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黑水

增加 2,355 位元組, 3 年前
無編輯摘要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FFB6C1" align= center| '''<big>黑水</big> '''
|-
| [[File:黑水1.jpg|300px|缩略图|居中|[http://www.abatour.com/upfiles/2017-10-20/49b6f5040df747cda46e55ead9caec640.jpg 原图链接][https://pic.sogou.com/pics?p=77040501&query=%E9%BB%91%E6%B0%B4%E5%8E%BF来自搜狗网的图片]]]
| align= light|
|}
黑水县编辑词条  ''' 黑水县 ''' 隶属 [[ 四川省 ]][[ 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 ]] ,地处青藏高原东部, 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中部,北与松潘相接,东西与红原、茂县相邻,南和西南与理县、马尔康相连  <ref>[https://www.sogou.com/tx?query=%E9%BB%91%E6%B0%B4%E5%8E%BF%E9%9A%B6%E5%B1%9E%E5%9B%9B%E5%B7%9D%E7%9C%81%E9%98%BF%E5%9D%9D%E8%97%8F%E6%97%8F%E7%BE%8C%E6%97%8F%E8%87%AA%E6%B2%BB%E5%B7%9E%EF%BC%8C%E5%9C%B0%E5%A4%84%E9%9D%92%E8%97%8F%E9%AB%98%E5%8E%9F%E4%B8%9C%E9%83%A8%EF%BC%8C%20%E9%98%BF%E5%9D%9D%E8%97%8F%E6%97%8F%E7%BE%8C%E6%97%8F%E8%87%AA%E6%B2%BB%E5%B7%9E%E4%B8%AD%E9%83%A8%EF%BC%8C%E5%8C%97%E4%B8%8E%E6%9D%BE%E6%BD%98%E7%9B%B8%E6%8E%A5%EF%BC%8C%E4%B8%9C%E8%A5%BF%E4%B8%8E%E7%BA%A2%E5%8E%9F%E3%80%81%E8%8C%82%E5%8E%BF%E7%9B%B8%E9%82%BB%EF%BC%8C%E5%8D%97%E5%92%8C%E8%A5%BF%E5%8D%97%E4%B8%8E%E7%90%86%E5%8E%BF%E3%80%81%E9%A9%AC%E5%B0%94%E5%BA%B7%E7%9B%B8%E8%BF%9E&hdq=sogou-site-706608cfdbcc1886&ekv=3&ie=utf8& 黑水 县隶属四川省阿坝 名为“措曲” 族羌族自治州 是“生铁之水”之意。道光六年(1826年)改土归流 地处青藏高原东部 大姓黑水(丁寨等六寨)属茂 阿坝藏族羌族自治 管辖。清末大黑水为梭磨宣慰司所辖 中部 隶属理番厅,小黑水隶属 北与 松潘 厅。民国二十四年属四川省第十六行政督察区。1952年7月24日黑水解放,9月成立黑水行政委员会 相接,东西与红原、茂 级临时政权。1953年12月置芦花县。1954年6月更名黑水 相邻,南和西南与理 、马尔康相连],挖数据 - www.wapi.cn/icard/5...- 2021-2-26</ref>
