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杨家骝

增加 7,166 位元組, 5 年前
無編輯摘要
{{Infobox person| 姓名 = 杨家骝| 圖像 = [[File:杨家骝.jpg|缩略图|[https://p1.ssl.qhmsg.com/dr/270_500_/t01b548aa95a2400aef.jpg?size=152x174 原图链接]]]| 圖像說明 = | 出生日期 = 1905年| 出生地 = 贵州荔波| 逝世日期 = 1939年| 國籍 = 中國| 别名 = 杨季良| 職業 = | 知名原因 = 淞沪会战<br>金鸡领之战等| 知名作品 = }}'''[[杨家骝]]'''(1905-1939),国民党抗日将领,参加过淞沪抗战等会战,屡立战功。1939年牺牲后,国民政府追赠杨家骝为陆军少将 。1992 。<ref>1992 年贵州省人民政府批准杨家骝将军为革命烈士。</ref> ==人物简介==杨家骝(1905―1939),字季良。贵州荔波人。早年投入民主革命战争,考入黄埔军校学习。曾任国民党陆军第九师排长、连长、少校团附及军政治部特务团少校营长。 *1936年任陆军第60师308旅360团中校团附。 *1937年8月,奉命率部参加淞沪会战,立有战功。淞沪会战后,率部转移到溧阳张渚镇开展游击活动。后被日军围于金鸡岭,即率部与日军激战7昼夜,杀出重围。 *1939年2月,日军主力第四师团沿瑞(昌)武(昌)公路南下,向重镇南昌推进。杨家骝奉令率部阻击日军。杨家骝身先士卒,与敌血战,反复冲杀十四次,毙敌数百人,还生擒日军四人,俘获机枪十八挺,步枪百余枝。在激战中,杨家骝不幸被敌弹击中,壮烈殉国。牺牲时,年仅34岁。<ref>[http://www.zwbk.org/MyLemmaShow.aspx?lid=190729 杨家骝]中文百科在线</ref> ==人物履历=====革命从军===杨家骝,1905年生于贵州荔波。杨家骝自幼聪颖,7岁时在家随父兄读书识字,9岁入私塾。读书8年,成绩优等。 *1922年,杨家骝考入黔军军士教导队,毕业后分在黔军袁祖铭部第1师4旅8团。 *1926年,考入黄埔军官学校第5期步兵科学习。 *1928年毕业后分配在陆军第9师49旅见习,数月后连续升任少尉、中尉排长、上尉营副、少校团副以及军政部少校营长。 *1932年,调军政部特务团任少校营长。同年,与独山县双淑华女士结婚。 *1935年,在特务团团度王文彦保送下,入陆军军官学校高等教育班深造。在校学习期间,异常刻苦, *936年提升为陆军第60师第308旅第360团中校团副。 ===投身抗日===*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杨家骝毅然请缨杀敌,奔赴抗日前线。他为了摆脱后顾之忧,亲自护送妻子女儿回原籍。当时,其长女4岁,次女两岁,小儿未满周岁。亲友问他为何不带勤务兵,他回答说:"抗日时期,正值前方用兵之际,我多带一人来后方,前方就少一名抗日士兵。我能办到的家务,何须勤务兵。"其间,岳父以及亲友,以其妻年轻,儿女尚幼,家庭生活全赖他一人等语,欲劝其解甲归里,另谋生计。然而,杨家骝却说:"当前山河破碎,民族危亡,国难当头,岂能苟且偷安。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有国才有家。"家人听了杨家骝掷地有声的话,无不佩服他的爱国主义精神。杨家骝在家仅住了三天,即返回抗日前线,投身到激烈的抗日救国战场。 