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983
次編輯
變更
大方区
,無編輯摘要
|}
大方境内有慕俄格古城、奢香古镇、龙昌坪大山、马干山草原、木寨村、油杉河、支嘎阿鲁湖、奢香墓、奎峰塔、阁雅古驿道、济火碑、大渡河桥、清虚洞等旅游景点。
2018年9月25日,获得商务部“2018年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荣誉称号。2019年4月24日,贵州省人民政府正式批准大方退出贫困县序列。
贵州宣慰府
夏朝,大方区为梁州南域荒地,商属鬼方。
2020年7月29日,毕节市委二届七次全会审议通过了大方区撤县设区的决议。[2]
大方县夜景
1991年进行建镇并乡撤区,经贵州省人民政府批复,撤销原城关、响水、双山、坡脚、马场、理化、鸡场、六龙、百纳、达溪、瓢井、长石、沙厂13个区建制,将原108个乡(镇)合并建立36个科局级乡镇。
2013年4月,①撤销鸡场乡、黄泥塘镇,合并设置新的黄泥塘镇,以原鸡场乡、黄泥塘镇地域为新设置黄泥塘镇的行政区域,镇人民政府驻黄泥村;②撤销大方区高店乡,设置对江镇,以原高店乡及大方镇的金星、湾子、对江、箐木、法书、龙井、元宝、杉林、花果等9个村地域为对江镇行政区域,镇人民政府驻堰塘村。③撤销大方镇,设立慕俄格古城、顺德、红旗三个办事处。
2014年6月,大方区辖3个办事处、9个镇、19个乡(其中14个民族乡):慕俄格古城街道、顺德街道、红旗街道、猫场镇、马场镇、羊场镇、黄泥塘镇、六龙镇、达溪镇、瓢井镇、长石镇、对江镇、东关乡、绿塘乡、鼎新彝族苗族乡、牛场苗族彝族乡、小屯乡、理化苗族彝族乡、凤山彝族蒙古族乡、安乐彝族仡佬族乡、核桃彝族白族乡、八堡彝族苗族乡、兴隆苗族乡、果瓦乡、大山苗族彝族乡、雨冲乡、黄泥彝族苗族满族乡、沙厂彝族乡、百纳彝族乡、三元彝族苗族白族乡、星宿苗族彝族仡佬族乡。县政府驻红旗街道。
大方区位于贵州省西北部,毕节市中部,乌江支流六冲河北岸,大娄山西端。地处东经105°15′47″~106°08′04″,北纬26°50′02″~27°36′04″之间。东西相距86.2公里,南北相距85.2公里。东与黔西县毗邻,东北抵金沙县,南以六圭河与织金县为界,西南与纳雍县隔河相望,西部和西北部与七星关区接壤。全县总面积为3505.29平方公里,占毕节地区面积的13.05%,贵州省总面积的2%。县城距毕节地区所在地46公里,距省城贵阳177公里,距南海500公里,是近海内陆山区县。
贵州省大方县
大方区地处黔西北高原(云贵高原)向黔中山原丘陵过渡斜坡地带,属中山地貌类型,县境大部分海拔在1400~1900米之间。地势中部和东北高,河流向北和向南流。境内山峦重叠、切割较深、沟壑纵横、地貌破碎,地形多样,山地、坡地、丘陵、洼地、盆地(小坝子)、河谷交错分布。全县地貌可分为山地、丘陵、河谷三类形态,山脉多呈东北西南走向。根据地貌类型特征、海拔高度差异和地面切割程度,分四个地貌区:西北部中山丘陵区、东北部中山缓坡谷地和丘陵洼地区、中西部高中山切割和缓坡丘陵谷区、东南部低中山浅切割谷区。
大方区地处低纬度高海拔地区,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大部分海拔在1400~1900米之间,气候温和,雨量充沛,雨热同期,具有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夏短冬长,春秋相近,雨雾日多及“十里不同天”的立体气候特点。年平均气温在11.8℃左右,最高气温32.7℃,最低气温零下9.3℃,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为1.6℃,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为20.7℃,属典型的夏凉山区,是最佳避暑圣地。阴雨天气多,日照少,雨季特别明显,雨量充沛,年平均降水量为1155毫米,降水多集中在4~9月,占全年降水量的78.8%。大方属雾多县之一,全年平均雾日为159.2天占全年日数的43.6%,日照时数为1311.2小时占全年可照时数的30%,无霜期为254~325天,常年相对湿度84%。
油杉河风光
大方区河流属长江上游的赤水河水系与乌江水系,境内地势中西隆起,向南和北倾斜。中西隆起以九龙山、公鸡山、火烧箐、海马箐、龙昌坪等山脉为分水岭,北部属赤水河水系流域,南部、西部、中部为乌江水系六冲河流域。大方区长度在10公里以上的河流16条,干河20余条,总长495.2公里。全县河道总长727.3公里,河网密度大于贵州省17.1公里/百平方公里的平均数。年径流总量为14.723亿立方米。