黑水藏名为“措曲”,是“生铁之水”之意。道光六年(1826年)改土归流,大姓黑水(丁寨等六寨)属茂州管辖<ref>[https://www.sogou.com/tx?query=%E9%BB%91%E6%B0%B4%E8%97%8F%E5%90%8D%E4%B8%BA%E2%80%9C%E6%8E%AA%E6%9B%B2%E2%80%9D%EF%BC%8C%E6%98%AF%E2%80%9C%E7%94%9F%E9%93%81%E4%B9%8B%E6%B0%B4%E2%80%9D%E4%B9%8B%E6%84%8F%E3%80%82%E9%81%93%E5%85%89%E5%85%AD%E5%B9%B4%EF%BC%881826%E5%B9%B4%EF%BC%89%E6%94%B9%E5%9C%9F%E5%BD%92%E6%B5%81%EF%BC%8C%E5%A4%A7%E5%A7%93%E9%BB%91%E6%B0%B4%EF%BC%88%E4%B8%81%E5%AF%A8%E7%AD%89%E5%85%AD%E5%AF%A8%EF%BC%89%E5%B1%9E%E8%8C%82%E5%B7%9E%E7%AE%A1%E8%BE%96&hdq=sogou-site-706608cfdbcc1886&ekv=3&ie=utf8& 黑水藏名为“措曲”,是“生铁之水”之意。道光六年(1826年)改土归流,大姓黑水(丁寨等六寨)属茂州管辖],搜狐号 - mt.sohu.com/2... - 2017-12-25</ref> 。清末大黑水为梭磨宣慰司所辖,隶属理番厅,小黑水隶属松潘厅。民国二十四年属四川省第十六行政督察区<ref>[https://www.sogou.com/tx?query=%E6%B8%85%E6%9C%AB%E5%A4%A7%E9%BB%91%E6%B0%B4%E4%B8%BA%E6%A2%AD%E7%A3%A8%E5%AE%A3%E6%85%B0%E5%8F%B8%E6%89%80%E8%BE%96%EF%BC%8C%E9%9A%B6%E5%B1%9E%E7%90%86%E7%95%AA%E5%8E%85%EF%BC%8C%E5%B0%8F%E9%BB%91%E6%B0%B4%E9%9A%B6%E5%B1%9E%E6%9D%BE%E6%BD%98%E5%8E%85%E3%80%82%E6%B0%91%E5%9B%BD%E4%BA%8C%E5%8D%81%E5%9B%9B%E5%B9%B4%E5%B1%9E%E5%9B%9B%E5%B7%9D%E7%9C%81%E7%AC%AC%E5%8D%81%E5%85%AD%E8%A1%8C%E6%94%BF%E7%9D%A3%E5%AF%9F%E5%8C%BA&hdq=sogou-site-706608cfdbcc1886&ekv=3&ie=utf8& 清末大黑水为梭磨宣慰司所辖,隶属理番厅,小黑水隶属松潘厅。民国二十四年属四川省第十六行政督察区],新浪博客 - blog.sina.com.cn/s... - 2011-6-7 </ref> 。1952年7月24日黑水解放,9月成立黑水行政委员会县级临时政权。1953年12月置芦花县。1954年6月更名黑水县。
黑水属季风高原型气候,国土面积4356平方公里,户籍人口5.99万人(2017年),辖3个镇14个乡,居民委员会4个,行政村123个,村民小组331个,拥有三奥雪山、达古冰川、奶子沟彩林等景点。
快速导航
词条图册关系表 面积 4356平方公里 行政区类别 政府驻地 芦花镇 著名景点 达古冰川、卡龙沟、色尔古藏寨 机场 阿坝红原机场、九黄机场 方言 嘉绒语、西南官话 别名 芦花 下辖地区 3个镇14个乡 电话区号 0837 地理位置 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中部 火车站 茂县站(在建) 车牌代码 川U 展开1历史沿革2行政区划3地理环境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特点4人口组成5经济综合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6交通道路7自然资源水能资源生物资源矿产资源8社会事业文化卫生教育科学技术人民生活社会保障9旅游资源达古冰川三奥雪山10本地特产11文化艺术地方民歌黑水锅庄地方舞蹈12词条图册1 == 历史沿革 编辑==
黑水历史悠久,古为冉马龙地域,秦、汉为蚕陵县地。
黑水县
黑水县
隋初四县属汶山郡。隋末以平康、左封两县领之。