杨家骝刚回到部队,即率队开赴前线,参加战斗。 ===血战淞沪===*1937年,杨家骝奉令率部参加著名的淞沪抗战,负责防守嘉定一线。这是一场极其艰苦、惨烈的战斗,双方近百万大军集中在上海狭小的地区内展开了拼死的搏斗,中国全国陆军的精锐主力多半集结在这一战场上,为保卫上海。日军利用其优势火力势在必得,对淞沪战场发动了猛烈进攻,我军冒着敌军猛烈的进攻,殊死抵抗,双方损失都较大。 杨家骝所守卫之防线,也为日军进攻之重点,我军虽装备较落后,但仍为保国土,而寸步不让。但是上海为开阔地形,又濒临海域,于日军来说,有利于其发挥起海、陆、空协同作战,和其优势炮火之威力,而我军虽斗志顽强,但海军、空军发展速度较慢,且海、空力量有限,消耗之后而无法得到补充,战斗十分艰苦。杨家骝多次与友军率领部队在被敌人炮火轰塌的工事中,顽强地进行抵抗和阻击,打退了敌人多次进攻,粉碎了敌人妄图迅速占领淞沪的目的。 由于杨家骝抗战有功,受到上峰嘉奖,于1937年11月,杨家骝被晋升为第60师第360团上校团长,并兼任第4支队指挥官。 ===战金鸡领===杨家骝后奉令率部转移到溧阳之张渚镇,开始游击活动,配合友军作战,阻敌进犯南京。他多次率领部队分路袭击敌人,给日军以沉重打击,缴获了许多武器弹药。日军为对付这支游击部队,调集优势兵力,将杨家骝与所部将士四面围困于金鸡领,他与所部将士坚守金鸡领要地,左右无援。冒着日军疯狂的进攻,杨家骝与所部将士浴血奋战,与敌激战七日七夜,杨家骝利用有利地形,指挥将士们进行有效抵抗。但双方兵力和武器装备对比悬殊,且经过激烈战斗,我军将士损失较大,弹药消耗日增,难以维持。杨家骝一面指挥部队继续,一面暗中集中兵力、武器、弹药,趁夜间日军麻痹大意之时,指挥部队冲击敌包围圈,率部突围转移。继后又重创日军,给予其沉重打击,使其胆寒。杨家骝将军之卓越的军事才能,国民党军政部对杨家骝电令嘉奖,并记大功一次。 但由于这次战斗激烈,部队损失颇重,因此,杨家骝率部转移至昆山县进行整训。后移防南昌。 ===战麒麟峰===*1939年2月,日军主力第四师团沿瑞(昌)武(昌)公路南下,向重镇南昌推进。杨家骝奉令率部阻击日军,他巧妙指挥部队与进犯日军展开激烈的战斗,迟滞了日军进攻的锋芒,歼灭了敌人的有生力量。战斗日趋激烈,杨家骝所部将士损失逐渐增大。在残酷的战斗中,我军防线被日军突破,我军麒麟峰阵地丢失,被日军攻占。杨家骝为夺回阵地,确保战线,率部队反攻。他身先士卒,与敌血战,反复冲杀十四次,毙敌数百人,还生擒日军四人,俘获机枪十八挺,步枪百余枝。在激战中,杨家骝不幸被敌弹击中,壮烈殉国。牺牲时,年仅34岁。<ref>[https://baike.so.com/doc/9888619-10235763.html 国民党抗日将领]360搜索</ref> ==历史评价== 杨家骝将军为国损躯,壮烈牺牲的精神,为人民所敬仰。国民党军政部派人护送忠骨回原籍荔波,途经南昌、长沙、桂林、贵阳和独山等地,都召开了追悼大会各界人士、地方官员敬献了挽联、挽词。杨家骝将军的忠骨运回荔波后,县城召开了隆重的追悼大会。后还对其陵墓进行了整修,竖立墓碑,表达对英雄的崇敬和爱戴,以供后人赁吊。为嘉奖杨家骝将军的英勇作战,报效祖国的精神,国民政府特追赠杨家骝为陆军少将。 1992年11月15日,贵州省人民政府以"黔烈字第613号文件",批准杨家骝将军为革命烈士。将杨家骝将军之爱国精神进行传承和发扬。 ==文献参考=={{Reflist}}
29,097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