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579
次編輯
變更
聊斋志异·汤公
,创建页面,内容为“ 缩略图|[https://baike.baidu.com/tashuo/browse/content?id=7e75610cf5231501674e0dc7 聊斋志异] '''聊斋志异·汤公'''出自《聊…”
[[File:聊斋志异3.jpg|缩略图|[https://baike.baidu.com/tashuo/browse/content?id=7e75610cf5231501674e0dc7 聊斋志异]]]
'''聊斋志异·汤公'''出自《聊斋志异》,简称《聊斋》,俗名《[[鬼狐传]]》,是中国清代著名小说家蒲松龄创作的[[短篇小说集]]。全书共有短篇小说491篇。[[题材广泛]],[[内容丰富]],艺术成就很高。作品成功地塑造了众多的艺术典型,人物形象鲜明生动,故事情节曲折离奇,结构布局严谨巧妙,文笔简练,描写细腻,堪称中国古典文言短篇小说之巅峰。聊斋,是蒲松龄的书屋名;志异,有记录[[奇异事件]]的意思。 <ref>[https://www.xyyuedu.com/gdmz/lzzy/ 轩宇阅读网]</ref>
[[File:聊斋志异1135.jpg|缩略图|[https://www.acfun.cn/a/ac3985733 聊斋志异]]]
==原文==
汤公名聘,辛丑进士。抱病弥留。忽觉下部热气,渐升而上:至 股,则足死;至腹,则股又死;至心,心之死最难。凡自童稚以及琐屑久忘 之事,都随心血来,一一潮过。如一善,则心中清净宁帖;一恶,则 懊憹烦燥,似油沸鼎中,其难堪之状,口不能肖似之。犹忆七八岁时,曾探 雀雏而毙之,只此一事,心头热血潮涌,食顷方过。宜待平生所为,一一潮 尽,乃觉热气缕缕然,穿喉入脑,自顶颠出,[[腾上如炊]],逾数十刻期,魂 乃离窍,忘躯壳矣。
[[File:聊斋志异1136.jpg|缩略图|[http://baijiahao.baidu.com/s?id=1662486228731515364&wfr=spider&for=pc 聊斋志异]]]
而渺渺无归,漂泊郊路间。一巨人来,高几盈寻,掇拾之,纳诸 袖中。入袖,则叠肩压股,其人甚伙,薅脑闷气,殆不可过。公顿思惟 佛能解厄,因宣佛号,才三四声,飘堕袖外。巨人复纳之。三纳三堕, 巨人乃去之。公独立徨,未知何往之善。忆佛在西土,乃遂西。无何,见路 侧一僧趺坐,趋拜问途。僧曰:“凡士子生死录,文昌及孔圣司之,必两处销名,乃可他适。”公问其居,僧示以途,奔赴。
[[File:聊斋志异1137.jpg|缩略图|[https://www.51wendang.com/doc/eaa51c9c77cc3815fd4ef546 聊斋志异]]]
无几,至圣庙,见宣圣南面坐。拜祷如前。宣圣言:“名籍之落, 仍得帝君。”因指以路。公又趋之。见一殿阁,如王者居。俯身入,果有神 人,如世所传帝君像。伏祝之。帝君检名曰:“汝心诚正,宜复有生理。但 皮囊腐矣,非菩萨莫能为力。”因指示令急往。公从其教。俄见茂 林修竹,殿宇华好。入,见螺髻庄严,金容满月;瓶浸杨柳,翠碧 垂烟。公肃然稽首,拜述帝君言。菩萨难之。公哀祷不已。旁有尊者白言:“菩萨施大法力,撮土可以为肉,折柳可以为骨。”菩萨即如所请,手断柳 枝,倾瓶中水,合净土为泥,拍附公体。使童子携送灵所,推而合之。棺中 呻动,霍然病已。家人骇然集,扶而出之,计气绝已断七矣。
==翻译==
