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中国福利会儿童艺术剧院

增加 259 位元組, 3 年前
無編輯摘要
剧院坚持宋庆龄于1947年 3月确定的“要给孩子们精神食粮,让他们看到未来”的办院方针,从成立到1984年第一季度的37年间,共演出大中小型剧目253个,演出场次6716场,[[观众]]达725万多人次,在儿童观众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解放前夕在上海的一些学校演出的《小马戏班》,控诉了旧社会对儿童身心的严重摧残,引起强烈反响。50~60年代演出的《枪》、《友情》、《小白兔》、《小足球队》、《毛主席的好战士──雷锋》等以生动的艺术形式对少年儿童进行了革命传统教育和道德教育。任德耀的优秀儿童剧《马兰花》的编演,使剧团赢得了国际声誉,[[苏联]]、日本等国都排演了此剧。80年代初,塑造宋庆龄形象的《宋庆龄和孩子们》、描绘古代少年外交家甘罗的《甘罗十二为使臣》、根据世界名著改编的《木偶奇遇记》,以及以环形舞台为表现形式的《大森林里的小故事》等,都在小观众的心目中留下难忘的印象。
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剧院为创建具有[[中国特色]]和中国气派的儿童戏剧 <ref>[https://www.sohu.com/a/258698229_660536 儿童戏剧表演,到底能给孩子带来什么?],搜狐,2018-10-10</ref> 事业作了认真的探索,艺术家们从生活出发,坚持在“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指导下的多种创作方法,追求剧场艺术的完整性和浓郁的儿童情趣,使观众领略到一种[[和谐]]的美感。剧院除在剧场演出外,还经常[[组织]]小型多样的剧目,到[[农村]]、学校演出,辅导少年宫和学校排演戏剧,扩大儿童戏剧艺术的影响。
剧院很重视专业人员的培养工作。早在1947年,儿童剧团就招收一批贫苦儿童,举办儿童戏剧训练班,培养自己的队伍。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又通过各种方式训练专业人员,先后举办过8期学馆,培养了不少儿童剧[[演员]]、演奏员、舞美[[设计]]人员。
为丰富上海广大少年儿童的生活,在上海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的支持与关心下,儿艺把儿童剧以广场剧的形式走进上海社区、郊县演出,每年演出50场,旨在提升市民的文化素质,培养更多的儿童戏剧[[观众]]。
2004、2005年,儿艺成功举办了上海国际儿童戏剧节,引进优秀的海内外儿童剧 <ref>[https://www.sohu.com/a/140721226_516608 涨姿势 | 你知道儿童剧的分类有哪些吗? ],搜狐,2017-05-15</ref> ,丰富少年儿童的暑期生活,搭建起国际儿童文化交流的平台。
上海儿童艺术剧院从2004年开始,积极筹备建筑起一座专演儿童剧的排演厅--马兰花排演厅。分为两个剧场:一个460座位的剧场,还有一个120座位的亲子[[空间]]。排演厅以"周周演"的形式在双休日上演戏剧,它旁边的青翠草坪可提供举行各类亲子活动。"要看儿童剧,就到马兰花。"这将成为上海儿童文化的一种新型的休闲娱乐方式。
723,471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