,[[政治人物]],[[中國國民黨]]籍,曾任[[高雄縣 ]] 縣長]] 、[[高雄市 ]] 政府]] 主任秘書、聯和建築公司副總經理、[[內政部]]總務司司長。為高雄縣地方派系[[白派]]的創始者。</p>
</div>
==家族==
<div style="margin-bottom:20px; margin-top:20px;">
<p style="text-indent: 30px; line-height:30px"> [[ 陳新安 ]] 的祖父 [[ 陳波 ]] ,在 [[ 蕃薯藔 ]] (今旗山)經營 [[ 泉順號 ]] ,販售布匹等商品,家境殷實,為當地的大[[ 地主]] 。因膝下無子, 收養了[[ 陳波 分別[[收養]] 了、[[陳順和]](1876年12月10日-1936年8月31日)與[[陳順源]]二子。 [[ 陳波 ]] 在29歲過世,家庭由其妻 [[ 吳鸞 ]] 維持。 [[ 陳順和 ]] 與 [[ 陳順源 ]] 兩兄弟,雖然沒有血緣關係,但兄弟之間的深厚感情受到地方人士的 讚譽。</p><p style="text-indent: 30px; line-height:30px"> [[ 陳新安 ]] 的伯父[[陳順和]]承繼了家業,在1907年被[[臺灣總督府]]選拔為[[蕃薯藔廳]] [[ 蕃薯藔 ]] 區蕃薯藔庄的庄長。1920年, [[ 台灣 ]] 島行政區域 重劃, [[ 陳順和 ]] 擔任[[高雄州]][[旗山郡]][[旗山街]]首任街長。1928年(昭和3年), [[ 陳順和 ]] 與地方人士合股,共同創立旗山製冰公司。</p><p style="text-indent: 30px; line-height:30px"> [[ 陳順源 ]] 是 [[ 陳新安 ]] 的養父,本姓蕭。7歲時因生父染病無力撫養家庭,由 [[ 陳波 ]] 收養為子,改姓陳;其生父在不久後也因病過世。 [[ 陳波 ]] 夫妻很疼愛 [[ 陳順源 ]] ,童年時將他送至[[私塾]]學習[[漢文]]。成年後, [[ 陳順源 ]] 曾在 [[ 台灣商工銀行 ]] ([[第一商業銀行]]前身)番薯寮支店擔任書記。1927年(昭和2年), [[ 陳順源 ]] 離開台灣商工銀行,在旗山創 業,成立真文活版印刷所。</p>
<p style="text-indent: 30px; line-height:30px">在[[皇民化運動]]期間,陳家曾改日本姓「大波」。</p>
</div>
==早年==
<div style="margin-bottom:20px; margin-top:20px;">
<p style="text-indent: 30px; line-height:30px">[[陳新安]]生父[[楊標]],生母[[黃卜]]。 [[ 陳新安 ]] 原名[[楊新安]],在家中排行第三。 [[ 陳新安 ]] 出生不久,生母過世,家庭無力撫養;祖母將他抱給姑母楊意( [[陳順源]]之妻),交給 [[ 陳順源 ]] 家[[ 收養]] ,因此改姓陳,成為陳家次子。在陳家, [[ 陳新安 ]] 的兄長為[[陳芳洲]]。</p><p style="text-indent: 30px; line-height:30px"> [[ 陳順源 ]] 夫妻很重視 [[ 陳新安 ]] 的教育,極力栽培其成人。在[[臺灣總督府臺北高等學校]]畢業後, [[ 陳新安 ]] 赴日本本土唸書,畢業於[[京都大學]] 法學部法律系。[[二次大戰]]期間,[[王芃生]]主持、直屬[[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的情報組織[[國際問題研究所]]接觸了許多台籍人士,為[[國民政府]]提供日本的情報,也包含了 [[ 陳新安 ]] 。</p>
</div>
==從政時期==
<div style="margin-bottom:20px; margin-top:20px;">
'''縣政府課長、旗山鎮長'''<br>
<p ul style="textline-indentheight: 30px; linemargin-left:20px; list-style-position:outside;"><li><b style="margin-heightright:30px10px; margin-5px;">1945年 </b> ,[[日本投降]]結束第二次世界大戰,[[國民政府接收台灣]],由[[謝東閔]]負責接管[[高雄州]]。 [[ 陳新安 ]] 受到 [[ 謝東閔 ]] 的重用,任 [[ 高雄縣政 ]] 府戶政課課長,後出任官派旗山鎮鎮長。</pli><p li><b style="textmargin-indentright: 30px10px; linemargin-height:30px5px;">1951年 </b> , [[ 台灣 ]] 實施[[地方自治]],第五屆(第一屆民選) [[ 高雄縣 ]] 縣長進行民選。[[ 首次選舉]] 中,[[陳新安]]與[[洪榮華]]、[[吳崇雄]]、[[余登發]]競選;其中,[[洪榮華]] 華 為 [[ 中國國民黨 ]] 提名,其他三人則以[[無黨籍]]身份或自行參選。在首輪投票中,[[陳新安]]獲得最高票,但因四人均未獲過半票數,必須進行第二次投票。在第二輪投票中, [[ 洪榮華 ]] 勝選,就任 [[ 高雄縣 ]] 首屆民選縣長。在該次選舉中,[[洪榮華]]的人馬形成了「紅派」, [[ 陳新安 ]] 的人馬形成「白派」,兩者成為 [[ 高雄縣 ]] 的主要地方派系。陳新安於選後調至[[臺灣省政府農林廳]]任專員。</li></ul> <p style="text-indent: 30px; line-height:30px"></p>
