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羅友倫

增加 646 位元組, 3 年前
無編輯摘要
!<p style="background: #2b2b7a; color: #FFFFFF; margin:5px auto; padding:10px 0;”>羅友倫</p>
|-
|<center><img src="https://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4/4a/19690506%E7%BE%85%E5%8F%8B%E5%80%AB.jpgg" width="280"> </center>
<small>[https://zh.wikipedia.org/wiki/%E7%BE%85%E5%8F%8B%E5%80%AB 圖片來自維基百科]</small>
|-
!<p style="background: #2b2b7a; color: #FFFFFF; margin:5px auto; padding:10px 0;”>中華民國軍事將領</p>
|-
|-
!<p style="background: #2b2b7a; color: #FFFFFF; margin:5px auto; padding:10px 0;”> 料</p>
|-
|<small>
'''出生''' 1912年2月4日<br>
'''逝世''' 1994年8月25日(1994歲-08歲-25)(82歲)<br>
'''籍 ''' [[廣東省]][[梅縣]]<br>'''政 ''' [[中國國民黨]]<br>''' 女''' [[羅文山]]<br>'''学历'''</small> |-!<p style="background: #2b2b7a; color: #FFFFFF; margin:5px auto; padding:10px 0;”>學 歷</p> |-|<small><ul style="line-height:30px; margin-left:020px; list-style-position:noneoutside;"><li><b style="margin-right:20px5px;"></b>陸軍軍官學校第七期騎兵科(1929年)</li><li><b style="margin-right:20px5px;"></b>陸軍步兵學校第一期(1933年)</li><li><b style="margin-right:20px5px;"></b>軍官外語班第一期(1935年)</li><li><b style="margin-right:20px5px;"></b>[[陸軍大學]]第十五期(1937年)</li><li><b style="margin-right:20px5px;"></b>[[國防大學]]畢業</li><li><b style="margin-right:20px5px;"></b>[[兵學研究院]]第八期</li><li><b style="margin-right:20px5px;"></b>[[三軍聯合參謀大學]]第三期</li><li><b style="margin-right:20px5px;"></b>[[美國陸軍指揮參謀大學]]特班第三期</li><li><b style="margin-right:20px5px;"></b>美國哥倫比亞大學</li>
</ul>
'''经历'''</small> |-!<p style="background: #2b2b7a; color: #FFFFFF; margin:5px auto; padding:10px 0;”>經 歷</p> |-|<small><ul style="line-height:30px; margin-left:020px; list-style-position:noneoutside;"><li><b style="margin-right:20px5px;"></b>武漢行營學生混成隊警衛<b>(1929年1月-1929年12月)</b></li><li><b style="margin-right:20px5px;"></b>陸軍教導第一師排長<b>(1929年12月-1930年9月)</b></li><li><b style="margin-right:20px5px;"></b>浙江保育安隊排長<b>(1930年9月-1930年12月)</b></li><li><b style="margin-right:20px5px;"></b>陸軍教導第二師排長<b>(1930年12月-1931年1月)</b></li><li><b style="margin-right:20px5px;"></b>陸軍第四師排長<b>(1931年1月-)</b></li><li><b style="margin-right:20px5px;"></b>陸軍第四師(代理)連長<b>(1931年1月-)</b></li><li><b style="margin-right:20px5px;"></b>軍事委員會交通研究所區隊長<b>(1934年2月-1934年6月)</b></li><li><b