汤聘是辛丑年的进士。他生病快要死去的时候,忽然觉得下部有一股热气,渐渐向上升,到了腿部,脚就死去,没有了知觉;到了肚子,腿就死了;到了心部,心最难死。这时,汤公觉得凡是小时候的一些事情和早已经忘了的琐事,现在都潮水般在心头一一浮现。如果是一件好事,心中就觉得清静;如果是做了一件坏事,心中就觉得懊恼烦躁,像油烧开了锅,难受得无法形容。还回忆起七八岁时,曾因掏鸟窝而打死过小麻雀,这件事使他心头热血翻滚,一顿饭的工夫才过去。这样直到把平生所作所为翻腾完了,才觉得那股热气一缕一缕穿过喉咙进入脑子,自头顶穿出,腾空而起,像炊烟一般袅袅升向天空。过了几个时辰,魂才脱离躯体而去,自己忘了自己的身子,只感到渺渺茫茫无有归宿,一直飘到郊外的路上。忽然来了一个巨人,高几十丈,低头把他拾起来,放进了袖筒里。汤公进了袖筒,直觉里边人挤人,烦热闷气,难受极了。忽然他想起佛能解除危难,便在袖里呼叫佛号,才叫了三四声,一下就飘出袖外。巨人就又把他拾进袖里。如此拾了三次,巨人便不再拾他了。
汤公独自一人彷徨路边,一时不知向哪里去。又一想,佛在西天,还是向西吧!走了不多时,见路边有一个和尚坐在那里,便向前施礼问路。和尚对他说:“凡是文官的生死册,都由文昌、孔圣人管着,你必须到两处销了名,才能到别处去。”汤公又问他们的住处,和尚指了路,汤公就顺路走去。
不一会儿走到圣庙,见孔圣人朝南坐着,汤公赶快上前跪拜,说明来意。孔圣人说:“你要销名,还得去找帝君。”告诉他去路。汤公就又走。见前面有一宫殿,像是君王住的地方,便俯下身子进去。宫殿上坐着一个神人,像世上传说的帝君模样。汤公向前跪下祈祷。帝君详细查看名册,对汤公说:“你有一颗诚恳正直的心,还可以再活几年。但你尸骨已经腐烂,找菩萨才能使你还魂。”于是叫他赶快去找菩萨。
汤公又按帝君指的路往前走。走到一个地方,见有茂盛的树林,碧绿的修竹,华丽的殿堂。汤公走进大殿,但见正面坐着菩萨,高髻端庄,金光满面。玉瓶里插着杨柳枝。依依低垂,葱翠如烟。汤公肃然叩头,禀告帝君之意。菩萨听了,面带难色。汤公又不断叩头,苦苦哀求。菩萨旁边一位尊者建议说:“请菩萨施大法力,撮土作肉,折柳为骨。”菩萨同意,随即折了一柳枝,又从瓶中倒出一点净水,用净水和成泥,把泥拍附在汤公身上,令仙童把他送回,推着与他的尸体合为一体。于是就听到汤公的棺材中有呻吟声,家人惊讶地聚过来,把汤公搀扶出来,他病已痊愈。计算了一下时间,汤公死去已经七天了。
==注释==
(1)汤公名聘:光绪九年《溧水县志》九:汤聘,祖籍江宁县,隶籍溧水 县人。顺治十四年丁酉举人,十八年辛丑进士,曾官平山县知县。冯镇峦评 此篇谓:汤聘死而复生,系顺治十一年甲午就试省城时事,其获观音救助则 因“见色不淫”。(所据《丹桂籍注》当系登科记之类科第名录,今未寓目。) 而首句下冯评又云:“汤公字稼堂,仁和人”,则显指中乾隆元年恩科,仁 和籍,官至湖北巡抚之别一汤聘,为蒲松龄所未及知闻者。冯氏于两处评语 内偶将二人混为一人,易致读者误会,故附辨之。
(2)弥留:病重将死。
(3)琐屑:琐细。
(4)宁帖:宁静安适。
(5)懊憹(nāo 孬):烦闷,郁闷。
(6)数十刻期:过了几十刻的时间。刻是古代刻在铜漏上的计时单位,一 昼夜共一百刻。
(7)离窍:犹言离体。
(8)渺渺无归:神魂远驰,无所归托。渺渺,远貌。《管子•内业》:“渺 渺乎如穷无极。”
(9)寻:古代长度单位。《诗•鲁颂•闷宫》:“是断是度,是寻是尺。” 注:“八尺曰寻。”
(10)薅(hāo 蒿)恼:烦恼,不快。
(11)宣佛号:高诵佛的名号,如“阿弥陀佛”之类。
(12)文昌:文昌帝君,道教尊为主宰功名、禄位之神。按:文昌,本星 名,亦称文曲星、文星,古代星相家认为它是吉星,主大贵。宋、元道士假 托梓潼神降生,作《清河内传》,称玉皇大帝命他掌管文昌府和人间禄籍。 元仁宗延三年(1316)加封为“辅元开化文昌司禄宏仁帝君”,遂将梓潼神 与文昌星合二为一:成为主宰天下文教之神。