'''高雄縣長'''<br>
<p style="text-indent: 30px; line-height:30px">在 [[ 中國國民黨 ]] 的地方派系輪流執政的「雙派系主義」策略下,1954年,[[第二屆高雄縣長選舉]], [[ 陳新安 ]] 獲得 [[ 中國國民黨 ]] 提名,由於 [[ 國民黨 ]] 事先運作 [[ 洪榮華 ]] 退出選舉,加上舊識 [[ 余登發 ]] 的禮讓, [[ 陳新安 ]] 在[[同額競選]]情況下當選第六屆高雄縣長,於6月上任。 [[ 陳新安 ]] 於縣長任內,多次跋山涉水進入山地鄉鎮,訪視[[原住民]]實情,如[[小林村]]滴水橋損害、五甲埔[[ 水利工程]] 。1954年於[[多納鄉]]多納村興建現代化山地房屋;同年10月,連結[[臺南縣]]與高雄縣的[[南雄大橋]]竣工通車。1955年,[[中國人民解放軍]]攻下[[浙江省]][[一江山島]], [[ 中華民國 ]] 政府[[ 撤離大陳島的居民]] ; [[ 陳新安 ]] 率官員至[[ 橋頭車站]] 迎接一批[[ 大陳人]] 落腳 [[ 高雄 ]] ,並安排他們在 [[ 臺灣[[ ]] 漁場]] 謀生。1956年完成 [[ 岡山 ]] 田寮路崇德大橋,打通高139線,聯絡田寮與省公路。1957年1月,草潭埤水利第三期工程竣工;同年, [[ 陳新安 ]] 未競選連任,支持黨外[[ 黨外余登]] 余登 發與 [[ 中國國民黨 ]] 提名的 [[ 陳皆興 ]] 競爭,縣長由 [[ 陳皆興 ]] 接任。
</p>
'''省糧食局所長及高市府主秘'''<br>
<p style="text-indent: 30px; line-height:30px"> [[ 陳新安 ]] 卸任 [[ 高雄縣 ]] 長後,1957年7月至1960年任[[臺灣省糧食局]] [[ 臺南 ]] 事務所所長。1960年, [[ 中國國民黨 ]] 提名紅派[[戴良慶]]競選第七屆 [[ 高雄縣 ]] 長, [[ 陳新安 ]] 支持 [[ 余登發 ]] 與戴競爭, [[ 余登發 ]] 勝選首度執政 [[ 高雄縣 ]] 政府,遂成黑派;同年,新任[[高雄市 ]] 市長]][[陳啟川]]啟用 [[ 陳新安 ]] 擔任 [[ 高雄市 ]] 政府主任秘書。</p>
'''經商與總務司長'''<br>
<p style="text-indent: 30px; line-height:30px">1962年, [[ 陳新安 ]] 經營新民益煤礦公司,自任董事長。1963年, [[ 陳新安 ]] 與 [[ 蘇鴻炎 ]] 合夥成立[[聯和建築公司]],任該公司副總經理。 [[ 陳新安 ]] 任職期間,聯和建築在[[臺北市]][[ 南京東 路]]133 路133 巷一帶興建了[[聯合新邨]],由[[沈祖海]]參予設計,樓高四層,前有庭院,為1960年代 [[ 臺北市 ]] 造型新穎且知名的高級公寓社區。1963年, [[ 陳新安 ]] 曾有意參選第八屆高雄縣長,向 [[ 國民黨 ]][[ 高雄縣 ]] 黨部領表;但 [[ 國民黨 ]] 提名紅派 [[ 戴良慶 ]] ,陳未獲提名。1966年, [[ 陳新安 ]] 獲得提拔,辭去聯和建築總經理,出任內政部總務司司長。</p>
'''晚年'''<br>
<p style="text-indent: 30px; line-height:30px">1967年, [[ 中國國民黨 ]] 在[[ 派系替代]] 的策略下,提名白派的[[林淵源]]競選第九屆高雄縣長;白派於該年獲得黑派支持,與違紀參選的紅派競爭獲勝。 [[ 陳新安 ]] 在輔選 [[ 林淵源 ]] 當選之後,將白派事務全權交由林處理。 [[ 林淵源 ]] 就任高雄縣長後於1972年連任,成為白派第二代掌門人; [[ 陳新安 ]] 則淡出 [[ 高雄 ]] 政界,遷居 [[ 臺北 ]] 專心養病。之後 [[ 林淵源 ]] 再將白派事務傳承給[[王金平]]。</p><p style="text-indent: 30px; line-height:30px"> [[ 陳新安 ]] 晚年罹患皮膚硬化症,放下工作積極養病,其子[[陳建仁]]稱 [[ 陳新安 ]] 是臺灣存活最久的[[ 多發性硬化症]] 案例。</p><p style="text-indent: 30px; line-height:30px">1988年, [[ 陳新安 ]] 過世, [[ 余登發 ]] 親寫[[ 祭文]] 悼念,邊念邊泣。</p>
</div>
==家庭==
<div style="margin-bottom:20px; margin-top:20px;">
<p style="text-indent: 30px; line-height:30px"> [[ 陳新安 ]] 與其妻 [[ 陳魏蓮芷 ]] 育有子女八人。其子[[陳建仁]]、 [[ 陳建德 ]] 皆是[[中央研究院院士]],其中 [[ 陳建仁 ]] 與[[蔡英文]]搭檔當選為中華民國第 十四任正副總統。</p>
</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