清末大黑水为梭磨宣慰司所辖,隶属理番厅;小黑水隶属松潘厅。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属四川省第十六行政督察区。1952年7月24日黑水解放,9月成立黑水行政委员会县级临时政权。1953年12月置芦花县。1954年6月更名为黑水县。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FFB6C1" align= center| '''<big>黑水县</big> '''
|-
| [[File:黑水县12.jpg|300px|缩略图|居中|[https://pic.baike.soso.com/ugc/baikepic2/13939/20170815165338-1468634753_jpeg_665_920_305198.jpg/0 原图链接][https://baike.sogou.com/v19616.htm 来自搜狗网的图片]]]
|-
| style="background: #CDCDCD" align= center|
|-
| align= light|
|}
==行政区划==
截止2004年,黑水县共辖2个镇、15个乡:芦花镇、卡龙镇、沙石多乡、红岩乡、麻窝乡、双溜索乡、瓦钵梁子乡、色尔古乡、石碉楼乡、龙坝乡、洛多乡、木苏乡、维古乡、知木林乡、扎窝乡、晴朗乡、慈坝乡。
==地理环境==
2行政区划编辑截止2004年,黑水县共辖2个镇、15个乡:芦花镇、卡龙镇、沙石多乡、红岩乡、麻窝乡、双溜索乡、瓦钵梁子乡、色尔古乡、石碉楼乡、龙坝乡、洛多乡、木苏乡、维古乡、知木林乡、扎窝乡、晴朗乡、慈坝乡。===地理位置===
3地理环境编辑
地理位置
黑水县
黑水县
黑水县位于四川省西北部,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中部,青藏高原东南缘横断山脉中段北端的岷江上游,与闻名遐迩的九寨沟毗邻,介于东经102°35′—103°30′,北纬31°35′—32°38′之间。境内最高海拔5286米,最低海拔1790米,平均海拔3544米。县城芦花海拔2350米,距省会成都310公里,距州府马尔康176公里。[1]
=== 地形地貌===
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平均海拔3544米。高差1000~2000米。四周群山环绕,境内群山屹立,山峦起伏,雪峰对峙,河谷深切。海拔5200米以上雪峰4座。色尔古河坝最低,海拔1790米,境内岷江上游三条支流黑水河、毛儿盖河、小黑水河和48条溪流形成网系。[1]
=== 气候特点===
黑水县气候属季风高原型气候,旱、雨季分明,日照充足,气温年差较小,日差较大,并随海拔高度不同差别较大,高山与河谷年均气温差值达20度,县城芦花平均气温9度,年极端最高气温33.5度,极端最低气温-14.4度。境内降雨分布不均,夏季集中,秋季阴雨连绵,年平均降雨量620.06毫米,无霜期平均166.1天。受青藏高原气候影响,常有干旱、暴雨、冰雹、洪水、泥石流、霜冻等自然灾害发生。
4 == 人口组成 编辑==
2009年年末总人口59607人。其中藏族55284人,汉族3748人,羌族499人,回族24人,其他民族52人;年末总户数15982户,其中男性31145人,女性28462人。
2017年,全年户籍人口5.99万人,较上年下降12.8%。其中:户籍城镇人口11729人,户籍乡村人口48208人。出生人口648人,人口出生率10.81‰;死亡人口462人,人口死亡率7.71‰;人口自然增长率3.1‰。年末常住人口6.06万人,同比增长0.2%。常住城镇人口22234人,常住乡村人口38366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36.69%,比上年末提高1.03个百分点。全年外来人口0.28万人,外出人口1.1万人。
5 == 经济 编辑==
综合
2017年,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223918万元,比上年增长6.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5487万元,同比增长4.9%;第二产业增加值158272万元,同比增长7.4%;第三产业增加值40159万元,同比增长1.6 %。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7.9%、87.6%和4.5%。拉动经济增长分别为0.48%、5.38%、0.28%。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10.9:71.13:17.97调整为11.38:70.68:17.94。