(13)宣圣:孔子。孔子自汉以来被历代封建王朝尊奉为圣人。宣,是他 的谥;汉平帝元始元年追谥孔子为褒成宣尼公,后代又曾被谥为宣父、文宣 王等。
(14)皮囊:相对于灵魂而言,指躯体。
(15)菩萨:此指观世音菩萨。
(16)螺髻:盘成螺旋状的高髻。
(17)金容满月:形容菩萨面容丰满而有光彩。梁简文帝《惟卫佛像铭》:“灼灼金容,巍巍满月。”
(18)尊者:梵文“阿梨耶”的意译,也译“圣者”,指德、智兼备的僧 人。
(19)霍然病已:《文选》枚乘《七发》:“然汗出,霍然病已。”李善 注:“霍,疾貌。”
(20)断七:旧时人死后,满七七四十九天,招僧道诵经,称断七。一“七” 为七天。<ref>[http://www.wywzj.cn/liaozhai/1739.html 文言文之家]</ref>
==作者简介==
蒲松龄(1640~1715)清代小说家,字留仙,一字剑臣,号柳泉居士,淄川(今山东淄博)人。出身于一个逐渐败落的地主家庭,书香世家,但功名不显。父蒲弃学经商,然广读经史,学识渊博。
蒲松龄19岁时,以县、府、道三个第一考取秀才,颇有文名,但以后屡试不中。20岁时,与同乡学友王鹿瞻、李希梅、张笃庆等人结“[[郢中诗社]]”。后家贫,应邀到李希梅家读书。31~32岁时,应同邑进士新任[[宝应知县]]、好友孙蕙邀请,到江苏扬州府宝应县做幕宾。这是他一生中唯一的一次离乡南游,对其创作具有重要意义。南方的[[自然山水]]、[[风俗民情]]、[[官场的腐败]]、人民的痛苦,他都深有体验。还结交了一些南方下层歌女。北归后,以到缙绅家设馆为生,主人家藏书丰富,使他得以广泛涉猎。71岁撤帐归家,过了一段饮酒作诗、闲暇自娱的生活。一生热衷科举,却不得志,72岁时才补了一个岁贡生,因此对科举制度的不合理深有体验。
加之自幼喜欢民间文学,广泛搜集[[精怪鬼魅]]的[[奇闻异事]],吸取创作营养,熔铸进自己的生活体验,创作出杰出的文言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以花妖狐魅的幻想故事,反映现实生活,寄托了作者的理想。除《聊斋志异》外,还有文集4卷,诗集6卷;杂著《省身语录》、《怀刑录》等多种;戏曲3种,通俗俚曲14种。今人搜集编定为《蒲松龄集》。<ref>[http://www.wywzj.cn/liaozhai/1624.html 文言文之家]</ref>
==参考资料=={{reflist}}
[[Category:840 中國文學別集]]
[[Category:847 清代別集]]
出自《聊斋志异》,简称《聊斋》,俗名《[[鬼狐传]]》,是中国清代著名小说家蒲松龄创作的[[短篇小说集]]。全书共有短篇小说491篇。[[题材广泛]],[[内容丰富]],艺术成就很高。作品成功地塑造了众多的艺术典型,人物形象鲜明生动,故事情节曲折离奇,结构布局严谨巧妙,文笔简练,描写细腻,堪称中国古典文言短篇小说之巅峰。聊斋,是蒲松龄的书屋名;志异,有记录奇异事件的意思。 <ref>[https://www.xyyuedu.com/gdmz/lzzy/ 轩宇阅读网]</ref>
==原文==
汤公名聘,辛丑进士。抱病弥留。忽觉下部热气,渐升而上:至 股,则足死;至腹,则股又死;至心,心之死最难。凡自童稚以及琐屑久忘 之事,都随心血来,一一潮过。如一善,则心中清净宁帖;一恶,则 懊憹烦燥,似油沸鼎中,其难堪之状,口不能肖似之。犹忆七八岁时,曾探 雀雏而毙之,只此一事,心头热血潮涌,食顷方过。宜待平生所为,一一潮 尽,乃觉热气缕缕然,穿喉入脑,自顶颠出,腾上如炊,逾数十刻期,魂 乃离窍,忘躯壳矣。