赤水河水系位于县境东北部,主要河流有二道河(亦称马洛河、格里河、聂尔第河)、油杉河、母都河、蚂蚁河、果瓦河等6条,流域面积807平方公里,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23%,流域内多年平均降水量为991毫米,年径流量4.217立方米,流域内基本无农田灌溉,河流由南向北在马洛河(两岔河口海拔708.8米)进入金沙县境。
大方区南部属乌江水系的六冲河流域,主要河流有:六冲河、上坝河、冷底河、哥搓罗河、八堡河、凉水河、拉鲁河、新基河、落脚河、木弄河、木白河、西溪河、安乐河、米底河等14条,分布在县境南部、中部、西部,流域面积2337.2平方公里,为全县土地总面积的67%。
大方区国土总面积3505.26平方千米。土地资源以山地、坡地、丘陵为主,洼地和盆地(小坝子)较少。2001年底全县耕地面积1347.69平方千米,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38.5%,人均占有耕地面积0.00142平方千米。其中:水田面积96.64平方千米,占耕地面积的7.17%;旱地面积1251.05平方千米,占耕地面积的92.83%。
大方区植物资源有森林、草地、农作物、药用植物和经济林植物等。境内植物不仅有丰富的菌类,还有众多蕨类以上的高等植物,仅“百里杜鹃”林区就有菌类131种,其中药用菌43种,食用菌58种,毒菌22种。高等植物120种,分50科、84属,其中被子植物44科78属113种,裸子植物1种,蕨类植物5科5属6种。大方植被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大部分属海拔1500~1700米的中山山地,由于滥砍乱伐,1987年全县植被覆盖率仅为10.36%,经过后20多年植树造林、退耕还林、封山育林、长江中上水土流失工程治理等工程措施,到2008年县境林地面积1043.23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为29.82%,加上灌丛林等,全县森林植被覆盖率达33.67%。
大方区境内历史上野生动物种类繁多,常见的有鱼、两栖、爬行、鸟、兽、昆虫等类野生动物。兽类有虎、豹、野山羊(麂)、狐、獐等兽类31种,占贵州省兽类134种的23.14%。截至2008年,大方区已查明的有鸟类104种,占贵州省鸟类404种的25.5%。
大方区年平均水资源总量41.79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径流量16.39亿立方米,地下水储量25.4亿立方米。山区河流特征较为明显,由于地形复杂,河流多以南北向为主,河道迂回曲折,上游开阔,水流平缓,中下游急剧下切,多跌水,陡滩,天然落差大,水量大,水力资源丰富,具有开发利用的优势。水力资源蕴藏量为24.48万千瓦,其中较易开发可建电站有84处,装机容量6.61万千瓦,占蕴藏量的27%。已开发建小水电站的有69处,总装机容量为9309千瓦,仅占可开发的1.4%。赤水河水系规划新建水电站11座装机容量为4.45MW,已建小水电站6座,总装机容量2.47MW,年发电量945万KWH;乌江水系已建成小水电站11座,总装机容量10.51MW。2006年新建成落脚河电站装机20MW。
截至2001年,大方区己探明的矿产种类有无烟煤、硫铁矿、铁矿、硅石、高岭土、大理石、石灰石、粘土、石膏、方解石、冰洲石、白云岩、玄武岩、水晶、波缕石、汞、砂岩铜矿、铅锌矿、铝土矿、钼矿等37种主要矿产,大型矿床3处、矿点100余处。
2001年底,探明的矿产储量主要有:无烟煤112亿吨,硫铁矿109亿吨,石灰石125亿吨,高岭土70多万吨,优质铁矿30余万吨,铅锌矿13万吨,大理石约936万立方米等。硅石储量不少,其中仅一个矿床储量就有180万吨。全县尤以无烟煤、硫铁矿、石灰石、水泥和砖瓦原料最具有优势,在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大方矿产资源储量潜在经济价值较高的是无烟煤和硫铁矿,特别是无烟煤属优质煤,是全国200个重点产煤县之一,具有建设大型坑口火电厂的优势条件,已建成4×300MW的大方火电厂。硫铁矿是贵州省大型矿区之一,大理石有“晶墨玉”及“残雪”等名贵品种。