=== 第一产业===
2017年,年末耕地面积6348公顷,比上年增长1.2%。全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5669公顷,比上年增长0.2%;蔬菜播种面积1482公顷。全年粮食产量15741吨,比上年增长2.6%。蔬菜产量40389吨,比上年增长1.4%。园林水果产量2755吨,增长35.7%。苹果950吨,增长7.6%。梨14吨,增长7.7%。桃320吨,增长12.3%。核桃1400吨,增长64.3%。花椒63吨,下降28.4%。中草药材产量402吨。
2017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42383万元,同比增长5.5%。其中:农业总产值11962万元,同比增长6.4%;林业总产值6279万元,同比增长5.4%;牧业总产值19680万元,同比增长4.0;农林牧渔业服务业4462万元,同比增长0.7%。
=== 第二产业===
2017年, 全年工业增加值139690万元,比上年增长7.5%。年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0户,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138748万元,同比增长4.9%。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盈亏相抵后实现利润总额-3835万元。  全年建筑业增加值18582万元,比上年增长6.6%。年末具有资质等级的施工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5个,较上年增长150%。实现利润总额196.7万元,增长503%。房屋建筑施工面积0.76万平方米,增长117.1%;房屋建筑竣工面积0.18万平方米。从事建筑业活动的从业人员平均人数0.03万人,与上年持平。
=== 第三产业===
固定资产投资
2017年,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81761万元,比上年下降50.5%。其中,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60761万元,比上年下降56.2%。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7350万元,比上年下降53.1%;第二产业投资13977万元,比上年下降16.7%,其中工业投资12717万元,比上年下降16.3%;第三产业投资60434万元,比上年下降54.4%。
=== 国内贸易 ===
2017年,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6392万元,比上年增长9.9%。按销售所在地分,城镇消费品零售额39422万元,比上年增长6.9%;乡村消费品零售额6970万元,增长31.1%。按行业分,批发业423万元,下降22.2%;零售业39894万元,增长9.8%。住宿业620万元,下降28.1%;餐饮业5455万元,增长22%。
=== 旅游===
2017年,全年实现旅游总收入104258万元,比上年下降28%。接待国内游客127.92万人次,下降20%。
=== 财政===
2017年,全年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9503万元,比上年下降3.1%,其中税收收入5621万元,下降1.4%。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09500万元,下降12.3%。