style="margin-right:20px5px;"></b>中央陸軍軍官學校畢業生調查科股員<b>(1934年6月-1935年5月)</b></li><li><b style="margin-right:20px5px;"></b>訓練總監部軍事教育隊科員<b>(1935年5月-)</b></li><li><b style="margin-right:20px5px;"></b>陸軍軍官學校(第四任)校長<b>(1950年8月-1954年8月)</b></li><li><b style="margin-right:20px5px;"></b>憲兵司令部(第五任)司令<b>(1954年9月1日-1955年9月1日)</b></li><li><b style="margin-right:20px5px;"></b>國防部參謀次長<b>(1955年9月-1957年4月)</b></li><li><b style="margin-right:20px5px;"></b>海軍陸戰隊司令<b>(1957年4月1日-1960年12月31日)</b></li><li><b style="margin-right:20px5px;"></b>國防部副參謀總長<b>(1961年1月-1961年7月)</b></li><li><b style="margin-right:20px5px;"></b>陸軍第一軍團司令部司令<b>(1961年7月-1964年9月)</b></li><li><b style="margin-right:20px5px;"></b>陸軍總司令部副總司令<b>(1964年9月-1969年1月)</b></li><li><b style="margin-right:20px5px;"></b>陸軍訓練作戰發展司令<b>(1964年9月-1969年11月)</b></li><li><b style="margin-right:20px5px;"></b>[[總政治作戰部]]主任<b>(1969年1月1日-1975年4月6日)</b></li><li><b style="margin-right:20px5px;"></b>[[聯合勤務總司令部]]總司令<b>(1975年4月7日-1977年3月31日)</b></li><li><b style="margin-right:20px5px;"></b>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b>(1976年11月-1988年7月)</b></li><li><b style="margin-right:20px5px;"></b>[[駐薩爾瓦多共和國大使]]<b>(1978年2月-1984年12月)</b></li><li><b style="margin-right:20px5px;"></b>總統府國策顧問<b>(1984年12月-1994年8月25日)</b></li><li><b style="margin-right:20px5px;"></b>中國國民黨中央評議委員<b>(1988年1月-1988年7月)</b></li>
</ul>
</small>
</div>
<div style="margin-bottom:10px;">
<p style="text-indent: 30px; line-height:30px">羅友倫(1912年2月4日-1994年8月25日),[[中華民國陸軍]][[二級上將]], [[廣東省]][[梅縣]][[瑶上乡]]人,為1950年政府遷臺後首 位[[陸軍軍官學校]]校長,後接任第四任[[海軍陸戰隊司令]]、第五任[[憲兵司令]]、[[陸軍第一野戰軍團]]司令、[[陸軍訓練作戰發展司令]]、[[國防部總政戰部]]主任與[[聯勤]]總司令等要 職,退伍後轉任駐[[薩爾瓦多共和國]]大使與[[總統府國策顧問]]。</p>
<p style="text-indent: 30px; line-height:30px">兒子[[羅文山]]也是軍人,官拜[[陸軍]][[中將]],曾任1983-1988年的[[陸軍]][[裝甲兵]]司令與[[陸軍六軍團]]司令,為[[陸軍六軍團]]主官首次有父子檔。</p>
</div>
==青年 期==
<div style="margin-bottom:20px; margin-top:20px;">
<p style="text-indent: 30px; line-height:30px">出生 亦商家庭。五 岁丧 歲喪 父。六 。十一 [[高小]]。1927年考入 广 校七期 科。一年 兵科。1929年12月 毕业 畢業 ,入陸軍教導第一師任少尉排長,到湖北追剿[[李先念]] 红军 紅軍 ,又到河南 加[[中原大 ]]。1930年12月20日升中尉排 。到 赣东 贛東 剿[[方志敏]] 红军 紅軍 。1931年底由 师长師長[[徐庭 ]]保 ,以上尉 格( 实际 實際 上是中尉代理 连长 連長 )考入南京陸軍步兵學校第一期,1932年1月至1933年1月 制一年。1933年4月入南京陸軍步兵學校校官研究班第一期, 制6 月。1934年2月入[[軍事委員會交通研究所]]任上尉區隊長。1934年6月入[[中央陸軍軍官學校]]畢業生調查科任股員。1935年5月入 事委 员会員會[[訓練總監部]]軍事教育隊任科員,1935年6月任 区队长 區隊長 。1935年10月,入[[ 官外 语学 語學 校]]第一期, 学习 學習 语两 語兩 年。1936年12月考入[[ 陆军 陸軍 ]]正 班第15期。</p>