规模
据《毕节地区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截至2010年11月1日零时,贵州省大方区人口数达776246,占毕节市的比重由2000年的13.46%下降至2010年的11.88%,人口密度为222人/平方公里。
2019年末,户籍人口为95.68万人,常住人口为63.33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22.65万人,占年末常住人口的比重为35.77%。全县人口出生率为7.82‰,死亡率为3.33‰,人口自然增长率为4.49‰。[1]
大方区有彝族、白族、傣族、壮族、苗族、回族、傈僳族、拉祜族、佤族、纳西族、瑶族、藏族、景颇族、布朗族、布依族、阿昌族、哈尼族、锡伯族、普米族、蒙古族、怒族、基诺族、德昂族、水族、满族、独龙族、穿青族等民族分布。
县委书记:佘龙;
副县长:穆峰、黄洪江、周登印、何逆、秦勇
综合
毕节市大方区经济园区
贵州大方经济开发区(毕节试验区同心食品药品产业园、大方循环经济园区) 金门陶瓷工业园区
酸汤鱼饺
2019年,生猪存栏14.3万头,牛存栏7.7万头,羊存栏3.7万只,禽存栏174万羽。生猪出栏6.5万头,牛出栏7055头,羊出栏6487只,禽出栏80.97万羽。
2019年,全县肉类总产量8145吨。其中,猪肉产量5745吨;牛肉产量908吨;羊肉产量110吨,同比下降0.5%。[1]===第二产业===
大方电厂
2019年,全年实现规上工业产值40.6亿元,比上年增长1.3%。生产水泥139.9万吨,比上年增长-15.1%,大方电厂发电54.9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3.8%。[1]
固定资产投资
2019年,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25.1亿元,同比增长29.3%其中,住宅投资增长95.2%,商品房销售面积59.2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4.4%;商品房销售额24亿元,增长14%。
2019年,全县市场主体总量为5.2万户,同比增长28%,注册资本459.8亿元。其中,个体工商户4.3万户,同比增长31%,资金数额24.6亿元;农民专业合作社2035户,同比增长2.5%,出资总额30.1亿元。
2019年,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33.7亿元,同比增长5.7%。按行业销售情况,批发业销售额完成31亿元,增长11.2%;零售业销售额完成62.2亿元,增长8.7%;住宿业实现营业额0.94亿元,增长10.5%;餐饮业实现营业额8.2亿元,增长15.7%。全县网络零售额实现8138万元,同比增长91.2%。
2019年,邮电业务总量4.6亿元,比上年增长6.6%。移动电话用户56.95万户,比上年增长0.14%,宽带用户数12.8万户,比上年增长42.4%。
2019年,全年实现旅游总收入114.68亿元,同比增长20.8%;旅游接待总人数1376万人次,同比增长26.7%。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有九洞天风景名胜区,A级景区有4A级景区大方县慕俄格古彝文化旅游景区、大方县奢香古镇景区;3A级景区有大方油杉河景区、大方县凤山玫瑰园、大方县印象木寨旅游景区、大方县清虚洞旅游景区。
2019年,完成财政总收入33.88亿元,同比增长14.9%。一般公共预算收入6.39亿元,同比增长2.7%。其中,税收收入入库4.9亿元,同比下降4.2%;非税收收入入库1.4亿元,同比增长24.9%。财政总支出61.1亿元,同比增长6.63%。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支出62.9亿元,同比增长23.5%。财政八项重点支出合计44亿元,同比增长25.3%。
2019年,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为190.79亿元,同比下降7.4%。其中个人储蓄存款余额为137.15亿元,同比增长3.4%。年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为180.56亿元,同比增长22.4%。其中,短期贷款67.01亿元,同比增长20.3%,中长期贷款113.55亿元,同比增长23.7%。存贷比为94.6%,存贷款余额增速7.1%,较上年同期下降3.6个百分点。[1]