=== 金融===
2017年,年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285240万元,比上年末下降0.9%。其中,住户存款余额122488万元,增长3.7%。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131678万元,下降4.9%。
6 == 交通道路 编辑==
黑水县境内各主干道皆为油路,县城芦花至各景区的道路也铺设了油路,到红原大草原的油路已于2002年铺设完成,交通便利。
2017年末全县通车里程达1500.4公里,其中等级公路1422公里,截止目前,有客运站76座。全县营运车辆拥有量318辆。客运车辆252辆,总客位3054座。全县乡镇通班车率83%,行政村通班车率53%。有机动车维修企业18户,驾驶培训学校3家。全年完成客运量69.7万人,客运周转量9119.6万人公里,完成货运量30.7万吨,货物周转量7149.6万吨公里。
7 == 自然资源 编辑==
水能资源
黑水河年径流量38.8亿立方米,年平均流量123.2立方米/秒,毛尔盖河年径流量8.9亿立方米,年平均流量28.2立方米/秒,小黑水河年径流量1.8亿立方米,年平均流量5.8立方米/秒,99条溪沟年径流量12.3万立方米,年平均流量38.9立方米/秒,水量充沛,河床比降大。水能总蕴藏量15.39万千瓦。
=== 生物资源=== 
黑山县生物
黑山县生物(5)
有森林植物95种,药用植物400种,经济林木37种,主要有云杉、栎、桦、松等林木;大黄、羌活、五加皮、虫草、贝母、天麻、杜仲、党参等药材;牧草、食用菌、竹类、野生花卉等植物资源。动物有兽类88种,鸟类52种,两栖类7种,爬行类9种,鱼类5种、昆虫164种。兽类有苏门羚、金丝猴、小熊猫、林麝、水獭、鹿等。
有森林植物95种,药用植物400种,经济林木37种,主要有云杉、栎、桦、松等林木;大黄、[[羌活]]、[[五加皮]]、虫草、贝母、天麻、杜仲、党参等药材;牧草、食用菌、竹类、野生花卉等植物资源。动物有兽类88种,鸟类52种,两栖类7种,爬行类9种,鱼类5种、昆虫164种。兽类有苏门羚、金丝猴、小熊猫、林麝、水獭、鹿等。=== 矿产资源===
境内有锰、铁、钨、金、水晶、冰州石、硫磺、岩盐等矿藏,其中低磷锰铁矿蕴藏量较为丰富,查明矿床及点16处。芦花镇四美沟至德石窝沟一带约27平方公里范围内矿床较为集中,有中型以上规模的矿床3处,探明锰矿石远景储量约700万吨。德石窝沟C+D+E级锰矿石储量334万吨。
 8 == 社会事业 编辑==
文化
2017年,完成128个村(社区)和8个寺庙书屋书籍补充更新,开展“送文化”下乡活动45场次、放映农村公益电影1481场次,新配置安装户户通885套。
 
卫生
2017年,全县医疗卫生机构147个,拥有床位170张,医院、卫生院技术人员348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135人。2017年,常态化开展义诊巡诊3.67万人次,兑现“三项制度”资金138.4万元,免收贫困人口就医费用233.16万元。
 
教育
2017年,年末共有中小学校16所,幼儿园51所。中小学在校学生4872人,在园幼儿1127名。现有教职员工678人。学前三年入园率为85.4%,小学入学率为99.3%,初中阶段入学率为111.24%,高中阶段入学率为78.25%。6-14周岁残疾儿童入学率为96.15%。小学辍学率为0.11%,初中辍学率为0.19%。累计兑付“三免两补一餐”、“两减一助”、“一减一助”等资金2162.9万元,有效解决1376名贫困家庭学生读书难问题;91名学生接受“9+3”藏区免费职业教育。
  === 科学技术===
2017年,全县15个乡镇30个村推广种植秦艽、羌活、大黄、红毛五加等中药材3397亩。截止目前,全县实现中药材种植规模达到2.5万亩。现已解决农户提出的农林牧相关技术问题541条,提升了我县专家及信息员服务质量。加强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力度,全年开展各种培训3100人次,现场发放种植管理技术资料3000余份。
  === 人民生活===