</div>
==抗 战时 戰時 期==
<div style="margin-bottom:20px; margin-top:20px;">
<p style="text-indent: 30px; line-height:30px">1939年3月 从陆军 從陸軍 学毕业后 學畢業後 毕业学员 畢業學員 约10 約10 [[ 陆军 陸軍 研究院]]第八期研究 ,1939年6月入 。1939年12月 毕业 畢業後 ,到[[ 民革命 第五 ]]任上校 参谋处长 參謀處長 加[[昆 仑关战 侖關戰 役]]。1942年2月作 第五 将参谋长 將參謀長 队调云 隊調雲 加[[中 国远 國遠 ]]。 [[杜聿明]] 军长 軍長 率第五 军军 軍軍 部走到印度[[阿 邦]]。1942年12月1日在昆明就任第五 将团长 將團長 。1945年1月22日,就任第五 [[第49 ]] 师长 師長 该师随 該師隨 即被裁撤。1945年3月17日,就任第五 [[第200 ]] 师长。1945 師長。1945 年4月5日就任[[青年 第207 ]] 师长 師長 。</p>
</div>
== 内战时 內戰時 期==
<div style="margin-bottom:20px; margin-top:20px;">
'''陸軍官校校長'''
<div style="margin-bottom:20px; margin-top:20px;">
<p style="text-indent: 30px; line-height:30px">在[[中華民國]][[政府]]遷往[[臺灣]]後的1950年3月1日,蔣中正發表了陸軍官校的復校演說。蔣中正說:陸軍官校,為革命軍基本人才培 植的基地,與建軍建國的前途有莫大之關係,早就應該恢復校長一職,不能以任何人兼任,所以在校長人選未定之前,軍校的名稱不願恢復,這次任命羅友倫同志為校長,正式恢復軍校。羅友倫 隨即在1950年8月接任復校後首任校長一職,而陸官也在同年10月於臺灣[[高雄縣]][[鳳山鎮]]正式復校,校址為原[[日本]][[陸軍]]的武器儲存庫等設施所在。1951年4月,第四軍官訓練班的所 有學員、[[教師]]及設施都被編進學員總隊,並成立第24期學生總隊,其訓練期為二年。而羅友倫的治校理念是以精神教育培養軍人之武德,以軍事教育完成基本戰鬥訓練,以科學教育學習各學 科知識,以體能訓練鍛鍊吃苦耐勞精神。陸官遷臺後的首次校慶於1954年6月16日舉辦,同時也是陸官成立三十周年的校慶,羅友倫隨侍在當時的[[總統]][[蔣中正]]旁,主持校慶[[閱兵]]、校 閱骑兵隊。羅友倫於1954年8月卸任校長交于[[謝肇齊]]。</p>
'''憲兵司令'''
<div style="margin-bottom:20px; margin-top:20px;">
<p style="text-indent: 30px; line-height:30px">羅友倫在1954年9月1日接替黃珍吾為[[中華民國憲兵司令部]]第五任司令,於1955年9月1日卸任司令交于劉煒。而憲兵司令部也因國防組織 法修訂,於101年12月30日後改稱為憲兵指揮部。
</p>
'''海軍陸戰隊司令'''
<div style="margin-bottom:20px; margin-top:20px;">
<p style="text-indent: 30px; line-height:30px">1957年4月1日羅友倫接替[[唐守治]]為[[中華民國海軍陸戰隊]]第四任司令,他制定了「[[永遠忠誠]]」隊訓(譯自[[美國海軍陸戰隊]]的 座右銘「永遠忠實」-Semper fidelis),並將黃埔精神於[[東征]]、[[北伐]]時校軍要求的三不怕精神「不怕苦、不怕難、不怕死」,訂為[[海軍陸戰隊]]的信念,意在培養陸戰隊員服從負責 的團隊精神與誓死達成任務的堅定意志,期使海軍陸戰隊是一支軍紀嚴明、訓練嚴格、驍勇善戰的兩棲勁旅。他於1960年12月31日卸任司令,由[[鄭為元]]繼任。
</p>
'''上將與駐薩爾瓦多大使'''
<div style="margin-bottom:20px; margin-top:20px;">
<p style="text-indent: 30px; line-height:30px">羅後續接任[[國防部]]副參謀總長與幾項司令要職,並在1969年1月1日晉升[[二級上將]],接任[[唐守治]]為總政治作戰部主任,1975年4 7 月7 日接任[[鄭為元]]為聯合勤務總司令部[[總司令]],軍退後轉任駐[[薩爾瓦多共和國]][[大使]]與[[總統府]][[國策顧問]]。</p>
</div>
 
==參考資料==
{{reflist}}
[[Category:台灣軍政人物]]
34,628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