而渺渺无归,漂泊郊路间。一巨人来,高几盈寻,掇拾之,纳诸 袖中。入袖,则叠肩压股,其人甚伙,薅脑闷气,殆不可过。公顿思惟 佛能解厄,因宣佛号,才三四声,飘堕袖外。巨人复纳之。三纳三堕, 巨人乃去之。公独立徨,未知何往之善。忆佛在西土,乃遂西。无何,见路 侧一僧趺坐,趋拜问途。僧曰:“凡士子生死录,文昌及孔圣司之,必 两处销名,乃可他适。”公问其居,僧示以途,奔赴。
无几,至圣庙,见宣圣南面坐。拜祷如前。宣圣言:“名籍之落, 仍得帝君。”因指以路。公又趋之。见一殿阁,如王者居。俯身入,果有神 人,如世所传帝君像。伏祝之。帝君检名曰:“汝心诚正,宜复有生理。但 皮囊腐矣,非菩萨莫能为力。”因指示令急往。公从其教。俄见茂 林修竹,殿宇华好。入,见螺髻庄严,金容满月;瓶浸杨柳,翠碧 垂烟。公肃然稽首,拜述帝君言。菩萨难之。公哀祷不已。旁有尊者白言:“菩萨施大法力,撮土可以为肉,折柳可以为骨。”菩萨即如所请,手断柳 枝,倾瓶中水,合净土为泥,拍附公体。使童子携送灵所,推而合之。棺中 呻动,霍然病已。家人骇然集,扶而出之,计气绝已断七矣。
==翻译==
汤聘是辛丑年的进士。他生病快要死去的时候,忽然觉得下部有一股热气,渐渐向上升,到了腿部,脚就死去,没有了知觉;到了肚子,腿就死了;到了心部,心最难死。这时,汤公觉得凡是小时候的一些事情和早已经忘了的琐事,现在都潮水般在心头一一浮现。如果是一件好事,心中就觉得清静;如果是做了一件坏事,心中就觉得懊恼烦躁,像油烧开了锅,难受得无法形容。还回忆起七八岁时,曾因掏鸟窝而打死过小麻雀,这件事使他心头热血翻滚,一顿饭的工夫才过去。这样直到把平生所作所为翻腾完了,才觉得那股热气一缕一缕穿过喉咙进入脑子,自头顶穿出,腾空而起,像炊烟一般袅袅升向天空。过了几个时辰,魂才脱离躯体而去,自己忘了自己的身子,只感到渺渺茫茫无有归宿,一直飘到郊外的路上。忽然来了一个巨人,高几十丈,低头把他拾起来,放进了袖筒里。汤公进了袖筒,直觉里边人挤人,烦热闷气,难受极了。忽然他想起佛能解除危难,便在袖里呼叫佛号,才叫了三四声,一下就飘出袖外。巨人就又把他拾进袖里。如此拾了三次,巨人便不再拾他了。
汤公独自一人彷徨路边,一时不知向哪里去。又一想,佛在西天,还是向西吧!走了不多时,见路边有一个和尚坐在那里,便向前施礼问路。和尚对他说:“凡是文官的生死册,都由文昌、孔圣人管着,你必须到两处销了名,才能到别处去。”汤公又问他们的住处,和尚指了路,汤公就顺路走去。
不一会儿走到圣庙,见孔圣人朝南坐着,汤公赶快上前跪拜,说明来意。孔圣人说:“你要销名,还得去找帝君。”告诉他去路。汤公就又走。见前面有一宫殿,像是君王住的地方,便俯下身子进去。宫殿上坐着一个神人,像世上传说的帝君模样。汤公向前跪下祈祷。帝君详细查看名册,对汤公说:“你有一颗诚恳正直的心,还可以再活几年。但你尸骨已经腐烂,找菩萨才能使你还魂。”于是叫他赶快去找菩萨。
汤公又按帝君指的路往前走。走到一个地方,见有茂盛的树林,碧绿的修竹,华丽的殿堂。汤公走进大殿,但见正面坐着菩萨,高髻端庄,金光满面。玉瓶里插着杨柳枝。依依低垂,葱翠如烟。汤公肃然叩头,禀告帝君之意。菩萨听了,面带难色。汤公又不断叩头,苦苦哀求。菩萨旁边一位尊者建议说:“请菩萨施大法力,撮土作肉,折柳为骨。”菩萨同意,随即折了一柳枝,又从瓶中倒出一点净水,用净水和成泥,把泥拍附在汤公身上,令仙童把他送回,推着与他的尸体合为一体。于是就听到汤公的棺材中有呻吟声,家人惊讶地聚过来,把汤公搀扶出来,他病已痊愈。计算了一下时间,汤公死去已经七天了。
==注释==
(1)汤公名聘:光绪九年《溧水县志》九:汤聘,祖籍江宁县,隶籍溧水 县人。顺治十四年丁酉举人,十八年辛丑进士,曾官平山县知县。冯镇峦评 此篇谓:汤聘死而复生,系顺治十一年甲午就试省城时事,其获观音救助则 因“见色不淫”。(所据《丹桂籍注》当系登科记之类科第名录,今未寓目。) 而首句下冯评又云:“汤公字稼堂,仁和人”,则显指中乾隆元年恩科,仁 和籍,官至湖北巡抚之别一汤聘,为蒲松龄所未及知闻者。冯氏于两处评语 内偶将二人混为一人,易致读者误会,故附辨之。