2017年,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193元,比上年增长8.0%。其中,工资性收入27163元,增长8.2%;经营净收入2634元,增长4.3%;财产净收入379元,增长13.5%;转移净收入17元,增长6.3%。人均消费性支出20374元,增长7.8%。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39.9%。
2017年,全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567元,比上年增长10.0%。其中,工资性收入4681元,增长6.9%;经营净收入4901元,增长14.7%;财产净收入258元,增长12.2%;转移净收入1727元,增长5.8%。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0262元,增长15.0%。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83.7%。
  === 社会保障===
2017年,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51310人、参保率98.86%,医疗保险基金征收7471.3万元、支付56134人次4253.6万元,养老保险参保30643人、参保率86%,养老保险基金收入12378.7万元,享受养老保险待遇8923人、计发养老金8780.9万元。城镇低保救助19289人次、兑付救助金501.72万元,农村低保救助85143人次、兑付救助金1277.05万元,城乡医疗救助2729人次、兑付救助金317.49万元,兑现802名困难残疾人、孤儿补助基金80.8万元,兑现210名“五保”人员供养金82.62万元,建成日间照料中心6个,1815名残疾人享受“量体裁衣”个性化服务,社会救助体系日趋完善。
 9 == 旅游资源 编辑==黑水县旅游资源较为丰富,比较著名的景点有:卡龙沟、奶子沟,达古冰川,色尔古藏寨,三奥雪山等。[2] 
拥有中国罕见的大规模成片彩林、千年冰川、高原湖泊、草甸,藏羌文化汇流和革命史迹为一体的各种资源。有正在积极申报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的卡龙沟风景区;有中国罕见的人称“八十里画廊”的奶子沟彩林;有神秘多姿的现代冰川——达古冰川;巍峨屹立的三奥雪山,热水塘温泉等自然景观;还有唐朝摩崖造像、明清时期的石刻石碑、记忆着旧时土司权倾一方与农奴血泪的芦花官寨、红军长征史迹等人文景观和浓郁的藏羌民族文化风情及神秘的宗教文化等旅游资源。特别是达古冰川填补了阿坝旅游的“空白”,形成了“春观冰湖、夏观冰川、秋观彩林、冬观冰雪”的旅游发展格局。
  === 卡龙沟===
黑山县旅游
黑山县旅游(5)
县城之东北70余公里的麦扎乡境内的卡龙沟风景区,总面积403平方公里。钙华飞瀑、温泉流水溶洞石钟乳绚丽多姿,盆景群景色各异,茂密的原始森林和金秋时节的峡谷五彩缤纷,构成40里彩林景观。高达250余米的玉龙瀑布雄伟壮观,构成了面积达33平方公里的钙华景观。
卡龙沟由长龙沟、四十里彩林、热水沟、打古雪山等景点组成,沟内秀丽清新、原始,从海拔低处向高处分布着苔藓地貌、钙化瀑布、原始森林和石林,尤其钙化瀑布最具特色,其规模胜过黄龙,而且风格不尽相同。秋天红叶彩林五彩斑谰,景色迷人。距黑水县城70公里。
=== 达古冰川===
达古冰川位于黑水县芦花镇三达古村境内的达古雪山上,海拔3800~5100米处,离县城30余公里,景区面积达119平方公里。达古雪山山顶终年积雪,气势磅磗,山峰错落有致,在阳光的照射下银光灿灿,十分壮观。雪山的北坡和南坡发育有厚60~200米的现代山地冰川,其中最为壮观的三截冰川,即1、2、3号冰川,面积约8.25平方公里,形成年限达亿年,是整个景区的灵魂所在。