大方县交通概况
已经建成通车的有黔大高速、杭瑞高速、机场高速,开发大道全线贯通。
国道321、326线在大方城关交汇,大方区境内有重要公路贵毕高等级公路58公里,与贵毕公路平行的占毕公路65公里,东连黔西、西与七星关区相接;黄安公路22公里,南与织金相通;北有大方至四川省泸州市纳溪区221国道62公里;西南有大方至纳雍县公路47.4公里;东西有金沙至大方326国道75公里。已实现乡乡通公路,60%村通公路,40%乡通油路。境内有高等级公路145公里,三级公路158公里,四级公路435公里,等外级公路1225公里。大方交通以贵毕公路与占毕线为一横,金沙至大方至纳雍为一纵,四川至大方至黄泥塘至织金为另一纵,以居乐至二堡、归化至马场、黄泥塘至百纳、百纳至官田水库为四连线的境内公路网络骨架已形成。
位于大方区响水乡的毕节飞雄机场于2013年通航,客流量居贵州第三位,已开通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南京、杭州、成都、重庆、贵阳、西安、厦门、南宁、三亚、丽江、昆明、长沙等城市的空中航线。
成贵高铁在有序建设中,预计于2018年底通车。织毕铁路已完工,大方南站已开通列车客运,位于大方竹园乡的毕节东站和国际内陆港在建设中,建成后将成为贵州最大的货运站和西南重要的物流中心。
文化事业
大方漆器
2019年,全县共有文化事业机构4个。全县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和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分别提高到90.74%和94.57%。
2019年末,全县共有卫生机构529个。其中,医院、卫生院64个,全县卫生机构床位数4707张,卫生机构人员4825人,其中执助以上人员1514人,护士2741人,医技292人,乡村医生278人。2019年无重大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卫生服务能力不断提升。[1]
2019年,全年5001人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63215人享受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年末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人数78.7万人,比上年增长0.1%;失业保险参保人数2.56万人,比上年增长8.9%;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人数5.44万人,比上年增长9.0%;工伤保险参保人数4.66万人。
大方县校园图景
2019年,全县小学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99.95%,初中阶段入学率95.99%,初中升学率90.87%,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92.01%;学前教育三年毛入园(班)率89.12%,比上年提升1.12个百分点;适龄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为96.2%;高中阶段毛入学率90.06%,同比提高了1.05个百分点。[1]
2019年,城镇新增就业人数6158人,同比增长1.4%。本期转移农村劳动力就业人数2.35万人,期末转移农村劳动力就业18万人。
2019年,城镇居民收入继续提高,生活质量有所改善。全县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现31507元,较上年增加2707元,同比增长9.4%。农村居民收入继续增长,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现10491元,较上年增加1022元,同比增10.8%。[1]
彝族火把节
大方区的民俗活动有:彝族传统的过十月年,彝族古老文明遗风"火把节",表现苗族的服饰的苗族跳花节,仡佬族的传统体育活动打"抛儿",大方山歌。