(2)弥留:病重将死。
(3)琐屑:琐细。
(4)宁帖:宁静安适。
(5)懊憹(nāo 孬):烦闷,郁闷。
(6)数十刻期:过了几十刻的时间。刻是古代刻在铜漏上的计时单位,一 昼夜共一百刻。
(7)离窍:犹言离体。
(8)渺渺无归:神魂远驰,无所归托。渺渺,远貌。《管子•内业》:“渺 渺乎如穷无极。”
(9)寻:古代长度单位。《诗•鲁颂•闷宫》:“是断是度,是寻是尺。” 注:“八尺曰寻。”
(10)薅(hāo 蒿)恼:烦恼,不快。
(11)宣佛号:高诵佛的名号,如“阿弥陀佛”之类。
(12)文昌:文昌帝君,道教尊为主宰功名、禄位之神。按:文昌,本星 名,亦称文曲星、文星,古代星相家认为它是吉星,主大贵。宋、元道士假 托梓潼神降生,作《清河内传》,称玉皇大帝命他掌管文昌府和人间禄籍。 元仁宗延三年(1316)加封为“辅元开化文昌司禄宏仁帝君”,遂将梓潼神 与文昌星合二为一:成为主宰天下文教之神。
(13)宣圣:孔子。孔子自汉以来被历代封建王朝尊奉为圣人。宣,是他 的谥;汉平帝元始元年追谥孔子为褒成宣尼公,后代又曾被谥为宣父、文宣 王等。
(14)皮囊:相对于灵魂而言,指躯体。
(15)菩萨:此指观世音菩萨。
(16)螺髻:盘成螺旋状的高髻。
(17)金容满月:形容菩萨面容丰满而有光彩。梁简文帝《惟卫佛像铭》:“灼灼金容,巍巍满月。”
(18)尊者:梵文“阿梨耶”的意译,也译“圣者”,指德、智兼备的僧 人。
(19)霍然病已:《文选》枚乘《七发》:“然汗出,霍然病已。”李善 注:“霍,疾貌。”
(20)断七:旧时人死后,满七七四十九天,招僧道诵经,称断七。一“七” 为七天。<ref>[http://www.wywzj.cn/liaozhai/1739.html 文言文之家]</ref>
==作者简介==
蒲松龄(1640~1715)清代小说家,字留仙,一字剑臣,号柳泉居士,淄川(今山东淄博)人。出身于一个逐渐败落的地主家庭,书香世家,但功名不显。父蒲弃学经商,然广读经史,学识渊博。
蒲松龄19岁时,以县、府、道三个第一考取秀才,颇有文名,但以后屡试不中。20岁时,与同乡学友王鹿瞻、李希梅、张笃庆等人结“[[郢中诗社]]”。后家贫,应邀到李希梅家读书。31~32岁时,应同邑进士新任[[宝应知县]]、好友孙蕙邀请,到江苏扬州府宝应县做幕宾。这是他一生中唯一的一次离乡南游,对其创作具有重要意义。南方的[[自然山水]]、[[风俗民情]]、[[官场的腐败]]、人民的痛苦,他都深有体验。还结交了一些南方下层歌女。北归后,以到缙绅家设馆为生,主人家藏书丰富,使他得以广泛涉猎。71岁撤帐归家,过了一段饮酒作诗、闲暇自娱的生活。一生热衷科举,却不得志,72岁时才补了一个岁贡生,因此对科举制度的不合理深有体验。
加之自幼喜欢民间文学,广泛搜集[[精怪鬼魅]]的[[奇闻异事]],吸取创作营养,熔铸进自己的生活体验,创作出杰出的文言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以花妖狐魅的幻想故事,反映现实生活,寄托了作者的理想。除《聊斋志异》外,还有文集4卷,诗集6卷;杂著《省身语录》、《怀刑录》等多种;戏曲3种,通俗俚曲14种。今人搜集编定为《蒲松龄集》。<ref>[http://www.wywzj.cn/liaozhai/1624.html 文言文之家]</ref>
==参考资料=={{reflist}}
[[Category:840 中國文學別集]]
[[Category:847 清代別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