=== 三奥雪山=== [[ 三奥雪山 ]] ,主峰海拔5285米,位于中国青藏高原东麓,四川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的黑水县境内,距黑水县城芦花镇16公里,距成都310公里。三奥雪山在当地被称为神山,由三座独立的雪山组成,它们皆为金字塔型山峰,成“品”字形并列相连。主峰奥太基(藏语意为群山之父)海拔5286米,奥太美(群山之母)海拔5257米,奥太娜(群山之子)海拔5200米。“三奥”之名由此而来,也称奥太雪山。
奶子沟八十里彩林风情谷
“奶子沟”在藏语中是美丽富饶、幸福安宁之意。奶子沟八十里彩林风情谷因身处深谷独享清幽雅静的奶子沟而得名,又以美甲天下的彩林世界而闻名。这里植被丰茂,阳光灿烂,氧气充足,是个天然的大“氧吧”。奶子沟彩林洋洋洒洒长达八十里,蔚为壮观。树种主要由桦树、松树、柏树、枫树和各种乔木组成,还有不同色彩的针叶林、阔叶林、次生林、灌木丛点缀其间,密密麻麻地覆盖了一坡又一坡。在纯净的蓝天底下,紫红、粉红、橘红、金红、深黄、草绿、黄绿、棕红、褐色的树木形成了“万类霜天竞自由”之势。
===达古冰山===
达古冰山
达古冰山(5)
10 == 本地特产 编辑== === 酸菜===
是黑水地区最常用的菜肴,它酸度适宜,可和来炒着吃,更常用于煮玉米面汤、麦面块。味微酸。食后胃舒心畅,少生疾病。
=== 酥油茶===
先将 [[ 茶叶 ]] 熬成深褐色后,把茶渣筛滤出来。趁热将茶汤倒入放有酥油、食盐的桶内,再倒进鲜奶,用打茶工具在桶内不断搅和,使酥油茶原料充分均匀地溶于茶水中,然后装入壶内,放在温火上保温,随时可饮用。营养价值丰富,是一种健身保健饮料。
=== 玉米馍馍===
玉米烧馍,那是将做好的馍放入火塘,埋入火灰中慢慢烘烤,上下翻动数次,熟后,既香又甜,别具风味。香脆,营养丰富,天然绿色食品。
=== 咂酒===
喝咂酒是黑水地区男女老少均喜欢的一种爱好。咂酒是逢年过节、婚、丧、嫁、取以及修房造屋、待客送礼的必备之品。咂酒醇香宜口,不仅营养价值高,对人体有益,而且能给节日增辉,给欢乐助兴,因此,黑水人民在生活中有“可以不吃肉,不能没有咂酒”之言。能歌善舞的黑水藏族人民,每逢喜庆佳节,或举行婚宴、或是在寿辰之日、或是在送别亲友、或是在迎接贵宾,都要泡起咂酒,围着酒坛边喝边跳起欢乐的锅庄,尽情地唱、尽情地跳,表达美好的愿望。
=== 洋芋糍粑===
黑水盛产洋芋,洋芋既可作主食又是一种很好的菜肴。入口细软,化渣,营养丰富。
11 == 文化艺术 编辑==
地方民歌
二声部民歌 小黑水地区演唱的二声部民歌,从古老的年代流传至今,是古老的艺术珍品。二人演唱时,他们一个唱“细”点,一个唱“粗”点,即高音和低音,低音唱得宏亮、浑厚。演唱时“两头平,中间鼓”,即乐曲的开头和结尾“平”,用同一旋律。“中间鼓”则指两声部分开,并成反方向行进。演唱形式分为纳玛(男声二声部民族)、热玛(女声二声部民歌)、忽拐拐玛尔直撒(男声多声部民歌)直拐拐玛尔直撒(女声多声部民歌)、若尔波(男女声对唱多声部民歌)。二声部民歌以情歌为主,以表达对情人的爱慕、对亲人的思念、对某种愿望的追求等,流露真诚的感情。曲调优美动听,深受群众的普遍喜爱。
单声部民歌 单声部民歌流传在芦花、麻窝、木苏、维古一带地区。迪种民歌具有高亢、狙犷、奔放和优雅的抒情特点。按其内容大致分为颂佛的宗教歌曲,颂天神、地神、山神、树神及祖先的祭祀歌曲,颂土司、头人的宫廷歌曲。
=== 黑水锅庄===黑水锅庄舞蹈
黑水锅庄舞蹈
 
黑水锅庄舞蹈是藏族群众自娱自乐的形式。其内容为:歌颂爱情、赞美家乡及颂扬头人等。形式为:围着圆圈跳,男的在前,女的在后,边轮唱边舞。
跳锅庄时的伴唱歌曲,其节奏快慢随舞蹈节奏而变换,声调起伏相承。一般用以赞美自然、赞美家乡,以酒助兴,男女轮唱,同步起舞,通宵达旦,直到尽兴为止。锅庄流行于黑水县各地,各区乡锅庄动作、步伐不完全相同。
=== 地方舞蹈===卡斯达温舞主要流传于四川省阿坝州黑水河流域,因舞者身穿“甲衣”歌舞,汉语俗称“铠甲舞”。“卡斯达温”是黑水方言,“卡斯达”为“铠甲”之意,“温”或“贡”是“穿”的意思。“卡斯达温”是古代黑水人出征前,勇士们祈祷胜利,亲人们为他们祈求平安、祝福吉祥的一种民间祭祀性歌舞活动。在黑水县的不同地区,“卡斯达温”的内容和表现形式略有差异。[3]
12词条图册
黑山县生物黑山县生物
黑山县旅游黑山县旅游
达古冰山达古冰山
参考资料:
1.
30,717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